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五十集▪P4

  ..续本文上一页了解世间一切事相,世间事都是相对的,我跟人就是一对。佛法里面,佛给我们说一切经,也不能离开相对;离开相对,没话好说。说佛法,佛法的对面是世间法;说觉悟,觉悟的对面是迷惑。都是相对的,没有一样不是相对的。凡是相对都是缘生之法,因缘生法,都是相对的。因为相对,非常容易产生错误的观念,错误观念就是分别计较,很容易发生。一念不觉,就落到分别计较里面。佛经里面名词叫计度分别,计是计较,度是度量、衡量、分别,就落在这里面。所以前面讲,般若 不可须臾离也,一离开般若 ,你就会落到分别计度里头去,那就错了。於是顺自己意思的就起贪心,不合自己意思就生瞋恚心,贪瞋是从这个地方生的。

  【若能於对待中,看出消长盈虚的道理。为之消息而通变之,以治理一切世事,不能不服其为世间圣人。】

  这是世间有一等高明人,虽不能治本,他能治标,也算是相当难得。他在相对当中,相对就有因果,他在因果里面看到消息。因果不是一世,因果通三世,所以佛法不讲因生,它讲缘生。为什么不讲因生?因为那个因会变。因遇到缘会变成果,果又变成因,果对於底下的发展,它又变成因。所以因不是定因,果也不是定果;因会变成果,果会变成因。它为什么会变?当中有个缘,缘促成它的变化。所以佛讲缘生,不讲因生。聪明人就看出这个道理,他能够掌握这个缘,看出消长盈虚的道理,就是因因果果变化的道理,他看出来了。於是他把这个缘、机缘掌握住,就能够有限度的控制因果的变化,能够有限度的控制。

  治理一切世事。我们今天世间很乱,灾难频繁,试问佛教能不能救这个世间?答案是肯定的,决定能救世间。可惜的是世间人不接受,那就没法子,世间人要是肯接受,乐於接受的话,佛法的确可以带给这个世界,所有一切众生和平安定、繁荣幸福,真可以得到。一个人相信,一个人肯学,你一个人得到;你一家人相信,一家人修学,你一家人得到;你这一个团体人相信,一个团体人修学,你这个团体会得到,没有得不到的。这里面有真实的道理,有很清楚的方法,还是前面讲的原则,我们掌握到缘,只要能够把恶的缘避开,把它舍弃掉;把善的缘抓住,不断的让它增长,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这个境界马上就变了。有不少同修听到我讲,来问我,他说:法师,大概要多么长的时间能够看得出效果?我告诉他:如果你认真努力,三个月见效。时间不长。三个月若不能见效,六个月一定见效。

  我们读《了凡四训》,了凡先生接受云谷大师的开示,认真努力断恶修善,三年才见效。为什么我说三个月就见效?了凡先生头三年,那个断恶修善的愿力不强,若有若无,不是完全认真在做,他好像在试验一样,习气还常常现前,不干不净,拖泥带水,所以三年才见效。所以,你仔细观察。可是往后,他就很进步,那个效果就愈来愈显著。为什么?他有信心。有信心,他就格外认真、格外努力,所以那个效果非常明显,而且时间非常快速。你看他许愿做三千桩善事,第一次许的愿三年才圆满;第二次许愿做三千桩善事,不到一年就圆满,愈来愈快速。所以我们明白道理、懂得方法,如理如法的去修行,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决定见效。这样的事特别在念佛法门,我们从《净土圣贤录》、《往生传》里面,看到的例子不少。这是办大事,念佛求生净土,三个月到半年都见效,何况世间这些小事。这是世间善人教导人趋吉避凶、自求多福,儒家、道家都是根据这个原理来教导世人,能够得到效果。

  【佛法则看破其彼此相形而有】

  相形就是相对的,彼此相形而有;佛法是看破,真相完全看清楚了。世间人他并没有看得透彻、并没有看得彻底,只是看出因果的变化,他看到这一层,这也就有相当的深度,但是没有彻底了解。能够掌握变化、控制变化,就能够消灾免难,能够趋吉避凶,实实在在能做得到的。佛法就更透彻、更彻底。

  【一切虚幻不实,有即非有。然而不无虚幻显现,非有而有也。】

  这是佛法比前面世间善人看得更透彻、更彻底、更清楚,真的是宇宙人生真相大白,所以他能够超越。一切虚幻不实,这是一切法,佛法里面所说的十法界依正庄严,现在世间人所讲的宇宙万有。宇宙万有的真相是虚幻不实,它没有一个实体,但是它有相,所以有即非有。因为一切相怎么形成的?无量因缘形成的,形成这个现相。现相存在不存在?不存在,真的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但是在我们感觉当中,这些现相都在面前;我们感到现相在面前,是因为现相的相续相,连续的现相,使我们产生了一个错觉,误以为这个现相在眼前,好像还存在,这是错觉,这是没有看到真相。如果看到真相,这个真相确确实实是不存在的,《楞严经》上说得好,当处出生,当处灭尽。当处的时间是极其短暂,短暂到我们无法想像。这是经上佛举的比喻,讲一刹那当中九百生灭,而事实真相可能还不止。佛所举的比喻,只能比喻个彷佛,而实际可能比这个速度还要大。这是我们从大乘佛法里头,世尊说经的惯例,我们能够体会得到。所以我们所感受到的是一种相续相,连续的现相。

  然而不无虚幻显现,这个虚幻显现是不停的、不中断的,不中断的在那里显现。而显现的相是会变的,什么力量在那个地方使它产生变化?这个力量就是妄想分别执著,就是这个力量。妄想分别执著,在佛法里面叫识。所谓是唯心所现,真心能现相,刹那在那里现相;唯识所变,我们把一真法界变成我们现在这个样子,这是我们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变成这个样子。什么样的妄想,变什么样的境界。十法界的众生都打妄想,十法界里面的佛,打佛的妄想,变佛的境界;十法界里面的菩萨,打菩萨的妄想,变菩萨的境界。这个妄想无量无边,因此所变的境界就无量无边,这是事实真相。所以是「非有而有,有而非有」,佛这两句话才把十法界依正庄严给我们说清楚、说明白了。

  【故既超乎其表,而不为所拘。】

  唯有了解清楚、认识清楚,这才真正超越,不被这些现相所拘束,那你就得大自在。这些现相里面,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是身相,不受身相的拘束,你身就自在了。所以佛菩萨能现无量无边的化身,像《普门品》里面所说,应以佛身而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楞严经》上讲「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心里念什么,他就现什么身。这就叫做「超乎其表,不为所拘」,不被这个形相所拘,他在现相里面得自在。你要问佛菩萨为什么得这样自在?归根结柢就是清净心,他心里面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他就自在了,就不被色相拘束了。我们今天不得自在,被这些境界拘束。原因在哪里?著相。总认为这个身体是我,你就脱离不了这个身体,这个身像枷锁一样把你锁住,你没有办法脱离。你哪一天真的觉悟了,这个身是假相,刹那生灭,了不可得,这不是我,你就得自在,你就慢慢不受这个身体约束,不受这个身体拘束了,而后就能随心所欲。

  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身体很强壮,相貌很美丽,能不能得到?能得到。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想能变相,你想健康,身体就健康,可不能想病,想病就得病。这里才一点痛,恐怕得什么病,没想几天真的病来了。病怎么来的?想来的。照照镜子想到老了,他想老,他怎么不老?拿到从前照片来比一比,我一年比一年老,那当然老,老得好快。我教给你一个不老的方法,教给你相貌很美丽的方法,你天天看观音菩萨,天天想观音菩萨,不久你就变成观音菩萨;相从想生的。你为什么不多想佛,为什么不多看佛像?我们念佛法门有观像念佛。观像就是造佛像,很圆满的佛像,你常常看佛像,家里面供佛像就有这个好处。常常看佛像,常常想佛像,自己的相貌就变了;不想佛菩萨,天天就想烦恼,那怎么能受得了,这受不了。由此可知,我们一生的际遇,真的是自作自受,不能够怨天尤人,怨天尤人是造大罪业。因为没有人给你主宰,老天爷也不管你的闲事,都是自己成天在打妄想打出来的,你怪谁?底下教导给我们,

  【仍复随顺其中,而不废其事。】

  这就教给我们,我们把这个道理搞清楚,事实真相搞清楚,我们的生活就自在了。怎么过日子?随顺其中。佛家常讲,随缘消旧业,莫更造新殃。莫更造新殃是不要再打妄想了;随缘消业,那个日子就过得自在,就过得幸福美满。所以事要照做,照样要过日子,照样要去工作,不废其事。你的境界超越了。

  【超乎其表,是为不著。】

  超越是什么?就是经上讲的应无所住,无住就超越了。什么叫无住?再也不把它挂在心上,就超越了。功夫完全是在心地里头做,不是在心外;在心里面做功夫,再也不著相。我们说得再通俗一点,大家容易明了,再也不牵挂,再也不忧虑。这个事情来也好、不来也好,成也好、不成也好,统统都好,你就自在。我自在了,我还希望别人的日子过得更幸福一点,过得更快乐一点,那怎么办?我们一定要认真的断恶修善。我们每天课诵也好,讲经结束也好,都要念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还得要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但是口念没做,这是口惠而实不至,我们还是对不起佛菩萨,对不起一切众生。要怎么做?每天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把断恶修善的功德,断恶修善一定是得福报,一定是离苦得乐,把离苦得乐统统给众生,把这个乐、福都给众生去享受,这就是我们说到做到。我们断恶修善,自己绝不享福,福报让别人去享,让一切众生去享,这就对了;自己享受,那就错了。佛教弟子,尤其是教导出家弟子,出家弟子要住持佛法、要续佛慧命、弘法利生;交代出家弟子以苦为师,要做一个样子给世间人看,我们说到做到,世间人才肯相信,才乐意接受佛法的教导。所以,「不著」非常重要。不著是智慧,布施是慈悲;这个布施是广义的,包括我们整个的生活,都是为一切众生做榜样、做表率,这叫大慈大悲。

  【不著,大智也。随顺其中,是为不坏,大悲也。】

  随顺就是生心,跟一切众生在一起生活,和其光,同其尘,为一切众生做一个好榜样,做破迷开悟的榜样、做离苦得乐的榜样,这就是大慈悲。般若 经里面没有别的,就是教给我们要具足大智慧、大慈悲,大智慧、大慈悲完全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点点滴滴,无非般若 、无非慈悲,这就对了。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五十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