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学法初步▪P2

  ..续本文上一页的本性。但问题是我们的心量狭隘,易受到外境影响,且只顾到自身的感受,忽略他人的想法。以上种种使我们的心不断产生嫉妒、傲慢、嗔恨、快乐、痛苦与恐惧等等诸多烦恼。如果你能了解到每一个人的想法都和我们一样想要快乐,不要痛苦,你的心量就会变得更宽广与无惧。反之,你只顾到自己,就会变得非常敏感。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对你而言都会斤斤计较,为自己带来更多的烦恼与痛苦。如果这种心态持续下去,由于个人的关系,不但为自己带来不断的麻烦,更会进一步的影响到你周边的亲友、父母、兄弟与子女,使他们也跟着受累。如果一个国家领导人也是如此的话,则会带给整个国家不幸与灾难。因此,由于自己的狭隘心量,而影响所及到的周边环境,其烦恼与痛苦的苦果,最后终将反击到自己身上。

   因此,我们可以了解,烦恼经常是由一件很小的事物,或对事物错误的认知所引起。譬如用餐时,桌上放了一盘辣椒。有人说吃辣椒好,有人说吃辣椒不好,争来争去,最后吵起架来,弄得大家不愉快。其实喜欢吃辣椒的人就吃,不喜欢吃辣椒的人就不吃,各取所需,不是很好吗?又譬如桌上放的杯子。有人说放前面一点好,有些人说放后面一点好,为此而僵持不下,吵了起来。其实前后只差几吋,并不影响什么,实在没有必要争执。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很多烦恼都由像上面所说的小事引起的,就如同每一个人都想快乐不要痛苦一样。一旦我们对此有所认知,则应随时观照自心。当烦恼生起时,看着它,毋需随之起舞,亦毋需对之压抑,只要知道它是烦恼就好。事实上,如果烦恼生起时,能知道它是烦恼就已经有很大的功德及利益了。由于我们平日处事,常常都在自己的烦恼上任事。由于自己的嗔恨、嫉妒、傲慢等等与自我的心态,常常看人不顺眼,把他人当作仇人一般。因此,久而久之,没有人会喜欢我们,愿意来听我们说话或帮助我们。但如果我们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为他人着想,则情势马上逆转而受到他人的欢迎,愿和我们接触并帮助我们。即使我们有一两个敌人,但因大多数的人都喜欢我们并与我们为友,那一两位敌人对我们也起不了什么作用,无法伤害我们。

   当我们能够想到一切众生都和我们一样欲求快乐不要痛苦时,渐渐的,我们就会更进一步的,希望一切的众生皆能远离痛苦,得到快乐。当然,开始时还很难做到。但我们可以从我们身旁的亲戚朋友做起,然后扩及到你所接触到的人们,最后再扩展到一切众生。这就是“慈”无量心与“悲”无量心。慈心的定义是给他人快乐;悲心的定义是拔除他人的痛苦。然后我们修持菩提心。因为自己欲求快乐,不要痛苦,是个人之事。而他人的欲求快乐,不要痛苦,是指无量的众生。因此相较之下,众生的快乐更为重要。我们至今仍然受苦于轮回之中,就是因为我们一切只想到自己,不为他人。而诸佛菩萨之所以能出离轮回,具有大智、大悲与大力的能力,即是过去以利他之行而成就的。一旦我们亦能效法诸佛菩萨的利他之行最后亦必能成就。所以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心念利他,他力亦自利”。就如同利益百姓的领袖,使国家兴盛受人爱戴,自私不顾百姓生活的领袖,受人唾弃是一样的道理。

   今天我们进入佛门修持,其目的即是希望尽虚空界一切众生都能离苦得乐,这就是菩提心。而我们所希求诸佛菩萨的加持,护法的保佑等等,都不如我们能生起菩提心时对自己的加持与护祐来得大。虽然我们不能有此妄念分别,但一念菩提心,确实能退祛一切不详之灵的伤害。但如果一心只想到鬼神是否会伤害你,这种妄念仍是不好的。譬如一只浑身是伤痕的小牛,因为身上伤口很多,很容易受到鸟虫蚁蝇等的伤害。如果是一只健康强壮的牛,就不容易受到伤害。同样的道理,如果你心智健全,即不容易想到鬼灵等的伤害。反之,整天妄想会不会有鬼灵或无形生物会迫害你,就会如同浑身伤痕的小牛一样,很容易受制于它们。一旦如此,只要心想它们也和我们一样,都在轮回中受苦,并想欲求快乐,为此对它们生起悲心,亦可祛除它们对你的伤害。以上所说,是为菩提心。

   有了以上初步的了解,我们将继续讲的是有关于初步的禅坐修持方法。练习禅坐时,首先将身体坐直,不可弯曲与左右倾斜。然后观照自心与诸佛菩萨一样清静无染。要想观照此无垢之心,应做到心无造作,这即是“止”。“止”之禅修能够做好,进而可以修持导引心性的“观”修。但如何才能安住于不造作的心呢?事实上很简单。它就像似你在外面忙碌奔波了一天之后,回到家坐在椅子上,长叹一声气的感觉。此时你已将全身放松,安住于椅子上,不须再去想什么,但心不散乱。它是一种放松中的不散乱。放松中的不散乱并非要你去想放松什么,或不放松什么,而是任其自在,无所意念。此时即使有念头生起,也毋须跟随念头想下去;更毋须想办法去抑制念头,知道那是念头即可。让它生起,随它灭去。保持心之觉醒。我们现在可以将心放松,练习一下这种静坐。...(以下为静坐时间)...。

   各位刚才静坐了一会儿,是不是觉得很轻松,一点也不困难?事实上,它比吃饭、睡觉还容易。吃饭还要事前准备,睡觉也要准备床铺,而静坐只需安住于自性即可。但也毋须特别在意自己是否已经放松而刻意去摆正自己的轻松姿势,以平常心为之即可。静坐时,有些人可以坐的较长,有些人可能坐几分钟,有些人只能坐到几秒钟。但这些都无关紧要,重点是要能持之以恒。久而久之,那点滴的几分几秒的禅坐,亦能如同水滴般,汇集装满容器,生起禅定。问题是有时候看似太容易的事,反而不敢相信是可能的。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也可以教一些有所缘禅修(藉助外物的禅修),因为前面所讲的无所缘的禅修太过容易让你难以置信。因此我们用有所缘的禅修,来帮助无所缘的禅修。

   一些修持已久的弟子都会念诵六字大明咒、度母咒或药师佛咒等等的本尊咒。如果都不会的话,可以念最简单的“嗡 阿 吽”咒,它是一切咒语的精华,“嗡”是诸佛身的精华;“阿”是诸佛语的精华;“吽”是诸佛意的精华。嗡 阿吽一字一字仔细专注的法念,吽字的念法,收尾音时,双唇不要闭起来,不然会变成“吽母”的音。这个咒语不仅是用口念诵,更重是的用“心”去持诵。而念“嗡玛尼白美吽”六字大明咒时,亦可用心持诵。事实上,我们仅是用心持诵这些咒语,即可让我们增长福德资粮,生起禅定,获得极大的利益。现在我们可以用此法来练习一下禅坐.... (练习)....(“轻声”现在把心放下安住,不念咒亦可)....

   以上是练习禅坐的第二个方法。从开始讲的“皈依发心”,然后是“禅修”,最后我们要讲的是“回向”。回向的方式是观想诸佛菩萨在我们面前生起,因为一旦当我们有了修持的信心,诸佛菩萨便如实的在我们面前现起。祂们对我们完全的了知。我们的持咒、经忏、绕塔、禅修等一切的修持功德,均将回向给遍虚空际一切众生。这种回向亦如同诸佛菩萨们过去所做的回向一样,希望一切众生远离疾病等不幸的痛苦,早日成就佛果。回向后,再观想诸佛菩萨对你说:“汝愿皆成”。此时,你当生起欢喜心。如果能做到如此的回向,则即使我们在修持的过程中偶发的嗔心等等的烦恼念头,都不会产生恶业的结果。我们的善法善业却会无时无刻,不断的增长。反之,如果我们的修持不做回向的话,则我们的嗔心等等的烦恼,将会减损我们的功德。

   无论你这一生幸福与否,但向诸佛菩萨们祈请是没有错误的。祂们是我们确实的依估与皈依处所,超过任何你的亲友。我们无始以来一直轮转于轮回,无法自拔。问题就在于我们无法找到真正能让我们解脱轮回痛苦的依怙处所。而诸佛菩萨确能带领我们解脱轮回。

   希望以上所讲的修持,能让你在今生真正的去实践。每日早上醒来,向诸佛菩萨们皈依祈请,或仅是祈请亦可,都对你有极大的帮助。如此,除了你的定业以外,任何现前的障碍与魔障都能被消除。即使是因过去世所造之业,而于今业果成熟而现报时,亦以平常心看待。另外,每日保持一颗善心与利益他人之心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勿忘利益遍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的菩提心。这些修持,在行住坐卧间,都可以去做,甚至在开车时,这些修持也能助你将车开得非常平稳。一颗宽广的心,不论身在何处,均是无碍。

   最后在就寝前做回向与祈请。你可以想像一天所做,一切的事物都不停的转换,如同无常,无法事事尽如人意与顺遂。这些都带给我们很多的烦恼与困难。如果这些困难是能挽救的,则尽力去做,不用担心。如果不能解决,自怨自衰也无用处。就好像现在有些人喜欢做股票,看到指数曲线往下掉,心里很担心。但你的担心并不会使这曲线往上反转的。如果你的担心与哭泣能有效的使它反转的话,就去做吧!因此,这种担心不但没有利益,反而有所伤害。由于这些没有意义的担心,使我们无法静心思考,解决事情。遇事应理性思考,运用智慧与方法,尽己之力去解决,但其结果非我们所能掌握。能解决自然是好,不能解决,那也是定业使然。能有此认知,则无论是世间法与出世间法,都能处理得很好。如果一直沉溺于哀伤与烦恼,是无济于事的。因此希望各位遇到任何事,都能以宽广轻松的心情面对。

   今天的开示到此为止,现在将今天所请的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

  

  

《学法初步》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