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祖惠能大师说:唉呀!善体无生,善哉!善哉!你亦如是,我亦如是,诸佛亦如是。二、三句话就解决了,二、三句话而已,去六祖那里印证一下,他有没有开悟,只有几句话而已。他说:你怎么这么快就要离开?他就说:本来就没有快跟慢,哪有快,哪有生灭、哪有来跟去呢?他说:仁者自生分别。是六祖你自己心里所产生的分别,我本无来去。六祖说:唉呀!仁者善体无生,如是、如是修持。就是用这个无生法修行,他找到本来面目了,就是那么快。我讲了这么久,不知你是找到没有?找一天,脑袋一个一个来敲看看,敲看看!看开悟没,碗打破一整打。师父!我都没有感觉。所以这个悟很重要,悟才不会走错路,才不会走错路。下面,【三治灭恶境障。应教念法佛。法佛者、即是平等法性。】你要灭这个恶,那意思就是平等法性,就是说你一定要把心安住在平等。【空寂无为、无有形相。】这个是修行人的根本,你若不了解无为法,再给你修百千万劫你都不见性,【既无形相、焉有境界逼迫。】那有这个境界来逼迫我们呢。【境界空故、即是治灭此障。四治灭病事障。应教念十佛。缘佛菩提威势力持本愿功德、不为世间事务牵缠。缘佛福德相好庄严意生身相、】意生身就是随自己的意思而生,【不为一切病苦所恼。】这个病苦是很没办法的。【念佛法身、犹如虚空。随其智力、应化一切、非如众生、烦恼阴身。八苦交煎、世事缠缚。】这就是众生,八苦交煎。八苦就是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世事缠缚。【如蚕作茧、】像蚕吐丝作茧自己捆绑自己,【无出头日。如是念时、此障即灭。故知存心念佛、广大功德、无有不成。深重业障、无有不灭也。
问。念佛佛现、亦有魔否。念佛所发善根、亦有魔作否耶。
答。佛有神通力。威德力。本愿力。大光明中、必无魔事。】我看有的人修行修到……,都会着魔,耳边都有人跟他讲话,都有一种声音,很多人都这样,我现在碰到的差不多有几百个,修行不如怎么修的,去拜这个神,拜一拜耳边都有人跟他讲话,有这个声音,念楞严咒也没有用,念这个大悲咒也没有用,一开始亲近,亲近错了,那个很难,有的人十年都去不掉,耳边有人跟他讲话,整天都有人跟他讲话。【或有宿障深厚、及不善用心、容有魔起、须当辨识。经论开二。一所现相好、不与经合者、是为魔事。】所现的相好跟经典不合这就是魔。【二不与本所修行合者、是为魔事。】比如你参禅、参禅,参一参,咦!佛祖现前,那就是着魔了,参禅的人不著相,如阿弥陀佛现前那就是魔。【至于善根、发相。是魔作。非魔作、亦有二辨。一约心境久速。】这很重要,要证明你是不是有着魔,这很重要,【谓此见佛闻法等事、】见到佛,闻法,梦中佛来跟你说法,见到佛,【若是善根发者、则报因境相、暂现便谢。】就是说你若是真正念佛念到有感应,佛是现前来给你看,马上就消失,【习因善心、】要保持这个道力,【相续不断。若是魔所作者、】就不是这样,【则报因境相、久久不灭。】不去掉,就是我刚才跟你讲的,耳边常常有人跟他说法,那就是魔,佛不会这样扰乱你,【或谢去更来扰乱。】你要去(除),你去不掉,除,除不掉,每天都让你见到空虚佛像、西方三圣,那问题大了,问题大了,佛不会这样,佛让你见到产生你的信心他就走,魔不同,魔一直来让你看,一次又一次来给你看,你要扫,扫不掉,那就是魔。【习因善心、暂发还灭。或倏尔变成恶念。】变成恶念。【二约烦恼轻重。谓见善相发时、】你见到佛的时候,【能令心识动乱、烦恼增重、众多妨碍、不利定心、悉属魔作。若见善相现己、虽未证禅定、而身心明净、善念开发、烦恼轻微。或三昧开通、身心快乐。内外安隐、气色光润。烦恼寂寂。功德巍巍。】功德很大。【此为善发相也。若邪正未了。应当用二法以对治之。一者止法。谓深入三昧、一心念佛。于所现相悉知虚诳。但平心住定、不取不舍。】这个对修行最重要,你不管他有来、没来,你就是心里很清楚地念佛,所以这个印光大师讲一句话很伟大:不论见不见,但问定不定。就是说你不管他有看到、没看到,问题是你的心定、不定,你是不是在念佛,定在念佛你就不要管他,魔也好,魔来都不要理他,无所著,不论见不见,但论定不定,心是不是有定在念佛,你若有定在念佛,看到,也不要理他。【如是息心、寂然不起分别时。若是圣境、则定力逾深、善相如法。若是魔境、现相不久自坏。纵发亦不如法。二者观法、谓观真空法界、念虚空法佛。推检现相、】推检现相就是推测这个现相,【不见生处。】来,无来,去,也无去。【相空寂故、心念亦寂。知魔界如。即佛界如。离真如外、无一法相。如是观念。佛法自当现前。魔境自然消灭。然念佛遇魔、亦万中一也。】就是说你念佛若遇到魔障,一万个当中才只有一个有可能而已,你就是求生心切,你就是求这个感应心切,求到最后就变成魔,你有注意看那个《阿弥陀经》:一切诸佛所护念经,一切诸佛都教你念阿弥陀佛,这些自称为活佛的人难道会比一切诸佛还厉害?冷静想想看,你就不会对这个外在的神通所迷惑,你不会这样,你就稳住这个道场,稳住这个道场,好好地听经闻法。【良由修净业人、具三种力。一者念力、二者本有佛性力、三者佛摄取力、云何邪魔、得便扰害、】念力够,本来的佛性力,佛对我们摄取力,怎么可能着魔?所以得便扰害,【故称扬诸佛功德经云。若有得闻弥陀名者、阿弥陀佛。住其人前。魔不能坏彼正觉心。是故但当一心念佛、莫疑虑也。】你注意看!但当一心念佛,莫疑虑也,你根本就不要怀疑。【而云必定下、释疑难也。妨曰、】就是有人这样问,【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云何有佛现在前耶、故此通云、有二意故、佛必定见、一约他佛。谓法身真佛、本无生灭。从真起应。不妨来去。】因为他本来就无生灭,但是神通自在,你讲来去,实在是不来不去,不妨讲来去,就是说一个人证悟到法界平等心,不妨说这是桌子,这是椅子,分别,没有关系,虽分别不作分别想。【是故心净佛现、心垢佛灭。其犹水澄月来、水浊月亡也。二约自佛、谓本觉心佛、本无来去。依觉不觉、不妨出没。】有时候觉,有时候不觉,有时候不妨出没,究竟是一样的,但是还没有完全觉悟是有所不同。【是故心迷佛隐。心悟佛显。其犹镜尘光暗、镜洁光明也。此中下、亦释疑也。】怀疑。【妨曰。上二喻中、俱含如来念众生意。】众生的意思。【云何合内、无佛念耶。】内就是没有佛念,一如的意思。所以【故此通云。众生无有信愿、故此再三劝勉。】勉励众生。所以【佛念众生、乃佛自愿、何待言也。】没有什么好讲的,本来佛就是慈愍众生嘛!就像师父上台讲经说法本来就是我的责任嘛!这个没有什么条件的,没有任何的条件的,所以喜欢我所做的一切事情,不要说喜欢你所做的事情,我们应该做我们……,喜欢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自己都感觉很喜欢,不要说喜欢做你的一切,你自己喜欢的你才要做,那么这样不太好,所以说今天我们来讲经说法,师父上台,我没有什么任何条件,我觉得我很法喜,讲给大家听,也是让我自己自修,我也可以得到很大的力量跟这个悟性,所以说我们若要修行都要把它觉得说,我们是一个佛教徒,慈悲喜舍是当然的,牺牲奉献是当然的,无争是当然的,不要说要去出家,或是要在家修行,整天为了小事在那里乱七八糟,那像什么?像什么呢?所以我们这个僧团很安慰,现在三十几个都是这样子的清净,都是这样的无争,真的是想不到的不可思议的力量,不知是地理好还是怎样,谁知道?我们这几个法师,三十个不曾大呼小叫,不曾他骂他,他骂他,他给你难堪,不会,大家都很互相尊重,怎么会这么好的徒弟呢?好得让我很惊讶!很惊讶!我常说:歹竹长出好笋,(歹竹长出好笋,)真的,这二、三十个徒弟到现在不曾对我大呼小叫,不曾,不曾,很好,很好,真的,大家都很尽心尽力,真的很了不起,我一直发现说这些徒弟,不是我一直在赞叹自己的徒弟,真的,很善良、很善良,看起来师父最差,师父最差,这些都是菩萨示现的。
, 到最后,【专说念佛三昧故。二藏者、一菩萨藏、】菩萨藏里面都解释菩萨的教行,这个理还有行跟果,菩萨的道理,菩萨的修持,菩萨的果报,叫做【诠示菩萨理行果故。】那么【二声闻藏、诠示】就是解释,【声闻】的道【理】声闻的【行】持,声闻的【果故。今此经者、属菩萨藏。此经演说菩萨念佛圆通法故。三乘者。一小乘声闻、谓四谛法门、】四谛法门是【运载众生、出于三界、到涅槃城、成阿罗汉、犹如羊车。】羊车就比较小只。【二中乘缘觉、谓因缘法门、运载众生、过于四空、】我查佛光大辞典,就是“有”也空,“无”也空,“自法”也空,“他法”也空,名叫做四空法,佛光大辞典写得比较复杂,而我把它简化,“有”,在这个世间一切“有”都是空,包括你那个“无”也要空掉,不能有那个“无”的观念,“自法”也空,“他法”也必须空,所以【居寂灭舍、】住在这个寂静法里面,【成辟支佛、犹如鹿车。】就像鹿车这样,就比较大一点,鹿比羊还大只。【三大乘菩萨、谓六度法门、运载众生、超凡】超越凡夫,超越【小】乘的【境、】界,【直至无上菩提、大般涅槃彼岸、成于佛果、犹如牛车。】牛车就比较大,【今此经者、属于大乘。以如来怜念众生、势至摄念佛人、安乐诸乘。度脱九界故。五教者。一小教、】小乘【唯谈人空故。】无我,讲这个无我。【二始教、】大乘的开始叫做始教,就是法空,始教应该加二个字:叫做大乘的开始,始教【但明法空故。亦名分教、】分教就是不圆满,满教就圆满,分教【但说法相故。】很少谈到法性中道的事情,所以它是始教,就是不究竟…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疏钞》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