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最后就是如来,就是果人。
那么,最后一个叫做果法,就是首楞严,首楞严就是一切事究竟坚固,首楞严就是佛的大定。
所以在座诸位!如果你整部《楞严经》背不起来,你一定要记住一个观念,人家问你说:你有没有去听慧律法师讲《楞严经》?他说:有啊!其实是讲了好几年,你才来一次而已,不过刚好听到了!
你记住!人家问你说:那《楞严经》讲什么?
你要背起来:《楞严经》就是讲首楞严大定!
首楞严大定是什么?
就是讲佛的定,那伽常在定,无一不定时,二六时中都在定。
那么首楞严大定是什么定的合名?
喔!那个就是妙奢摩他、妙三摩、妙禅那,奢摩他加三摩加禅那,就是首楞严。
我告诉你:你一讲出来,对方会非常惊讶,我不骗你!就会吓一跳!至少你有这个观念,才知道说为什么叫《首楞严经》?为什么讲《首楞严经》?《首楞严经》就是讲佛的大定,时时刻刻,二六时中,统统是本性的定,具足戒定慧,超越戒定慧,本自具足。
好!教你们那个诀窍了,翻回来,翻回来,6 4 4 页最后一行,四实法中,【正属如来密因也。】所以刚刚讲过了,刚刚讲过了,所以,这一本《楞严经表解》,其实是很好,那么为什么说师父不讲这一本,偶尔提到?因为没有那么多时间,没有那么多时间。你看,这一本,是在佛学院、南普陀佛学院做的,那时候二十八岁,第一篇文章,师父写这个序文,广化律师都吓一跳,他说我怎么会懂古文?我说:我就是念这个的啊,白话文我反而不会写。我写这个序文,呈上给广化律师,广化律师没有改过一个字。所以我要告诉大家:我们这个文学的基础不错!真的!【而旧注谓见道分者,亦齐于此。】也是到这个一个段落,旧注这个见道分,就是一个段落。所以见道分就是所谓的如来密因,也是到这里。而齐于此就是:这个到奢摩他,这如来密因就是到一个段落。所以我们那个DVD、VCD做出来,一定要写得很清楚,说奢摩他,对不对?如来密因,大开圆解,这一段,就一定要写说:至此。【正宗至此,己二说奢摩他路,令悟密因,大开圆解竟。】这一段就是DVD、VCD一定要写的。
说奢摩他路,令悟密因,大开圆解。
——————————————————到此结束
说三摩修法,
令从耳根一门深入。
——————————自此开始
645页,诸位!看第三行,这个大标题是非常重要的!
【己三 说三摩修法 令从耳根一门深入(分二)】
诸位!请翻开《楞严经》前面最大张的,最大张的。如果《楞严经》讲到下册的话,那么我们讲堂要发一张前面的这个科判,活动性,不是黏在一起的,发给他,你们就必需要带在下册,因为随时随地都会用到。
好!诸位!翻开最前面大张的科判,这大张的科判,你看这个,有序分、正宗分、流通分,这个正宗分的底下说,怎么样?我这个字打得很模糊,字太小了。底下看中间,正说妙定的始终,这个正修具示成佛妙定的底下就如来答定——正说妙定的始终。
诸位!右边第一大段,说奢摩他路令悟密因大开圆解,诸位!就是我们讲到641页,就是到这个大段。
诸位!往左边看,说三摩修法,令从耳根一门深入,为什么叫做三摩?或者称为三摩地?或者称为三昧?这个就是定,很重要的定!那么为什么要讲:令耳根一门深入?因为六根,那太复杂了,眼、耳、鼻、舌、身、意,佛陀告诉我们,娑婆世界的人耳根最利,耳根最利。所以看底下,选根直入,你有没有看到?有看到。选根直入,就是教你要选耳根,选耳根,选根直入。那么平行看过去,叫做道场加行,道场加行。好!选根直入的底下,有如来教令一门深入,有没有?如来教令一门深入,为什么要叫你一门深入?因为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众生,听经闻法用耳根、念佛也要用耳根、诵经也要用耳根,所以我们这个耳根,在六根里面很容易成就的!所以师父要告诉你说:你回去要买一台念佛机,常常放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一直薰习又薰习。。。。。。临命终,自自然然就去极乐世界了。你八识田中的种子,由耳根薰习的统统是阿弥陀佛的种子,内心具足信、愿、行,哪一个不会往生呢?所以这个薰习是特重、特别的重要,特别的重要!
好!再翻回来,翻回来,好!己三 说三摩修法 令从耳根一门深入,前面大张的表格,就简单看一下。
【庚初 选根直入 二 道场加行】
【(庚初 分三)】
【辛初 阿难说喻求门得入 二 如来教令一门深入 三 大众承示开悟证入 】
【(辛初又分二)】
【壬初 述领佛旨 二 喻屋求门 今初】
往左边看,经文:
【世尊!我今虽承,如是法音,知如来藏,妙觉明心,遍十方界,含育如来,十方国土,清净宝严,妙觉王刹。】
解释一下:说:世尊!我现在虽然承如是的法音;底下这个“知”如来藏就是悟,悟了我们本如来藏,这个本妙本觉本明之心,遍十方界。这个「妙觉明心」把它加一个:本,哇!意思就更清楚,本妙本觉本明之真心,多好!全部都是绝对!
本妙本觉本明之真心。遍十方界,含育如来,含育如来就是含容,同时生育如来。为什么?我们的如来就是如来藏性,没有佛性,你哪里有办法修行?所以,含容生育出一切的如来,也就是所谓的如来就是应化身佛。
而十方国土,清净宝严,妙觉王刹,这个妙觉王刹是指报身佛,是指报身佛,报身佛住在实报庄严土。所以含育如来,那个是应化身佛;而妙觉王刹是实报庄严土的报身佛。可是佛有三身:法身、报身、应身,其实等同一身,一就是三,三就是一,看你面对的根器是什么?所以佛陀在十方世界,就是劣根性的他就用应化身佛;如果是断惑证真的这些登地菩萨的,那么就是用报身佛,报身佛,因为境界不一样。
【此为正宗第二大科。佛答阿难所请,三名中妙三摩,】三名当中妙三摩,就是妙奢摩他、妙三摩、妙禅那,这第二段妙三摩。【经题中修证了义,文中所说,名义皆相合也。】刚刚我们已经看过了,这一段是修证了义。【于建立义门文中,佛亲命名,妙三摩提,通科之中,或称三摩提,或称三摩地,或称三摩,】也称叫做三昧,就是从以前到现在翻译的音,种种的音都不一样。【但是梵音小异耳。】梵音翻译有一点点差别,三摩提也可以,三摩地也可以,三摩也可以。【首二句承领法音,通指后二藏】就是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所说之法音。观虽承二字,乃是虽然领悟,已开圆解,须请圆修,】这个「圆」就是不生不灭为本修因,了知要成佛下手处,就是要用不生灭的心,你才有办法成佛,叫做圆解圆修。那么简单讲:「圆」就是没有能所的修行。【方克证入,故下喻屋求门,即是求示修门也。】
【知如来藏:知字即大开圆解,】这个大开圆解,换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叫做明心见性。【已悟三如来藏之圆理。】
【妙觉明心,遍十方界:即一真法界之心,乃领悟空不空藏中,惟妙觉明,圆照法界之义。既悟心遍十方,故能含育,四圣六凡之十界。文中独约佛界说,九界虽不明列文言,】没有明显的列出来。【可以推知,皆是妙觉明心,随缘显现耳。】
【含育如来,十方国土者:含育二字,双贯下两句,含是含容,育是生育,如来指化身佛,】这个化身佛,全名叫做应化身佛,包括凡夫、二乘人,应化身佛。【国土即变化土。】
【清净宝严,妙觉王刹者:妙觉王指报身佛,刹即实报土,佛身具足宝相庄严,刹土广聚七宝庄严,身土悉皆清净,故曰清净宝严,妙觉王刹。此中但说报、化二身,不说法身者,以法身即妙觉明心,为能含育,由法身垂现报、化二身也。】所以法身因为无相,应大根器的现报身,应劣根器的就叫做应化身。我们释迦牟尼佛示现在这个印度的,就是应化身,因为是示现在这个人寿百岁以内,还有五浊恶世,人的色身又很矮小,这个统统是应化身。
【如来复责,多闻无功,不逮修习。】
如来又责备,我这样多闻无功,「不逮」就是比不上,「修习」就是如实修习,比不上一日修习无漏业。佛在前面呵叱着这个阿难,说:你只会听经闻法,却不如实的下功夫的修,听了三藏十二部有什么用?没有用!
【上敍心开之相,此领劝修之旨。前如来云:「以此积劫,多闻熏习,不能免离,摩登伽难。」是责多闻无功也。又云:「汝虽历劫,忆持如来,秘密妙严,不如一日,修无漏业,远离世间,憎爱二苦。」】
所以在座诸位!你修行要快吗?很简单!爱恨统统放下!
换句话说:你昨天发生的事情、去年发生的事情,这一辈子,这一辈子到今天为止,你发生的事情,统统放诸东流,江水一去不回头,就是这样,放下,无漏业就立刻现前!谁对不起你,不打紧;谁最疼爱你,不打紧;哪一个是你最爱、最执着的人、最割舍不下的,都放下!为什么?爱是苦。这个「爱」包括情执、包括欲望,他用一个「爱」,就是表示凡所有对相上的执着的情绪上的东西、贪染的东西。所以,这个「爱」的范围很大。
所以因此我们要把这个爱升华成慈悲,要把这个憎升华成平等。我们为什么会恨?因为没有平等心,把对方当作敌人,把对方当作敌人,你才会恨他。如果你把这个憎(就是恨),升华成平等心,那么就是没有能所,就是:他的佛性跟我的佛性是一样,他今天造业,我没有,我反过来要很庆幸的!所以不要恨他,恨是全世界最愚痴的行为,因为恨,别人不知道,而且痛苦了自己,痛苦了自己。所以如果我们恨一…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说三摩修法,令从耳根一门深入。解六结,越三空。 第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