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第一0六集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  (第一0六集)  1995/5  美國淨宗學會  檔名:09-23-106

  請掀開經本二百五十一面,最後一行看起:

  經【何以故?若世界實有,則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則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這一段經文是解釋「一即非一」,意思含義也很深,諸位請看注解。前面一段講到世界微塵,重點在碎合,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分裂與組合,重點是說這個。「一合」,合就是組合。我們現代人可以說都有這個觀念,確確實實小而微塵,大而世界,都是這個基本物質所組合而成的。真正通達明了這個事實真相,才能體會到佛法所講的清淨、平等。佛心清淨,佛心平等,我們學佛爲什麼清淨心、平等心不能現前?換句話說,對於佛所講的這個,我們依然沒有透徹的認識;如果真的透徹明白了,心決定是清淨的,決定是平等的。所謂清淨,就沒有煩惱,貪瞋癡慢是染汙,決定離開了。平等就是一切再不分別了。離開了分別執著,就得清淨、平等。清淨平等是真心、是自性,不僅僅是禅宗修學最後的目的是明心見性,其他無論是哪一個宗派,無論修學哪一個法門,只可以說他在方法、手段上不一樣,而所求的目的、方向決定是相同的,那就是明心見性。佛這一段經文裏面,都是爲我們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明了了,就是看破了;看破之後,自然就很容易放下。實在說,佛法真正是知難行易。我們放不下,就是因爲沒有透徹的了解事實真相。這是麻煩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四十九年目的就是幫助我們看破。我們看這裏的注解:

  【一合,合而爲一之謂。雖聞界可碎塵。】

  界是世界,佛舉這個比喻,世界是物體裏面最大的,可以把它分裂爲微塵,碎就是分裂的意思。

  【然其未碎時,合而爲一之相,明明有也。長老爲遮此執,所以徹底破之。】

  長老是說須菩提,須菩提尊者在這個地方爲我們解釋一即非一,他的目的是唯恐凡夫執著「一」這個相狀。「若世界實有」,「若」是假設,假設世界實有,那就是「一合相」。說一合相,這個意思就是說明,這個一就不是一。爲什麼?合是組合的,根本就沒有事實存在,所謂是衆緣和合而生的。既然是緣生之法,它就沒有自體,所謂「當體即空,了不可得」,這才是事實真相。我們現在這個世界,確實是衆緣和合而生的。這個意思,在前面一段我們已經說得很清楚、很透徹。

  無論是分裂爲微塵,現代科學裏面講的原子、電子、基本粒子,這都是分裂所看到的相狀。組合起來,大的是世界,小的森羅萬象,我們這個身體也是這個東西組合的。它存不存在?它確實不存在。怎麼知道它不存在?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現相,是刹那生滅的相續相,不是實在的。怎麼知道它是刹那生滅的相續相?佛在經上跟我們講的,一彈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滅,這是說明這個生滅相。如果我們對於這個概念,一下體會不過來,現在還有一個方法,能夠讓我們從觀察當中去領悟。現在的飛機飛得很快,噴射機飛得很快,一個小時飛一千多哩。現在照相機也非常進步,假如我們用千分之一秒的快門,或者是兩千分之一秒的快門,拍攝在空中飛的飛機,你拍的照片它是靜止的。如果你連續拍幾張,你在那個照片上看,張張它的位置都不一樣,它在那裏移動。你從底片上看,看到它的真相,它有沒有動?沒有動。佛經上給我們講的,不來不去、不生不滅、不一不異,你從這裏去體會。飛機爲什麼從這邊到那邊?是連續相,相續相,這才是千分之一秒,兩千分之一秒。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那個速度多快?一彈指,這一彈指不要一秒鍾,六十乘九百,這一秒鍾彈兩次吧,慢慢的彈,兩次就是十萬八千分之一秒,十萬八千分之一秒,也就是一秒鍾的十萬八千分之一,這是佛在經上給我們講的相續相。而實際上呢?實際上決定不止這個數字。佛不再多講,多講恐怕把我們嚇住,這是佛的方便說,方便接近事實。雖不是事實真相,但是非常接近。由此可知,《楞嚴經》上講:「隨衆生心,應所知量」,「當處出生,當處滅盡」,這種句子我們稍稍能體會到一點。這些現相,《金剛經》上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點都不假!這個現相是刹那刹那生滅的相續相,要懂這個道理。因爲它是刹那生滅,根本就不存在,所以佛教給我們無住,無住就是決定不要執著,不要分別,不要去執著,假的!決定得不到,「無智亦無得」,決定得不到。

  這個相雖然生滅很快,了不可得,它相續。說實在話,相不會滅,但是相它會變。像我們剛才舉的例子,我們用快門照飛行當中的飛機,在底片上看,它位置在移動,它會變。因爲它會變,所以佛教給我們而生其心,這是《金剛經》上說的。爲什麼應無所住,後面又要而生其心?這個生心就是說明,相爲什麼會變,隨著心的念頭在變。《華嚴》上告訴我們,十法界依正莊嚴怎麼來的?「唯心所現」,心能現相;「唯識所變」。那個相會變,什麼力量在那裏叫它變的?識,識就是念頭,就是分別執著,所謂是一切法從心想生。如果我們的心想統統息掉了,一個妄念都沒有了,《華嚴經》上這兩句話,只有上一句,沒有下一句;唯心所現,因爲它識沒有了,那就不變了,這個現相就叫做一真法界。如果你有識,就是你有情識,你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就會把一真法界變成十法界。十法界從哪裏來的?是我們妄想分別執著變現出來的,是這麼回事情。有分別,就有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有執著就有六凡法界,執著是煩惱,就有六道,就有輪回。所以,十法界依正莊嚴從心想生。《般若 經》的好處,就是把事實真相給我們說清楚了,我們要細心去體會。然後要在日常生活當中,時時體會,念念體會,務必要覺察事實的真相,我們就不迷了;不迷就是菩薩,迷了就是凡夫。佛菩薩跟凡夫不同的地方,就在此地。果然覺察到,你就曉得一切法本來不生,哪裏有滅?自然就得解脫,自然就得自在。

  凡夫的情執很重,世尊講《般若 經》講了二十二年,用這麼長的時間去講,是不是每一個人都覺悟了?不見得。真正覺悟到,真正能體察到的,還是少數人。尊者在這個大會當中,真是大慈大悲,跟釋迦牟尼佛這一問一答,就像演雙簧一樣,唱戲,其目的是希望我們在旁邊聽,聽了能開悟,目的在此地。所以注解裏面說「長老爲遮此執」,遮就是遮止。希望一切衆生聽佛說法,不要依著佛的言說又生分別、又起執著,那就錯了。這一段話裏面,爲我們說明一合相,是徹底破除我們的執著,對於一切法實有的執著。我們都認爲一切法真有,真的存在,不曉得一切法當體即空,了不可得,它確確實實不存在。我們以爲是存在,這是誤會,這是看錯了。再看底下這一段小注:

  【不但因其可碎,知非實有。】

  這是把它分解開、分裂,曉得世界是假的,是微塵聚合的。

  【即其未碎,亦非實有。】

  最要緊的是這一句。不必等它分裂,就知道這個現相是假的,不是真有。無論是碎合,都要體察這個現相是刹那生滅的相續相。

  【經文當中,則非、是名。】

  這種句子在《金剛經》前後,我們讀到很多,一定要了解句子的含義。

  【言其不過假名,本來無實也。】

  本經凡是說「則非」,都是從體性上說的,在真心本性裏面,一法不立,一法不存。《壇經》裏面所說的,「本來無一物」,這是從體性上說的。又說「是名」,是名是從現相上講的;體雖然是空寂的,但是空寂之體它能現萬相。我們說萬相,就是說明這個相會變化,千變萬化,因此相不是一定的相;既然不是一定,相就不是真實的,刹那在變。說刹那,那個時間已經很長很長了。我們現在曉得,那是刹那的萬分之一、億萬分之一,是這麼個現相。佛這種說法,實在講都被現代科學家所證實。可惜現代科學家很少讀佛經的,如果要讀到佛經,對釋迦牟尼佛都不能不佩服。我們現代所看到這些物理現象,釋迦牟尼佛在叁千年前,經典上就說得這麼詳細,這確實是不平常的智慧。是名就是說它的假有,「言其不過假名,本來無實也」。

  【意明必須實有,方是一合相。今一合相,既無一定。則世界之爲當體即空,彰彰明甚。】

  「彰」就是非常明顯的意思,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合相也是有名無實,也不是真有。念佛堂裏面,堂主和尚常常挂在口頭上,提醒大衆「放下身心世界,提起正念」。爲什麼叫你放下?身心世界都是假的,都不是真實的,稍有分別執著就錯了,這個話說得有道理。如果身心世界是真的,叫我們放下,那沒有道理。身心世界是假的,不是真的,你放下就對了,就沒錯了。請看下面這段經文:

  經【須菩提,一合相者,則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一合相,爲什麼不可說?不可說的意思,就是佛法裏面常講的不可思議。「思」,用現在的話說,我們去研究研究;「議」是議論,就是說明。不可以思,也不可以議。爲什麼不可思議?因爲它是虛妄的、是假的!如果是真的,你可以去研究它,你可以去解說它;假的,不是真的!我們看底下這一段注解,這個注得很長,由此可知,這一段的意思非常精深。

  【一合相者,一不定一,合不定合。故曰一合相者,則是不可說。】

  這個現象是屬於物理現象,現代人都有這個常識,一決不是定一,合也不是定合,實在講它是刹那刹那在變化。它變化速度之快,變化的複雜,根本不是我們能夠想像的,也不是我們肉眼能夠觀察得到的。今天世界上,做這種工作的少數幾位科學家,他們藉著高度精密的儀器,每天在觀察,看出這個現象。這是說明爲什麼不可說。

  【若說世界真是一合,豈非微塵亦真是一合。】

  世界是微塵組合的,你承認世界是一合相;換句話說,你必須承認微塵是一合相。微塵,近代的科學家已經了解,逐漸看出它的真相,在他們精密觀察之下,已經肯定沒有物質的存在。在從前以爲物質不滅…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第一0六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