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而丧真解脱。或迷真空。而崇因着果。或昧实际。而欣佛厌魔。或着随宜所说。而守语为真。或失音声实相。而离言求默。或宗教乘。而毁自性之定。或弘禅观。而斥了义之铨。或斗奇特。而但顾出身俄沈识海。或作净洁。而推求玄密返堕阴城。或起殊胜知解。而剜肉为疮。或住本性清净。而执药成病。或寻文探义。而饮客水。或守静居闲。而坐法尘。或起有得心。谈无相大乘。或运图度想。探物外玄旨。或废说起绝言之见。或存诠招执指之讥。或认动用。而处生灭根源。或专记忆。而住识想边际。或安排失圆觉之性。或纵任亏入道之门。或起身心精进。而滞有为。或守任真无事。而沈慧缚。或专系念勤思。而失于正受。或效无碍自在。而放舍修行。或随结使。而恃本性空。或执缠盖。而妄加除断。或保重而生法爱。或轻慢而毁佛因。或进求而乖本心。或退堕而成放逸。或语证相违而亏实地。或体用各据而乖佛乘。或守寂而住空。失大悲之性。或泯缘而厌假。违法尔之门。或着我见而昧人空。或迷现量而坚法执。或解不兼信。而滋邪见。或信不兼解。而长无明。或云人是而法非。或称境深而智浅。或取而迷法性。或舍而乖即真。或离而违因。或即而忘果。或非而谤实。或是而毁权。或恶无明。而背不动智门。或憎异境。而坏法性三昧。或据同理。而起增上慢。或贬别相。而破方便门。或是菩提而谤正*轮。或非众生而毁真佛体。或着本智而非权慧。或迷正宗而执化门。或滞理溺无为之坑。或执事投虚幻之网。或绝边泯迹违双照之门。或保正存中失方便之意。或定慧偏习焦烂道芽。或行愿孤兴沉埋佛种。或作无作行修有为菩提。或着无著心学相似般若。或趣净相而迷垢实性。或住正位而失自本空。或立无相观而障翳真如。或起了知心而违背法性。或守真诠而生语见。服甘露而早终。或敦圆理而起着心。饮醍醐而成毒。已上略标一百二十种邪。宗见解。并是迷宗背旨。失湛乖真。捏目生花。迷头认影。若敲冰而索火。类缘木以求鱼。畏影逃空扪风捉电。苦非甘种砂岂饭因。皆不能以法性融通一旨和会。尽迷方便悉溺见河。障于本心不入中道。匍匐升沉之路。缠绵取舍之怀。于无心中强欲断除。向无事内刚求舍离。将法空为恚爱之境。返真智作想碍之情。长随八倒之风。难出四边之网。竟不知理即生死。恒与道冥妄本。菩提从来合觉。明常住暗水不离冰。灵智常存妙用无尽。何乃遏想念而求湛寂。断烦恼而证真如。妄作妄修自难自易。且灵觉之性本非秘密。如来之藏实不覆藏。故知圆常之理不亏。信解之机难具。如针锋上无边身菩萨。似藕丝悬须弥卢之山。唯叹希奇罔知所措。如水母土蜂之类。犹𧉑𧉿屈步之徒。历劫他求终朝取相。不自暂省返照回光。货鬻衣珠承绍家业。但争空花之起灭。定认眚影之是非。去淳朴而专尚浮华。丧根源而唯寻枝派。可谓遗金拾砾掷宝持薪。是以众圣惊嗟达人悲叹。都谓不到实地。未达本心。妄识浮沉缘心巧伪。遍计所执现似外尘。人杌绳蛇横生空见。不知万法无体一切无名。从意现形因言立号。意随想起言逐念兴。想念俱虚本末非有。是以三界无物万有俱空。邪正同伦善恶齐旨。全抛大义莫返初源。于无心中妄立异同。就一体内强分离合。自他才立逆顺随生。起斗争之端。结惑业之始。织是非之致网锁憎爱之樊笼。观镜像分妍丑之心。聆谷响兴喜怒之色。责化人之心行。保幻物之坚牢。汲焰水而欲满漏卮。折空花而拟栽顽石。能所双寂事理俱空。既造惑因不无幻果。欲知妙理唯在观心。恒沙之业一念而能消。千年之暗一灯而能破。自然不立名相。解惑寂然。岂有一物当情。万境作对。取舍俱丧是非顿融。众翳咸消豁然清净。无非不思议解脱。尽是大寂灭道场。视听俱忘身心无寄。随缘养性逐处消时。犹纵浪之虚舟。若凌空之逸翮。纵横放旷任迹郊𢌅。普劝诸后贤。但遵斯一路。闻而不信。尚结佛种之因。学而未成。犹益人天之福。此乃群经具载。诸佛同宣。非率尔以致辞。请收凝而玄鉴。
永明智觉禅师唯心诀(终)
(附)定慧相资歌
祖教宗中有二门。十度万行称为尊。初名止观助新学。
后成定慧菩提根。唯一法似双分。
法性寂然体真止。寂而常照妙观存。定为父慧为母。
能孕千圣之门户。增长根力养圣胎。
念念出生成佛祖。定为将慧为相。能弼心王成无上。
永作群生证道门。即是古佛菩提样。
定如月光烁。外道邪星灭。能挑智炬转分明。
滋润道芽除爱结。慧如日照破无明之暗室。
能令邪见愚夫禅。尽成般若波罗蜜。少时默刹那静。
渐渐增修成正定。诸圣较量功不多。
终见灵台之妙性。瞥闻法才历耳。能熏识藏觉种起。
一念回光正智开。须臾成佛法。如是禅定力不思议。
变凡为圣刹那时。无边生死根。
由断积劫尘劳巢穴堕。湛心水净意珠。
光吞万像烁千途。抉开己眼无瑕翳。三界元无一法拘。
觉观贼应时克。攀缘病倏然净。
荡念垢兮洗惑尘。显法身兮坚慧命。如断山若停海。
天翻地覆终无改。莹似琉璃含宝月。
倏然无寄而无待。般若慧莫能量。自然随处现心光。
万行门中为导首。一切时中称法王。
竭苦海碎邪山。妄云卷尽片时间。贫女室中金顿现。
壮士额上珠潜还。斩痴网截欲流。大雄威猛更无俦。
能令铁床铜柱冷。顿使魔怨业果休。
和诤讼成孝义。普现群生诸佛智。边邪恶慧尽朝宗。
蝼蚁鲲鹏齐受记。偏修定纯阴。
烂物刳正命。若将正慧照禅那。自然万法明如镜。
偏修慧纯阳。枯物成迂滞。须凭妙定助观门。
如月分明除雾翳。劝等学莫偏修。从来一体无二头。
似禽两翼飞空界。如车二轮乘白牛。
即向凡途登觉岸。便于业海泛慈舟。
或事定制之一处无不竟。或理定唯当直下观心性。
或事观明诸法相生筹算。或理观顿了无一无那畔。
定即慧非一非二非心计。慧即定不同不别绝观听。
或双运即寂而照通真训。
或俱泯非定非慧超常准。一尘入定众尘起。
般若门中成法尔。童子身中三昧时。老人身分谈真轨。
能观一境万境同。近尘远刹无不通。
真如路上论生死。无明海里演圆宗。
眼根能作鼻佛事。色尘入定香尘起。心境常同见自差。
谁言不信波元水。非寂非照绝言思。
而寂而照功无比。权实双行阐正途。体用更资含妙旨。
劝诸子勿虚弃。光阴如箭如流水。
散乱全因缺定门。愚盲秪为亏真智。真实言须入耳。
千经万论同标记。定慧全功不暂忘。
一念顿归真觉地。定须习慧须闻。勿使灵台一点昏。
合抱之树生毫末。积渐之功成宝尊。
猕猴学定生天界。女子才思入道门。自利利他因果备。
若除定慧莫能论。
警世
夫不体道本。没溺生死。处胎卵湿化横竖飞沈之类。于中失人身者。如大地之土。得人身者。如爪上之尘。于人身中多生边夷下贱。及处中国。或受女身。若为男子。癃残百疾。设得丈夫十相具足者。处恐畏世生五浊时。以肉为身以气为命。一报之内如石火风灯。逝波残照瞬息而已。于中少夭非横殂者。不计其数。或有得天年寿极耳顺。万中无一。脱得知命之岁除童稚。无知至三十豪四十富。且约其间三十年。于中有疾病灾祸愁忧苦恼。居强半矣。所以昔人有言。浮生一月之中。可开口而笑。只四五日矣。故知忧长喜促乐少苦多。如在万仞之危峰。似处千寻之沧海。纵得少乐毕虑漂沈。且夫有生劳我处胎。有老夺我壮色。有病损我形貌。有死壤我神灵。有荣纵我骄奢。有辱败我意气。有贵使我憍倨。有贱挫我行藏。有富恣我贪婪。有贫乏我依报。有乐动我情地。有苦痛我精神。有赞起我高心。有毁灭我声价。乃至寒则逼切我体。热则烦闷我襟。渴则干我喉。饥则羸我腹。惊则慑我魄。惧则丧我魂。忧则挠我神。恼则败我志。顺则长我爱。逆则起我憎。亲则牵我情。疏则生我恨。害则殒我体。愁则结我肠。乃至遇境生心。随情动念。或美或恶俱不称怀。皆长业轮尽丧道本。其或更诡于君悖于父。傲其物趋其时。兽其心狐其意。苟其利徇其名。诳其人谄其行。附其势欺其孤。渊其殃崇其业。扇其火吹其风。骤其尘背其觉。邪其种睽其真。但顾前非虑后。只谋去靡思回。唯求生焉知灭。则念念烧煮。步步沟隍矣。如今或得刹那在世。须蕴仁慈。行善修心除非去恶。书云。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是以世间逆顺种种因缘。空受身心妄苦皆为。不知三界唯是一心。以前五识眼耳鼻舌身及第八识。皆是现量所得。无心外法。以第六明了意识。比量计度而成外境。全是想生随念而至。若无想念万法无形。故经云。想灭间静识停无为。又云。诸法不牢固。唯立在于念。善解见空者。一切无想念。若了一心之旨。心外自然无法可陈。岂有欣戚关怀是非干念。佛颂云。未达境唯心。起种种分别。达境唯心已。分别即不生。既了境唯心。便舍外尘相。从此息分别。悟平等真空。故起信论云。一切境界唯心妄动。心若不起。一切境界相灭。唯一真心遍一切处。是故三界虚伪。唯心所作。离心即无六尘境界。乃至一切分别。即分别自心。心不见心。无相可得。先德云。心外有法。生死轮回。心外无法。生死永弃。经云。诸法所生唯心所现。论云。三界无别法。但是一心作。既信一心。须以禅定冥合。如经云。若能教三千大千世界众生令行十善。不如一食顷一心静处入一相法门。若能谛了自心。以此定慧相应。则能不动尘劳。便成正觉。平生所遇。莫越于斯。普劝后贤。可书绅耳。
《永明智觉禅师唯心诀》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