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俱亡,唯存空性,亦无空性可言,所谓自性觉即是。
2008/10/17
慈悲莫落为口号,行人间善。
2008/10/16
生一分气,少十分福。
2008/10/15
密乘并不适合每一个人修。无论修什么乘,都不能舍弃慈悲心。
2008/10/14
学佛是为了将来成就佛道,而非装扮为佛。
2008/10/13
不能心善就好。心善、口善、身善,方为善士。
2008/10/12
不识自性,拜佛是偶像。识得本心,佛住心中,所礼是自性。
2008/10/11
学佛首在懂得放下执着,把握当下精进志业。
2008/10/10
我们常说永远,永远到底有多远?你可曾想过?我以为永远就在当下。
2008/10/09
学会平静时,折磨方离去。
2008/10/08
生命犹似蜿蜒的河流,终将流入如来藏大海。别轻言放弃希望。
2008/10/07
超越信心与爱,才能获得真正的自在。
2008/10/06
穿越绝望与希望,心的深处有归依。
2008/10/05
有许多的事情等待了解,心的宝藏值得发掘。你我就当把握今天。
2008/10/04
来到人间,我们的头顶,有朵纯洁的莲花,与心相应。即使遇见黑夜,莲花也会看见。
2008/10/03
当忏悔成为借口时,便是喃喃自语。
2008/10/02
莫令承诺成了随口的誓言。
2008/10/01
爱过方知心痛。抚平心痛的感觉,在于放下曾经的拥有。
2008/09/30
知善止恶,即是平安。
2008/09/29
拥有善心更胜牟尼宝
2008/09/28
山有花鸟相陪,树有四季相伴,人呢?
2008/09/27
若泡一壶好茶,千万别独自一人饮茗;陪伴家人或书本,会有另一番味道。
2008/09/26
人生就像一碗汤,要懂得品茗,而非慢慢喝,因为茶凉得快,等不及你的慢。
2008/09/25
离家的人,最需要一个家。
2008/09/24
害怕寂寞的人,看不到自己的心。寂寞时向佛祷告,内心将会只有感动,而无空虚。
2008/09/23
心境澄明即是深山幽谷,送给都市人!
2008/09/22
听听大自然的声音,然后放下心中不协调的对话。
2008/09/21
妥善安排时间,不让自己过劳。
2008/09/20
恬静的日子并非无事,而是不被事烦心。
2008/09/19
拥抱大自然,用心呼吸,内心将产生某种共鸣,令人心广神净。
2008/09/18
休闲的品质决定生活的高度。
2008/09/17
发觉修行的价值,在于懂得排遣闲暇时光。
2008/09/16
懒与悠闲不一样,最大差异在于心。
2008/09/15
闲暇也是生活的必需,它令人沈思。
2008/09/14
改变是一种契机,珍惜它。
2008/09/13
时间可以改变一个人,但愿愈变愈好。
2008/09/12
保持干净的笑容,以诚待人。
2008/09/11
身体是资粮的篮子,装的是智慧的果子,用它供养苍生。
2008/09/10
人并非需要而追求,往往是为了一己之私而拥有。
2008/09/09
付出,庄严了生命的亮度。
2008/09/08
导师说得再多,也比不上情话一句,但我仍然要说……。
2008/09/07
看住心使人变聪明,不计较让人懂得沈思。
2008/09/06
修行如同烈火,要常翻动与添薪,才能燃烧持久。
2008/09/05
慈爱这道菜,远离酸甜苦辣。
2008/09/04
爱情是世上完全无法与人共享的东西,慈爱则与爱情完全相反,乐意分享。
2008/09/03
修行中的爱,是无挂碍的付出。
2008/09/02
爱,不是占有,也不被占有。在爱中滋长,心灵自然丰富。
2008/09/01
爱无条件。有条件的爱,容易令彼此受伤害。
2008/08/31
心中充满爱的人,看起来是永远的年轻。
2008/08/30
爱很容易,但常隐藏自私,所以令人痛苦。学习无私的关爱,让生活充满温暖。
2008/08/29
爱众生,当先爱家人。在佛陀的眼眸里,每一位众生都曾是我父母,理当爱他。
2008/08/28
具神通者,所教若不符合三法印,即非正道,应远离。
2008/08/27
凡是符合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有漏皆苦,就是正道。
2008/08/26
修行是什么?修行就是修心不执着所有,行为符合大悲,否则修行不具义。
2008/08/25
学佛,所学除了大悲与智慧之外,无有其他。是人行正道,而非祈求加持。
2008/08/24
任何法门若无悲智,便非佛法。慈悲与智慧犹如日月。
2008/08/23
佛教无有造物主之说,教导世人开启本具智与大悲。人人修行都可以成佛。
2008/08/22
哲学源自希腊语,是爱与智的表现;探讨根源,推理未知,以及定义现象。故说佛法非哲学。
2008/08/21
哲学在于定义与推理,而「心」无法加以定义。佛法是唯一了达心的方法,故佛法非哲学。
2008/08/20
怀疑用错地方,则易伤害自他。若生怀疑之时,要努力找寻正确的答案。
2008/08/19
佛教超越信仰。信仰在于相信,而佛教教你要懂得怀疑,然后探索答案。
2008/08/18
佛教不等于宗教,而是佛所教的智慧与慈悲,如何运用在生活中,这才是佛教的本义。
2008/08/17
择善固执,应用于世间法,是好的;但若用在出世间法,当舍之。
2008/08/16
从游戏中,学习不执着输赢,让生命更具意义。
2008/08/15
世间是是非非,无一不是游戏。
2008/08/14
保持光明的心。前念已灭,后念未生,其间即是光明的心。
2008/08/13
无无明究竟是什么?心无一念是光明即是。
2008/08/12
想明白了,那也是无明,因为尚执所思之念。
2008/08/11
想不明白,那就是无明,为迷惑所困。
2008/08/10
切莫信己意,一切「受」非真。何以苦无期?从因说「无明」。了解无明,才能解脱无明。
2008/08/09
如来、灭敌者、正等觉,皆为佛的名号。如来,以自性一味称;灭敌者,从应断、所断、无有剩余称;正等觉,则从应证、所证、离一切证而尊称。
2008/08/08
云何名为正等觉?所谓正等正觉,圆满证得究竟之义。简言之,圆满觉悟。
2008/08/07
云何名为应供?藏译为灭敌者。所谓敌人,所指是烦恼敌。凡能断灭烦恼与习气者,尊称为灭敌者。汉译应供,则以已灭烦恼者,堪为人天所供养。
2008/08/06
云何名为如来?所谓了达诸法真如,令他人亦来趣入。
2008/08/05
「认清」来自善业。若己未彻悟时,所谓「认清」,只是认同自己而已。
2008/08/04
拒绝,在于认清。
2008/08/03
业力的驱使,犹似鸭子见到池塘,苍蝇闻到腐味,鹰赴尸场般,慎思之。
2008/08/02
轮回三有间,遍满幻化业网,执我为常,甘愿成为躯体之奴,最后无有一物随身。认真思惟维这句话,今天活着才会快乐。
2008/08/01
欲行解脱者,不应趋向不了义之径。
2008/07/31
不了义的佛法随处可闻,无增损佛性,是方便接引,是共同的道。
2008/07/30
佛法有两种,了义与不了义。
2008/07/29
加持唯一令心向佛道。
2008/07/28
视师如佛,方得如佛加持。
2008/07/27
一旦对上师生起信心,即视上师如佛。
2008/07/26
对上师的信心,来自对祖师行谊了解多少。
2008/07/25
佛所说非虚构,不可以己染垢之见妄加解释。
2008/07/24
四无量心之通义,云何慈?愿如虚空之无量众生具乐与乐因。不光是想,首先让身旁的人快乐吧!
2008/07/23
慈悲喜舍,显密解义不同。
2008/07/22
愿力之根本,慈悲喜舍。
2008/07/21
云何愿力之力?力者,心专注也。
2008/07/20
云何愿力?愿者祈求,以己所修,祈愿他人获益。
2008/07/19
云何愿力?愿者祈祷,而此祈祷,唯一清净,方称为愿。
2008/07/18
云何愿力?愿者希望,但此希望,唯一利他,方称为愿。
2008/07/17
佛堂清了没?顺便扫一下心里的佛殿。
2008/07/16
昨晚不见了。今晚呢?是否也要陪电视机一夜?想好再去上班。
2008/07/15
保持好心情,那就少八卦。
2008/07/14
懒人勤奋的动力是睡觉。你同意吗?
2008/07/13
假日是让身心放空的时候。看蓝天、白云会微笑。
2008/07/12
爱自己不等于自私,只要不害他,何妨多爱自己一些。
2…
《噶玛天津仁波切法语(2006年4月~2012年4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