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俱亡,唯存空性,亦無空性可言,所謂自性覺即是。
2008/10/17
慈悲莫落爲口號,行人間善。
2008/10/16
生一分氣,少十分福。
2008/10/15
密乘並不適合每一個人修。無論修什麼乘,都不能舍棄慈悲心。
2008/10/14
學佛是爲了將來成就佛道,而非裝扮爲佛。
2008/10/13
不能心善就好。心善、口善、身善,方爲善士。
2008/10/12
不識自性,拜佛是偶像。識得本心,佛住心中,所禮是自性。
2008/10/11
學佛首在懂得放下執著,把握當下精進志業。
2008/10/10
我們常說永遠,永遠到底有多遠?你可曾想過?我以爲永遠就在當下。
2008/10/09
學會平靜時,折磨方離去。
2008/10/08
生命猶似蜿蜒的河流,終將流入如來藏大海。別輕言放棄希望。
2008/10/07
超越信心與愛,才能獲得真正的自在。
2008/10/06
穿越絕望與希望,心的深處有歸依。
2008/10/05
有許多的事情等待了解,心的寶藏值得發掘。你我就當把握今天。
2008/10/04
來到人間,我們的頭頂,有朵純潔的蓮花,與心相應。即使遇見黑夜,蓮花也會看見。
2008/10/03
當忏悔成爲借口時,便是喃喃自語。
2008/10/02
莫令承諾成了隨口的誓言。
2008/10/01
愛過方知心痛。撫平心痛的感覺,在于放下曾經的擁有。
2008/09/30
知善止惡,即是平安。
2008/09/29
擁有善心更勝牟尼寶
2008/09/28
山有花鳥相陪,樹有四季相伴,人呢?
2008/09/27
若泡一壺好茶,千萬別獨自一人飲茗;陪伴家人或書本,會有另一番味道。
2008/09/26
人生就像一碗湯,要懂得品茗,而非慢慢喝,因爲茶涼得快,等不及你的慢。
2008/09/25
離家的人,最需要一個家。
2008/09/24
害怕寂寞的人,看不到自己的心。寂寞時向佛禱告,內心將會只有感動,而無空虛。
2008/09/23
心境澄明即是深山幽谷,送給都市人!
2008/09/22
聽聽大自然的聲音,然後放下心中不協調的對話。
2008/09/21
妥善安排時間,不讓自己過勞。
2008/09/20
恬靜的日子並非無事,而是不被事煩心。
2008/09/19
擁抱大自然,用心呼吸,內心將産生某種共鳴,令人心廣神淨。
2008/09/18
休閑的品質決定生活的高度。
2008/09/17
發覺修行的價值,在于懂得排遣閑暇時光。
2008/09/16
懶與悠閑不一樣,最大差異在于心。
2008/09/15
閑暇也是生活的必需,它令人沈思。
2008/09/14
改變是一種契機,珍惜它。
2008/09/13
時間可以改變一個人,但願愈變愈好。
2008/09/12
保持幹淨的笑容,以誠待人。
2008/09/11
身體是資糧的籃子,裝的是智慧的果子,用它供養蒼生。
2008/09/10
人並非需要而追求,往往是爲了一己之私而擁有。
2008/09/09
付出,莊嚴了生命的亮度。
2008/09/08
導師說得再多,也比不上情話一句,但我仍然要說……。
2008/09/07
看住心使人變聰明,不計較讓人懂得沈思。
2008/09/06
修行如同烈火,要常翻動與添薪,才能燃燒持久。
2008/09/05
慈愛這道菜,遠離酸甜苦辣。
2008/09/04
愛情是世上完全無法與人共享的東西,慈愛則與愛情完全相反,樂意分享。
2008/09/03
修行中的愛,是無挂礙的付出。
2008/09/02
愛,不是占有,也不被占有。在愛中滋長,心靈自然豐富。
2008/09/01
愛無條件。有條件的愛,容易令彼此受傷害。
2008/08/31
心中充滿愛的人,看起來是永遠的年輕。
2008/08/30
愛很容易,但常隱藏自私,所以令人痛苦。學習無私的關愛,讓生活充滿溫暖。
2008/08/29
愛衆生,當先愛家人。在佛陀的眼眸裏,每一位衆生都曾是我父母,理當愛他。
2008/08/28
具神通者,所教若不符合叁法印,即非正道,應遠離。
2008/08/27
凡是符合叁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有漏皆苦,就是正道。
2008/08/26
修行是什麼?修行就是修心不執著所有,行爲符合大悲,否則修行不具義。
2008/08/25
學佛,所學除了大悲與智慧之外,無有其他。是人行正道,而非祈求加持。
2008/08/24
任何法門若無悲智,便非佛法。慈悲與智慧猶如日月。
2008/08/23
佛教無有造物主之說,教導世人開啓本具智與大悲。人人修行都可以成佛。
2008/08/22
哲學源自希臘語,是愛與智的表現;探討根源,推理未知,以及定義現象。故說佛法非哲學。
2008/08/21
哲學在于定義與推理,而「心」無法加以定義。佛法是唯一了達心的方法,故佛法非哲學。
2008/08/20
懷疑用錯地方,則易傷害自他。若生懷疑之時,要努力找尋正確的答案。
2008/08/19
佛教超越信仰。信仰在于相信,而佛教教你要懂得懷疑,然後探索答案。
2008/08/18
佛教不等于宗教,而是佛所教的智慧與慈悲,如何運用在生活中,這才是佛教的本義。
2008/08/17
擇善固執,應用于世間法,是好的;但若用在出世間法,當舍之。
2008/08/16
從遊戲中,學習不執著輸贏,讓生命更具意義。
2008/08/15
世間是是非非,無一不是遊戲。
2008/08/14
保持光明的心。前念已滅,後念未生,其間即是光明的心。
2008/08/13
無無明究竟是什麼?心無一念是光明即是。
2008/08/12
想明白了,那也是無明,因爲尚執所思之念。
2008/08/11
想不明白,那就是無明,爲迷惑所困。
2008/08/10
切莫信己意,一切「受」非真。何以苦無期?從因說「無明」。了解無明,才能解脫無明。
2008/08/09
如來、滅敵者、正等覺,皆爲佛的名號。如來,以自性一味稱;滅敵者,從應斷、所斷、無有剩余稱;正等覺,則從應證、所證、離一切證而尊稱。
2008/08/08
雲何名爲正等覺?所謂正等正覺,圓滿證得究竟之義。簡言之,圓滿覺悟。
2008/08/07
雲何名爲應供?藏譯爲滅敵者。所謂敵人,所指是煩惱敵。凡能斷滅煩惱與習氣者,尊稱爲滅敵者。漢譯應供,則以已滅煩惱者,堪爲人天所供養。
2008/08/06
雲何名爲如來?所謂了達諸法真如,令他人亦來趣入。
2008/08/05
「認清」來自善業。若己未徹悟時,所謂「認清」,只是認同自己而已。
2008/08/04
拒絕,在于認清。
2008/08/03
業力的驅使,猶似鴨子見到池塘,蒼蠅聞到腐味,鷹赴屍場般,慎思之。
2008/08/02
輪回叁有間,遍滿幻化業網,執我爲常,甘願成爲軀體之奴,最後無有一物隨身。認真思惟維這句話,今天活著才會快樂。
2008/08/01
欲行解脫者,不應趨向不了義之徑。
2008/07/31
不了義的佛法隨處可聞,無增損佛性,是方便接引,是共同的道。
2008/07/30
佛法有兩種,了義與不了義。
2008/07/29
加持唯一令心向佛道。
2008/07/28
視師如佛,方得如佛加持。
2008/07/27
一旦對上師生起信心,即視上師如佛。
2008/07/26
對上師的信心,來自對祖師行誼了解多少。
2008/07/25
佛所說非虛構,不可以己染垢之見妄加解釋。
2008/07/24
四無量心之通義,雲何慈?願如虛空之無量衆生具樂與樂因。不光是想,首先讓身旁的人快樂吧!
2008/07/23
慈悲喜舍,顯密解義不同。
2008/07/22
願力之根本,慈悲喜舍。
2008/07/21
雲何願力之力?力者,心專注也。
2008/07/20
雲何願力?願者祈求,以己所修,祈願他人獲益。
2008/07/19
雲何願力?願者祈禱,而此祈禱,唯一清淨,方稱爲願。
2008/07/18
雲何願力?願者希望,但此希望,唯一利他,方稱爲願。
2008/07/17
佛堂清了沒?順便掃一下心裏的佛殿。
2008/07/16
昨晚不見了。今晚呢?是否也要陪電視機一夜?想好再去上班。
2008/07/15
保持好心情,那就少八卦。
2008/07/14
懶人勤奮的動力是睡覺。你同意嗎?
2008/07/13
假日是讓身心放空的時候。看藍天、白雲會微笑。
2008/07/12
愛自己不等于自私,只要不害他,何妨多愛自己一些。
2…
《噶瑪天津仁波切法語(2006年4月~2012年4月)》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