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释迦佛修法仪轨讲记▪P3

  ..续本文上一页在海尘婆罗门时发了广大誓愿,不舍浊世的可怜众生,请您千万不要忘记。乃至菩提果之间,我们都是您的所化众生,请您一定要以大悲心来摄持。”平时这样念的话,善根不容易耗尽,《大悲经》也说:“一称佛名,以是善根,入涅槃界,不可穷尽。”

  仪轨的大致内容讲完了,之后念名号和心咒:

  以猛烈虔诚的信心观想释尊真正身相,一缘专注其身而尽力念诵:“顶礼、供养、皈依、本师、出有坏、善逝、真实圆满正等觉释迦牟尼佛。”

  以恳切祈请之方式,尽力持诵《小般若经》中所说的陀罗尼咒:“达雅塔,嗡牟尼牟尼玛哈牟尼耶索哈。”再尽力念诵“嗡牟尼牟尼玛哈牟尼耶索哈”。

  释迦牟尼佛心咒的功德,在下面会讲。我们平时念佛号、诵咒语时,应该想到佛陀因地时为众生如何发愿,这些经历要一幕一幕浮现在眼前;或者思维念一遍佛号的功德如何,念一遍佛号的利益如何;或者把心专注于所观想的释迦牟尼佛身相上,这样一边观想一边念诵。

  总之,大家一定要修持《释尊仪轨》。我之所以把它归入上课前的念诵中,一方面是自己翻译了《释尊广传》,明白其殊胜性;另一方面,很多人在法王如意宝面前也发过愿,每天应该不断地念诵。就算其他善根做不了,哪怕一天念一遍这个仪轨,功德也是非常大。很多居士跟我说:“我上班特别特别忙,没有时间念很多经典,您可不可以指点一个功德最殊胜、非常简单的法?”我说:“那你念一遍《心经》、念一遍《释尊仪轨》吧!”“啊!《释尊仪轨》太长了,没有那么多时间。”其实这只需要五六分钟,一天若连五六分钟都抽不出来,那我也没办法。你一天到晚忙着赚钱,但这又有什么意义呢?作为一个佛教徒,如果连《释尊仪轨》都不修,确实非常可惜!

  此等之时随念释尊的功德,以信心一缘专注其明显身相而诵一遍:

  “观想依靠持诵名号、念诵陀罗尼咒之缘,以本师之身中放射种种智慧大光芒,遣除我与一切众生之诸罪障,并如理生起大乘道功德而获得不退转果位。”

  这一段,念佛号之前念诵也可以,在此处念诵也可以。

  平时尽力精进念诵。座间时根据情况供曼茶罗,诵各种释尊赞。你有时间的话,在佛像前供曼茶罗,诵各种佛赞,如印度商羯罗主论师所造的《胜出天神赞》、善自在王所撰写的《如意藤树》、妥增珠杰所著的《殊胜赞》、马鸣菩萨所集的《三十四本生传》等等。现在有些人对赞叹佛陀不愿意,而毫无实义、增长贪嗔痴的歌,倒很愿意听、很愿意唱,这完全是业力现前。稍有福报的人,喜欢看一些佛赞,翻阅释尊的传记,了解佛陀因地的故事,这样一来,智慧、悲心会自然现前。若对有功德的实在没兴趣,而没有功德的却乐此不疲,这可以说是犯业障。

  阅《大悲白莲经》、《广大游舞经》、各种《释尊传》、《如来一百零八种名号》等,尽力随意读诵经典,一切善根以回向无上菩提及发愿印持。总之,行住坐卧一切时分都应当忆念本师。真正的上等修行人,行住坐卧诸威仪中会时时想着释迦牟尼佛。夜间也观想释尊之真实身体发光照耀诸方,如同极为晴朗之白昼时一般。晚上睡觉的时候,观想佛堂里的佛像发光照亮你所居住的地方,如同白天一样光芒万丈,于此境界中入眠。有些人睡觉时总做噩梦,有些人胡思乱想睡不着,如果把佛陀观在心间,或者观想佛像发出光芒照亮你的周围,于此境界中入睡,可遣除噩梦等,具足许多功德。

  尤其是当我们死亡时,麦彭仁波切在《白莲花论》后面说:“若能入定于此种境界(止观等瑜伽修法)而安然离世,中阴迷乱等显现则不会现前,应能往生如来刹土。不具足上述境界之人,临死或中阴时,只要不忘忆念本师释迦牟尼佛,仅仅依此也能往生清净佛刹[6]。”原来我在翻译时,就被这句话打动了,因为我们末法时代的修行人,修很深的法而获得成就有一定的困难,但临死时只要想着释迦牟尼佛,专注于这一个念头,以此善根力,马上即可往生极乐世界,或者前往你所愿的清净刹土。《释迦牟尼佛广传》下册的最后有“日常观修佛陀法要”,接近结束的那一段文字里,有非常殊胜的窍诀,希望你们也看一下。

  还有一点要了解的是,有些人以前经常接受这个灌顶、听那个修法,但对好多本尊的身相,没办法观想、修持。对此麦彭仁波切说:“释迦牟尼佛是一切寂猛浩瀚本尊的本体,只要修《释尊仪轨》,其他忿怒金刚、护法神、上师瑜伽等修法皆可包含其中。[7]”有些人也许会问:“那我以前发愿过的都不念,只念一个《释尊仪轨》可不可以呢?”如果你实在无法持诵,这样念也不会有缺漏的过失。

  我就是这样,自己得的灌顶多,得的法也多,一会儿想修金刚橛,一会儿想修度母,一会儿想修大悲观音,还想修文殊菩萨、地藏王菩萨、阿弥陀佛等等,但一天都修也比较困难。我原来看到一个出家人,他的信心倒不错,每天修行时前面摆很多佛像,第一个念《观音菩萨仪轨》,就把观音菩萨放在这里,一直念“嗡玛呢叭美吽”;修完了以后,又把文殊菩萨的像摆在这里,开始念《文殊菩萨仪轨》;然后再修金刚橛,拿出金刚橛插在前面……每天要花很长时间这样做。

  尽管此举也非常好,修很多本尊的功德很大,但将所有本尊的智慧身融入一体来修行,这是很重要的。我们修《释迦牟尼佛仪轨》时,可观想其本体是金刚上师,化为释迦牟尼佛的形象,诸佛菩萨全部与释迦牟尼佛融为一体,如此修持的功德最大。掌握修行的窍诀很有必要,不然的话,你每天修得特别多,但本尊与本尊之间就像“这是蒙古族、那是汉族”,他们不能混为一体,以特别强烈的执著完全分开,这不一定修得成。在智慧界中,诸佛菩萨均一味一体,只是依众生的信心而呈现不同形象,因此,以这种方式修持极为切要。

  平时也随念释尊昔日如何发心的情形,勤随三世诸佛大菩萨事迹,要精勤地追随诸佛菩萨的事迹而利益众生,坚持珍宝菩提心之誓愿而行持菩萨行,尤其尽力勤修止观瑜伽,止观瑜伽的修法在《释尊广传》中有,如此将使所获得的暇满人身有意义。若修《释尊仪轨》,则获得人身非常有意义。

  经中说仅以听闻我等本师之名号也逐渐于大菩提道中不退转。《小般若经》中说:“诸佛皆从此陀罗尼咒[8]中生,释迦佛亦依此陀罗尼咒之威力而成佛,观世音依此现前菩萨胜果,仅仅听闻此陀罗尼咒,也将无勤获得广大福德并清净一切业障。若修密咒(释迦牟尼佛心咒),则无有魔障而成就。”其余经典中也说,念诵一遍此陀罗尼咒可清净俱胝八万劫中所造的一切罪业等具无量功德利益,此乃释迦如来之殊胜心咒。平时你若实在没时间修《释尊仪轨》,也应该把这个咒语给众生耳边多念一下。对释尊如何生起信心及止观之修法,其他论典中有宣说。这在《释尊广传》中有宣说。

  总而言之,大家一定要修《释尊仪轨》,不修的话,确实非常可惜。《释尊广传》的最后,麦彭仁波切也劝勉我们说:“不可思议福德源,如来加持力所现,释迦佛修法仪轨,诸具智者当勤修。”《释尊仪轨》是佛不可思议的福德和加持所显现,它是一切殊胜功德的来源,具有智慧和远见的人应精进修行。这是麦彭仁波切的期望,也是给我们的一种教言。因此,包括菩提学会的所有道友,平时能念藏文的,就念藏文;实在不能念藏文的,也可以按汉文念诵。缘佛陀的善根,乃至菩提果之间也不会耗尽,我们遇到佛法如意宝,可生生世世不堕三恶趣,理应有欢喜之心。若以追随释迦牟尼佛的清净心来念诵,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人,这个功德都能获得。(如果你修密宗的甚深修法,对密宗的见修行果不了解,则不一定获得功德。可是这个教言,只要念诵都有功德。)

  大家今后弘法利生的时候,应当着重弘扬释迦牟尼佛修法。不管是汉传佛教、藏传佛教,任何一个纯洁的教派,没有不承认释迦牟尼佛的。你身上佩带上师的像章,虽然从密宗角度来讲,对上师有信心非常好,但不一定别人也认可,而释迦牟尼佛,谁都认可,没有任何争议,故大家理当尽量弘扬。

  原来一段时间内,我给大家发了释迦牟尼佛的像[9],像小卡片一样,要求不能离开身体,《释尊仪轨》也要每天念诵,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做到?我当时要求了很多,但人就是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很多殊胜的教言就淡化了。希望通过这次传讲,祈祷释迦牟尼佛的人越来越多,依靠如此殊胜的仪轨,使众生对佛陀和佛法生起不可退转的信心。在此基础上,你修显宗密宗的任何法都轻而易举,否则对佛陀半信半疑,修再高深莫测的大法,也不一定有非常大的利益。

  我们修这个仪轨时,首先要放下所有琐事,一心专注无与伦比的释迦牟尼佛之庄严身像,通过自己的祈祷与佛的加持因缘聚合,自相续绝对有所改变。以前刚强难化,对佛法不太信,出离心和菩提心也特别微薄,一旦佛的加持、上师的加持融入心,你的心态会与以前截然不同,此时修什么法都比较容易。反之,若没有得到佛陀加持,表面上念很多经典、做很多功德,也不一定非常相应。因此,从内心深处对佛陀生起诚挚的信心,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

  好!今天讲到这里。接下来,大家一起共修《释迦牟尼佛修法仪轨》……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1]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愿诸众生远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2] 即本讲记内封中的佛像。

  [3] 压地印:又名触地印或降魔印,象征胜伏魔王波旬及其一切眷属。

  [4] 等印:象征已证得光明无为法的菩提正等觉。

  [5] “供养于我释迦牟尼应正等觉,若供养我,则是供养过去未来现在百千俱胝那庾多佛。若能供养三世诸佛,则得无量不可思议功德之聚。”

  [6] 上师在《白莲花论》这句话的后面加了一段小字:“全知麦彭仁波切在此处以无比之大悲大智,为身值末法浊世之众生开显出一条解脱捷径。无论何种根基之人,只要能依此法门修持,临终之时则决定往生!特别是其最后所述之方便法门,稍有神志之耄耋老人亦可借此而摆脱轮回。若再要置尊者之悲心切切于不顾,不珍视到手之如意宝,仍一意弃明投暗,则何堪为人?何堪为人?请三思!”

  [7] 《白莲花论》云:“我们理应知晓:一切诸佛于法性平等性中可谓无二无别,释迦牟尼佛只是以不同身相显现种种不同本尊而已,从而成为我等浊时众生之怙主、皈依处。如果自认为自己修习之本尊与释迦牟尼佛乃为异体,并因之而舍弃释尊,如此“专修”本尊绝难成就。”

  [8] 即释迦牟尼佛心咒:“达雅塔 嗡牟尼牟尼玛哈牟尼耶索哈”或“嗡牟尼牟尼玛哈牟尼耶索哈”。

  [9] 菩提学会的道友,一般都有。那张卡片中,上师亲手写到:“寂寞的心,不要再迷惑;流浪的心,不要再漂泊……”

  

《释迦佛修法仪轨讲记》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释迦佛修法仪轨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