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安居第三十五日(一):你心底深处的种子是什么?▪P2

  ..续本文上一页那我们把念佛或者说随顺佛愿作为我们的种子,作为我们的发心,作为我们的前导,作为我们的因缘等等,这样你的结果就很清晰。所以说为什么反复提出来不念自业他业共业,唯佛是念作为一个种子、发心、愿望、抉择,这样我们就比较好把握,能认识的清楚,在这个繁杂的业力海中我们就找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来出离这样一个大的困惑,这个方法是十分简洁的。

  

所以“触者皆得快乐,尘劳垢习自然不起”,我们真正的做一个念佛人,一切无始以来的自业他业共业的侵扰,对我们亦复如是,它不能侵害于汝了,你只能觉悟它,要不然我们随着它流转也是必然的。所以念佛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抉择也好,缘起也好,发心也好,前导也好,愿望也好,种子也好,它都很方便,这样一个修行方法对我们末世人来说,即“用不上力”的人来说,或者说杂缘炽盛的时间,它就比较突出地表现了“一出生即压群臣”的这样一个殊胜功德,或者说这样一个彻底的教法。

  

这个教法十分彻底。所谓彻底,就是诸佛出世没有保留。有人提出来说,诸佛出世唯宣弥陀本愿海,这个说法不为过,有人说这是善导大师的话,我们没有查到,但是这个话不过。因为什么呢?,一切诸佛皆依一个大事因缘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成就清静道业,那念佛一定是入佛知见的最殊胜方便!所以我们在这个法上一旦抉择清晰了,那对念佛这个下手处你也就不会犹豫徘徊了。

  

  

口念佛,心生怨

  

有人说念佛念了十几年、二十几年,一点功德都没得不说,还自己一身病,家里还不顺,这念佛念的什么呢。我说念佛是有功德的,但你在念业力的时间,佛的功德就悄然退失了,何以故呢?你没有念佛,你口上念的是佛,心里念的是业,你心念比你口念更有力量。我们抉择,若不是从心地上抉择,我们只是嘴上念着这个阿弥陀佛,心里想的是发财啊,升官啊,健康啊,等等等等,这样就很残酷了。我听老居士讲他母亲念佛三十多年了,怎么家里还这么不顺啊,儿女怎么还这么不好啊,我们做了这么多功德,做了这么大的功德,结果没有得到好报。这是怨啊,这个怨不大不小,为什么会这样子呢?因为是口念佛、心生怨啊。为什么心生怨呢?念一声佛他要记下来个数,一二三四五,一万十万百万千万,一年两年三年五年,干什么呢?这么大的功德。干什么呢?好算帐。算什么帐呢?给谁算呢?他不知道了。有的出家师父找我算账,有的居士也找我算账,我说你不能找我算账,我代表不了佛。算什么帐呢?就是我做这么多的事情,有的说我出家这么多年,为寺庙做了这么大的贡献,我得到什么呢?哎呀真是不得了,我们应该找阿弥陀佛要一个代表过来,找他算算帐。娑婆世界有没有极乐世界的常住联络点呢?有的话,我们去找那个联络站的站长去算算帐。这个怨气大的很,实际就是口在念佛,心在生怨,这样的人十分的多,为什么呢?就是没有明白心地的需要,没有从心地里去念佛,而是嘴巴念着一声又一声,心里算的是什么呢?贪啊贪啊贪啊贪啊,真是大贪,贪就贪吧,但他用怨去衡量,这就很麻烦了,一定是背道而驰了。

  

阿弥陀佛肯定不会生烦恼的,念我名字,无有休息,必生我国;念一声十声,必生我国;愿生必生我国。阿弥陀佛不会说你怨恨他,他就怎么麻烦你,不会的,但你心生这个“怨”就原谅不了你了。一些学佛人做一些出格的事,就是这个怨太大了,因为什么呢?发心未明,嘴上念佛多是贪心所支使,他想追求更大的世间得不到的更大的一个东西,比世俗的贪心不过是更大更炽盛罢了,结果到因缘一成熟了,这个贪心没有对应,就开始怨了,有的人说你看我做了这么大的功德,有的人说我舍家弃欲的为了啥呀?我得个啥?人心里的有一个不能遣除的贪心啊,就是不满。

  

这个贪啊、不满啊,实际是个种子,他因地里就有一个这样的种子,这个种子就是发心,最早来寺庙他是有发心的——想达到某个状态的这样一个发心,或者不见得是发心,是潜意识,他不见得会知道,这个种子已经种下来了,那么到最后他一定是不满,所以说我们一定要知道自己心灵深处的需要啊,念佛人也好,修行人也好,你一定要知道你心理需要什么,及时调整你的心理需要。要及时调整,真要及时调整,否则到时候你真会贻误自己,会误导自己的。你这个最初的发心,或者最初的这一念,一旦埋藏下来了,你不去清除它,它一定会起作用的,很多人就不太在意这个东西,只在乎自己天天忙点什么,做些什么,很辛苦啊,然后就是认为自己最初的那个妄想就可以满足,那一定出问题!

  

所以,不识本心,修法无益啊;不顺性观察,修法无益啊;发心不明,前景就不明,那你这个修就懵懵懂懂,就不相应,不相应就生烦恼,就会算账。那我们就祈请释迦牟尼佛也好,阿弥陀佛也好,在娑婆世界建立一个窗口,大家来算账的时候,拿着铁算盘算帐,要不然没有这个发泄的。所以这个种子啊,菩萨们,我们一定要反复了解自己心灵深处的需要,这个需要啊是你修行潜在的动力,是真实的一个结果。要不然我们随着业风飘荡,修来修去,风一吹就吹散完了,你得不到你对应的东西,那怨恨势在必然的。你怨恨谁呢?佛教只是慈悲地布施给我们方法,给我们提供道场,提供饮食,你埋怨谁呢?当时我听见一个出家师父跟我那样算账的时候,我感觉到很无奈,我说将此身心奉尘刹啊,是则名为报佛恩。我们说只能报佛恩,不能报佛怨啊,对不对?佛法中的怨对啊,发心不明,就会制造这种怨怼。这种怨对很苦的,佛法中没有一个跟他对立的,他自己就会树立很多的敌人,这真是不可思议。

  

有的人讲有些法师会毁谤僧人、毁谤寺庙、毁谤教法等等,犯一些舍法罪、毁谤三宝的罪,这是为什么?实际都是最初的愿,最初的发心不清晰,得势以后,他这个因缘就开始膨胀,开始成熟,就开始诽谤三宝。你说谁能诽谤三宝啊?就是那些得势的人才能诽谤三宝,这很厉害的。那你说得势的人应该赞叹三宝的,对,本来是应该赞叹的,但有些人不光谤三宝,还要谤种种法则,我们知道有无量众生,佛就说无量法,所以这些人了不光是有诽谤罪,还有舍法罪,罪是很大的。不是为了判罪而判罪,是说他这个作为,就是初发心那一点不明确以后,一旦作为越大,他这个诽谤就越广泛。所以说有一些发心不太明确的修行人,一旦到世间一讲法,很多善知识就给他们劝化,说“尔止,莫须说”。为什么说止呢?说出来就会谤三宝,其举心动念、发心没有搞明白。

  

所以说种子在起作用。我们学习极乐世界,就不断地种顺性的种子、念佛的种子,不断地用这个顺性的种子、念佛的种子去熏修、作为,久而久之,这个东西就成为我们生活的主题了——顺性地审观世间,审观每一个事情,顺性地来念佛,不依得失大小善恶是非等等来念佛,但依回施世间,自他二利,增益社会的心来念佛,那这样慢慢的我们的种子就会成熟起来,在这个社会上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三宝,增益于有情这样一个真正的善者,或者说念佛者,或者这样一个活的有意义的人。要不然,那就会做很多危害社会,危害他人的事情,当然也有危害佛法住世的事情。

  

所以我们在学习阿弥陀佛依报庄严的这个过程中,最主要是启迪我们内在的顺性的功德,非是外求,非是说我们赞美阿弥陀佛、随顺阿弥陀佛只是说一个题外的话题,不是这样子的,是跟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直接的关系,不断地在印契着我们的自心,唤醒着我们内在的这种本具的功德,哪一天把它唤醒了,你就可以站起来了,走出去到其他地方弘法去了。

  

因为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种种音声、形象,莫不是引发众生消除尘劳垢习,令我们得到这种殊胜法益的快乐,所以昙鸾法师讲:“此音声佛事,焉可思议。”虚空的宝蔓璎珞,发出的种种美妙音声,来化解我们心中的执著,宣化五根五力、七菩提八圣道,乃至说十八不共等等稀有法音,令一切众生触者莫不生喜,尘劳垢习自然消除,这就是性德所使,极乐世界所成。那我们在读这些文字的时候,或者说我们在对比观察我们本具的这种自性之时,就会不断地有撞击,有启发,或者有渐渐的一个熏修。

  

(岁次辛卯五月二十 2011年6月21)

  

《安居第三十五日(一):你心底深处的种子是什么?》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