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走过山道。路上他们遇到个老太太一动不动地躺在地上,用嘶哑的声音乞求饮食、衣服。夏卡巴立刻满足了她的愿望。结果,这老太太竟是金刚亥母……
所以,诸佛菩萨的化现,随时随地会以不同身相出现,我们对每个众生都要观清净心。就算平时看到了可怜众生,也要认为是诸佛菩萨的化现,是来清净自己罪业的,对他们不能侮辱,更不能起厌烦心。
刚才也说了,明戒比丘尼有三个儿子,据《大唐西域记》记载,无著、世亲、师子觉他们三个,都对兜率天的弥勒菩萨有极大信心,并事先约定:谁先死了,实现了愿望,就赶紧回来报信。后来,师子觉先去世,三年中一点消息也没有;世亲80岁也示现了圆寂(此时无著已90岁了),过了六个月仍音信全无。当时很多人纷纷讥笑,说他们两个是不是误跑到恶道去了。
一天傍晚时分,无著菩萨正为弟子传法,忽然空中大放光明,有一天人冉冉而降。无著菩萨立刻认出是世亲,便问:“你为何这么晚才来?有什么话要跟我说吗?”
世亲答道:“我已生于兜率天弥勒内院,刚在莲花中化生,弥勒菩萨说了两声“善来,广慧”,我转绕了弥勒菩萨一周,就来通报了。”
无著菩萨问:“师子觉今在何处?”
世亲回答:“他没生到内院,而是在外院,成天跟天子天女玩耍放逸,哪有时间下来通报?”
无著菩萨又问:“弥勒菩萨身相如何?现正在讲什么法?”
世亲答言:“菩萨相好,非言语所能形容。演说的妙法,与您所说的一样。然而,菩萨说法妙音清畅和雅,听者不厌,都忘了疲倦。”
另外,金陵刻经处还有鸠摩罗什翻译的《无著、世亲菩萨传》,我看过一本白话文的,不知道有没有古文。里面说,无著菩萨还迎请弥勒菩萨到人间传法,用了四个月的时间,传讲《瑜伽师地论》。藏地也有历史说,无著菩萨在兜率天,用短短一个中午,听受了弥勒五论,但回到人间时已过了五十三年。
各种历史的说法不同,但不管怎么样,《瑜伽师地论》也好、弥勒五论也好,都是弥勒菩萨造的,不是无著菩萨造的。弥勒菩萨把千经万论的精华归纳起来,对无著菩萨进行宣讲,再由无著菩萨在人间弘扬,这样说应该比较合理。
◎ 悲无量心的具体修法
所谓修悲心,应像断臂母亲之子被水冲走一样。一位没有手臂的母亲,若见儿子被水冲走,必会生起无法堪忍的强烈悲心:“我自己没有手,不能从水中救出儿子,现在该怎么办呢?”她此时唯一考虑救脱儿子的办法,内心无法忍受这种痛苦,一边失声痛哭,一边到处奔跑。
同样,我们也要在心里想:“三界一切众生被痛苦的河流冲走,沉溺在轮回的大海中。尽管我对他们生起了难忍的悲心,可没有能力将他们解救出来,现在该怎么办呢?”然后诚心诚意祈祷上师三宝,观修悲心。
每个人要真的这么想:“众生太可怜了,我很想救他们,但实在无能为力。我不要说救众生,连救自己的能力都没有。”心里特别特别着急,这就是生起悲心的一种前兆。
此时,我们唯一的方法,就是发菩提心,希望自己早日成佛利益众生;同时也要给众生讲经说法,让他们发起菩提心。如果他们成佛了,就会永远离开痛苦,除此之外,也没有其他的路了。产生这样的念头之后,一直努力观修,祈祷上师三宝加持,这就是菩提心的根本!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1] 布玛莫扎:印度大圆满祖师,已成就虹身,在五台山永住。
[2] 菩提萨埵:静命论师,《中观庄严论》的作者。
[3] 彩盘:苯波教禳灾送祟时,作为牺牲物品的彩线花盘。
[4] 《佛说法集经》云:“菩萨若受持一法善知一法,余一切诸佛法,自然如在掌中。世尊,何者是一法?所谓大悲。菩萨若行大悲,一切诸佛法如在掌中。”
[5] 《佛说法集经》云:“譬如转轮王所乘轮宝,随往何处,一切四兵随顺而去。世尊,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乘大悲心随至何处,彼诸佛法随顺大悲自然而去。”
[6] 《佛说法集经》云:“譬如日出朗照万品,一切众生作业无难。世尊,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随于何处大慈悲日照于世间,彼处众生于一切菩提分法修行则易。”
[7] 三同门:仲敦巴的三大弟子博朵瓦、金厄瓦、普穹瓦,他们是藏地著名的三怙主化身。普穹瓦是文殊菩萨的化现,金厄瓦是观音菩萨的化现,博朵瓦是金刚手菩萨的化现。
[8] 三宝所依:佛像、佛经、佛塔。
[9] 三同门中原本应是金厄瓦,但《前行》此处说是衮巴瓦,请观察。
[10] 《印度佛教史》中记载,印度佛教被毁分为前期、后期,这是前期的三次法难:一、弗沙密多罗,是印度孔雀王朝最后一位国王,他希望能如阿育王般流芳百世,但自知威德不及,于是听从一佞臣的计谋,破坏昔日阿育王所造八万四千塔,杀害僧众,迫害佛法。佛教因此所受严重毁坏。二、贵霜王朝时,迦腻色迦王对佛教贡献相当大,迦腻色迦王死后,嫉妒排斥佛教的土邦龙族,藉机大事杀害佛教徒,甘陀罗提婆婆罗门也镇压佛教,毁坏佛法。印度佛教再一次受到巨大灾难。三、笈多王朝时期,国王大多信仰婆罗门教,对佛教采取冷淡的态度。北方的摩醯逻矩罗王对佛教尤为仇视,迦湿弥罗一带被他毁坏的塔寺,据说有一千六百所,所到之处,佛教无不受到侵凌。
[11] 印度跟其他地方不同,到目前为止对种姓仍特别执著。全世界的政府、机构为此开了很多会议,但他们对低劣种姓的歧视,至今还没有得到解决。在印度,低劣种姓者若是摸了高贵种姓者的碗,他们宁可不吃饭,也要把碗给扔掉。以前根登群佩在《印度游记》里讲了很多,现在虽没有那么严重,但这种传统仍然存在。
[12] 另说为众贤尊者。
[13] 还有些说是一万,或者一千,但十万应该是比较准确的数字。
[14] 《文殊根本续》云:“比丘名无著,善巧经论义,善辨经藏中,了义不了义。成世智导师,启论具真性,彼所成持明,名娑罗女使。由彼明咒力,生起妙觉慧,为令教长住,彼作经摄义。享寿百五十,命终往天界,圣众围绕中,长久享大乐,最后彼大德,得证菩提果。”
[15] 弥勒五论:《现观庄严论》、《经庄严论》、《宝性论》、《辨法法性论》、《辩中边论》。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九十七节课》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