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礼敬佛陀—入门须知▪P4

  ..续本文上一页

   “以上功德,全部回向十方法界六道父母师长一切众生和我若有如空无始以来的冤债障类。吉祥圆满!”这是上午的。下午我就把“十方法界”改为“西方极乐世界。”

   以上礼佛部份,告一段落,读者行持时,想当能举一反三也。佛门里的规矩

   这一篇我们所要谈的问题,可以说是在家修学 佛法的居士们非常重要的,也是一定要知道的。

   佛门里的许多规矩,所谓规矩,是一种定下的准绳。俗语说:“规矩能成方圆。”那是说任何一件事都有他规定的标准,循着这个规定的标准,那才能塑成一个完美的形体来;如果把规矩放在人格上,那人的人格一定是很完美的,今天我们把规矩的尺度衡量在佛门里来,那么佛弟子就没有违规毁矩的了。

   大凡各种宗教里,都有他们的规矩,佛教也不例外。所谓佛门里的规矩,是指佛教里无论修学那一宗派共同约守的一个清规,虽然不全是戒律,但那是由戒德所演化出来的。这个规矩,是不同于世俗的,是严肃的,恭谨的,如法的,而达到自律。这里所谈的是一般大家通用的规矩;好比禅宗、律宗、密宗,尚有其个别的规矩。就不在这里赘述。

  

  佛门里的规矩

   这一篇我们所要谈的问题,可以说是在家修学 佛法的居士们非常重要的,也是一定要知道的。

   佛门里的许多规矩,所谓规矩,是一种定下的准绳。俗语说:“规矩能成方圆。”那是说任何一件事都有他规定的标准,循着这个规定的标准,那才能塑成一个完美的形体来;如果把规矩放在人格上,那人的人格一定是很完美的,今天我们把规矩的尺度衡量在佛门里来,那么佛弟子就没有违规毁矩的了。

   大凡各种宗教里,都有他们的规矩,佛教也不例外。所谓佛门里的规矩,是指佛教里无论修学那一宗派共同约守的一个清规,虽然不全是戒律,但那是由戒德所演化出来的。这个规矩,是不同于世俗的,是严肃的,恭谨的,如法的,而达到自律。这里所谈的是一般大家通用的规矩;好比禅宗、律宗、密宗,尚有其个别的规矩。就不在这里赘述。

   (一)规矩的基本要素

   那些是规矩的基本要素:第一、恭敬的(意 )。第二庄严的(身)。第三、谨慎的(口)。这三者表示了身口意的清净,它可以摄心一处,自然而然可以循规蹈矩,使佛门更能令众生崇敬与归向。

   第一、恭敬的——就是说一切思维言行与身、口、意三业,是发自内心的恭敬,而自然生起对三宝——佛、法、僧——的无上崇敬与仰慕,也就是说在佛门的一切一切不能离开恭敬心,舍开恭敬心,便不能有所利益,那么佛门的规矩,就是以恭敬为起码的条件,在在处处都对三宝五体投地的礼拜、歌颂、忆念与追随。

   第二、庄严的——佛门内的佛相、寺院、经典、法器、僧伽,乃至一草一木,莫不是庄严的,庄严着无上的菩提。这一切都时刻在无语的开示着我们,只是我们并没有用庄严心态去观察、去觉得,往往忽略了庄严给予人的启示。在佛门里,你不去庄严自己的心,如何能 体会庄严的道场

  您更不用庄严道场的心,您又如何能庄严自性的佛陀呢

  佛法是不舍离庄严的,舍离了庄严,那与污秽的世俗又有何两样呢

  

   第三、谨慎的——指对言语和行为而说,这道出身教与言教的无形教育的重要性,我们时常将恭敬与庄严的心,处处表现出佛弟子不同于凡夫俗子庸浮散乱,时时为凡夫俗子的表率,经常由身教中去启示人生宇宙的真理,叫别人一看,也可以皈向佛陀座下。所以佛门中的规矩,有了这个因素在,自然使它产生了自他二利的功效。

   (二)佛门中的规矩

   佛门中的规矩有那些:

   1、佛相——凡佛弟子见佛相必须恭敬、礼拜、供养、护持、虽然在是木雕、纸印、泥 塑,应观做等同真佛,所以不论佛相在任何地方都应如是,不可分别相之好坏、大小、寺院或家庭,如是作观,福不唐捐。凡“买”或“要”佛相时,一律要说“请”,不能说“买”或“要”,附带说明:佛经、佛具、香花,如用钱买,或向他人要,也应一律说“请”,此是恭敬心。

   有的佛相是纸印的,日久欠净,或有破损,实不能再供,应于佛前言明另请新相再供,此旧纸佛相可恭敬焚化,切不可任意撕毁弃置。如是所作即如出佛身血,罪堕无间,另木雕泥塑之相,如有损毁失修,佛弟子应护持圣相,发心修补,金漆剥落,当发心再贴金刷漆;因众生礼佛,即能成佛故,可知佛相可度众生,常令相好光明,令众生起欢喜赞叹心。倘有金银、玛瑙、玉、翡翠等制佛菩萨圣相,不可毁坏,改做其他装饰物品,如是所作,则获重罪。有人制香,香上有观世音菩萨纹形,焚香时显现菩萨形状,香熄之后,圣相塌毁。又有人以蜡烛做成观世音菩萨形状,上有灯蕊,以火燃化,烛燃相毁,以上两则,殊大不敬,商 买之人,被财货所迷,不知所造无边重业。又有用佛相为商标者,众生不察,难免任意丢弃,实非所宜,皆不知佛陀伟大,众生滥用胡为,皆失谦恭,罪报难逃。

   若画佛相,要用好笔、好墨、好纸。若绣佛相,要用好针、好线、好布。若印佛相,要用光泽好纸、形色清晰、印制精美,若雕佛相,以金、银、铜、玉、翡翠及诸般宝石、或檀香、沉香等土木、瓷釉上料,印制雕塑诸佛菩萨圣相,应沐浴斋戒,燃香谨制,摄心一处,不令分心,感应道交,可获得不可思议功德。

   配身小佛相之挂炼及配汽车之挂相,有欠恭谨,然作方便,未尝不可。若存恭敬,尚可获福,如有亵读,仍自获罪,所以配身小佛相不可当做装饰品,那根本不是佛教徒所应有的 态度,而应有虔诚祈求加被护身一切吉祥想。

   还有一种卡片印的佛菩萨圣相,可以带在上衣口袋。这种卡式小佛相,是为了个人在旅行、在作客、在单宿舍时,做功课取出供养礼拜,乃便所需。有人也兼用为护身平安之用,原无不可,但也以存恭敬心,难遭遇想。此种小佛相,只宜放上衣口袋,如放裤子口袋,即为不敬,利而未获,过咎先至。

   再有,一般不信佛的人,常将佛相当做艺术品做摆设陈列欣赏,或与其他物品杂陈并列,皆非正因。如能劝化他人勿做艺术品欣赏,而应恭敬、礼拜、供养,则为利他觉他的菩萨行了。佛教徒见到佛相,无论大小及任何形式,必须要恭敬、礼拜、供养,福得无量。

   此外,有见到每一佛者,皆应恭敬,如《地藏经》中有“称佛名号品”,又如《千佛名经》及《万佛名宝忏》中所载佛名,皆由世尊金口宣说。一一佛名皆常恭敬、礼拜、供养,功不唐捐。忆及前些时,因为商人把化妆品的英文名译成“密斯佛陀”,此虽译音,难免影射对佛失敬;凡译音大可用其他字音者而不用,也有故犯过失,尤其女人化妆品,以此译名,殊属不当,这使世俗人看来象把佛陀女性化了,此种轻慢心、亵圣过,果报也不可思议。就此事件,在十年前曾在“觉世”旬刊上有正反之评见,结果不了了之。佛教舆论尚有赞成者一派,商人自可大作其广告了。还有我们在家弟子不可把小孩名字取有“佛”字,此乃不堪受故,别人编我们为“佛”,恐怕没有那么大福份吧!不怕折寿吗

  另若于所印的及雕塑的佛相上,千万不要刻印个人名字,大家都在顶礼膜拜,恐怕我们凡夫也吃不消呢!

   最后要知道的是迎请佛相时,无论是铜的、木的、瓷的、纸的、一概以难遭想,恭敬捧迎,不可轻率从事。佛相用双手捧于胸前,切记不可放在腿上,不可像包东西一样,用手一提。请纸相容易犯过失,把佛相拿着垂向膝下,或夹在腋下,如是种种不敬之过,看来没什么,其实不知不觉中已获罪过。凡诸佛相,那必须视同真的报身、化身佛一样的尊敬,此种功德又岂是凡夫俗子的我们所可揣摩到的呢

  

   2、佛法——一切佛法皆由佛说,若无佛说法,众生无由解脱。故知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得人身者未必能遇佛法,遇佛法者未必起信,此溯到其宿世有无种植净因。今生既得人身,又闻佛法,又起正信,实属稀有难得,此定久植净因,恭敬三宝而来。佛法为三宝之一,如面吾师、如受教诲、如示导归,应常依教奉行,恭谨修持;况且佛法乃教人出世了脱生死之大法,非世法所可望其项背,因此稍具智慧之人,得遇佛法,如获无价至宝弥足珍贵。时下,因印刷术之进步,较以前用木刻版印刷方便多多,流通量大增,学佛人多可轻易获得佛经典籍,对佛法不知尊敬;恐有犯失意过而生轻慢心,致法益未受,徒增罪业,此又不得不说,故略述之以期互勉,提高觉照。

   考玄奘大师留学天竺,取经以还,大译法音,广宣妙旨,大师功德岂可思量

  取经之时,跋涉数千余里纵横于荒凉边域,将经顶戴而回,大师对经典之迎请恭敬,值得吾人深思,由此观之一,一切佛经所在,即为有佛,且有无量诸天护法圣众,周匝围绕。今人看经,漫不经心,任意放置,尤以听经之时,许多人将经本放置腿上,乃大不敬,有则改之。又请经时(无论是用钱买或向人要的经,都应该称做请经)应该双手捧回,然今人捧经(双手迎请佛经捧在胸前)者已少,拿者(单手)尚可,但不可过腰下,夹腋下亦不可,男居士更不可将佛书卷起放入裤袋中,女 居士不可将佛书塞入女用皮包中,女用皮包杂物太多,如皆不如法;小本佛经只宜放入上衣口袋,否则犯失敬意,虽细微小节,也不可不知,知即改正,不应再犯。玄奘大师是顶经而回,我们怎可将经放在腿上、夹在腋下或放入裤袋中呢

  岂可如此冒失。

   盖佛法为出世宝筏,不可与世间一般书籍混淆不清,世间任何书不可放佛经书上,陈列书橱中也当佛经放置最上,世间书放下,最好分开放置为宜。佛书如按分类法放置时,大经先放右边,依次顺排;若置上下时,以大经置上。至于何者为大

  依三藏言以经为先、律次之、论再次…

《礼敬佛陀—入门须知》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佛教寺院巡礼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