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 (第一0六集) 1995/5 美国净宗学会 档名:09-23-106
请掀开经本二百五十一面,最后一行看起:
经【何以故?若世界实有,则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则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这一段经文是解释「一即非一」,意思含义也很深,诸位请看注解。前面一段讲到世界微尘,重点在碎合,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分裂与组合,重点是说这个。「一合」,合就是组合。我们现代人可以说都有这个观念,确确实实小而微尘,大而世界,都是这个基本物质所组合而成的。真正通达明了这个事实真相,才能体会到佛法所讲的清净、平等。佛心清净,佛心平等,我们学佛为什么清净心、平等心不能现前?换句话说,对於佛所讲的这个,我们依然没有透彻的认识;如果真的透彻明白了,心决定是清净的,决定是平等的。所谓清净,就没有烦恼,贪瞋痴慢是染污,决定离开了。平等就是一切再不分别了。离开了分别执著,就得清净、平等。清净平等是真心、是自性,不仅仅是禅宗修学最后的目的是明心见性,其他无论是哪一个宗派,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只可以说他在方法、手段上不一样,而所求的目的、方向决定是相同的,那就是明心见性。佛这一段经文里面,都是为我们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明了了,就是看破了;看破之后,自然就很容易放下。实在说,佛法真正是知难行易。我们放不下,就是因为没有透彻的了解事实真相。这是麻烦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四十九年目的就是帮助我们看破。我们看这里的注解:
【一合,合而为一之谓。虽闻界可碎尘。】
界是世界,佛举这个比喻,世界是物体里面最大的,可以把它分裂为微尘,碎就是分裂的意思。
【然其未碎时,合而为一之相,明明有也。长老为遮此执,所以彻底破之。】
长老是说须菩提,须菩提尊者在这个地方为我们解释一即非一,他的目的是唯恐凡夫执著「一」这个相状。「若世界实有」,「若」是假设,假设世界实有,那就是「一合相」。说一合相,这个意思就是说明,这个一就不是一。为什么?合是组合的,根本就没有事实存在,所谓是众缘和合而生的。既然是缘生之法,它就没有自体,所谓「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才是事实真相。我们现在这个世界,确实是众缘和合而生的。这个意思,在前面一段我们已经说得很清楚、很透彻。
无论是分裂为微尘,现代科学里面讲的原子、电子、基本粒子,这都是分裂所看到的相状。组合起来,大的是世界,小的森罗万象,我们这个身体也是这个东西组合的。它存不存在?它确实不存在。怎么知道它不存在?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现相,是刹那生灭的相续相,不是实在的。怎么知道它是刹那生灭的相续相?佛在经上跟我们讲的,一弹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灭,这是说明这个生灭相。如果我们对於这个概念,一下体会不过来,现在还有一个方法,能够让我们从观察当中去领悟。现在的飞机飞得很快,喷射机飞得很快,一个小时飞一千多哩。现在照相机也非常进步,假如我们用千分之一秒的快门,或者是两千分之一秒的快门,拍摄在空中飞的飞机,你拍的照片它是静止的。如果你连续拍几张,你在那个照片上看,张张它的位置都不一样,它在那里移动。你从底片上看,看到它的真相,它有没有动?没有动。佛经上给我们讲的,不来不去、不生不灭、不一不异,你从这里去体会。飞机为什么从这边到那边?是连续相,相续相,这才是千分之一秒,两千分之一秒。佛在经上告诉我们,那个速度多快?一弹指,这一弹指不要一秒钟,六十乘九百,这一秒钟弹两次吧,慢慢的弹,两次就是十万八千分之一秒,十万八千分之一秒,也就是一秒钟的十万八千分之一,这是佛在经上给我们讲的相续相。而实际上呢?实际上决定不止这个数字。佛不再多讲,多讲恐怕把我们吓住,这是佛的方便说,方便接近事实。虽不是事实真相,但是非常接近。由此可知,《楞严经》上讲:「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当处出生,当处灭尽」,这种句子我们稍稍能体会到一点。这些现相,《金刚经》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点都不假!这个现相是刹那刹那生灭的相续相,要懂这个道理。因为它是刹那生灭,根本就不存在,所以佛教给我们无住,无住就是决定不要执著,不要分别,不要去执著,假的!决定得不到,「无智亦无得」,决定得不到。
这个相虽然生灭很快,了不可得,它相续。说实在话,相不会灭,但是相它会变。像我们刚才举的例子,我们用快门照飞行当中的飞机,在底片上看,它位置在移动,它会变。因为它会变,所以佛教给我们而生其心,这是《金刚经》上说的。为什么应无所住,后面又要而生其心?这个生心就是说明,相为什么会变,随著心的念头在变。《华严》上告诉我们,十法界依正庄严怎么来的?「唯心所现」,心能现相;「唯识所变」。那个相会变,什么力量在那里叫它变的?识,识就是念头,就是分别执著,所谓是一切法从心想生。如果我们的心想统统息掉了,一个妄念都没有了,《华严经》上这两句话,只有上一句,没有下一句;唯心所现,因为它识没有了,那就不变了,这个现相就叫做一真法界。如果你有识,就是你有情识,你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就会把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十法界从哪里来的?是我们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是这么回事情。有分别,就有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有执著就有六凡法界,执著是烦恼,就有六道,就有轮回。所以,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心想生。《般若 经》的好处,就是把事实真相给我们说清楚了,我们要细心去体会。然后要在日常生活当中,时时体会,念念体会,务必要觉察事实的真相,我们就不迷了;不迷就是菩萨,迷了就是凡夫。佛菩萨跟凡夫不同的地方,就在此地。果然觉察到,你就晓得一切法本来不生,哪里有灭?自然就得解脱,自然就得自在。
凡夫的情执很重,世尊讲《般若 经》讲了二十二年,用这么长的时间去讲,是不是每一个人都觉悟了?不见得。真正觉悟到,真正能体察到的,还是少数人。尊者在这个大会当中,真是大慈大悲,跟释迦牟尼佛这一问一答,就像演双簧一样,唱戏,其目的是希望我们在旁边听,听了能开悟,目的在此地。所以注解里面说「长老为遮此执」,遮就是遮止。希望一切众生听佛说法,不要依著佛的言说又生分别、又起执著,那就错了。这一段话里面,为我们说明一合相,是彻底破除我们的执著,对於一切法实有的执著。我们都认为一切法真有,真的存在,不晓得一切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它确确实实不存在。我们以为是存在,这是误会,这是看错了。再看底下这一段小注:
【不但因其可碎,知非实有。】
这是把它分解开、分裂,晓得世界是假的,是微尘聚合的。
【即其未碎,亦非实有。】
最要紧的是这一句。不必等它分裂,就知道这个现相是假的,不是真有。无论是碎合,都要体察这个现相是刹那生灭的相续相。
【经文当中,则非、是名。】
这种句子在《金刚经》前后,我们读到很多,一定要了解句子的含义。
【言其不过假名,本来无实也。】
本经凡是说「则非」,都是从体性上说的,在真心本性里面,一法不立,一法不存。《坛经》里面所说的,「本来无一物」,这是从体性上说的。又说「是名」,是名是从现相上讲的;体虽然是空寂的,但是空寂之体它能现万相。我们说万相,就是说明这个相会变化,千变万化,因此相不是一定的相;既然不是一定,相就不是真实的,刹那在变。说刹那,那个时间已经很长很长了。我们现在晓得,那是刹那的万分之一、亿万分之一,是这么个现相。佛这种说法,实在讲都被现代科学家所证实。可惜现代科学家很少读佛经的,如果要读到佛经,对释迦牟尼佛都不能不佩服。我们现代所看到这些物理现象,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经典上就说得这么详细,这确实是不平常的智慧。是名就是说它的假有,「言其不过假名,本来无实也」。
【意明必须实有,方是一合相。今一合相,既无一定。则世界之为当体即空,彰彰明甚。】
「彰」就是非常明显的意思,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合相也是有名无实,也不是真有。念佛堂里面,堂主和尚常常挂在口头上,提醒大众「放下身心世界,提起正念」。为什么叫你放下?身心世界都是假的,都不是真实的,稍有分别执著就错了,这个话说得有道理。如果身心世界是真的,叫我们放下,那没有道理。身心世界是假的,不是真的,你放下就对了,就没错了。请看下面这段经文:
经【须菩提,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一合相,为什么不可说?不可说的意思,就是佛法里面常讲的不可思议。「思」,用现在的话说,我们去研究研究;「议」是议论,就是说明。不可以思,也不可以议。为什么不可思议?因为它是虚妄的、是假的!如果是真的,你可以去研究它,你可以去解说它;假的,不是真的!我们看底下这一段注解,这个注得很长,由此可知,这一段的意思非常精深。
【一合相者,一不定一,合不定合。故曰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
这个现象是属於物理现象,现代人都有这个常识,一决不是定一,合也不是定合,实在讲它是刹那刹那在变化。它变化速度之快,变化的复杂,根本不是我们能够想像的,也不是我们肉眼能够观察得到的。今天世界上,做这种工作的少数几位科学家,他们藉著高度精密的仪器,每天在观察,看出这个现象。这是说明为什么不可说。
【若说世界真是一合,岂非微尘亦真是一合。】
世界是微尘组合的,你承认世界是一合相;换句话说,你必须承认微尘是一合相。微尘,近代的科学家已经了解,逐渐看出它的真相,在他们精密观察之下,已经肯定没有物质的存在。在从前以为物质不灭…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一0六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