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节课
思考题
338、在观修皈依时,为什么将怨敌、魔障观在父母的前面?为什么说从修行方面而言,他们甚至比父母恩德更大?
339、通过学习无垢光尊者的那个偈颂,你明白了哪些道理?平时应该怎么样用上?请举例说明。
340、修皈依的话,是不是完成数量就可以了?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你如何做到随时随地不离皈依?
341、皈依是不是拿到皈依证就行了,还需要守持什么戒律吗?请具体阐述皈依之后的三种所断,了解这些有何必要?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皈依”中,上一节课已介绍了皈依境,又叫资粮田。其中讲到,中间是形象为莲花生大士、本体为根本上师,上面是历代传承上师,前面是三世佛,后面是以大圆满十七大续部为主的一切经函,左右分别为小乘、大乘僧众,周围有寂猛浩瀚的护法神。自己观想:前方是怨敌、魔障为主的六道众生,左右两侧是今世的父母,大家全部面向皈依境,口里念诵皈依偈,身体恭敬顶礼。
有些道友十万遍顶礼没完成的话,按个别上师的传统,也可以将皈依和顶礼一起修。我自己刚开始修加行就是这样;而且很早在学院带过一部分道友修五加行,当时也要求皈依与顶礼合修。
修的时候,观想带着三界六道的众生,身体作顶礼,口诵皈依偈,心里意念:“从今日起乃至菩提果之间,一切都依赖于三宝您。除了您以外,梦中也不寻找其他皈依处。做任何一件事情,不与父亲询问,不与母亲商量,也不自作主张,一切的一切都依赖于您。”然后以非常虔诚的心,全心全意地祈祷三宝。
若能以这样的心态念诵十万遍皈依偈,在三宝面前发十万遍誓,自己则不太会改变。之所以要念这么多数量,也是因为皈依非常重要,若在三宝面前再再表决心,以这种方式坚定自己的信念,以后就不容易退转。
所以,不管是现场的道友,还是将来通过法本、光碟听受的人,如果你真想成为一名虔诚的佛教徒,五十万加行必须要修,这是历代传承上师的要求。除了极个别病人或年龄特别高的人之外,在这一辈子中,自己一定要想办法完成五十万加行。
这一点,希望大家都应该发愿,这对我们来讲特别重要。如果你把加行修得非常纯熟圆满,以后的修行会很踏实、稳固。当然,除非是极个别利根者,可能不需要这样,但我们95%的人并不是这种根器,故应遵从历代上师的传统,这对自己来讲也是特别好的缘起。
我们这次共修加行,机会确实来之不易,所以一定要珍惜。有些人自认为境界很高,没有必要这样修,若果真如此,我也不会勉强。但过去的传承上师们,境界再高,一生中也修过多次加行。所以,你应该怎么样做?最好还是考虑考虑。
下面开始讲今天的内容:
◎ 怨敌、魔障比父母恩德更大
有人可能问:“皈依时,将自己的大恩父母观在左右,却将讨厌的怨敌、魔障观在前面,为什么他们比父母还重要呢?”
这是因为,作为已进入大乘的修行人,我们理当对一切众生平等地修慈悲心与菩提心。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也好、得果后也罢,对罗睺罗与提婆达多都平等看待、一视同仁,并没有因为一个常常诽谤自己,就对他不满;一个是自己亲生儿子,就对他极其慈爱、另眼相看。同样,我们也应当像佛陀那样,平等地修慈悲菩提心,即使原来对某人有嗔心、有偏见,也要消除这种耽著。
尤其是为了圆满广大的福德资粮,避免失毁以前的一切善根,完全有必要将修安忍放在首位。否则,以一念的嗔恨心,就能摧毁千百劫中所积累的布施、持戒等善根。
而且,《入行论》云:“若无生嗔境,于谁修安忍?”也就是说,只有依靠怨敌、魔障对自己进行损害,我们才能修成难行的忍辱。故对菩萨来讲,安忍的对境就像如意宝出现在穷人家里一样,非常难得,由于他可助自己圆满菩提行,我们一定要对怨敌生喜。诚如《入行论》所言:“故敌极难得,如宝现贫舍,能助菩提行,故当喜自敌。”
可是很多人因为修行不够,不愿意见到怨敌的样子,不愿意听到怨敌的声音,只愿意接触关系好的人,只愿意跟见修行果一致的人交往,这就是安忍修得特别差的原因。其实,假如没有怨恨的敌人,我们又对谁修六度中的安忍呢?
当然,就六度本身而言,前前比后后更容易。比如说,跟布施比起来,持戒比较难;但跟安忍相比的话,持戒就简单多了。所以,对一般人来讲,布施东西、守持戒律轻而易举,但面对敌人的危害,自己能做到安之若素的,实在寥寥无几。
不过,倘若你好好加以观察,就不难发现,仇人、魔障并不那么让人恨之入骨,从修行方面而言,他们甚至比父母的恩德更大。为什么这样说呢?大家都知道,父母教给我们的,是成办现世利益的一切欺诳手段,从小就灌输怎么样杀生、怎么样谈朋友等教育,让我们不断串习贪嗔痴为主的各种行为,使后世无法从恶趣的深渊中解脱。从这一点来说,父母的恩德并不是很大。
而怨敌、魔障呢?先拿怨敌来说,他对我们制造违缘、妨碍修行,成了我们修安忍的对境。并且通过巧取豪夺等方式,使我们不由自主地斩断或远离长久以来无法摆脱的轮回缚索——一切痛苦来源之财产、受用等,所以对我们恩德极大。
佛经中就有一则公案[1]:昔日有个富人,他有两个儿子,临终时嘱咐大儿子,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的弟弟。后来,大儿子娶了一个妻子,妻子担心弟弟长大后分家产,就经常劝丈夫尽早除掉弟弟。经过一而再、再而三的挑唆,大儿子便听从她的建议,把弟弟带到城外的坟地那儿,由于不忍心亲手杀死他,就用绳子把他紧紧绑在树上,想让虎狼等猛兽把他吃掉。
临离去时,他假装跟弟弟说:“你在家里经常触怒我,今天在这儿好好思过,明天我再来接你回家。”说完就走了。
到了黄昏,天慢慢黑了,猛兽四处狂叫,弟弟听了非常害怕,但动也动不了,只好仰天叹息:“在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一个大慈大悲的皈依处,可以救护我?”佛陀听到他的求救,放出一种大光明,名曰除冥,将坟地周围照亮;接着放出第二种光,名曰解缚,令他身上的捆缚不那么紧,身体不再疼痛;然后放出第三种光,名曰饱满一切,令一天都没吃饭的他,不感到饥饿。然后佛陀亲自现前,用手解开他的绳子,对他进行说法。弟弟当下获得了圣果。
此时,他很感恩哥哥和嫂子,因为若没有他们的加害,自己就不会有这番遭遇。于是他以神足通飞回家里,哥哥和嫂子见到他,羞愧万分,特别不好意思。后来他给他们说法,他们当即获得须陀洹果。
另外,至尊米拉日巴,也是依靠伯父与姑母霸占他家财产的这种外缘,才遇到了正法。
他的传记前面已提过好几次,当时如果他父亲没有死,伯父和姑母没有害他,可能他一辈子也不会有这么高的成就。正是因为他们害他特别惨,他的仇恨特别强,才发生了后来一连串的事情。
他为了报复伯父和姑母,与几个人离开家乡去学恶咒时,母亲送了他们很远一段路,并再三地叮嘱:“闻喜啊,你跟他们不同。他们是因为好奇或维生去求学的,而我们,实在被逼得走投无路了。如果你这次没有好好学,回来我就死在你面前。”后来,米拉日巴在修恶咒时,眼前常浮现母亲的这一句话,以此来鞭策自己,一定要能害到伯父他们。之后,他依靠恶咒确实造了弥天大罪,看到死了那么多人和畜生,他生起真实的后悔心,最终精进修行而获得成就。所以,怨敌正是米拉日巴即身成就的唯一因。而且他在成就以后,也经常把善根回向给他们。
从这些公案可以看出,依靠怨敌,可令我们获得法利。在座的很多道友也想一想,你刚开始学佛时,是不是因为诸多不顺?尤其是个别人,最初不但不信佛,甚至特别排斥佛教,但后来因为怨敌的加害,才逐渐开始步入佛门。试想,倘若没有当年的痛苦,你如今或许还在五欲中沉浮,不求解脱,故一定要对怨敌存感恩之心。
同样,魔障也是我们修忍辱的对境,它使我们身体不好、心情不好,遭受百般折磨。但依靠这种折磨,可以清净自己往昔的许多罪业。例如藏地的吉祥比丘尼,就是因为遭受龙魔的侵害而修持观音法,最后获得了殊胜成就。
吉祥比丘尼,本是一位国王的女儿,长得非常漂亮,有许多王子及贵族向她求婚,但都没有成功。公主在16岁时,不幸染上了麻风病。原来追求她的人得知后,一个个都退避三舍,就连平日最疼爱她的父王与母后,也因此不再亲近她。
公主深感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于是独自离开王宫,躲入大雪山的山洞里,殷勤礼拜观世音菩萨,祈祷菩萨解除她身心所受的痛苦。这样经过了十二年。
有一天,她在礼拜时,忽见观世音菩萨伫立在面前,顿感身心无比清凉,麻风病也遂即痊愈。
她问观世音菩萨:“我看世间有许多浊恶的众生,不知有何方法能度化这些人?”菩萨回答:“我救度众生的方法有很多,每一种都是随众生需要而显现出来的。”菩萨现为十一面观音,并传授密法给她,令其以后用此法度化众生。
公主受到加持、获得成就后,随即返回王宫。认识她的人都觉得,她比以前更漂亮、更好看了,又纷纷前来求婚。然而公主已悟世间无常的道理,于是放下一切,出家为尼,以十一面观音的密法利益众生,并开创了藏地的巴摩派,成为十一面观音密法的第一代传承祖师。
以前我们去印度时,观音上师就专门传了这个法门。巴摩派的法非常殊胜,到目前为…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八十七节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