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五十八集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  (第五十八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9-23-058

  请掀开经本第一百二十九面,倒数第五行,从小注第四段看起。

  【本经主旨,在於无住。无住之旨,在於遣执破我。而舍己利他,又遣执破我之快刀利斧也。故於观慧则发挥无住,於行持则独举布施。观行二门,相应必成。】

  经文讲到此地是一个大段落,为我们总结无住布施,特别是世尊在这个经里面,不断的劝勉我们应如是布施。说到这部经的主要宗旨,大家都明白,宗旨就是无住,无住就是一切都不执著,不但「有」不能执著,「空」也不能执著。执著有不能出三界,执著空也不能出三界,三界四空天的众生就是执著空而到那边去受生,所以都出不了三界。因此,佛在此地教导我们空有两边不住。为什么要不住?前面佛讲过,「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菩萨也是众生,是个觉悟的众生,玄奘大师翻译的时候,称为觉有情,觉悟的有情众生。跟我们不相同的,我们是不觉,我们是迷惑颠倒的众生,菩萨是觉悟的众生。换句话说,觉跟不觉的标准,依照《金刚经》来说,就是著相跟不著相。如果你著四相,你就没觉悟,你是凡夫,你不是菩萨;如果离四相,你真的是菩萨。所以《金刚经》上,菩萨跟凡夫的标准,实在讲就是觉跟不觉的标准。我们自己想想,自己有没有觉悟?依旧还执著有是非人我,这个没觉悟;还执著有利害得失,这是实实在在的凡夫,一点也不假,没觉。当然,佛在经上讲的容易,我们做可真正不容易。现在要想离相,离相从哪里下手,佛在此地告诉我们,遣执破我。把执著,遣是离开,离开一切执著,把我相破掉,那你就真的觉悟。

  离相破我,从哪里下手?佛在这里教给我们,舍己利他。这个方法是大乘法里面非常殊胜巧妙的方法,比小乘高明太多。小乘人破我执,勤苦用功,佛在经上举了一个比喻,如断四十里之瀑流,瀑流就是瀑布。这个瀑布多大?四十里,我们还没见过,没见过这么大的瀑布,要想一下把它截断,叫这个水不流,诸位想想这多么困难,佛比喻众生破我执就这样子难。大乘法里面有巧妙的办法,这个巧妙的办法要真做才行,我们不真做,这个法子说了也没用处。这个方法是什么?叫我们起心动念不要想自己,想一切众生,这个样子时间久了,「我」就忘掉;念念当中都为利益一切众生,都为了弘扬佛法。一切为佛法想、为众生想,久而久之,我执不要破,自然就没有了,这个方法妙,非常非常妙。前面也曾经跟诸位说过,古人所讲,这个方法叫「大而化之」,把我们的心量扩大。自古以来,许多修学大乘的菩萨,用这个方法在很短时间当中成就,真正达到破四相这样的功夫。「舍己利他」,这四个字我们要牢牢的记住,菩萨所以能够破四相,成为法身大士,他们的秘诀就这四个字。我们凡夫为什么成不了菩萨?不但菩萨成不了,甚至於修一点善业,不出三界,三界里面的善果报我们都得不到。这个原因就是在於自己太过分的执著自己,把自己的利益看得太重,起心动念都是为我,我的利益、我的好处,这种做法是天天在增长我执,在坚固执著的我执。佛菩萨要破我;天天在增长我执,这怎么能成功?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要认识清楚,然后才知道佛教给我们这些方法巧妙。我们运用这些方法,确实能达到效果。这是遣执破我执快刀利斧,快刀利斧是比喻,我们中国人常讲快刀斩乱麻,用这个比喻。

  故於观慧则发挥无住,观慧就是我们现代人所讲的人生观、宇宙观,换言之,就是对於宇宙人生的看法、想法,在佛法里面叫观慧。观里面要有智慧,也就是说我们对於宇宙人生的想法、看法里面,充满了真实的智慧。真实智慧从哪里显示出来?无住,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放在心上,你这个心干净。有一些同修来问,往生难不难?大家都想求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个事情难不难?我告诉诸位说,一点都不难,想去就去,你看这多自在!「我想去,去不成。」你那个想去是嘴皮上想去,心里不想去,所以你去不成。心里真想去,随时都去得成;心里怎么想?要把这个世间一切万缘统统放下,这才能去得成。一天到晚在打妄想,在患得患失,这个去不了。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你叫「阿弥陀佛,你可以来接我」,佛就来了,一叫就来,灵得很。心里面有忧虑、有牵挂,有这些拉拉杂杂东西在,叫佛菩萨不灵。清净心叫菩萨很灵,一叫就来。所以一定要放下,放下才真正自在。心,我们在讲席里头讲了不少次,心要空,心里头没有东西,六祖大师讲得好,「本来无一物」,没有东西。心里面没有相,心里头要著了一个相,就变成想;你们看看中国写那个字,心里头有了相,那就不是心,就变成想,打妄想。想久了就变成坚固的执著,执著就是思。思,心里面画了很多界线,愈画愈多,那就不是真心,叫妄心。思跟想都是妄心,不是真心。思想里面是迷惑颠倒,没有智慧,真正智慧是本性里头本来具足的,把思跟想拿掉,智慧就现前;只要有思有想,你绝对没有智慧。智慧就是一切都不执著了,再不打妄想、再没有执著,这就是无住;心里面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分别、没有妄想,《金刚经》上教给我们应无所住。

  於行持则独举布施,为什么行持这么重要?因为我们凡夫无量劫来,住相已经变成习惯,从习惯当中养成很深很重的习气,不知不觉又执著了,这个习气不容易断;佛教给我们破除习气的方法,教我们布施,布施就是舍己利他。布施要做得彻底,不是说你到这个道场来捐一点钱,这叫布施,这个不管用。你要是这样去体会,你把佛的意思全都搞错了,错会了佛的意思,开经偈上讲,愿解如来真实义,你是错解如来真实义。这种到寺庙里面来舍几个钱,没用处。经上讲得很清楚,舍己利他,要舍自己的身,舍自己的心才行。这个事情难!其实不难。

  你在家庭,我想我们在座的同修们不少是家庭主妇。你在家里面从早忙到晚,我为了利益这一家人,身心都布施,布施给我的一家人。我为这一家人服劳役,用我的体力,把家庭收拾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勤奋的工作,舍身!还要常常想著,如何改进生活的品质,提高一家人物质、精神生活的水准,这是布施你的智慧,心也布施了。一家整齐,我们住在这个邻居邻里小社区,我要为这一个社区来服务,这叫舍己利人,这叫布施。布施不是叫你在佛门里头舍几个钱叫布施,那你就不晓得错到哪里去了。身心都用来布施供养一切大众,不为自己著想。从你最接近的,我们佛法常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最方便的就是你一家人,就是你生活周边的人。你每天工作,你工作的场所,你要接触一些人、一切环境,你尽心尽力努力去工作,那就是布施。要养成佛菩萨一个愿心,我只服务,只尽义务,不享权利,这是菩萨。如果我尽义务,我还要享权利,你的心就有住,布施没错,但是你心有住。佛教给我们,「应无所住而行布施」,就是我只尽义务,不享权利,这是佛菩萨。凡夫尽义务要享受权利,那是凡夫,佛告诉我们是增长我执,不能出三界。我们的目的是要在这一生当中,永脱生死轮回,不再搞六道;不再搞六道的方法,就是只尽义务不受权利。后面经文佛还有很明白的开示教导菩萨,菩萨只尽义务,修的福就太大了,修真正大福报。佛一再嘱咐菩萨,菩萨不受福德,修福、种福不享福。实实在在讲,不享福,他真的享福,那是真正的享福。一享福就掉在六道里面,四相、四见具足。所以行持上的布施的意义,我们一定要懂得,布施怎样的修法也要明了。

  观行二门,相应必成。就是观与行相应,观念与我们整个的生活行为要相应、要一致,这是决定成就,成就法身菩萨。

  【度他正所以自度】

  这个诸位要知道,不要认为我舍己为人,那我不是吃亏吗?你要不吃亏,就搞六道轮回,绝对不吃亏。你要不想再搞六道轮回,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作菩萨、作佛,这个地方的亏是要吃一点,不肯吃亏的人就不能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个帐好好去算算看,看这个亏吃得好不好?吃亏就真占便宜了,你出了三界去作佛、作菩萨。不肯吃亏,斤斤计较,那个轮回是无有穷尽,真的是苦海无边。人为什么会堕落在这里?就是不肯吃亏,其实哪有什么亏可吃!《金刚经》上讲三心不可得,能吃亏的「我」没有,三心不可得;外面一切境缘,都是因缘所生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内里面我,外里面我所,俱不可得,那个吃亏,亏在哪里?我这一问,如果你能够像慧可一样,回光返照,觅亏了不可得,那你就开悟了。前面讲过,禅宗二祖求达摩给他安心,达摩说:心拿来,我替你安;觅心了不可得。你说你吃亏,我问你,那个亏拿来,拿来我看看,亏在哪里?亏也了不可得,妄想而已,成天在打妄想。所以帮助别人,真的是帮助自己;不为自己,帮助别人,自己往生成菩萨、成佛,岂不是真的帮助自己;帮助自己永脱轮回,往生不退成佛。

  【利众正所以自利】

  你能够利益众生,真的自己得利益。佛菩萨、历代祖师大德、善知识们,不断苦口婆心的劝导我们,句句都是真实话,从来不骗人,劝你要利益众生。佛菩萨对众生,给予的是真实的利益;佛菩萨不要钱财,佛菩萨也不要供养,佛菩萨更不要名誉,什么都不要,名闻利养什么都不要,他跟你讲的话当然是真实的。如果他对你有企图,说话未必是真实,察言观色,说好听的话给你听,目的是欺骗你;佛不骗人,句句说真实话,告诉人:利益众生才是真正自利。这个自利,那个利益是不可思议,破我执、破四相;我执、四相一破,立刻就成为法身大士。

  【佛法妙用,正在於此。】

  我们得到了,要真正做你才真正得到。不是说我听到了就算得到,那个你没有得到,你境界没转。真正得到是:你要真正把它做到,你才能得到。能说不能行,没用处,该怎么生死…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五十八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