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來,歸向到盡法界、虛空界、一切衆生身上去。也就是說:我們學佛不僅是爲了自己,同時也是爲了一切衆生。“願令衆生常得安樂,無諸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皆速成就,關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天涅槃正路,若諸衆生因其積集諸惡業故,所感一切極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衆生,悉得解脫,究竟成就無上菩提”。將我們所做的一切功德,回向到哪裏去呢?記住:不是回向給自己,而是要回向給一切衆生。
一定要發願,願把自己的種種功德回向給一切的衆生,願衆生常常得到安樂,沒有種種的病痛和苦惱。衆生如果有不善的念頭,要去幹壞事,願他們都做不成。衆生如果修善業,要去做好事,願他們立即就能辦到。如果衆生造下了惡業,要墮落到叁惡道裏去,願惡道之門關閉起來,不讓衆生進去。願爲衆生打開人道、天道、佛、菩薩、聲聞、緣覺、等涅槃正當大門,讓衆生走入光明大道。假如衆生,因爲無始以來,積累了許多的惡業,招感極大的苦果,我願意代替他們受罪。我願衆生脫離苦海,我願衆生登上涅槃的彼岸,早日圓成佛道!在座的每一位,我們倘能用普賢的心量,去回向所作的功德,那麼,我們所得到的功德,將會像虛空一樣廣大。
“菩薩如是所修回向,虛空盡,衆生界盡,衆生業盡,衆生煩惱盡,我此回向,無有窮盡。念念相繼,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菩薩所修回向,不是一天兩天的事,而是盡未來際的。這一段經文,同前面各大願的歸結處相同,這裏不再解釋了。《普賢行願品》十大願王的內容長行這一部分,在這裏就講完了。
第十叁章、受持利益
善男子!是爲菩薩摩诃薩十種大願,具足圓滿。若諸菩薩,于此大願,隨順趣入;則能成熟一切衆生,則能隨順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則能成滿普賢菩薩諸行願海。是故善男子,汝于此義,應如是知。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滿十方無量無邊,不可說不可說佛刹,極微塵數一切世界,上妙七寶,及諸人天最勝安樂,布施爾所一切世界所有衆生,供養爾所一切世界諸佛菩薩,經爾所佛刹微塵數劫,相續不斷,所得功德;若複有人,聞此願王,一經于耳,所有功德,比前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優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或複有人,以深信心,于此大願,受持讀誦,及至書寫一四句偈,速能除滅五無間業;所有世間身心等病,種種苦惱,乃至佛刹極微塵數一切惡業,皆得消除。一切魔軍、夜叉、羅刹,若鸠槃荼,若毗舍阇,若部多等,飲血啖肉,諸惡鬼神,皆悉遠離;或時發心親近守護。是故有人,誦此願者,行于世間,無有障礙;如空中月,出于雲翳。諸佛菩薩之所稱贊,一切人天皆應禮敬,一切衆生悉應供養。此善男子,善得人身,圓滿普賢所有功德,不久當如普賢菩薩,速得成就微妙色身,具叁十二大丈夫相。若生人天,所在之處,常居勝族。悉能破壞一切惡趣,悉能遠離一切惡友,悉能製伏一切外道,悉能解脫一切煩惱;如師子王摧伏群獸,堪受一切衆生供養。又複是人臨命終時,最後刹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親屬悉皆舍離,一切威勢悉皆退失。輔相大臣,宮城內外,象馬車乘,珍寶伏藏,如是一切無複相隨。唯此願王不相舍離,于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到已,即見阿彌陀佛。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彌勒菩薩。此諸菩薩色相端嚴,功德具足,所共圍繞。其人自見生蓮花中,蒙佛授記。得授記已,經于無數百千萬億那由他劫,普于十方不可說不可說世界,以智慧力,隨衆生心而爲利益。不久當坐菩提道場,降服魔軍,成等正覺,轉妙*輪,能令佛刹極微塵數世界衆生,發菩提心。隨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盡于未來劫海,廣能利益一切衆生。善男子,彼諸衆生,若聞若信,此大願王,受持讀誦,乃至書寫,廣爲人說。所有功德,除佛世尊,余無知者。是故汝等聞此願王,莫生疑念,應當谛受,受已能讀,讀已能誦,誦已能持,乃至書寫,廣爲人說。是諸人等,于一念中,所有行願,皆得成就。所獲福聚,無量無邊。能于煩惱大苦海中,拔濟衆生,令其出離,皆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功德無量
這一段經文主要的內容,是說修習普賢十大行願的殊勝果報。修學普賢十大願王到底有哪一些利益和好處呢?主要有以下幾種:
1、能得到不可思議的殊勝功德。
2、能消除業障,遠離邪魔。
3、能于世間無所障礙,諸佛稱贊,人天禮敬,受到衆生供養。
4、像佛菩薩那樣,具備叁十二相。
5、出生高貴,不墮惡道,遠離惡友,製服外道。
6、能解脫一切煩惱,得大自在。
7、臨命終時,立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上品上生,馬上見到阿彌陀佛及各位大菩薩,蒙佛授記,最終成佛度化衆生。
這裏把修學《普賢行願品》十大願王的殊勝果報,向大家作一個簡單的歸納和總結。下面分別把經文的內容向大家講解。
“善男子,是爲菩薩摩诃薩十種大願,具足圓滿”。善男子,是普賢菩薩對法會裏邊聞法人的稱呼。菩薩摩诃薩,是指大菩薩。我們要想成爲一個大菩薩,就要修習普賢的十大願王,只有這十種功德都具備了,你才能成爲一個大菩薩。
“若諸菩薩,于此大願,隨順趣入”。作爲一個初發心,修學佛法,行菩薩道的人來說,能夠遵照普賢十種大願去修行,把這十大願王變成自己的願望和行動。那麼,就能夠“成熟一切衆生”。成熟一切衆生的意思,是說按十大願王去做,才能使你的發心得到落實,爲衆生帶來利益。“則能隨順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修習十大願王,才能與圓滿佛果相應。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前面講過了,就是無上正等覺,是佛的果位,最高的覺悟,叫無上菩提。如果一個人按普賢十大願王去修行,既能普渡衆生,同時也能夠圓成佛果。學習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成佛過程就是“自覺”,學習佛陀度衆生的精神和行爲就是“覺他”。自覺和覺他兩者相結合,“則能成滿普賢諸行願海”。我們只有這樣去修行,才能夠成就,圓滿普賢菩薩的十種行願海了。“是故善男子,汝于此義,應如是知”。所以說,學佛行菩薩道的人要知道這十種大願的種種意義和道理,能夠使得一切衆生成佛。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滿十方無量無邊,不可說不可說佛刹,極微塵數一切世界、上妙七寶,及諸人天最勝安樂”,布施爾所一切衆生,供養爾所一切世界諸佛菩薩,經爾所佛刹微塵數劫,相續不斷,所得功德。若複有人,聞此願王,一經于耳,所有功德,比前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優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不管善男人,還是善女人,把十方無量無邊,不可說不可說的佛刹,化成極細小的微塵,像那麼多的七寶,拿去布施供養,世界上所有的一切衆生和一切諸佛菩薩。那心細的聽衆,也許會說,法師,世界的寶物不能用數目來計算的,怎麼只說七種呢?雖然世界上的寶物很多,但我們要挑選寶物裏邊最好的七寶。七寶是:金、銀、珊瑚、砗渠(白玉)瑪瑙、赤珠(紅色的珠)、摩尼。摩尼,是梵語,譯爲如意珠。這種寶珠又光又潔淨,汙穢染不上去,放在汙水中,汙水也會變清。如意寶珠,你要什麼就會有什麼,它出在龍王或摩竭魚的腦子裏,是一種極其稀少的稀世珍寶,人得到它,毒藥、火燒不能傷害人命。所以,這裏特地提出上妙七寶,別的寶貝,與七寶相比,就不能相提並論了。
那麼拿世界上像微塵那麼多的七寶,去布施供養無量無邊的一切衆生和佛菩薩,還有再把人天最勝的安樂,像人間的富貴榮華,天宮的種種快樂,用來布施給同前面所說,那麼多的一切世界所有的衆生,供養一切世界上的諸佛菩薩。並且這種布施、供養不是一天二天的,是要經過佛刹極微塵數劫,那樣長久的時間,而且沒有間斷。按理說像這樣大的功德,當然是大得不得了了。但是比起你耳朵一聽聞到普賢十大願王,所得的功德,比上邊所說的布施衆生,供養諸佛的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那怕大到優波尼沙陀分,也不及一分,可見聽經、念經、讀誦《普賢行願品》的功德,實在是大的不得了。能夠聽聞普賢的十大願品的人,所得到的功德是超過其他任何功德的。希望你們回去後,按普賢十大願王去修行,廣爲人說,把這法門推廣,普及到大衆中去。
消罪業、離魔障
“或複有人,以深信心,于此大願,受持讀誦,乃至書寫一四句偈,速能除滅五無間業。所有世間身心等病,種種苦惱,乃至佛刹極微塵數一切惡業,皆得消除。一切魔軍、夜叉、羅刹,若鸠般荼,若毗舍阇,若部多等,飲血啖肉,諸惡鬼神,皆悉遠離。或時發心親近守護”。如果有人,用非常虔誠懇切心去相信普賢的十大願王,並把這十種願王,領受記住,受持讀誦。持、是把握住的意思。看書叫做讀;誦、是不看書。持是記住的意思。那怕只受持讀誦、書寫一個四句的偈,就能夠滅除五無間業的苦刑。
古代印刷業不發達,佛經的流通靠人書寫,現在印刷業發達了,你可以出一些錢,或者大家都出些錢,印刷幾萬冊,這跟書寫的功德也是一樣的。因爲你出了錢,讓別人去印刷,等于替你書寫,是吧?所以效果跟你書寫的功德是一樣的。哪怕只書寫“一四句偈”,有的人說,法師啊,普賢這本經書裏面的內容這麼多,到底哪四句呢?一句、就是一句話裏邊有七個字,四句話有二十八個字,這樣的四句話二十八個字,組成一個最短、但意思、結構完整內容的句子,稱爲一四句偈。如像《普賢行願品》裏四句內容:“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還有下邊要講的:“所的十方世界中,叁世一切人獅子,我以清淨身語意,一一遍禮盡無余”。如果大家工作學習忙,回去沒有時間把整個《普賢行願品》全部讀誦,只要讀誦、受持任何四句,就能夠滅除五無間業。
五無間業,是指…
《學佛者的信念》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