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学佛者的信念▪P20

  ..续本文上一页来,归向到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身上去。也就是说:我们学佛不仅是为了自己,同时也是为了一切众生。“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众生,悉得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将我们所做的一切功德,回向到哪里去呢?记住:不是回向给自己,而是要回向给一切众生。

  一定要发愿,愿把自己的种种功德回向给一切的众生,愿众生常常得到安乐,没有种种的病痛和苦恼。众生如果有不善的念头,要去干坏事,愿他们都做不成。众生如果修善业,要去做好事,愿他们立即就能办到。如果众生造下了恶业,要堕落到三恶道里去,愿恶道之门关闭起来,不让众生进去。愿为众生打开人道、天道、佛、菩萨、声闻、缘觉、等涅槃正当大门,让众生走入光明大道。假如众生,因为无始以来,积累了许多的恶业,招感极大的苦果,我愿意代替他们受罪。我愿众生脱离苦海,我愿众生登上涅槃的彼岸,早日圆成佛道!在座的每一位,我们倘能用普贤的心量,去回向所作的功德,那么,我们所得到的功德,将会像虚空一样广大。

  “菩萨如是所修回向,虚空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回向,无有穷尽。念念相继,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菩萨所修回向,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尽未来际的。这一段经文,同前面各大愿的归结处相同,这里不再解释了。《普贤行愿品》十大愿王的内容长行这一部分,在这里就讲完了。

  第十三章、受持利益

  善男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大愿,具足圆满。若诸菩萨,于此大愿,随顺趣入;则能成熟一切众生,则能随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则能成满普贤菩萨诸行愿海。是故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知。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满十方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一切世界,上妙七宝,及诸人天最胜安乐,布施尔所一切世界所有众生,供养尔所一切世界诸佛菩萨,经尔所佛刹微尘数劫,相续不断,所得功德;若复有人,闻此愿王,一经于耳,所有功德,比前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或复有人,以深信心,于此大愿,受持读诵,及至书写一四句偈,速能除灭五无间业;所有世间身心等病,种种苦恼,乃至佛刹极微尘数一切恶业,皆得消除。一切魔军、夜叉、罗刹,若鸠槃荼,若毗舍阇,若部多等,饮血啖肉,诸恶鬼神,皆悉远离;或时发心亲近守护。是故有人,诵此愿者,行于世间,无有障碍;如空中月,出于云翳。诸佛菩萨之所称赞,一切人天皆应礼敬,一切众生悉应供养。此善男子,善得人身,圆满普贤所有功德,不久当如普贤菩萨,速得成就微妙色身,具三十二大丈夫相。若生人天,所在之处,常居胜族。悉能破坏一切恶趣,悉能远离一切恶友,悉能制伏一切外道,悉能解脱一切烦恼;如师子王摧伏群兽,堪受一切众生供养。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到已,即见阿弥陀佛。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弥勒菩萨。此诸菩萨色相端严,功德具足,所共围绕。其人自见生莲花中,蒙佛授记。得授记已,经于无数百千万亿那由他劫,普于十方不可说不可说世界,以智慧力,随众生心而为利益。不久当坐菩提道场,降服魔军,成等正觉,转妙*轮,能令佛刹极微尘数世界众生,发菩提心。随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尽于未来劫海,广能利益一切众生。善男子,彼诸众生,若闻若信,此大愿王,受持读诵,乃至书写,广为人说。所有功德,除佛世尊,余无知者。是故汝等闻此愿王,莫生疑念,应当谛受,受已能读,读已能诵,诵已能持,乃至书写,广为人说。是诸人等,于一念中,所有行愿,皆得成就。所获福聚,无量无边。能于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令其出离,皆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功德无量

  这一段经文主要的内容,是说修习普贤十大行愿的殊胜果报。修学普贤十大愿王到底有哪一些利益和好处呢?主要有以下几种:

  1、能得到不可思议的殊胜功德。

  2、能消除业障,远离邪魔。

  3、能于世间无所障碍,诸佛称赞,人天礼敬,受到众生供养。

  4、像佛菩萨那样,具备三十二相。

  5、出生高贵,不堕恶道,远离恶友,制服外道。

  6、能解脱一切烦恼,得大自在。

  7、临命终时,立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上品上生,马上见到阿弥陀佛及各位大菩萨,蒙佛授记,最终成佛度化众生。

  这里把修学《普贤行愿品》十大愿王的殊胜果报,向大家作一个简单的归纳和总结。下面分别把经文的内容向大家讲解。

  “善男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大愿,具足圆满”。善男子,是普贤菩萨对法会里边闻法人的称呼。菩萨摩诃萨,是指大菩萨。我们要想成为一个大菩萨,就要修习普贤的十大愿王,只有这十种功德都具备了,你才能成为一个大菩萨。

  “若诸菩萨,于此大愿,随顺趣入”。作为一个初发心,修学佛法,行菩萨道的人来说,能够遵照普贤十种大愿去修行,把这十大愿王变成自己的愿望和行动。那么,就能够“成熟一切众生”。成熟一切众生的意思,是说按十大愿王去做,才能使你的发心得到落实,为众生带来利益。“则能随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修习十大愿王,才能与圆满佛果相应。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前面讲过了,就是无上正等觉,是佛的果位,最高的觉悟,叫无上菩提。如果一个人按普贤十大愿王去修行,既能普渡众生,同时也能够圆成佛果。学习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成佛过程就是“自觉”,学习佛陀度众生的精神和行为就是“觉他”。自觉和觉他两者相结合,“则能成满普贤诸行愿海”。我们只有这样去修行,才能够成就,圆满普贤菩萨的十种行愿海了。“是故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知”。所以说,学佛行菩萨道的人要知道这十种大愿的种种意义和道理,能够使得一切众生成佛。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满十方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一切世界、上妙七宝,及诸人天最胜安乐”,布施尔所一切众生,供养尔所一切世界诸佛菩萨,经尔所佛刹微尘数劫,相续不断,所得功德。若复有人,闻此愿王,一经于耳,所有功德,比前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不管善男人,还是善女人,把十方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的佛刹,化成极细小的微尘,像那么多的七宝,拿去布施供养,世界上所有的一切众生和一切诸佛菩萨。那心细的听众,也许会说,法师,世界的宝物不能用数目来计算的,怎么只说七种呢?虽然世界上的宝物很多,但我们要挑选宝物里边最好的七宝。七宝是:金、银、珊瑚、砗渠(白玉)玛瑙、赤珠(红色的珠)、摩尼。摩尼,是梵语,译为如意珠。这种宝珠又光又洁净,污秽染不上去,放在污水中,污水也会变清。如意宝珠,你要什么就会有什么,它出在龙王或摩竭鱼的脑子里,是一种极其稀少的稀世珍宝,人得到它,毒药、火烧不能伤害人命。所以,这里特地提出上妙七宝,别的宝贝,与七宝相比,就不能相提并论了。

  那么拿世界上像微尘那么多的七宝,去布施供养无量无边的一切众生和佛菩萨,还有再把人天最胜的安乐,像人间的富贵荣华,天宫的种种快乐,用来布施给同前面所说,那么多的一切世界所有的众生,供养一切世界上的诸佛菩萨。并且这种布施、供养不是一天二天的,是要经过佛刹极微尘数劫,那样长久的时间,而且没有间断。按理说像这样大的功德,当然是大得不得了了。但是比起你耳朵一听闻到普贤十大愿王,所得的功德,比上边所说的布施众生,供养诸佛的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那怕大到优波尼沙陀分,也不及一分,可见听经、念经、读诵《普贤行愿品》的功德,实在是大的不得了。能够听闻普贤的十大愿品的人,所得到的功德是超过其他任何功德的。希望你们回去后,按普贤十大愿王去修行,广为人说,把这法门推广,普及到大众中去。

  消罪业、离魔障

  “或复有人,以深信心,于此大愿,受持读诵,乃至书写一四句偈,速能除灭五无间业。所有世间身心等病,种种苦恼,乃至佛刹极微尘数一切恶业,皆得消除。一切魔军、夜叉、罗刹,若鸠般荼,若毗舍阇,若部多等,饮血啖肉,诸恶鬼神,皆悉远离。或时发心亲近守护”。如果有人,用非常虔诚恳切心去相信普贤的十大愿王,并把这十种愿王,领受记住,受持读诵。持、是把握住的意思。看书叫做读;诵、是不看书。持是记住的意思。那怕只受持读诵、书写一个四句的偈,就能够灭除五无间业的苦刑。

  古代印刷业不发达,佛经的流通靠人书写,现在印刷业发达了,你可以出一些钱,或者大家都出些钱,印刷几万册,这跟书写的功德也是一样的。因为你出了钱,让别人去印刷,等于替你书写,是吧?所以效果跟你书写的功德是一样的。哪怕只书写“一四句偈”,有的人说,法师啊,普贤这本经书里面的内容这么多,到底哪四句呢?一句、就是一句话里边有七个字,四句话有二十八个字,这样的四句话二十八个字,组成一个最短、但意思、结构完整内容的句子,称为一四句偈。如像《普贤行愿品》里四句内容:“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还有下边要讲的:“所的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狮子,我以清净身语意,一一遍礼尽无余”。如果大家工作学习忙,回去没有时间把整个《普贤行愿品》全部读诵,只要读诵、受持任何四句,就能够灭除五无间业。

  五无间业,是指…

《学佛者的信念》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