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人饮食,孟氏由之痛心。酒肉侈作池林,商王于是失国。且古人尚咽糟糠,今此腐渣,美非糠比。大士犹餐草果,今此腐渣,甘岂草伦?奈何放纵骄奢,类富家之败子。昏迷颠倒,似襁褓之婴儿。先须封磨以示惩,后必碎锅而永禁。
示直院等(三条)
水陆头尾相连,经忏接续不断。求经次,汲汲如选官。请经师,忙忙如报喜。库头终夜计算,不过是分派应赴钱财。担运逐日奔波,无非是买办道场货物。僧直者但说篱穿屋漏,求住者不为念佛参禅。况复外无当家,内无首座。多众着于名利,何人实为死生?衣食过度丰饶,费用十分繁广。起如此丛林,不知有福否?有业否?我在此丛林住得否?住不得否?此字可功课毕,悦众当堂宣读一遍。当家收了,与众管事及老成明理人速议回报。
弃讲归禅者,易讲寺为禅寺者,传美于古今。变禅作讲,非盛世所宜。兹议纯一修禅,讲事暂止。议可否?
六人代当家,既号当家,自百岁老人,以至沙弥小童,俱要管到。自财帛重物,以至一针一草,俱要管到。自堂内堂外,以至上方、长寿,俱要管到。自破戒犯法,以至小小过失,俱要管到。自本山大众,以至客情外住,俱要管到。且今虽号当家,又不劳列位费力办米办柴,又不劳列位出钱纳粮纳税,又不劳列位当粮长里长,又不劳列位随班祷雨祈晴,只要用心葺理大众修行而已。如其不肯用心,糊涂过日。不思量四十五日内,止得十五日勤劳耳,犹然不采。诚恐龙天见过,伽蓝生瞋,现生折禄减寿,临终落于恶趣矣。可不勉哉!
十可叹
负罪自误误人老疾僧宏,稽颡白言:
惟宏年衰病久,力寡事繁。石火风灯,命存呼吸。向拟长寿庵养疾数月,为悟斋、梵邦、常惺三友接还,不得如愿,一可叹。
三友发心,少焉散去,不终期事。烛空继之,亦复不终。今则六人代之,三班半月,亦非常便。小庵小庙当家,各各圆满一年,整齐交代。独本山如此,二可叹。
一人妄作主宰,掘坏龙山风水,一年死十七人,众若不闻不见;一人妄作主宰,打造后山石墙,隔断来脉,徒坏钱粮,反致藏虎豹而招寇盗,众若不闻不见,三可叹。
半月半月,虽宣读僧约十条、修身十事,乃至厨库等铭,亦成虚应故事,四可叹。
受托念佛不致诚,受托拜经忏不致诚,五可叹。
佛制,不应手接金银。僧不能行,姑以行施折罪。乃止行于经忏,又不是行施,反似抽分,六可叹。
凡出家,先审其原住何所。后逢期散,使有所归。今泛纳不审,七可叹。
合寺不论老少,皆要不违十戒律仪。今受菩萨戒,而行事尚不及沙弥,八可叹。
屡屡分付,不相信从,不一而足。略开数事:分付管事人,宜和合无乖争。分付宿园,毋劳逸不均。分付挑柴挑米等,俱要上座领众记过。分付有病,要依式挂幕。分付十戒、具戒、大戒,各要行本戒事,不可有名无实。分付放生所,要依时警策。分付老堂,未满八十者,晚课必查随众与否。分付直夜,每早须查勤惰如式,回复平安与否。分付不得贵价买假香烧,熏坏金像。分付滤水囊用讫,须如式荡濯。分付年少学浅,不该讲经宜查。分付僧直,所言当理者,皆当力行。分付春夏秋停止经忏道场,万不得已,请外住于经板堂中行之;今即于本山,而本山僧反多于外住者。分付内楼紧紧封锁,万不得已暂开,今数数开。分付送化亡僧、估唱僧物,各要起大悲怜,生大警悟;今则泛泛然而送化,嘻嘻然而估唱,习为常事,全不动心。九可叹。
复次,我今命若风灯,朝不保暮。无信我者,无怜我者,此间如何住得?十可叹。
三可惜
一者,深山穷谷,清净幽闲。既无村中士女喧烦,亦无过往宾客游赏。峰峦攒簇,冬避风寒。林树阴森,夏消炎热。蹉过此时而不修行,是为一可惜。
二者,柴水方便,衣食现成,床帐整齐,医药周足,沐浴次第,灯火荧煌。磋过此时而不修行,是为二可惜。
三者,宏虽随行逐队,一介凡僧,既不能见性明心,又不能积功累德。但其安分守己,谨慎操持。于此末法之中,亦可充佛祖普庇众生庐舍中之一小椽,亦可助佛祖普渡众生桥梁中之一卷石,亦可备佛祖普疗众生疾病药笼中之一方寸匕。嗟乎!献瓦缶于金谷,取笑傍观。进麦饭于滹沱,宁无小补?蹉过此时而不修行,是为三可惜。
虽然,凡有言说,人不听从,皆由自己德薄福轻故也。但当责己,不敢尤人。倘天假之年,余生未尽,尚当力疾以报佛恩,以酬大众。万历四十三年六月二十八日示。
读云栖老人《十可叹》、《三可惜》,滴滴心血也。一字一泪,可胜悲惜悼哉!世人痴不过母爱其子,虽死亦不瞑目。此老人诚是老婆心切于此。呜呼!世人为儿女痴,菩萨为众生痴,此视众如一子地之肝肠也。其若子若孙亲蒙其教,至此尚劳老人如此顾复,再四叮咛,即铁石亦当堕泪。若视为寻常,是为大负恩德也。绝无惭愧,灭绝良心者,非人也。岂称佛弟子哉?能时时念诵此语,即是老人法身常住。万历丁巳二月十六日,憨山德清和南识。
〖录自《云栖大师遗稿》卷三〗
·清凉书屋点校·
《警策》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