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传奇色彩的出家因缘---记乐至报国寺住持昌臻法师▪P2

  ..续本文上一页,张耀枢在成华大学、四川财经学院(院校调整,成华大学并入。)教务处任秘书。同年,皈依原大慈寺方丈圣钦法师。1958年,他参加了第一批干部下放,到西昌农村锻炼一年。1959年,他被调到西昌专科学校教材组负责。

  1960年,他又被调到四川林学院医务所任中医,在他任中医的时候,不仅为师生员工治病,还为学院附近农民广泛义诊,治好了许多病人,与农民的关系相处甚好。在“文革”中,他被打成“牛鬼蛇神”后不敢乱走,更没人管饭吃,附近农民便请他到家里去吃饭。由于他受到农民弟兄的特殊“保护”,在“文革”中才能幸免被打,而且在学院的“牛鬼蛇神”中最早被“解放”出来。

  学院里有两名学生得了慢性病,张耀枢为他俩治好病后,他俩就经常到张家来。学院当时没有自来水,生活用水要到离学院较远的邛海去挑。他俩就主动到张家来帮助挑水。做饭。没钱用时,也跑来借钱,关系一直处得很融洽。“文革”中,没有任何人写张耀枢的“大字报”,倒是这两名学生却写了张揭发张耀枢的“大字报”,把他俩平时与张接触的事情都一一写了出来,还说张是为了腐蚀拉拢他俩。张耀枢当时一看,十分气恼。暗自思忖:他俩这不是“恩将仇报”么

  !但转念一想,在特定的环境下,他俩不站出来“申明”一下,等人家一揭发他俩跟“牛鬼蛇神”打成一片,前途就完了。于是,张耀枢用佛教“与人为善”的观点来正确看待此事,内心就平静多了。过了几个月,当张耀枢被“解放”出来后,两学生中的其中一位旧病又复发了。到其他医院去又治不好,再来找张耀枢治又不好意思。但当张耀枢得知此事后,捐弃前嫌,主动登门去为他治病,张耀枢无私的精神很使这个学生感动,这个学生毕业后还常来看望张耀枢。

  1972年,四川林学院撤销,张耀枢被调到四川省林业学校医务室任中医师。1985年,张耀枢退休后又被原单位返聘工作两年(其间了1985年至1987·年,张耀枢任灌县政协委员;1988年至1990年,任都江堰市政协委员)。1987·年,张耀抠被邀请参加编写《四川省志宗教志》,并兼任文殊院空林佛学院的教师。

  中年丧妻的张耀枢,1989年又饱尝了老年丧子的人生况味。但是他能在极度悲伤中自我安慰,自我解脱。在香烟缭绕的文殊院放生池旁,张耀枢念诵着“往生咒”将女儿的骨灰撒向放生池。水面荡起的一朵朵小小的“白花”,俄尔变成团团涟漪,倾刻又化作一片深情,一份厚爱,一种寄托与怀念!

  有人不解地问,你这样做是何故

  

  张耀枢答道:这并不奇怪,人的神识已离开,躯壳留着还有何用。在佛教看来,一切众生包括动物都有佛性。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做布施,喂其他生物。既和众生结缘,也是破除对躯体的执著。我国历代的高僧圆寂后,大都是这种做法,他本人也已发愿,待他圆寂后把骨灰撤在乐至报国寺。把对亲人的爱扩大爱众生,把爱“小我”深化为爱,“大我”,这是何等的境界!

  好心人见张耀枢的女儿病逝,儿子又长期患病,他本人又长年食素。为了安慰他,强拉着他去“开斋”(食荤)。并说他活得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张耀枢说自己从1961年起就开始吃长素,—直坚持到现在,体检时没有高血压,冠心病等老年人易患的病症,身体蛮好的,还可以骑自行车,不像你们吃荤的人得这样或那样的病,究竟是淮跟谁过不去?

  张耀枢在文殊院修志期间,虽然生活比较拮据。但是除了该领的报酬外,其它补助他都一概不要,统统捐到“功德箱”去了。

  (五)

  难道真的要出家么

  记得自己的胞姐张毓如(毕业于光华大学,居士)受家庭的影响笃信佛教,十四岁时,一次母病垂危,他姐号啕痛哭,祈祷于观世音菩萨像前,愿舍生命代替,并用剪刀,将左臂肉剪下一块,暗置汤药内,母病竟转危为安。从此他姐学佛信念更加坚定,终身不复动摇,自己的姐为“佩佛个尚有“我不人地狱,谁人地狱”的献身精神,自己为什么连出家都不能呢?

  绿树掩映,鸟语花香的乐至报国寺到了,当张耀枢于1992年农历3月15日午后赶到报国寺,离欲法师已于是日凌晨圆寂,时年106岁,张耀枢只好在离欲法师圆寂的榻前下发了。法名:释昌臻。

  1992年,释昌臻在我国第一座佛教寺庙一一洛阳白马寺受戒。1993年昌臻法师兼任四川省佛教学院教务长的职务,1994年,昌臻法师任内江市佛协会副会长。1993年,任内江市政协委员。

  昌臻法师作为乐至报国寺的住持,不注重修庙建寺,而是在于内在的修持与外在的行善。他省吃俭用,生活俭朴,一日三餐,粗茶淡饭,和僧人一道处处重塑“出家人”良好的社会形象;他在短短的几年里,默默无闻地做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功德无量的事情。

  一著书育人,弘扬文化

  昌臻法师在未出家前,除了参加编纂《四川省志·宗教志》外,还参加编写了《缁门法戒录》,《观音菩萨本迹感应颂》,《中国佛教人名大辞典》、《中华当代名僧》、《巴蜀禅灯录》等书。还在美国《万佛城月刊》,《香港佛教月刊》·,和国内《法音》等杂志发表佛学论文数十篇。出家后,他着手整理离欲法师的佛学和医术资料,现已出版了《离欲上人》,《离欲上人遗方》。《报国寺简介》,《断除妄念,亦能健康长寿》、《蜀中净土》,《印光大师两篇重要开示》、《怎样修盂兰盆法》等书籍,并免费赠阅,广结善缘。为培养僧才,昌臻法师先后在四川佛学院、内江圣水寺僧伽人员培训班等处授课,弘扬佛教文化。

  二、悬壶义诊,治病救人

  解放前,昌臻法师曾跟他的叔父张澄安(著名中医师,专治疑难杂症,号称“张大包”。)学过中医,通过几十年来自己不断地刻苦努力钻研和临床实践,医术有了长足进展,与日精进,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免费为病人义诊。尤其是到报国寺后,因报国寺座落在距县城较远的地方,附近几十里的广大农民就医十分难。为了解决就医难的问题,昌臻法师办起了简易的医疗门诊部,还购进了一些药品;为附近的农民义诊和送医送药上门,由于昌臻法师医术高明,治愈的人不计其数,且不收费,所以前来就诊的人逐日增多。昌臻法师实感力不从心,这时得到乐至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的支持,医师们利用休息日轮流到报国寺来义诊。昌臻法师及医院里的医师们、“普渡众生,济世利人”和“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深受大家的好评。

  三乐善好施,扶贫济团

  为宣传党的宗教政策和国家有关宗教的法规、规章,昌臻法师定期和不定期的宣讲佛法,并组织乐至县佛教协会的弘法组,分赴各开放寺庙,进行讲解,使广大信众能正确区分什么是正常的宗教活动,什么是封建迷信活动。同时还充分利用信众来寺敬香和游览的机会,教育他们怎样走使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如何把宗教的积善积德,普渡众生与做好人好事,为人民服务,遵纪守法,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促进经济发展结合起来。

  昌臻法师还积极配合公。安部门打击封建迷信活动,烧毁了一些传播封建迷信的传单,书籍。

  为救助失学儿童,昌臻法师主动发起成立了乐至县佛教协会慈善功德会,在报国寺专门设置了“救助失学儿童捐资处”,在昌臻法师的关怀,努力下,1994,1995年共捐款11万余元,使1750名小学和初中学生重新回到了校园。1996年春、秋两学期,他又从省佛教协会慈善功德会领到56040元,对乐至县16个乡镇的803名特困学生进行了救助。省佛协慈善功德会连续五次捐资,累计金额过183940元,共救助乐至县中、小学生2570人(次)。昌臻法师个人还承担了救助蟠龙镇。桂林镇的两名小学生,“孔雀乡、天池镇的两名初中生,乐至中学四名高中生的全部学杂费的对口扶助,并对中南财经大学一名大学生进行一次性救助。累计捐助品学皆优的特困学生达十名,金额3000多元。在他的倡导下,1997年乐至县佛协已成立救助失学儿童基金会,不少来自成都等地的信众解囊相助,现已募集到人民币5700余元,将对家境贫困,晶学皆优的学生进行对口扶助。

  春节前夕,县佛协配合县侨联,对天池镇两所敬老院和县城寿佛巷,青年巷两位百岁老人进行了慰问,奉送现金1000余元。对宝林镇永和四村遭受火灾的侨属蒋泽贞一家进行了慰问,奉送现金100元,衣物近10O件。

  报国寺每年还邀请附近20户贫困农家到寺“团年”,并送每户慰问费100元,衣物一大包。1996年底,昌臻法师又救助了35家特困户,捐资5000余元,以及衣物等生活用品。并从成都募集了大批衣物,每年发给贫困户。龙门乡通往太来乡的公路缺一座桥,无法通车。当地群众特来请昌臻法师帮助,他毅然承担于此事。去成都募化了经费几千元,又出面约集沿线乡镇机关集资几千元,把桥梁建成通车。服务了社会和方便了群众,大家将这座桥取名为“善缘桥”,

  四、爱国爱教,弘法利生

  自1994年起,报国寺每年举办两次“念佛七”,参加人数逐年增加。1996年春。秋两季,吕臻法师在报国寺举办了五期“念佛七”共修活动,来自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的居士近1000人参加。还与成都文殊院“青年佛学杜”配合,在报国寺举办了有106名具有大专文化程度的青年佛教徒和来自欧美的三名留学生参加的“禅净共修营”活动。年初和年底,昌臻法师还带领县上几位三宝弟子去内江高峰寺参加“念佛七”活动。以上这些共修活动,通过法师讲开示,学习佛法理论,念佛、坐禅。座谈交流心得体会等形式,使学员们净化了身心,进一步懂得了怎样做好一个人,使自己的人格得到升华,坚定了圆成佛道渡众生的信念。

  此外,昌臻法师还曾带领四川省佛协弘法团到西昌等地弘法。

  乐至报国寺在1995年度,被省宗教局表彰为“宗教界为两个文明服务”的先进集体。

  (六)

  四川省佛教协会副会长遍能法师为培养僧才,同时也考虑到昌臻法师年事已高,每半个月来成都四川佛学院主持教务工作和教书,每半个月到乐至报国寺主持寺务工作,间或还要到各地弘法。所以,力劝他放弃报国寺的工作,长住成都安心著书育人。

  昌臻法师为恪守对离欲法师的诺言,不顾自己年事已高,乐至比成都条件差的情况,为完成离欲法师的临终嘱托和心愿,反而毅然辞去了四川佛学院教务长之职,回到偏远的乐至报国寺,竭尽全力在有生之年培养好僧才和建设好寺庙。

  刚从东南亚参学归来的昌臻法师显得清癯、矍铄,儒雅、稳健。与他交谈,似乎感觉有一股清纯之气在缓缓流动。流动在古木参天的报国寺上空,流动在报国寺新近落成的“和平塔”旁;流动在……,祈祷着人类的安康和世界的祥和…。”

  

  

《传奇色彩的出家因缘---记乐至报国寺住持昌臻法师》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