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解 法会因由分第一▪P2

  ..续本文上一页总会过去的,统统是无常——怎么说,统统是无常?你执着它,也会消失;你就是不执着它,它还是会消失啊,你活到生命的尽端,这些统统用不着啊!【又云教主也。】“佛”就是教主。【非相而相。】无相当中显相,【应身佛也。】相当体即空,非相就是空。【相而非相。】就是空相。【报身佛也。】【非相非非相。】非相就是空;非非,负负得正就是有,无量的庄严相,就是有相。非相非非相,说有相也不对,说无相也不对,叫作非相。那个“非相”意思是说:说无相也不对,佛有无量庄严相,怎么无相呢?说有相也不对,就是这个意思,说无也不对,说有还是不对。【法身佛也。】

   【在者。所在之处。】

   【舍卫国者。说经之处也。】

   【衹树者。衹陀太子所施之树。】树是表法的,【树谓法林也。】法林,做一下笔记,法:万法,“林”就是如林。万法就像一片树林,无量无边。所以,世尊所说的法,如恒河沙说不尽。

   【给孤独园者。】就是给孤长者,“孤”就是孤儿,没有人照顾的叫作孤。“独”就是年纪大了,没有人养,单独一个人,所以叫作给孤独。【给孤长者所施之园。共建立精舍也。】

   【比丘者。去恶取善。名小比丘。善恶俱遣。名大比丘也。若人悟达此理。即证阿罗汉位。能破六贼小乘四果人也。】六贼就是所谓眼、耳、鼻、舌、身、意,这六个贼,盗我们心性的功德法财。意思是说:眼耳鼻舌身意,看到什么,拼死命的执着,自己本性的功德法财,统统被劫走了,而不自觉知。能破六贼,小乘四果人也。

  

   【尔时。世尊食时。】那个时候,刚好是吃饭的时间,托钵的时间,所以,世尊就【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因为精舍都建立在比较郊区,入舍卫大城,人多的地方,就比较能够托钵到供养,没有供养,比丘当然没办法修行,要吃饭啊!所以,入这个舍卫大城。【乞食於于其城中。次第乞已。】把笔拿起来,次第乞已,表法的,表示平等心,比丘托钵,不分贫,不分富,一律平等。这个经典要懂得,这个是表法的。【还至本处。】写一下,表示万法回归自性。【饭食讫。】吃完了饭。【收衣钵。】衣跟钵收起来。【洗足已。】把脚洗一洗。【敷座而坐。】注意听,这个很重要,敷座而坐,敷座这个“座”,第一个这个“座”,表示如如不动;而“坐”,第二个“坐”,表示万法皆空。如果你会看经典,看到这儿就OK了!清净自性没办法讲,世尊都是用表法的来告诉你,清净的自性,其实随时随地都在我们的身旁发现,随缘识得性,可谓不思议,随着种种的因缘,如果能够见到自己清净的自性,可以说是不可思议。我们内心里面,有一个清净的自性,如如不动的清净自性。

   好!因为我们重点放在消文释义,我们今天不举例子,尽量少举例子,因为没时间,我们全部的重点,全神贯注,消文释义,一而再,再而三的,让诸位听完了《金刚经》,印象深刻,以后你自己诵《金刚经》,也知道说:喔!原来哪里是表法的,哪里是清净自性的展露,也知道世尊的用意在哪里。

   说:尔时,世尊食时。说,那个时候,世尊刚好托钵的时间,吃饭的时间,就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来到舍卫大城就乞食了,在这个城中乞食,用最平等的心,没有贫富分别的心,次第乞已。还到,托钵完了,回到了原来的精舍这个位置,表示万法回归自性。吃完了饭,饭食讫,就收衣钵,洗了足,就敷座而坐,就是安住在万法皆空,不可得的心性上。“敷座”就是如如不动的本性,展开了如如不动的本性,而安住在万法皆空的心性上。

   【尔时者。佛现世时也。世尊者。三界四生中。智慧福德。无有等量。】就是没有一个人能够跟佛比。【一切世间之所尊也。】

   【食时者。正当辰食将办之时也。着衣者。柔和忍辱衣也。】其实这个在警惕我们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凡是出家众,披佛的袈裟的人,都应当柔和的心,要有忍辱的心。袈裟也是表法的,不能说我们着了一个袈裟,却跟人家大小声,什么事情,所做的事情,跟世俗人没什么两样,世俗人争得你死我活,我们出家人,也跟人家争得你死我活;世间人嘴巴不留口德,我们出家众是柔和的心、忍辱的心,怎么可以像世俗人这样子呢?所以,我们出家众,比丘、比丘尼既然披了袈裟,常怀柔和心,常怀忍辱的心,才不会辜负我们一生一世披了这个袈裟。

   【乞食者。欲使后世比丘。不积聚财宝也。】佛陀当时在世是这样子,我们现在时空整个转换了,两千五百多年了,我们虽然过着大乘不托钵的生活,但是,千万不能贪财。

   【次第者。如来慈悲。不择贫富。平等普化也。】

   【洗足已者。】表法的,表示【净身业也。】

   【敷座而坐者。】就是万法皆空,【一切法空是也。】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解 法会因由分第一》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