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讲了,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忧虑,没有牵挂,你的身体就健康,你也不会衰老了。老、病、死、轮回从哪里来的?妄想分别执著来的。恢复自然,老、病、死、轮回统统没有了,这就说出学佛的好处。你要不学佛,不了解事实真相;换句话说,你的妄想、烦恼、忧虑、牵挂,你断不了。这些东西是你身心里面的毒素,贪瞋痴叫三毒。你的心、生理,有这样的毒素在里头,你怎么会不生病?衰老,老是病,老化是病,所以你一定会生病,一定会死亡,一定会轮回。不明了事实真相,就产生这种现象。了解事实真相,你一切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了,知道是假的、空的,不值得放在心上。
佛教给我们,最究竟、最彻底的修学方法,让我们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这一招太高明了。依照般若 法门修学,纵然证得金刚般若 三昧,你也不过是圆教初住、二住菩萨而已。要想达到究竟圆满的佛果,经上讲还得修行三大阿僧只劫。诸位要晓得,三大阿僧只劫是这么来的,是要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从那一天算起;没有达到这个境界,不算。第一个阿僧只劫,证的是三贤果位:十住、十行、十回向。第二个阿僧只劫,是从初地到七地。第三个阿僧只劫,是八地、九地、十地。你才晓得,三大阿僧只劫从哪一天算起?从你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也就是证得圆教初住菩萨的果位,从这一天算起。我们怎么晓得,我们证到这个果位?《金刚经》就是最好的标准。标准在哪里?离四相、四见。果然做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就是圆教初住菩萨,从这一天算起;如果你还有人我是非,不算,怎么修都不算,你就是修一万个阿僧只劫也不算。三大阿僧只劫是从这一天算起的。《金刚经》是个很好的标准,看看我们自己能不能做得到。无论你是做到也好,做不到也好,你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就对了,决定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那个利益好处就不可思议!
《无量寿经》上讲得那么清楚,四十八愿里头说的,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自己宣讲的,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都作阿惟越致菩萨。净宗法门的阿惟越致,跟一般大乘的阿惟越致不一样,意思完全不相同。一般大乘里面讲阿惟越致菩萨,是七地以上;换句话说,三大阿僧只劫,他已经修满两个阿僧只劫,到七地。八、九、十地,那就是第三个阿僧只劫。修满两个阿僧只劫,我们省掉两个阿僧只劫的时间,这个利益太大了,那是照一般大乘讲法。在净宗讲法,阿惟越致菩萨是等觉菩萨的地位;换句话说,三大阿僧只劫修满了。怎么知道他是修满?《无量寿经》四十八愿里头都讲得很清楚,往生到西方世界的人,身体、容貌(就是相好)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智慧、神通、道力、受用也相同,西方极乐世界是平等世界。诸位想想,如果不是等觉菩萨的地位,你怎么能跟佛相同?七地、八地菩萨跟佛的色相相差很远,不一样。这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
江味农居士,写《金刚经讲义》的人,他在这部《金刚经》上用了四十年的时间,专攻《金刚般若 》,可以说他是《金刚经》的专家。他的注解,这个讲义,是集《金刚经》古今注解之大成,实在是不容易!他有智慧,他不迷惑,他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这就是真正有智慧,所以他当年在世标榜的是:「教宗般若 ,行在弥陀」,他念阿弥陀佛往生的。这就对了,完全正确了。我们再看底下这一段小注,第五段:
【说非一非多,即是说不增不减,他如不生不灭等句,皆同此意。】
《中观论》里面讲的八不,虽然说了八个,实际上你只要懂得一条,其余的意思自然就贯通。像此地所说,说了一个「非一非异」,一不定一,是非一;合不定合,是非多。八不里面讲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不常不断,都是这个意思。
【总之,明得界非界、尘非尘之义,便恍然於世间,所有大小、高低、来去、一多、总别、增减、贤愚、净秽等等对待之名相,莫非虚幻,当体是空。】
而世间人贪著其事。他为什么贪著其事?不知道事实真相;知道事实真相,决定不再贪著其事。佛说法,我们也能体会到他的善巧方便。他给我们说了一个大,说了一个小。大讲到世界,我们今天讲的星球、星系;小讲到微尘,当中的全都不必说了,都包含在其中。只要把这个意思搞清楚,没有一样不清楚。所以要懂得世界非世界,微尘非微尘,大小俱不可得,这是事实真相。恍然是觉悟的意思,形容恍然大悟。世间所有一切法,无有一法不如是。这真的清楚,真的明白了。
下面举出这些,全是相对的。凡夫迷惑,迷惑在相对的世间里面,把这些虚妄不实的现象,执著以为真有,把这个东西放在心上,这个亏就吃大了。无始劫来生死轮回,什么原因造成的?就是这些事情,这些相对之法。经文上讲:「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此地所举的,把那个事都落实了。哪些事?「大小、高低、来去、一多、总别、增减、贤愚、净秽」,这也是举几个例子,落实在我们生活当中这些琐碎的现象里面。我们要从这一段的经义,仔细的观察,省察事实真相,确确实实是虚幻的,如梦幻泡影,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般若 心经》到最后,为我们做出结论,那是世尊二十二年般若 的总结:「无智亦无得」。如果你把这句话参透,彻底明白,你就见性成佛。你知道无所得,你的烦恼障断掉了。无量无边的烦恼从哪里来的?从得来的,得失来的;你晓得无智,你的所知障断掉了,你也不再去求智了。世间人拼命求学,学佛的人拼命钻研经典,干什么?求智、求智慧。求得的是什么?不是智慧;清凉大师在《华严经》注解里面说得很好,他所求得的是邪知邪见,不是真智慧。为什么在佛法里头研究探求也变成邪知邪见?问题是他心邪了,所有知见都邪。心怎么邪?他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只要有四相,他的知见就不正,就是清凉大师讲的增长邪见。
所以四弘誓愿,那个顺序非常要紧!第一句:「众生无边誓愿度」,那是发菩提心。《金刚经》上一开端,「若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就是四弘誓愿第一句。发了心之后,从哪里做起?「烦恼无尽誓愿断」。烦恼断了之后,你所学的法门是智慧。烦恼没有断,你所学的一切法门都是邪知邪见,清凉大师所说的,「有解无行,增长邪见」。他老人家说的话,意思很深很广。只在文字经典上用功夫,不认真修行,不认真断烦恼,他增长邪见。另外一种,拼命自己用功,念佛也好,参禅也好,不重视求解的,也不行,也错了!他说「有行无解,增长无明」。祖师跟佛说的话,没有两样,意思都是教给我们解行相应,解行并重。世尊当年在世,天天讲经说法,研究讨论,是求解;可是每一个学生都知道自己用功夫,那是行。解行真的相应,所以他能够契入,能够证果。佛法传到中国之后,中国古代的道场,无论道场大小,也都是解行并重。每一个道场,没有一天不讲经的,没有一天不在一起研究讨论的,跟学校一样上课;早晚功课,是修行。所以他是解行相应,真正做功夫。
做功夫,功夫的总名称就是观照,也叫做观行。在净土宗里面,我们常听到的老实念佛。老实念佛是不是观照?也是观照。宗门里面所谓提起正念,念佛人提起这一句佛号,就是正念。时时刻刻能提得起来,那就是观照功夫,它真管用。特别是在起心动念之时,不管你这个念头是善、是恶,不可以说恶念,我要用佛号把它止住;善念就不必要了,那你就错了;都是妄念,恶念变三恶道,善念变三善道,都在搞六道轮回。所以不论念头的善恶,都要把它变成「阿弥陀佛」。唯识所变,一切法从心想生,你想阿弥陀佛,就变极乐世界,这个道理要清楚、要明白。我们何必去变六道轮回?为什么不变极乐世界?十法界依正庄严都在一念之间,为什么不变最好的?这就是佛教给我们「而生其心」,生念佛的心,生往生的心,生度一切众生之心,这样就对了。今天时间到了。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一0六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