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东西,眼见色尘,随着色尘人就迷惑了,这迷惑了还不要紧,你迷惑在色尘上,还迷惑在色尘的影子上,怎么叫迷惑在影子上呢?有时看见一种形相,看得对心思,或者不对心思,发厌烦心,这是两面说,看完了,他心里一明了,说这个是好是不好、对心思不对心思,心里这么一心思,这个地方叫法尘,把这个心要过去了,一转个,不定何时会想起来,他心里还有影子,大家这个地方要知道了。假定看见一个飞机,在天上飞的客机,这飞机比旁的飞机不同,一看有个影子,你看见影子啦,你看见飞机的时候,你这个心里头一分别,这个地方这就叫法尘,这是人的心意的意对着这个法尘对相,他这打哪里来的呢?打眼看见来的,他这个地方这叫攀缘,拿这个心连络色相,色相在空中有飞机,这一个形相,这一看的时候,这名字就叫法尘,这里都有分寸,要看完了,他不定何时才想起来,我看见那个飞机太大、太快,与旁的不同,拿这个做个比例,这个名字不叫法尘,这个名字叫缘影,你缘起你举他那个飞机的形相,攀是高攀,攀着看,攀完了呢?你心里一明白,这个名字就叫法尘,他过去了,你又想起来了,还有个影子,这名字叫缘影,这个地方你不把他弄清楚了,你没法明白这个东西,所以这个地方就叫缘影。我们这个人都拿着缘影当自己的心,大家想想,你不定几时想起个什么事来,那就是个影子,你拿这个当心了,这个地方就是人根本上的错误,要不怎么叫迷惑呢?要不人在世间上怎么受苦呢?要把这个佛法的理明白了,说这个话说得太突然啦,全世界都太平啦,没有争的,你让他争,他也不争,他打根本上解决了,这个人你简直可以说连妄想心都够不上,弄了一心的影子,拿这个当了自己的心了,这一错到底。除非释迦佛有慈悲心,他特意地在世间上,他特意的装个有身份的人,在皇上家,在王宫里投胎,这很有价值呀,他出家现身说法,还得有身份说,才有人信,他没有身份,他说的话跟我们一样是完全都是骗人,是怎么个理呢?我们没听到过、也没看见过、也没做过,这个事情,可是骗人吗?你要知道,他是皇太子,他父亲让位,他就是国王,他还骗什么?骗我们老百姓什么呢?他没有可骗的地方,他疯了、傻了,一说说了四十九年,他落点什么呢?他什么也没落着。
所以这个道理,说到这里,说是怎么叫做缘影为心?这个人的心,要一研究下来,追究到那个正经的那个心上,有四层,这个缘影还不在这四层以内,要不这个经文,佛怎么都说不是?他这么猜也不对、那么猜也不是,那怎么是呢?还有个理在里头,我这个地方先把他说明白了,大家听着好放心,要不这么也不对、那么也不对,听烦了,这有什么意思?这不是耽误了!这是个好机会,咱们大家,我也是好机会,你们诸位也是好机会,都是好机会了,有一个讲的,大伙还赞成来听,要是没人听,你给谁讲?你心思心思!你要愿意听,你上哪听去呀?这不容易,这个机会凑的很巧,有爱听的,还有爱讲的,这个地方,这就好办了。说这个心有四层,我们都认心,这个缘影还不算,这是到了第五层上了,第四层怎么才算对呢?头一层是人的第六意识,他在第六上,所以打五上起的,五、六、七、八,因有五个数,五个是眼、耳、鼻、舌、身,这五样都有认识,他的眼看见形色,也认识了;耳朵听到声音,也认识了;鼻子闻的什么味,也认识了;舌头尝的什么滋味也认识了;身上感觉是冷是热、是痛是痒也认识了,这叫识心。认识这是一层,这一层顶重,比这一层再轻一点的,就是第七识,是个思量;这个思量的心,是个能思量的心,不是那个所思量的影子,能思量的心,我这个心里头能思量,这个就比那个分别心就轻了,比那个分别心污染的地方就轻了。在第三层,他这个分别心是第六识,这个思量心就是第七识,恒审思量,第八识就是个了别心,他一了一别,他是审而不恒,他一审就没啦,就过去啦,所以,这是三样(第七思量识、第六分别识、第八了别识),那么这究竟的心在哪里?要认识呀,是个现量境,是个现量心,怎么叫现量心呢?就是现前你这么一量,你好比看见一个表,这个东西就在这儿,你这一见你也没分别它呀,你可就看见啦;你要说这个表是美国的表、是英国的表、是日本的表,这一下子,就是到了第六识上了;第六识和前五识一块起,耳朵一听声、鼻子一闻味、舌头一尝滋味、身上一感觉,这个地方就是第六意识,这是一个分别心,我分别,他分别完了,比他轻一点的,分别完了还思量;到了根本上,根本识第八阿赖耶识,这个根本识,他一了别就完,这是个长的、是个短的,是个好的、是个坏的,就没事啦,他就装起来了、就藏着了,那叫含藏识。说到究竟处,这个真心打哪里显出来呢?真心在前五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叫前五识,他怎么就显出来呢?这个眼识是借着第六意识才叫眼识,他要是在他那个本位上,他是个现量境,现前这么一量就过去啦!才刚说的见着这个表,也不分别是哪一国的,就这么一见,这个地方这是人的本心,你要是随着这个相一转,你又是分别、又是思量、又是了别,那就错啦,这错了还有点妄心、妄想,顶厉害的,这个心着在影子上了,完了他总想那个影子,想影子也不要紧,他拿着就当心了,错就错在这里。所以这个层次得说,要不阿难他说的这个理,他是不对中的不对,佛都说他不对,他心里没有章程了,我们在旁边听着,也没法入手,怎么算个对呢?所以这个现量心不容易显,现量心就是人的真心,怎么叫个现量心呢?就是眼见、耳闻,就这么一见就是了,一见着、一分别,一分别就到了第六意识上了,那就不是现量境啦!再加上一思量,也错啦!最后那一了别就藏住了,将来还再发现,再传出来,这都是不对的地方。他因此这个现量心,对着观这个现量的境界,才刚说的,看见这个表啦,拿眼睛看见的,这是一见,这就对啦,你说这个表好不好?是美国的?日本的?那就到了第六意识上了,他跟着就走啦,那叫识了,再加上思量,再一了别,我知道了,这个东西是日本表,记住了,拿这个就当心了。所以,早先在「五重玄义」上我不是常比较说,释迦佛悟道,怎么悟的?就拿眼晴一见,就悟了道,我们怎么见而不悟道呢?是不是?观世音菩萨怎么成的道呢?他耳朵听声,听海潮音,他怎么就成了?我们也听,我们也看见了,怎么不行呢?就是你拿心来分别了,随着他转了,这个地方就错了,那么着明白这个道,怎么叫明白?释迦佛夜睹明星,一看见光明有多少万里,他这个地方显出来了,谁看见的?眼见,这是个见性,眼晴见着的,眼晴的能力有多大呢?看见这么大的光明,多少万里都看见了,这就是人的天性,人自己不认得。这个地方是现量境,拿这现量现前这么一量,量一量,这个量也不是比量、也不是较量、也不是思量、也不是忖量,把这些个玩意儿都得拿了去,就是现前有什么就是什么,你别起名、你别分别,这个地方,这个名字叫现量心,观现量境,这就是对一切法心里要这样起观念,这就叫真修行,谁能行?我研究到这里,我也没做到,研究到这里,我只可以说到这里,所以要做到了我也成佛了,人人都能做到,你可得要实行实做,可得做到时候,你不能说你一下子明白了,你就行啦,那除非是佛再来就行了。所以佛就为这种事情,让他认得自己的现量心,这个阿难尊者,不但不认得了别心,他也不认得思量心,也不认得这个分别心,他认这个缘影心,拿心里这个影子当了自己的心,你看这个离得太远了,所以,他这个地方怎么测量怎么不对。要紧的地方就在上文,佛已说过了,「潜伏根里,如琉璃合」,前边都给他说破了,都给他推倒了、推翻了!就拿人情的分别都说不过去,何况这个现量的境界呢?说「无有是处」,就在这个无有是处的这个地方,他要是回光返照,观照观照自己的心,不就对了吗?他不能接受,又转了个了,怎么转个呢?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今又作如是思惟」,我又有个思想,我这么一思惟,我这个思想也不错,他就这么猜吧,这就是大权示现,为的是引导我们这个人,就照我们人心这个意思现的这么一个相,说「我今又作如是思惟,是众生身」,一切动物都叫众生,众生的身啊,「腑脏在中」,五脏六腑在身中,「窍穴居外」,窍是什么呢?人的眼睛、耳朵、鼻子统统都有个穴路,这个窍啊,眼窍、耳窍、鼻窍这就不用说了,在身子外面,该怎么样呢?说「有藏则暗,有窍则明」,说五脏藏在里头叫暗,眼、耳、鼻有窍则明,「今我对佛,开眼见明」,现在我看见你,我睁开眼啦,我就看见光明,说看见光明怎么样呢?「名为见外」,见着明亮了,这就算看见外边了,「闭眼见暗,名为见内」,我这个人一合眼,见着里边,要不在前边破他,他说心在内,佛说你心在内,你怎么看不见那里头五脏六腑呢?他心思对,又模不着头来,哪个对呢?他就瞎猜吧,他说我们这个人开眼就见明,「名为见外」,这个名字是见到外边了,就是见外,「闭眼见暗」,闭上眼就黑暗了,「名为见内」,这就算是看见内了,「是义云何?」我看见人开眼见明就名为见外,合眼见暗名字就叫见内,我说的这个意思,佛你看怎么样?这还是与佛商量,佛一听,正式的就给他谁翻了。
佛告阿难。汝当闭眼。见暗之时。此暗境界。为与眼对。为不对眼。若与眼对。暗在眼前。云何成内。
你正当把眼睛合上,你看见黑暗的这个时候,「此暗境界,为与眼对?为不对眼?」佛问他这个话,都是正在这个要紧的地方,让他没法回答,「此暗境界」,黑暗的境界,你说见暗名字叫见内,这是阿难他说的,「为与眼对?为不对眼?」这是两面的问题,对眼不对眼?「若与眼对」,这黑暗要与你的眼睛要对,暗就在眼前边,因为…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卷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