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养成习惯了谁都惹不得。平时他打坐很舒服的时候,你跟他说句话,他恨你一辈子。为什么?你动摇他的舒服了,他认为你轻贱他了。这个是十分不得了不得了的,他把这个舒服当成“我”了,当成“我”的一个守护。
你看它也不是名利,也没有善恶,也没有世俗的东西了,够高尚的吗?不是,更大的一个深渊!拾得与寒山在天台山,看到那一群牛羊噼里啪啦跑过来了,说这是某个某个……,我们这里面的人要是有一点点的智慧了,你看现在的驮马,也会点出某个某个……,一点都不会假,也都是某个某个这样的人。你看它站那儿很舒服,“啪”抽一鞭子就不舒服了。是啊,那样的生命都很舒服,吃了就睡,你看舒服不舒服?猪吃了就睡,马牛羊都是很舒服的,但都是还债人。
太多,太重,太深,太厚!这样的人会说,我又不得罪人,又不惹你,你惹我干什么?他的理由很充足。所以过去的善知识基本上在这儿都禁口,不提,随他去,到时候还债时由他还,或者再由他修。为什么?说不动的地方没法说,你说人家什么呢?人家又不惹你,人家也不是个坏人,很难有下口的地方。
我为什么反复这样说呢?因为我周边这样的生命多。他们经常问这个大鹏(师父院子里的大公鸡)是什么?不管我什么时间回去,大鹏很远就迎接过来了,我往那儿一坐,它就往我鞋上嘣嘣嘣叨三下。我说你干啥?磕头也来不及了,对不对呀?这里你也不能说个啥,只能禁口,但是很痛苦,我们毕竟是一个修行人呐!你修这个很舒服,谁敢反对你很舒服那就是仇人、冤家对头,所以一般人不讲这个,我这个人不知趣,就往那儿闯,主要是受不了。
我们还看这个无知就是正遍知。正遍知是具有智慧慈悲方便的大用,有百千善巧。这个无知,有周遍性。作为一个修行者,在此处一定要把它区分开。你不修行,你说我就寻找一个舒服,没问题,你舒服吧,这一生舒服,装到皮毛里更舒服,就这么个事,我只能再提醒再提醒,我不希望大家装到皮毛里,就这么唯一的祝福。
唐宋以后,中国就开始开始泛空了,就开始一片一片的人追求舒服了。啥叫舒服呢?无记的休息与泛空的守护。这样造就了一代一代的人,很麻烦很麻烦。
我永远忘不了那个“海流”,很俊的一匹马,很有力气,可以驮四百斤。以前给我们驮沙,我永远都忘不了那一幕,有一天它驮的沙子一卸,浑身就开始发抖,四百斤从山下驮上来,浑身汗出透了,肌肉开始发抖,它就蹲在那个地方吃身边的草,我过去了说,哎呀,真可怜!这句话一说不当紧,出问题了,这匹马就开始哭起来了,开始泪很浑浊很浑浊的,慢慢的清晰了,没有几天这匹马干脆就跳崖了。我忘不了。这个教育造就了很多像海流这样的生命。咋还债呢?背沙,背石,驮人,驮谁呢?驮那些过去供养过他的人。你也说不来个好坏,生命就这样一代一代地轮。
别人凭什么供养我们呢?我不知道。我们要干什么呢?我们也不知道。你说我就修泛空与无记,很好的,可你那个业咋办呢?就开始披毛戴角了。这不是骂人的话呀。为什么反复地讲呢?我们的为时不多!你要是缘佛念佛,你念一声,有一声佛的功德,你忆念佛就有忆念的作用,就比你那个泛空,那个无记恶业愚痴业有意义的多!
所以世尊在经典上讲——我许须弥山有,不许芥子无。这就是对泛空人直指的一个说法。就是你要说断灭无,像芥子那么小一个断灭无,我都不允许你说,你可造须弥山那么大的业,可以调整,这样有因果施教方便,不生邪见,但生顽空与断灭想呢?会生邪见。他心中会有巨大的排斥,排斥所有一切的作为,那佛法就断灭了,善法就断灭了,人间的轮回就断灭了,轮回到无底的黑色深渊,愚痴就是黑色的深渊,再顽固的就堕入无情类。
说句实话,藏地的、南传的这些出家师父啊,否认我们汉传佛教,不是直接否认你的理论的,他否认你的现缘——人员的守护。就这些人员,噢,这个是老修行某某某,人家用慧眼一看,这某某某未来哪一道去了。人家说你那儿没有佛法,为什么呢?人家看的见的,他修的有四禅八定,引发出来的天眼,他看这个人有这个果报,这个人还是你们的大德?那怎么会呢?肯定没有佛法,你们汉传不是佛教。还有很多人会推荐一些有名的大德,人家就会审查,一看,哦,这样的泛空大德,这样舒服的人,人家一看就给你打叉了,说你那儿没有佛教。我们没有对未来的观察能力,并不是别人都没有,这一点应该认识清楚。
(岁次辛卯六月初七 20117月7日)
《安居第五十一日(三):警觉泛空无记的深渊》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