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一0五集▪P4

  ..续本文上一页同,是两桩事情。所以我们在银幕上看到是相续相,连续的相,它太快了,我们眼睛看花了,以为是真实的。我们现在这个现相是什么?就跟电影完全一样。而且一秒钟是多少张不同的画面?一秒钟如果真的要算起来,恐怕是亿万张。我这个说法也有根据,而且是很粗显的一个根据。现在大家都晓得光的速度,光的速度并不是很快,一秒钟三十万公里,一公里是多少速度?三十万分之一,三十万分之一秒光走一公里,三十万分之一秒。那一公尺呢?再到一公分呢?一公分,一公分的百分之一,一公分的千分之一,你如果从这样去观察,那个一秒钟,确确实实是亿万分之一秒。亿万分之一秒,在经上讲是波动,我们讲业因果报生灭的相续相,所以我们认为是真的,其实每一个相都是假的。《楞严经》上讲:当处出生,当处灭尽。这个话一点都不错。

  我们以为这个身是真的,不是的。现在坐在这个地方一个半钟点的时候,亿亿万的变化,哪里是真的?没有一个是真的,全是幻相。所以你才真正晓得,身心世界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你要是把这个事实真相观察清楚、搞明白,真正肯定了,你什么妄念都没有了,所有一切分别执著妄想全都丢掉了,都放下了,放下好!那你就是佛菩萨,你真的觉悟了。

  现在这个世间时髦的名词,改造体质,有没有可能?有。放下一切分别执著,放下一切妄念,你的体质马上恢复到正常。无论什么病,不要去看医生,不要去吃药,自然就好了,为什么好了?组织排列恢复正常,因为你的心正常。正常的心是一念不生,有个念头就不正常,有个念头都是妄想。明白道理才行,我们才能真正得到佛法的受用。《无量寿经》经题上,告诉我们修行的总纲领,就五个字:清净、平等、觉。你得的果报是什么?无量寿、庄严,那就是得的果。有因有果,因果不空。也就是说,这个无有穷尽的变幻,这个现相的变化,谁去操纵?谁去主宰?业因果报,也就是你的念头。这一段经文里头,是给我们说明这桩事情。我们再看底下这段经文:

  经【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则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

  这是解释其所以然。「则非、是名」这个字样,在《金刚经》上很多很多,这种句子,它的含义我们一定要清楚。凡是讲「则非」,是从体性上说的;凡是讲「是名」,是从缘生现相上讲的,有体有相。

  【则非,约一如之法性,明其本来是空。】

  讲「则非」,就是佛教给我们应无所住,不可以执著,不可以分别。说「是名」,这就说清楚它不是没有现相,有现相;而这个现相是一种相续的假相,决定不是真相,决定不是事实。《金刚经》到末后,有一首偈子大家都很熟悉,说明事实真相,「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那是真的,不是假设的,确确实实是梦幻泡影;这个意思就是讲,当体即空,了不可得。现在世间人,可以说举世之人,迷在幻相之中,以为是真实的。大家拼命追求财富,追求享受。财富能得到吗?决定得不到。假如你追求财富能够得到财富的话,释迦牟尼佛在经上讲的业因果报全部被你推翻了,它怎么能成立?财富从哪里来的?业因。佛告诉我们:财布施是因,得财富是果报。你这一生所得到的财富,是你过去生中种的因,你这一生收成,这么来的。你要没有种因,你怎么求也求不到;你种了因,不求也得到。这些事情,大家好好的念《了凡四训》就明了。《了凡四训》要是真正念懂了,看个一遍、两遍没有用处,至少要看二、三百遍,真正体会到了,才知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袁了凡是凡夫不是圣人,他知道业因果报是命中注定的,所以他的心定了,不求了;求也枉然,求也求不到。他的妄想分别执著也放下了。这是真正了解事实真相,还不是透彻了解,了解一部分而已,他能放下,他的生活就过得很自在,就过得很幸福,没有烦恼。聪明智慧是果报,法布施是因。健康长寿是果报,无畏布施是因。

  所以十法界依正庄严,是业因果报的相续相。这就是佛为什么在这个经上,教给我们应无所住,后头又加一句而生其心,是这么个道理。业果不空,万法皆空,这个不空,它能够改变现相。这个说法跟唯识家所讲的,在精神、义趣上来讲是相通的。唯识学家说万法皆空,都是假的,唯独识是真的。识是什么?能分别,能变现的,这是真的;所变现的这些境界、万相是假的。能变的,能变的识就是分别。这些经义我们要细细的去体会,然后才能够把宇宙之间,体性、现相、作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在生活当中,自在的支配,自在的受用,这样就是过佛菩萨的生活,不受任何的累赘。

  在从前科技没有发明的时候,弘扬佛法需要道场,所以建的道场就很多了。现在我们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我们可以不要道场,这省事了。这个机器在那里架设,小小的房间就可以对全世界弘法。建一个道场需要很大的费用,在家同修们赚钱不容易,道场不能真正弘法利生,那造大罪业。所以现在科技发达,可以不要道场,可以不需要信徒,也可以不需要供养,你看这多自在!我们利用录音带、录影带,现在制作CD片流通到全世界,这个方法好。道场大了,人多了,是非就多,毕竟都是凡夫,意见太多,不好相处。那又何必找麻烦?人也不要,钱也不要,你说多自在,你说多快乐!这是新的观念,这个做法决定正确。因为佛法无论对自己、对他,都是以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要从这个地方建立,要从这里出发,这就正确。所以在现在这个时代,不要再建道场,那是过去的时代。现代应当把这些资讯放在国际网路上,全世界每一个家庭,电脑、电视里面都可以看到,整个世界就变成一个大道场。佛法求智慧,智慧跟现代的科技要能够结合在一体,真正能够利益一切众生。底下这段说:

  【佛说者,显示觉智洞照,法性本空,法相皆幻。】

  这两句我们一定要记得很清楚。体是空的,相是幻有,决定不是真实。你认识清楚,你才在一切现相里面得大自在,不会再迷在幻相当中。

  【当其有时,便是空时。因微尘之本空,便可类推而知世界皆空。】

  从一个最小的物质,微尘是空的,说到大的世界是空的,这一大一小当中,所有一切万事万物都包括在其中,没有一样不是当体即空。这是从微尘上说的,让我们知道事实真相。下面这一段再从大的世界来观察,明世界非一,我们看经文:

  经【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则非世界,是名世界。】

  【三千大千世界,名为应身教化之境,此境为一切众生所依。如来为利益一切众生,随缘显现,以教化耳,不住著此境也。】

  我们学佛要在这个地方学,你才叫真的在学佛。佛住不住这个世界?住这个世界。世界怎么来的?世界也是从心想生。众生的心想,我们一般讲众生的共业,众生的共业就是《楞严经》上所讲的「同分妄见」,妄是虚妄的妄,不是真的,同分就是大家有相似的分别,它是虚妄的,不是实在的,《楞严》上说得好。除了众生的同分妄见变现出来的,里头还加了一样,佛菩萨的愿力,是这么结合的。实在讲,如果没有佛菩萨的愿力掺杂在这里面,这个世界就不晓得变成怎么样?实在讲就太可怕了!还有佛菩萨的愿力加在这里面,我们有过失的时候他会帮我们修正一点,使这个世界还能维持一个样子,维持现状。如果众生不能接受佛菩萨的教诲,不能接受圣贤人的教育,这个社会就变得一天比一天动乱;住在这个世间的人,就一天比一天苦,这是一定的道理。

  所以要想到,这个世界的和平,社会的安定,一定要靠良好的教育。好的教育不是没有,很少人懂得,很少人能把它发扬光大。追根究柢的原因,这个良好教育的受用没有真正得到;果然得到,他当然不会被现在社会上这些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所诱惑。换句话说,像中国儒家、道家的教育,大乘佛法的教育,真正能体会到,真正能明白、能受用到的人太希有了。凡是真正明了,自己得到那个受用,得到享受,他不能不弘扬,不能不把这一分的享受与大众们共享,这是一定的道理。由此可知,学佛,大多数人所学的是宗教的佛法,把佛菩萨当作神明来看待,不知道它是良好的教育,是世出世间最好的教育。这就是一开端,方向就错了,目标就错了,一错到底,就错一辈子,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所以大千世界这个国土,我们今天讲的星球跟星系,是诸佛菩萨应身教化的环境,这个境界是一切众生所依靠生存的。

  【如来为利益一切众生,随缘显现,以教化耳。】

  此地讲的如来,意思就是明心见性的菩萨,本经里面所讲的诸佛如来。江味农居士告诉我们,他的意思是圆教初住以上,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就可以称为如来。如来就是对见性的人讲的,禅宗里面所谓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所以这个佛就有四十二种不同的阶级,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都叫做佛,都叫如来。在天台家所讲的六即佛当中,叫做分证即佛,最后的叫究竟即佛,那是达到究竟圆满。这是只要明心见性,就称之为如来,就称之为诸佛,所以这个地方的如来跟诸佛都是广义的,也就是我们一般讲的诸佛菩萨。诸佛菩萨教化众生的场所,诸佛菩萨虽然来教化,对这个地方留恋不留恋?此地讲「不住著此境」,住著就是留恋的意思,并不执著,并无留恋。佛菩萨怎么来的?有缘就来了,没有缘他就走了。来,实在讲他并没有来;去,实在讲也没有去。不来不去,这是事实真相,哪有来去!不来不去,怎么会见到这个相,相有相无?《楞严经》上讲,当处出生,当处灭尽「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佛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众生有感是有心的,佛菩萨应是无心的。我们要学不住,也就是学对一切生活环境决没有留恋,也就是说,决不可以把它挂在心上,知道一切环境,人事环境、物质环境都是假的。大家在一起欢欢喜喜,缘聚;再过几分钟,大家离开了,缘散了。缘聚也没有生,缘散也没有灭,确确实实不生不灭,只是缘聚、缘散的现象而已。就如同前面所讲的碎合,碎是散开的,缘散了;合是缘聚。这才是事实真相,我们不可以不知道。

  【如是而说,正所以开示众生,应观世界非实。】

  世界非实,所有一切万事万物都非实,你把这些虚幻非实的放在心上就错了。我们常常讲,你的心里有负担,你精神有负担,这个负担从哪里来的?妄想执著产生的。实在讲,实在没有!实在你很轻松,你很快乐。你那些苦难是自己找的,绝非事实。所以了解真相,你就会自然把它放下了,放下就自在了。而且告诉你一个实实在在的话,决定没有得失。如果以财富来说,你的钱财,你命里头有的,有的就有,决定丢不掉;丢掉它会再来,决定丢不掉。没有的,求也求不到;求到了,也不是你的,你也得不到受用。这都是事实真相。你要是了解,对於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再不打妄想,再也不牵挂,你的受用都自在。这就是告诉我们可以受用,不可以执著,知道一切法非实。

  【是名而不住著。世界不著,则一切不著矣。】

  小而微尘,大而世界,果然把真相搞清楚,不执著了,你就一切都不执著了。

  【乃能令本具之法身出障】

  本具就是本有的,这才是真正的自己,禅宗里面所谓「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我们学佛学到最后,得个什么?学到最后就是把自己本来面目找到,没有别的。本来面目找到了,就像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所说的,他那个时候开悟了;换句话说,他找到了。找到是什么样子?他说了五句话,第一句是「何期自性本来清净」,这句话重要。本来清净,本来是佛,佛是最极清净,一丝毫的污染都没有。佛告诉我们污染分为三大类:见思烦恼的污染,这是最粗、最重的。我们今天讲的是非人我、贪瞋痴慢,这是见思烦恼的污染;尘沙烦恼的污染;无明烦恼的污染,这三种都没有了。无明污染离开了,那就是明心见性,就成佛了。这是讲到「何期自性本来清净」。

  又说「何期自性本来具足」,本来具足就是一样都不欠缺,样样圆满的。寿命圆满的,无量寿;智慧圆满的,无量的智慧;德能圆满的,无量的德能,样样都无量。世间人讲财富,财富是圆满的,无量的财富,是你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我们没有见性,没有见性就无可奈何。享的这一点福报,要靠修,修得的是有限的。这就好比说,你有无量的财富存在银行,现在身上一文都没有,吃饭怎么办?做小工赚一点钱,赚几块钱,吃一餐饭,天天干这个,苦不堪言。你有没有钱?钱太多了,你没有拿出来,你没有带在身上。我们现在就变成这么可怜的人,在六道凡夫是富贵穷人,确实是如此。你见性,你就都拿到,应用就自在了。没有见性!

  末后他说了一句:「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一句讲的,跟我们此地讲的一样。十法界依正庄严哪里来的?自性变现出来的。西方极乐世界怎么来的?也是自性变现出来的。西方世界能不能去?当然能去。为什么?自性变现的,怎么不能去?哪有这个道理!天堂、地狱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离开自性,了无一法,什么也没有。你要是入了这个境界,自己在这个无限的宇宙当中,自己就做得了主宰,这叫真的得大自在。佛法教给我们的,就是这些。实实在在,这些全是我们自性本来具足的。所以佛到最后给我们说,佛不度众生,佛哪里度众生?佛没有给你一点点东西,都是你自性里头本来有的,不是佛给你的。而是我们自己迷失了自性,不知道自性本具是这么样的圆满,佛给我们点醒,告诉我们有这么一桩事情,告诉我们恢复自性的理论与方法。我们依照这个理论,依照这个方法去修学,也会跟他一样,是这么一个意思。这就叫法身出障,障就是障碍。我们现在就是见思烦恼的障碍、尘沙烦恼的障碍、无明烦恼的障碍,把我们自性障碍住了。如果你明白事实真相,身心世界放下,世出世间法都不放在心上,都不执著了,我们的法身自性就离开一切障碍,那就都能够现前了。今天就讲到此地。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一0五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