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禮敬佛陀—入門須知▪P4

  ..續本文上一頁

   “以上功德,全部回向十方法界六道父母師長一切衆生和我若有如空無始以來的冤債障類。吉祥圓滿!”這是上午的。下午我就把“十方法界”改爲“西方極樂世界。”

   以上禮佛部份,告一段落,讀者行持時,想當能舉一反叁也。佛門裏的規矩

   這一篇我們所要談的問題,可以說是在家修學 佛法的居士們非常重要的,也是一定要知道的。

   佛門裏的許多規矩,所謂規矩,是一種定下的准繩。俗語說:“規矩能成方圓。”那是說任何一件事都有他規定的標准,循著這個規定的標准,那才能塑成一個完美的形體來;如果把規矩放在人格上,那人的人格一定是很完美的,今天我們把規矩的尺度衡量在佛門裏來,那麼佛弟子就沒有違規毀矩的了。

   大凡各種宗教裏,都有他們的規矩,佛教也不例外。所謂佛門裏的規矩,是指佛教裏無論修學那一宗派共同約守的一個清規,雖然不全是戒律,但那是由戒德所演化出來的。這個規矩,是不同于世俗的,是嚴肅的,恭謹的,如法的,而達到自律。這裏所談的是一般大家通用的規矩;好比禅宗、律宗、密宗,尚有其個別的規矩。就不在這裏贅述。

  

  佛門裏的規矩

   這一篇我們所要談的問題,可以說是在家修學 佛法的居士們非常重要的,也是一定要知道的。

   佛門裏的許多規矩,所謂規矩,是一種定下的准繩。俗語說:“規矩能成方圓。”那是說任何一件事都有他規定的標准,循著這個規定的標准,那才能塑成一個完美的形體來;如果把規矩放在人格上,那人的人格一定是很完美的,今天我們把規矩的尺度衡量在佛門裏來,那麼佛弟子就沒有違規毀矩的了。

   大凡各種宗教裏,都有他們的規矩,佛教也不例外。所謂佛門裏的規矩,是指佛教裏無論修學那一宗派共同約守的一個清規,雖然不全是戒律,但那是由戒德所演化出來的。這個規矩,是不同于世俗的,是嚴肅的,恭謹的,如法的,而達到自律。這裏所談的是一般大家通用的規矩;好比禅宗、律宗、密宗,尚有其個別的規矩。就不在這裏贅述。

   (一)規矩的基本要素

   那些是規矩的基本要素:第一、恭敬的(意 )。第二莊嚴的(身)。第叁、謹慎的(口)。這叁者表示了身口意的清淨,它可以攝心一處,自然而然可以循規蹈矩,使佛門更能令衆生崇敬與歸向。

   第一、恭敬的——就是說一切思維言行與身、口、意叁業,是發自內心的恭敬,而自然生起對叁寶——佛、法、僧——的無上崇敬與仰慕,也就是說在佛門的一切一切不能離開恭敬心,舍開恭敬心,便不能有所利益,那麼佛門的規矩,就是以恭敬爲起碼的條件,在在處處都對叁寶五體投地的禮拜、歌頌、憶念與追隨。

   第二、莊嚴的——佛門內的佛相、寺院、經典、法器、僧伽,乃至一草一木,莫不是莊嚴的,莊嚴著無上的菩提。這一切都時刻在無語的開示著我們,只是我們並沒有用莊嚴心態去觀察、去覺得,往往忽略了莊嚴給予人的啓示。在佛門裏,你不去莊嚴自己的心,如何能 體會莊嚴的道場

  您更不用莊嚴道場的心,您又如何能莊嚴自性的佛陀呢

  佛法是不舍離莊嚴的,舍離了莊嚴,那與汙穢的世俗又有何兩樣呢

  

   第叁、謹慎的——指對言語和行爲而說,這道出身教與言教的無形教育的重要性,我們時常將恭敬與莊嚴的心,處處表現出佛弟子不同于凡夫俗子庸浮散亂,時時爲凡夫俗子的表率,經常由身教中去啓示人生宇宙的真理,叫別人一看,也可以皈向佛陀座下。所以佛門中的規矩,有了這個因素在,自然使它産生了自他二利的功效。

   (二)佛門中的規矩

   佛門中的規矩有那些:

   1、佛相——凡佛弟子見佛相必須恭敬、禮拜、供養、護持、雖然在是木雕、紙印、泥 塑,應觀做等同真佛,所以不論佛相在任何地方都應如是,不可分別相之好壞、大小、寺院或家庭,如是作觀,福不唐捐。凡“買”或“要”佛相時,一律要說“請”,不能說“買”或“要”,附帶說明:佛經、佛具、香花,如用錢買,或向他人要,也應一律說“請”,此是恭敬心。

   有的佛相是紙印的,日久欠淨,或有破損,實不能再供,應于佛前言明另請新相再供,此舊紙佛相可恭敬焚化,切不可任意撕毀棄置。如是所作即如出佛身血,罪墮無間,另木雕泥塑之相,如有損毀失修,佛弟子應護持聖相,發心修補,金漆剝落,當發心再貼金刷漆;因衆生禮佛,即能成佛故,可知佛相可度衆生,常令相好光明,令衆生起歡喜贊歎心。倘有金銀、瑪瑙、玉、翡翠等製佛菩薩聖相,不可毀壞,改做其他裝飾物品,如是所作,則獲重罪。有人製香,香上有觀世音菩薩紋形,焚香時顯現菩薩形狀,香熄之後,聖相塌毀。又有人以蠟燭做成觀世音菩薩形狀,上有燈蕊,以火燃化,燭燃相毀,以上兩則,殊大不敬,商 買之人,被財貨所迷,不知所造無邊重業。又有用佛相爲商標者,衆生不察,難免任意丟棄,實非所宜,皆不知佛陀偉大,衆生濫用胡爲,皆失謙恭,罪報難逃。

   若畫佛相,要用好筆、好墨、好紙。若繡佛相,要用好針、好線、好布。若印佛相,要用光澤好紙、形色清晰、印製精美,若雕佛相,以金、銀、銅、玉、翡翠及諸般寶石、或檀香、沈香等土木、瓷釉上料,印製雕塑諸佛菩薩聖相,應沐浴齋戒,燃香謹製,攝心一處,不令分心,感應道交,可獲得不可思議功德。

   配身小佛相之挂煉及配汽車之挂相,有欠恭謹,然作方便,未嘗不可。若存恭敬,尚可獲福,如有亵讀,仍自獲罪,所以配身小佛相不可當做裝飾品,那根本不是佛教徒所應有的 態度,而應有虔誠祈求加被護身一切吉祥想。

   還有一種卡片印的佛菩薩聖相,可以帶在上衣口袋。這種卡式小佛相,是爲了個人在旅行、在作客、在單宿舍時,做功課取出供養禮拜,乃便所需。有人也兼用爲護身平安之用,原無不可,但也以存恭敬心,難遭遇想。此種小佛相,只宜放上衣口袋,如放褲子口袋,即爲不敬,利而未獲,過咎先至。

   再有,一般不信佛的人,常將佛相當做藝術品做擺設陳列欣賞,或與其他物品雜陳並列,皆非正因。如能勸化他人勿做藝術品欣賞,而應恭敬、禮拜、供養,則爲利他覺他的菩薩行了。佛教徒見到佛相,無論大小及任何形式,必須要恭敬、禮拜、供養,福得無量。

   此外,有見到每一佛者,皆應恭敬,如《地藏經》中有“稱佛名號品”,又如《千佛名經》及《萬佛名寶忏》中所載佛名,皆由世尊金口宣說。一一佛名皆常恭敬、禮拜、供養,功不唐捐。憶及前些時,因爲商人把化妝品的英文名譯成“密斯佛陀”,此雖譯音,難免影射對佛失敬;凡譯音大可用其他字音者而不用,也有故犯過失,尤其女人化妝品,以此譯名,殊屬不當,這使世俗人看來象把佛陀女性化了,此種輕慢心、亵聖過,果報也不可思議。就此事件,在十年前曾在“覺世”旬刊上有正反之評見,結果不了了之。佛教輿論尚有贊成者一派,商人自可大作其廣告了。還有我們在家弟子不可把小孩名字取有“佛”字,此乃不堪受故,別人編我們爲“佛”,恐怕沒有那麼大福份吧!不怕折壽嗎

  另若于所印的及雕塑的佛相上,千萬不要刻印個人名字,大家都在頂禮膜拜,恐怕我們凡夫也吃不消呢!

   最後要知道的是迎請佛相時,無論是銅的、木的、瓷的、紙的、一概以難遭想,恭敬捧迎,不可輕率從事。佛相用雙手捧于胸前,切記不可放在腿上,不可像包東西一樣,用手一提。請紙相容易犯過失,把佛相拿著垂向膝下,或夾在腋下,如是種種不敬之過,看來沒什麼,其實不知不覺中已獲罪過。凡諸佛相,那必須視同真的報身、化身佛一樣的尊敬,此種功德又豈是凡夫俗子的我們所可揣摩到的呢

  

   2、佛法——一切佛法皆由佛說,若無佛說法,衆生無由解脫。故知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得人身者未必能遇佛法,遇佛法者未必起信,此溯到其宿世有無種植淨因。今生既得人身,又聞佛法,又起正信,實屬稀有難得,此定久植淨因,恭敬叁寶而來。佛法爲叁寶之一,如面吾師、如受教誨、如示導歸,應常依教奉行,恭謹修持;況且佛法乃教人出世了脫生死之大法,非世法所可望其項背,因此稍具智慧之人,得遇佛法,如獲無價至寶彌足珍貴。時下,因印刷術之進步,較以前用木刻版印刷方便多多,流通量大增,學佛人多可輕易獲得佛經典籍,對佛法不知尊敬;恐有犯失意過而生輕慢心,致法益未受,徒增罪業,此又不得不說,故略述之以期互勉,提高覺照。

   考玄奘大師留學天竺,取經以還,大譯法音,廣宣妙旨,大師功德豈可思量

  取經之時,跋涉數千余裏縱橫于荒涼邊域,將經頂戴而回,大師對經典之迎請恭敬,值得吾人深思,由此觀之一,一切佛經所在,即爲有佛,且有無量諸天護法聖衆,周匝圍繞。今人看經,漫不經心,任意放置,尤以聽經之時,許多人將經本放置腿上,乃大不敬,有則改之。又請經時(無論是用錢買或向人要的經,都應該稱做請經)應該雙手捧回,然今人捧經(雙手迎請佛經捧在胸前)者已少,拿者(單手)尚可,但不可過腰下,夾腋下亦不可,男居士更不可將佛書卷起放入褲袋中,女 居士不可將佛書塞入女用皮包中,女用皮包雜物太多,如皆不如法;小本佛經只宜放入上衣口袋,否則犯失敬意,雖細微小節,也不可不知,知即改正,不應再犯。玄奘大師是頂經而回,我們怎可將經放在腿上、夾在腋下或放入褲袋中呢

  豈可如此冒失。

   蓋佛法爲出世寶筏,不可與世間一般書籍混淆不清,世間任何書不可放佛經書上,陳列書櫥中也當佛經放置最上,世間書放下,最好分開放置爲宜。佛書如按分類法放置時,大經先放右邊,依次順排;若置上下時,以大經置上。至于何者爲大

  依叁藏言以經爲先、律次之、論再次…

《禮敬佛陀—入門須知》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佛教寺院巡禮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