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也说:“第六世明就仁波切在圆寂前,要求他的兄长将他的遗物送到智慧林;司徒仁波切则对十六世DB法王说:“当您找到咏给明就时,一定要把他送给我。”第六世明就仁波切的侍者喇嘛鸠美则说:“我的仁波切在临终前不时地对我说:“我要投生乌金祖古仁波切家,你说好不好啊?””
我们凡夫众生几乎只得随业去投生,毫无自主性可言。我们只能从今生所受来推知前世所做;而仁波切似乎是完全自主地选择此生的因缘。以现在的时空回顾来看,那实在是太圆满的因缘组合了。那使得他今世学修因缘之殊胜,几乎难有出其右者:前一世的他在壮年(四十岁)时选择舍世(因利生事业因缘已尽)。今世的他适时地投生为伟大的噶举、宁玛大师乌金祖古仁波切的么儿,出生在那稀有的祖古世家、大伏藏师世家中。因此在他幼少时即已奠定深厚的学修基础,也宿愿得偿地回到司徒仁波切座下。秉持已备的基础,使得当时实岁才11岁的他提出三年闭关的心愿,也得到司徒仁波切的首肯。这也使得智慧林八十几岁的闭关上师萨杰仁波切能在那三年的期间内,将他数十载的修证心要传给明就仁波切和同期的闭关行者。特别是将第一世咏给明就仁波切掘发的伏藏法回传给第七世的转世。(闭关圆满不久,萨杰仁波切也就圆寂了。) 以那样深厚的学修基础,因此我们的智慧林能拥有一位实岁才15岁的闭关上师。以那样深厚的学修基础,他在二十岁左右就被宁玛大师、龙钦巴法传之主纽修堪仁波切择为心子(在一对一的闭关传法后不久,纽修堪仁波切也圆寂了。)也因此,如今全世界多少的求法者,在他示现的年轻生命中,寻得终身的依怙。
访谈内容:
编者按:这篇专访的资料来源,原本是编者在编辑仁波切的中阴教学资料时,和仁波切之间的问答。当时编者有点心虚,便对仁波切告白:“接下来要问的问题可能有点蠢,但我们真的很想知道。”仁波切表示但问无妨。最后,编者为应网站资料所需,便将当时的问答以专访型态呈显。
Q:您在讲授中阴的课程中说道:“大成就者们没有投生中阴,他们有时是以真实身,有时则是以化身,来到人间度化众生。”──这里所谓的“真实身”是指经父母而出生的转世祖古──具有血肉之躯?而所谓的“化身”是指如佛、菩萨化现——不具血肉之躯的形影?(因为前者仍可称作化身──“祖古”的藏文原义。)
A:于他相(他人的感知)而言,这二者是相同的——都是肉身。于自相(自身的感知)而言,则有化身和真实的人(real beings)的差别。而这只有他本人或修证高的上师才会知道。
Q:大成就者们转世时,他们不经“投生中阴”却仍能经由父母而出生,那究竟是个什么样的过程?
A:在一弹指之间(仁波切提手一弹指:Suddenly)。对他们自身而言,本来就是超越生死的;于他人所见,则仍有其生、老、病、死,仍具有血肉之躯。
Q:去年(2004)年末,驻锡法国的贝玛旺加仁波切飞到尼泊尔雪谦寺,和他父亲甘珠尔仁波切的转世──您,同在一个法会上领受宁玛派教法的口传、灌顶。贝玛旺加仁波切自然记得他和父亲之间的种种,但您可会记得上一世的您和您长子之间的种种?也就是说:一般凡夫一经转世投胎就会有隔世之迷,但不知您们这些不经投生中阴却仍有死、生示现的祖古们可会有隔世之迷?
A:他们的感知(perception)是超越二元分别的,而凡夫的感知则局限于二元分别。就像猫儿有它的感知,它无法知道人的感知,人也无法知道猫的感知。何以那样是美,何以那样是丑…。
R:虽然我们无法知道您们,但您知道您自己啊!
A:(仁波切笑得有点顽皮)即使猫儿能告诉你它所感知的是什么,你也无法懂,是吧?
R:也就是说:即使您说了,我们也无法懂,是吧?
A:就如同当今的DB法王,我们看到他经历的种种,认为他在受苦…。但以他们这些大成就者的感知而言,他们并非真的回到这娑婆世界啊!
R:也就是说:这些化身就如同水中月。
A:是的。(仁波切突然话题一转):“至于你问的问题,答案是──他们是不会忘记的。”
Q:在祖古们示现的转世中,特别令人好奇又难解的是:一般的生命轮转是从一个具有心识的个体,经过死亡又再度出生为另一个个体——而这二者可说是“非一非异”,一如油灯焰火之相续。然而,有些上师却是由数个祖古合而为一转世的。
例如:您,就咏给明就而言,在莲花生大士之时是他25位成就弟子中的慕崔赞普(赤松德贞王的继任者、护持佛法的藏王)。您,就甘珠尔仁波切而言,宿命通达的他忆起自己当时是莲师25成就弟子中的南开宁波。现在,这二大弟子则合在您一个人身上。
正如顶果钦哲法王在认证您时所说的:“不错,他正如十六世DB法王所认证的是大伏藏师咏给明就的转世,但他同时也是宁玛派大师甘珠尔仁波切的转世──由二位大师合而为一,就如同我是由三位仁波切合一转世一样。”──这样由数个个体合一的转世,他们的心识又是处于怎样的状况呢?
A:就像有时我走到十字路口,也会困惑:“我究竟是该往东走,还是往西去?” (大笑) It”s a joke!其实,每一位化身(祖古)都有他的功德和加持力。
R:也就是说:当二者合而为一时,就如同二盏油灯合而为一──同时具足二大转世祖古的累世证量?
A:可以这么说。
Q:但也有相反的情况──一分为五,各自再分为五的转世。例如:十九世纪三大师之一的蒋扬钦哲旺波,据说他有五个转世——身、语、意、功德、事业。其中有二位是如雷贯耳的20世纪伟大上师——蒋扬钦哲却吉罗卓和顶果钦哲。而据说蒋扬钦哲却吉罗卓又有五个转世,其中最主要的即是兼具萨迦、宁玛传承的宗萨钦哲仁波切。
A:虽说是一分为五,再各分为五,那也只是我们的感知所见。其实,化身是无限的。每一个化身有他不同的目的。有时“多合为一”会对众生较有利益;有时则是“一分为多”会对众生较有利益──他们都是依于对众生的利益而化现的。
Q:在那些美丽的水中月──化身的祖古们之间,似乎也存在着存续的因缘。例如:顶果钦哲仁波切是您的二哥秋林(秋吉林巴)仁波切的上师也是教主,如今则投生到至友乌金祖古仁波切的家族,出生为秋林仁波切的次子。
赤松德贞王的三位王子皆是大修行人,经历数百年的转世之后,如今都正好投生为乌金祖古仁波切的三个儿子。而乌金祖古仁波切在莲师时,是25成就弟子中以神通著称的桑给耶喜(努青巴)。
再看看年幼的司徒仁波切和威严的第六世明就仁波切的合照,以及您近日与司徒仁波切的合照。又使我们想到莲师在伏藏中说:“第八世大司徒是咏给明就伏藏法的主要继承者。”
您是宁玛大师纽修堪仁波切的最后心传,而当年纽师到印度时,便是受到您的前世甘珠尔仁波切的照应,成为至交。
这些成就者之间似乎也会一再地聚合,在水月道场中携手上演一出出的梦中佛事。而他们示现生与死的种种,似乎都是那么地自主自在。
A:确实如此。
R:感谢仁波切让我们有机会一窥祖古们的化现之妙。更感谢将菩萨们的转世再来“制度化”的原创者──DB法王和大司徒仁波切。
藏传佛教的转世认证制度,使这些修证者再来时能即早得到认证,即早受到培养。因此,处处可见“明师出少年”的事实。也使我们能在迷茫的性灵大海中,更有机会寻得正法传承和具德上师。同时,也使得殊胜的佛法能经由修证相传的代代师承,延续至今。
您们存在的本身,于我们即是莫大的恩典!即使是水中月,也愿您们能为我等众生而常映,常圆!
A:仁波切点了点头
(访谈一结束,只见仁波切高高地站在他的法座上,如是清净而自在——但这仍是凡夫之我的感知,不知菩萨内心所感知的又是何等的境界啊!)
《大成就者的死与生》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