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七十九集▪P4

  ..续本文上一页就生障碍了。动是什么?念头。所以世尊在本经末后教给须菩提,教须菩提实际上就是教我们。他教须菩提要用什么样的态度去为人演说,用现在的话讲是弘法利生。世尊在这个经上,从头到尾不晓得讲了多少遍,「受持读诵、为人演说」。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受持、去读诵、去为人演说?佛讲了一个原则:「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不取於相,是因为法无我;如如不动,是无我法,不就是这两句吗?我们在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世法、佛法都要记住这两句话,「不取於相,如如不动」,那重重关卡一帆风顺就通过了,没有障碍了。你起心动念,就障碍了,你就不能通达;不能通达,说老实话,不但不能进步,会退步。怎么会退步?执著。愈是严重的执著,愈是虚妄的分别,就愈往后退。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退的因素就是妄想分别执著,你这个东西愈严重,退得就愈多。「因偏执故」,偏是偏见,执是执著,偏见是妄想。这两个字「偏执」就是妄想执著,因为这个缘故。

  【偏执即是我见】

  有了我见,当然就有我相,於是四见四相统统具足,这又退到凡夫,菩萨就退到凡夫。麻烦在此地,错在这个地方。我们学佛,大家现在都知道,不是这一生才开始,过去生中生生世世、无量劫来,善根、福德诸位都了不起,过去生中都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为什么今天还落得如此地步?原因在哪里?念念《金刚经》都明白了,原因就是执著四见四相,没有办法把四见四相舍掉。换句话说,没有做到「不取於相,如如不动」,这两句话没做到;如果做到了,早就成佛、成菩萨。取相就是著相,眼见色,耳闻声,动心!这个我喜欢,那个我讨厌,就著了,就动了心,起了烦恼,妄想分别执著三样都具足。所以学佛也不行,大家在一块共修,维那师法器敲错了一下,都生烦恼,你说糟糕不糟糕!他为什么会生烦恼?著相。这才晓得难!为什么生生世世搞到今天这种地步,没有成就,我们的病就在此地。所以你才晓得,后头这两句开示,是我们这一生修行成败的关键,真正能够做到「外不著相,内不动心」,外面如法也好,不如法也好,都不执著,心永远保持清净,永远保持光明,这样才能突破。还得要无住生心,这无住生心,无住是样样放得下,无住;生心,要生起真诚热心去帮助一切众生。这个帮助,前头讲到这里讲得很多,要做一个好样子给人看,就是帮助,不一定说「你有什么麻烦,需不需要我帮忙?」不是这个意思。我们做一个好榜样就是帮助,像释迦牟尼佛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那就是帮助无量无边的众生。做出一个放得下那个样子,做出一个随缘的样子,不要搞成一个攀缘的样子。

  【今令开佛圆见】

  圆是圆满,圆是圆融。

  【圆则不执】

  稍稍有一点执著就不圆,知见就不圆了。说到这个地方,我们这里有几位同学发心将来学讲经的,经要讲得好,见解要圆,要能达到圆解,我们教下常讲大开圆解,禅宗里面讲大彻大悟,大开圆解跟大彻大悟同一个境界,要怎样才能做到?还是《金刚经》上两句话,「不取於相,如如不动」。古德的这些注解,我们可不可以看?可以看。要怎样看?不取其相,要这个看法,要如如不动,你才能看出意思。换句话说,古人注解提供我们做参考,这个可以,不可以执著,执著就错了。为什么不能执著?连佛都无有定法可说,不但无有定法可说,简直就是无有法可说,你怎么能执著?不能执著,不执著就对了。我可以听,我可以看,我绝不执著,心永远是清净的,这个听了会生智慧,会开智慧。稍稍有一点分别执著,就把你的悟门堵死了,你会跟著别人转,被别人牵著鼻子走,你没有智慧。这个要紧!当然,这是非常非常难的事情。我们开头学,一定要跟著人家走,这是自古以来初学的人不能避免。为什么?自己不认识路,只好跟著人家后头,等到自己认识路,不要跟人了,可以走在前面带著别人走了。不认识路的时候跟人走,没错;认识路的时候,带路、带头,带著别人走。诸位从这个比喻当中,细细去深思。所以圆融的知见、圆满的知见非常要紧,圆就没有执著,执著就不圆。「开佛正知,正则不偏」,偏就不正。

  【欲开通无我之智慧,达到无我之理体,必先通达其知见,俾得见无不圆,知无不正。】

  这个就是像《华严》、《法华》里面所讲的「佛知佛见,正知正见」,这个很重要。圆知、正知,《金刚经》上给我们说出这个标准,用这个标准来观察、来衡量,是不是圆知圆见,是不是正知正见,就不会错误;换句话说,凡是夹杂著妄想分别执著,这个知见决定不圆、不正。离开妄想分别执著,他的知见就是圆、就是正。符合《金刚经》上所说的一如、无实无虚,符合经上所讲的法无我、无我法,这个知见才是圆、才是正。底下讲:

  【无我法,亦可分为无我、无法。然无论人我、法我,总一我执。而法我细於人我。】

  这个要懂,不能不懂!佛跟我们讲两种无我,法相宗一入门,法相入门的第一本书《百法明门论》,天亲菩萨造的,这是相宗入门的第一本教科书。《百法明门》讲的是什么?百法是讲一切法,它里面讲两桩事情,一句话两桩事情,「一切法无我」。一切法把它归纳成一百法,百法,一切法。无我里头讲两种:人无我、法无我,一切法里头无我。可见得「法无我」这三个字,一部《百法明门论》就解释这个名词,就解释「法无我」这句话。无论是人无我、法无我,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个我执。但是「人我执」粗,这个执著粗;「法我执」细,还是我执。破了人我,就证阿罗汉果,见思烦恼断了,我执破了,人我执破了。他还有法我执,法我执还是我执,但是那个执著微细,不像前面这个粗重。法我执到什么时候破尽?破尽就成佛了,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那是法执,最微细的法执。谁执著法执?当然还是我!没有我,哪个执著?你才晓得,等觉菩萨还有非常微细的我执,那个断掉之后,完全做到无我法。无我法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等觉菩萨都不行。等觉菩萨懂得法无我,还没有做到无我法,一定到成佛,如来的果位上,最后一品生相无明也断了,那是到无我法;两种执著:人我执、法我执,统统断尽。

  【法我无,人我自无。】

  这是一定的道理。人我执断了,法我执在;法我执断了,人我执一定断。这是粗细的差别。

  【故不必局分二事说之】

  法相宗里面把它分成两桩事情,说得很详细。性宗,没有那么繁琐,它讲的是总纲领、总原则,所以往往在一句话里面,统统把这个意思圆圆满满的包含。这是性宗跟相宗说法的义趣不相同。中国人的根性喜欢简单,不喜欢麻烦,所以对於性宗,中国人是特别的爱好。禅能够在中国,这样的普遍,这样的殊胜,有它的道理,非常适合中国人的味道。法相宗也不容易,玄奘大师辛辛苦苦把它传到中国来,到现在对於法相爱好的人比较少。为什么?太麻烦了,说得太详细、太繁琐,反而叫人不太容易接受。特别是现代这个时代,大家工作繁忙、生活紧张,分秒必争,哪有时间去分析这些复杂琐碎的法相?所以法相在现代这个世界要推行,有它困难的因素。这些我们都要明了,自己修学循著哪个方向。劝导一切众生,要知道选择哪一种法门,最简单、最容易的,无过於念佛,道理懂也好、不懂也好,没有关系,只要老实念都能成功,这是大家最欢迎的。中等根性的人说:「叫我老实念,我老实不起来,我不明了道理,为什么要这个念法?」那就跟他讲解净宗经典就可以了。把西方世界详细的介绍,他知道了、明了了,产生信心、产生愿心、产生向往之心,他的佛号就得力。果然能够把这个世界不再牵挂,都能放下,他就决定得生。这是在所有一切法门无比的殊胜,就是它简单、容易、直捷、稳当。所以《金刚经》,江味农居士一生研究《金刚经》,讲解《金刚经》,注释《金刚经》,劝人老实念佛求生净土,这是功不唐捐。如果不生净土,依《金刚经》理论、方法来修行,很难成就。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七十九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