第八十二节课
思考题
319、通过了解米拉日巴尊者依止上师所经历的苦行,你有哪些感触?
320、马尔巴上师为什么处处刁难米拉日巴?你在依止上师时,倘若遇到类似的情况,你能做到多少?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现在正在讲米拉日巴尊者依止马尔巴罗扎的故事。这是往昔曾发生过的真人真事,不但历史上有年代的记载,而且如果你亲自去南岩地方,就会发现尊者当年所修的建筑物至今仍存。所以,这并不是一个神话传说,而是确确实实发生过的,米拉日巴尊者通过自己的精进和毅力,依靠上师的加持,最终获得了无欺成就。同样,我们在依止上师、希求佛法的过程中,也应像他一样不顾惜身体和性命,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也不生厌离心。诚如《大宝积经》所云:“为求法故,不惜身命,修诸善根,心无厌足。”
在座除了极个别人以外,大多数对这个故事的情节,应该都能一目了然。就算我不讲,你们花几分钟时间,自己也能看一遍。然而,字面上你看得懂,固然很重要,但内心有所触动,在实际行动中对照自己,这一点更为关键。只有这样,当你产生烦恼时,才能立即将它压服并铲除,即使不能立竿见影、当下成就,但你的善根也会逐渐得以增长。否则,对佛法从来不闻思、不串习,自相续就会与正法越来越远。
所以,不管是城市里的修行人,还是住在寂静地方的修行人,都需要用佛法甘露不断滋润自己的心田。如果没有这样,我们无始以来的习气根深蒂固,再加上今生受环境、教育、亲友的影响,行为就会变得渐渐不如法,最终与正法背道而驰,这样一来,你得个人身也就白白浪费了。
尤其是善知识,对我们来讲非常难以值遇,倘若你有机会却没有去依止,没有接受他的教诲,一旦离开了这种因缘,内心中肯定会后悔莫及。《六波罗蜜多经》也说:“善知识者,难遭难遇,若不信受,后悔何追?”所以,大家如今直接或间接依止善知识时,务必要珍惜这种缘分,一定要以此求得解脱之法。
有时候我回忆自己的人生,感到非常欣慰。为什么呢?因为在短暂的几十年中,曾有过依止善知识的美好经历。那个时候,生活上虽然比现在贫苦,精神上却非常富足,对自己的今生来世也最有意义。
当然,在依止上师的过程中,千万不能把上师看成是一般的老师,认为只要有点恭敬心、尊重心,不违背世间道德就可以,除此之外,没有必要像米拉日巴、那若巴那样虔诚。其实,大乘佛法与世间完全不同,在这个问题上,大家应该反反复复去观察。
关于米拉日巴的传记,我以前见过一个厚厚的版本。当时我在读中学,生了一场大病,只好离开学校去治疗。医生是我的一个亲戚,他是出家人,在半个多月的治疗期间,我让他每天晚上给我读这个传记。那时候,我对它的印象非常深,觉得每一段经历都特别特别感人,但现在有些情节已经忘了,有些只是有点印象而已。
下面继续讲这个故事:
昨天讲到米拉日巴前往南岩卓窝隆,寻找上师马尔巴尊者。在他到来的前一天晚上,上师和师母出现了许多殊胜梦境。什么样的梦境呢?
马尔巴尊者梦到了上师那若巴,上师给他一个琉璃的金刚杵,杵尖上沾有一点灰尘,同时又给他一个盛满甘露的金瓶,吩咐他用金瓶里的甘露,洗净琉璃金刚杵上的灰尘,然后把金刚杵插在胜幢的顶上。马尔巴遵照上师的教言做完后,金刚杵忽然大放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上令诸佛菩萨欢喜,下令六道众生获益。
上师早上醒了以后,心里非常高兴。此时他的空行母跑过来说,自己做了一个梦,梦到邬金刹土来了两个年轻美女,手里捧着一个琉璃的宝塔,上面稍有一点尘垢。她们说:“这是上师那若巴的旨意,要你把这个塔开光后放在山顶。”于是你就洗净了宝塔,又开了光,把宝塔放在山顶上。宝塔忽然放出如日月般的无量光明,光明中又化现出无数的宝塔来。
师母问上师:“我昨天做了这样一个好梦,到底是什么意思呢?”马尔巴明知道她的梦与自己的梦完全相合,心里非常高兴,但表面上却一本正经地说:“梦都是幻想无实的,没什么可执著的,我也不知道你的梦有什么意思。”(从故事的整个情节看,马尔巴显现上脾气特别不好,不管是对空行母、对弟子,还是对周围的人,经常都合不拢。)
接着,上师又说:“今天我要到地里去种田,你给我准备一下!”师母说:“像您这样一位大上师,去做这种事,别人会说闲话的。还是不要去吧。”上师不听,又吩咐说:“给我拿一罐美酒来,我还要招待今天来的客人!”然后带着酒,拿了耕地的工具,装扮成耕地的农夫,到龙达路边迎接米拉日巴。
米拉日巴一路打听至尊马尔巴大译师,但当地的人都说不认识。后来遇到一群放牧的人,他又去打听,一个老人说不知道,但他旁边有个漂亮可爱的小孩,看起来很聪明伶俐,他说:“你是在找我的父亲吧。我父亲把所有家产都换成黄金,从印度带回来很多长页子的书函。他一向是不种地的人,但今天不知道什么缘故,在那边田里种起地来了。”
米拉日巴非常高兴,然后继续赶路。来到一个叫法广坡的地方,得知马尔巴上师就住在这里,觉得缘起非常好。没过多久,他看到路口有个身材魁梧、双目炯炯的农夫。他虽不认识这就是马尔巴尊者,但刚刚见面,就产生了不可言表的喜悦之情,灭尽了今世所有敏锐的分别念,稍怔片刻,处于一种了然明然的状态中。
他跟这个农夫打听马尔巴上师,并讲述了前来拜见的原因,说:“我是来自后藏的大罪人,听说马尔巴罗扎名气很大,我想来跟他学法。”
那个农夫说:“我可以把你介绍给马尔巴,你来帮我耕这块地。”说完,拿起旁边的一罐酒,尝了几口,好像很好喝的样子,然后把酒罐放下就走了。
米拉日巴等他走之后,把留下的酒一饮而尽[1],接着就开始耕地。不一会儿,刚才那个很漂亮可爱的小孩跑来说:“喂!上师叫你去呢。”他说:“我要先把田耕完了再去。刚才那个人帮我传话给上师,我也一定要替他把田耕完。”然后一口气把田全部耕完了。以后这块田就叫做“顺缘田”。(我看过那里的一张照片,是夏天拍的。现在好像没什么田地了,只有一块看起来很舒服的地。)
耕完了田,小孩就带他去见上师。结果看到刚才那个农夫,坐在铺有三层厚垫的高座上,座上刻有金牛星和大鹏鸟的花纹。他好像刚刚洗完脸似的,但眉毛上还有点灰尘,肚子胖胖地凸了出来。米拉日巴打量了他一下,然后就东张西望地寻找马尔巴上师。
上师笑着说:“看什么呀!我就是马尔巴,你磕头吧。”
米拉日巴赶紧恭敬顶礼,说道:“上师啊,我是来自拉多地方的一个大罪人,愿将身口意三门供养您,请求您恩赐衣、食与正法,愿我即生成佛。”
上师说:“你罪孽深重,关我什么事,又不是我让你造罪的。不过,你究竟造了什么罪?”
于是,米拉日巴详详细细叙述了造罪经过。
上师说:“哦,原来如此。不管怎样,你供养身口意很好,(现在很多人喜欢供养身口意。以前法王也讲过:“很多人第一次见我,就说要供养身口意,但过两天连招呼都不打就走了。明明他身体都是我的了,结果却把它带走了。”)但是衣、食和正法这三者,不能全部给你。要么给你衣食,你去别处求法;要么传授你正法,你到别处寻找衣食,二者只能任选其一。如果选择我赐予正法,即生是否能成佛,主要还是看你自己的精进与毅力。”
米拉日巴说:“我来依止上师的目的就是求法,上师不能提供衣食的话,那我可以去别处寻找。”说完,他就拿着一本经书到佛堂里去。
上师看见了,说:“把你的书拿到外面去,我的护法神闻了你邪书的气,说不定会打喷嚏!”米拉日巴诧异地想:“上师大概已知道我的书里有咒术和诛法了吧。”
然后上师腾了一间房子给他住,他在里面住了四五天,做了一个放东西的皮口袋。师母又给了很多好吃的东西,待他非常好。
(这个故事的情节很精彩,以前我看书的时候,觉得马尔巴尊者特别威猛,凡事都很难相处一样;而师母处处显得特别慈悲,可惜她没有权力,只有一颗善良的心,所以每次都在哭,什么事情都用眼泪来表示。不知道他们演得怎么样?那天我随便看了一眼,后来就没时间看了。演电影必须要演出每个人的个性,每个人的个性都不相同,这是最根本的一点。)
米拉日巴住了几天,就到南岩一带化缘去了,结果收获还不错,得到了二十一藏斗[2]青稞。他用其中十四藏斗,换了一个像四角铜锅般的灯器;又用一藏斗买了些肉酒,准备供养上师;剩余的都装在自己做的皮口袋里,带这些回到上师面前供养。
米拉日巴把青稞背进上师房里,此时身体已疲惫不堪,于是“砰”的一声,把几乎占满整个房间的东西卸在地上,房子都震动了。
上师站起来骂道:“你这个小子好大的力气,想把房子弄倒,压死我们这些人呀!赶快把青稞给我拿出去!”一边说一边用脚踢他。米拉日巴只好把青稞背到外面,心里暗想:“这位上师真不好惹,以后得谨慎伺候才是。”但心里并没有生起一点不满或邪见。
然后,他只供养了那口空空的大铜灯。马尔巴手里拿着铜灯,闭着眼默思了一会儿,不禁流下泪来。他显得非常欢喜,很感动地说:“缘起太好了!这是供养至尊那若巴上师的。”他结印作了供养之后,用棍子把铜灯敲了敲,铜灯发出铿铿的声音来。然后,又把铜灯拿到佛…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八十二节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