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噶玛天津仁波切法语(2006年4月~2012年4月)▪P18

  ..续本文上一页07/09/25

  说好话不及说真话。

  2007/09/24

  是无明,令人发疯似的,说出不理性的话,自伤害人。

  2007/09/23

  原罪是假借神意的污蔑。无始以来,心伴随着无明。

  2007/09/22

  上天不会惩罚人。

  2007/09/21

  遭逢不幸时,别怨天尤人,果报成熟,应该高兴才对。

  2007/09/20

  接受事实的结果,问自己尽心了吗?

  2007/09/19

  相信命运,只是向自己低头。畏惧因果,才能改变人生。

  2007/09/18

  别让情绪影响了一天的工作效率。

  2007/09/17

  感情与理智要取得平衡,最重要的是站在客观的天秤上。

  2007/09/16

  理智来自后天的调教。

  2007/09/15

  感情出自往昔的共业。

  2007/09/14

  人,创意之无限可能根源,失去人身,是一件无可比拟的损失。

  2007/09/13

  停止你的念经声,观照自己的心,唵……。眼观心,耳归心,心住明觉。

  2007/09/12

  生、住、灭三相,非三,非一,非无穷。是一,是三,是无穷。二谛差别在这里。

  2007/09/11

  诸法究竟空。忆取一切空相,未生慈悲,是人行邪见。意思是,以为一切都是空,故不依慈悲作事的人,是邪见者。

  2007/09/10

  虽在爱欲生活之中,应令自己不被爱欲束缚。说时容易,做时难。

  2007/09/09

  人当自正其意,如作弓箭,削箭矫正。

  2007/09/08

  屋顶粗陋的房屋,雨水会浸漏;未经修养的心,贪欲会入侵。

  2007/09/07

  欺骗他人,受害的是自己。

  2007/09/06

  以求道的心,难满疑惑的净信。依止正见,老实修行才是心行道。

  2007/09/05

  「爱」是力量的表现,爱你的家人、朋友,更爱你的敌人,但这一切要先从「爱自己」做起,止恶行善。

  2007/09/04

  信仰是一切力量的来源。但要信对的信仰,不离慈悲与智慧。

  2007/09/03

  习气是上天堂与下地狱的本钱。

  2007/09/02

  世人的贪心、吝啬、不知足,往往成就来世饿鬼之报。

  2007/09/01

  瞋恨是堕入地狱的因;吝啬堕饿鬼;愚痴、执着、顽固不灵、不听劝告者,来生会堕为畜生。

  2007/08/31

  一旦识得佛性,不论过去曾经犯下多少恶业,只要坚信自己不是恶徒,当一念慈悲生起之时,就能与阿弥陀佛相应,这是出离生死轮回最直接、快速的不二法门。

  2007/08/30

  生命的显现与灭亡只是一种现象,源自于内心的执着。

  2007/08/29

  有人跟我讲:「昨天梦到我在吃大餐,吃得好饱,好像真的一样。」我说:「那是昨天有人在为你祭拜!」

  2007/08/28

  度亡所度的,是亡灵害怕的心——庄严如佛。度亡所积聚的,是善的善——庄严己心。如是,将利此生与来世。

  2007/08/27

  过去因、今世果、所做缘,成就此生与来世。让我们不舍难过的,不是死亡这件事,而是不能接受自己孤独的日子。

  2007/08/26

  当还不想解脱轮回,迷恋世俗的时候,起码要做到不造恶、随喜一切善。

  2007/08/25

  一切都是心创造出来的,究竟不可得,只有迷,迷则堕入轮回,悟则究竟解脱。在迷悟之间,希望一颗善良的心永远都不会迷失。

  2007/08/24

  弟子丧父,问师:父住哪里?

  师曰:土堆里找,火坑里觅。

  徒答:那里怎么会有?

  师曰:既然没有,你怎么会问!

  2007/08/23

  解脱有两种,一种是烦恼的解脱,一种是轮回的解脱。在烦恼未解脱之前,要解脱轮回谈何容易?

  2007/08/22

  如果只是不恐惧业报的果,而重复不断造业报的因,那么业报不会因为我们不恐惧而消失。

  2007/08/21

  业报成熟即消失,因此毋须再恐惧业报,但必须要防范业报的因。

  2007/08/20

  「生」就是因缘合和生,有业报的时候自然有生。「业报」即所做行为的结果。

  2007/08/19

  在转世轮回之中,我们没有办法决定谁是菩萨,我们只能够决定自己是不是在行菩萨道;如果是行菩萨道者,都可以称为转世再来。

  2007/08/18

  法王的转世,主要是菩萨的慈悲示现,告诉世人「轮回的相」。

  2007/08/17

  转世跟轮回最大的不同,在于一个是自愿,一个是被迫。

  2007/08/16

  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足,不增不减自金刚,身去身来本三昧。开口言心,所说即非。

  2007/08/15

  开口即失,闭口即丧,不开不闭,十万八千。该如何?悟了再讲。开口般若,闭口示航,随缘自在,非一非异。

  2007/08/14

  觉悟者了知性空,不受缘起诸法的生灭范畴设限。心是觉明,所行是慈悲。

  2007/08/13

  什么是当下?当下一刻是没有开始的,故说不生。不生亦称当下,遍满一切。既然不生,也就不灭。无常亦是不灭,不是死亡或结束,是剎那的永恒。断常二见是邪知。当下……。

  2007/08/12

  如果想知道什么是永恒,只有在当下体悟,错失当下一刻,纵然找寻千百劫,亦找不着。当下遍寻亦不可得。

  2007/08/11

  寂静的心没有过去、未来,但是过去、未来展现在当下,遍知一切无碍。永恒的真理实相就是智慧。亦即自性,是心本来面目。

  2007/08/10

  轻安的心超越时空束缚,唯有禅定时,才能发现它。无造作的意境,自在自然,永恒的真谛不灭不增。

  2007/08/09

  轮涅不二,无人能晓;涅槃就在这里,无人觅得;道在眼前,终无行者。

  2007/08/08

  想想看!当下剎那,任你寻遍,亦找不得那个我。故说,没有那个受苦的我,亦无那个苦。

  2007/08/07

  无二之门,是引导众生重新回归真实世界的不二法门。自始至终,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只有现在(当下)。现在是一个没有终点的存在。

  2007/08/06

  智慧的性,如云变化自在;智慧有觉,云则无。

  2007/08/05

  发菩提心,行菩提道,所作一切善业,皆能证菩提,非凡夫及声闻缘觉,未发菩提心者能得。

  2007/08/04

  有人谤师忘了自己是谁,被「仁波切」头衔冲昏了头。

  师闻言,自嘲:或许吧!如果谁要我可以送给他。

  2007/08/03

  若仅见人潮、乞丐、摊贩、脏乱,其实这正是自己障碍与恶业的显现,表示你还有深厚的贪瞋痴需要对治。若能见菩提迦耶实为佛陀开悟圣地,所见是神圣,那就开悟了。

  2007/08/02

  眼见是非,心莫着。

  2007/08/01

  念念是善,心即道场。

  2007/07/31

  施者应该感谢,因为他给你机会。

  2007/07/30

  修行,只在去除习气。

  2007/07/29

  此日不复,寸阴当惜。

  2007/07/28

  成就利他的慈悲心,是解脱的基础。

  2007/07/27

  对治怀疑,唯有忆念佛所说、上师所教直至不忘,才可消除怀疑之毒。

  2007/07/26

  不想修行的人并不是没有痛苦,而是尚未体认轮回之苦;更可悲的是,经常以苦为乐。

  2007/07/25

  凡以「我」为本位出发,所行之善皆非清净善业。

  2007/07/24

  若对佛法不了解,再大的爱心都离不开我执与自私。

  2007/07/23

  对一切众生,悉做法侣眷属想,为成佛所当利益之对象,而无有私心贪欲。

  2007/07/22

  不要在有需求及痛苦时,才向佛陀、上师祈求!

  要在心灵洋溢着感恩与平安的时候,向全知的佛作供养及回向。

  2007/07/21

  为来生做准备,明天尚有可为;若为明天做准备,无常常会出现。

  2007/07/20

  唯有依靠正法,及时精进,才是对治无常的良方。

  2007/07/19

  拥有人的身体,如果说它有什么好,就在于可以用来修行、解脱成佛。

  2007/07/18

  修行碰到横逆、障碍的时候,要对三宝更具信心,祈求三宝赐予我们力量,加持我们尽速消除这些业障。

  2007/07/17

  修行过程中碰上种种横逆、障碍,应当了解这是好现象,因为这就是「清净」所修。

  2007/07/16

  真正的出离心是出离三界,而不是出离小我的家。

  2007/07/15

  积聚完美的资粮,听闻上师的开示便得以入心,而不会昏沈、掉举。

  2007/07/14

  大手印是直指心性的法门,离一切教授、离一切言语、离一切文字,唯心可证。故唯有上师可以指示。

  2007/07/13

  修行必须靠自己,大礼拜做几拜都是自己的,没有人可以跟你分享。诸位,戒之!慎之!

  2007/07/12

  如果只闻法不实修,再好的佛法也不会是你的。

  2007/07/11

  唯有依止「禅定」才能了解并稳固空性,不会对诸法产生执着;如是行利生事业才能深广究竟,真正自利利他。

  2007/07/10

  观世音菩萨是一切慈悲的根本,慈悲也是行菩萨道的唯一法门。

  2007/07/09

  如果当下不能断恶因,光只清净过去的恶,未来的恶一样无法净除。

  …

《噶玛天津仁波切法语(2006年4月~2012年4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