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家把它承担下来。所以国家办学,办太学,国子监,办太学。那是什么?那就是现在的党校,它是专门培养各级干部的学校,它不办别的学校,别的学校家都承担了,家里面都学、都教了。那个大家族的,家里头确实有高官,做到部长、做到首相的,这样的家庭他们的学校就大,人数,为什么?他不限定自己家庭,外面的人,喜欢读书的他都收,他都照顾。范仲淹办义学,他那个学校就大,贫寒的家庭子弟,没有机会读书的,只要肯读书,有这种天才,他都收,都帮助你。所以这个是一个族群、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家是根本,教育是根本。修身,教学为先;齐家,教学为先;治国,教学为先,干什么都是教学摆在第一。几千年来别的文明古国都没有了,这个文明古国永远存在。只要我们懂得这个理念,我们继承这个理念,依旧努力做下去,这个国家前途无量无边。
这个是全世界,我们这么多年走了很多地方,接触的面很大,尤其到澳洲有这个缘分,我们能够代表大学参加联合国世界和平的活动,这个对我们来讲叫大开眼界,平常哪有这种机会,在这么大的场面,接触到这么多人。所以这十几年眼界大开,不但接触不少的专家学者,还有许多国家的领导人。我们接触,讨论的问题,如何化解冲突,怎样促进和谐,让社会恢复到过去,让人民都能够生活在幸福美满的氛围当中。让我们冷静回想,中国这个社会是怎么造成的?才发现全靠教育。教什么?教圣、教贤,读书志在圣贤,不是别的。让我们真正体会到好人好事,把人都教成圣贤。所以中国圣贤政治、圣贤的社会,这才能长治久安,这才能立于永远不败。家是这么教的,社会是这么教的,各行各业也是这么教的。
我们的家过去跟日本人八年抗战毁掉了,战前有,我都记得很清楚。芦沟桥事变的那一年我十一岁,我记得很清楚。那个时候我们居住的这个小县分,古时候那种家,兄弟不分家的还很多。那个时候我自己的家衰了,家败了,我们父母带着我们兄弟两个住在姑妈家里面这个家族,依靠他们。我姑妈家里面兄弟十个,没有分家,还是大家庭。那个庄园很大,村庄外面也有小河,像护城河一样,没有城墙就是了,那都是防御,防御盗匪,防御这些。这么大的家族,那些老规矩我们还看到一点,还有一点印象,以后再没有了。我十岁离开农村,就是离开以前这种家庭,大家庭,中国传统的家庭,十岁离开的,所以印象很深。上了不长的时间上了私塾,私塾在祠堂里面。祠堂只有春秋祭祀,之外这个地方都是空着的,所以就用来办学,学校就在祠堂里面。所以古老那种教学的方法我们还体验过,那个方法比现在好,还有一点师道的概念,还有一点记忆。师徒如父子,是真的不是假的,对待老师跟对待父母没有两样,老师的儿女跟自己亲兄弟也没有两样,这就变成世家,世世代代都往来,都互相照顾,这是古时候的社会。现在如何能够恢复那个时候那样的社会,好!完全从教育做起。教育不是谋利,教育是伦理道德。有伦理道德,物质生活自然能过得去,为什么?慧里头有福报,福报里头不见得有智慧,智慧里头肯定有福报。所以中国人求道德、求智慧。中国人懂得因果、懂得命运,命里有的丢都丢不掉,命里没有的,想什么样方法也得不到,这都是事实。所以人没有恶念,没有投机取巧的这个概念,都是安分守己,所以社会祥和,人与人之间确实和睦,都能彼此互相照顾。
所以想到这个,「供养诸佛,开导群生」,这就是教育。宗教教育,这个名词好,如何让它名实相符,那我们就做成功了。这两个字的意思太好了,宗这个字它意思很多,但是有三个主要的意思。第一个就是主要的,第二个意思是重要的,第三个是尊崇的,是大众所尊重、所崇仰的,说明它是崇高,有这个意思在,教是教育、教学、教化。这两个字合起来,宗教,那就是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学,尊崇的教化,这意思多好!这些年来,我把中国宗教这两个字意思讲给许许多多宗教朋友们听,很多是宗教领袖,没有一个不欢喜,这个意思太好了!可能其它文字里头宗教没有这个意思,中国宗教有这个意思。当年翻译翻得好,用这两个字。你看中国纪念老祖宗,称为宗祠,那个宗就是主要的,这是一个家庭里头精神的堡垒,祖宗。世世代代祖宗留下来的智慧,留下来的经验、教诲,都应当要学习。所以如何能让宗教回归到教育,变成是社会主流的教育,这个就太重要了。
主流是什么?圣贤教育,它不是迷信。在佛法里,那是佛的教育、菩萨的教育。印度人称佛,就跟中国人称圣人相同,称菩萨,就跟称贤人相同,圣贤教育。佛教里头,诸位要知道,没有神。寺庙里头也供着有神,那神是什么人?神是佛的学生,这个要搞清楚,是佛的学生,都是皈依三宝的。玉皇大帝也皈依三宝,看到佛是老师。所以佛是九法界的老师,这个我们要搞清楚。佛教里头的关系就是老师跟学生的关系,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这两种人,老师是阿弥陀佛,所有往生到极乐世界的都是学生。这些往生的人,最高的有等觉菩萨,最低的有阿鼻地狱众生。阿鼻地狱众生怎么能够生到极乐世界?前世做人的时候念佛,修过这个法门,临命终时一念错了,堕阿鼻地狱。虽堕阿鼻地狱,他学佛的种子在。地藏王菩萨在地狱里度众生度哪些?就度这些人,他有根,你讲的时候,他会忏悔,他会回头,他会真修,他一真修,他就离开地狱,就往生了。所以我们对于造作罪业的人,尤其是学佛,在佛门里造作的罪业也不要轻视他,他可能堕到地狱没几天,地藏王菩萨就把他度到极乐世界去了,非常有可能。可是我们知道这桩事情,不要侥幸,我不错,我干坏事没有关系,我到地狱,地藏菩萨会度我,我很快到极乐世界。这个念头就错了,这个念头加重你的罪,恐怕在地狱地藏菩萨度不了你。所以一定要用真心、要用诚意认真去学习,守住戒律,做个好人。
佛家基本戒律很简单,三皈、五戒、十善,这是基本的。三皈是总原则、总方向,就是佛法教学的总原则、总方向,总的目标。第一个是觉而不迷,第二个是正而不邪,第三个是净而不染,用佛法僧做代表。所以皈依佛,皈是回归、回头,依是依靠,皈依佛就是从迷惑回头,依靠自性觉,佛是觉的意思,自性觉。皈依法,法是经典,佛所说的、佛所行的是我们的榜样,叫正知正见,我们从邪知邪见回过头来依正知正见,这叫皈依法。皈依僧,僧代表的是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我们从染污回过头来依清净心,这叫皈依僧,这是自性三宝。所以学佛学什么?我们学觉正净,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目标方向一定搞清楚。用什么方法?用戒律、用禅定、用智慧。所以首先叫你持戒,持戒就是五戒十善。戒跟善有区别,你看名词是一样的,不杀生,五戒第一个不杀生,第二个不偷盗,第三个不邪行,十善也是这个,完全相同,不妄语,十善里头没有不饮酒,五戒里头有不饮酒,余都相同。善是善行,没有约束的力量。戒,戒有约束的力量,你受老师的约束,如果你要破了,你怎么对得起老师?所以善没有约束力量,戒有约束的力量,就是你曾经发过誓的,你要做,现在你违背你的誓愿、违背你的良心,它有这个力量在。再往上提升,这是基础,这个东西修好再往上提升,这就有六度、普贤十愿,这是行门,我们讲的德行。
诸位听清楚、听明白了,这就是受了三皈,真懂得它的意思。不是在佛的面前烧几炷香、磕几个头,把那个誓词念一念,那不行。如果不懂意思,那个三皈是假的,不是真的,有形式没有实质。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你真正懂得,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遵守这个标准,觉不迷、正不邪、净不染,你真正三皈了。皈依自性佛法僧,不是外面的,外面佛法僧我们要尊重。为什么要尊重它?我们皈依之后常常忘掉。外面三宝的现相,它对我的作用就是时时刻刻提醒我,我们家里供养佛像,看到佛像就想到自性觉,看到经书就想到自性正,我要改邪归正,我要破迷开悟,看到出家人就要想到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所以它有作用。我们对三宝恭敬,他出家人,不管他,他做些什么与我不相干,不要去顾忌这些,也不要去想这些。看到他的形相,我们就想到,我自己要六根清净一尘不染,出家人常常提醒我,这是我的善知识,是我的好老师。他不穿这个衣服,没有这个形相,就不起这个作用。这个形相一表演,作用就起来了,对于真正懂得三皈的起作用,如果说是不懂三皈意义的人,它不起作用。
五戒是根本戒,跟中国传统文化里面讲的五常完全相同。五常是中国人做人的根本戒,常是永恒不能变,常丢掉就不得了。《左传》里头有一句话,「人弃常则妖兴」。人要是把五常丢掉了,妖魔鬼怪都出现了。现在的社会五常没有了。五常第一个是仁,仁就是不杀生,第二个是义,义就是不偷盗,第三个是礼,礼就是不邪淫,第四个是智,智是不饮酒,第五个是信,信是不妄语,你看完全相同。中国人讲五常,佛法没到中国来,我们老祖宗所讲的跟佛讲的一样,基本的德行上是一个字都不差,完全相同,古人所谓是「英雄所见大略相同」,没见过面,没有联系过,完全一样。所以中国人做人一定要守住这五个字,这才叫人,这五个字没有了,人就变成妖魔鬼怪。你看看现在的人,像不像妖魔鬼怪?我们看到今天的社会,畸形发展,不正常,所以它有灾难。灾难是好事,不是坏事,没有灾难我们就麻木了,迷得太深,迷得太久,麻木不仁。灾难会把我们唤醒,受一次大的灾难,大的挫折,人就想回头,醒悟过来了。所以灾难是对我们的惩罚,为什么惩罚我们?我们把老祖宗的教诲丢掉了。
古时候不孝父母就是死刑。这桩事情过去李老师在讲古文的时候,我记不得哪一篇,老师提到这个问题。我们那时候听课的有五十多个同学,老师问我,他说古时候有亲权处分这一条法律,他问我知不知道?我说我知道,我听过。亲权处分这个法律好像是在民国二十几年废除的,我已经记事了。什么叫亲权处分?儿女不孝父母,父母到衙门去告你,我这个儿子不孝,你们把他处死刑,立刻执刑,没有辩驳的。为什么?哪个父母不爱子女,父母不要你了,你还有资格做人吗?这叫亲权处分。以前有这一条法律,儿子不孝也要装成孝的样子,为什么?告你一状,你真死,真是死刑,没辩护的,而且立刻执行。民国二十多年这个法律废除了,废除,不孝儿孙就多了,愈来愈多。父母对儿孙不孝一点办法都没有,以前是不养活的时候真到衙门告状,真受不了。到衙门要向法官忏悔,回去赶紧尽孝,如果不尽孝就被杀头。不孝父母、不敬师长都是死罪。现在没有了,没有孝顺父母的,没有尊重师长的,没有了,所以孝道没有了,师道没有了,天下能不乱吗?能没有灾难吗?不可能。灾难就是这样惹来的,不善业之所感召。
再看底下,这个供养又有三种,「又分三种」,第一种是「利供养」,这多半说物质供养,「奉香华饮食等」,与前面财供养大致是相同。第二种「敬供养,赞叹恭敬」,这是供养。这个供养的意义很深,对一个善人、对一个好人我们尊敬他,我们赞叹他,为什么?他是社会大众的榜样,让很多人知道,向他学习,这个意义就深了。所以普贤十愿里头有「称赞如来」,那个如来不是指一个人,那个如来是指性德。一个人思想、言行与性德相应的,就要赞叹;不相应的,不相应的就不要放在心上,也不要赞叹。相应的一定要赞叹,替他宣扬,让很多人跟他学习,亲近他,不要空过,用意在此地。第三种叫「行供养」,行供养就是「受持修行妙法」。如教修行供养,这是真供养。譬如说佛教给我们三皈,我们真的做到了,时时刻刻都能够记住,都能够不违犯,念念觉不迷,念念正不邪,念念清净不染,这是我们的目标,我们自然就遵守戒律,遵守佛陀的教诲。为什么?他才能做得到,戒律是帮助我们达到这个目的,佛菩萨的教诲也就是劝导我们、帮助我们契入这个境界,这个境界就是圣贤境界,就是佛菩萨境界。毛主席所说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谁做到?学传统文化的人做到,学佛菩萨教诲的人一定会做到。为什么?自私的念头没有了,慈悲心发出来了,没有自私,慈悲济世,自自然然全心全力为苦难众生服务。服务用什么方法?用教育,教他,而且自己要做给他看。自己没有做到教别人,人家不相信你;自己做到了教别人,人家相信。自己真的觉正净,人家才会学你;自己如果是迷邪颠倒,你教别人觉正净,人家当然不相信,一定是以身作则。圣贤教诲成就就是教的人自己要学圣贤,要学得很像,众生才受教。
「《甄解》曰:能游无量佛土,兴供养云,故云供养诸佛」。这是法身菩萨他才能做得到。我们从哪里做起?我们从近而远,这是一定的道理。我居住在这个地方,我首先要照顾我周边的人,这些邻居。用什么方法?四摄法,这要会用,四摄法就是对待一切众生的方法。一九九九年我住在新加坡,把新加坡九个宗教团结成兄弟姐妹一样,新加坡的政府非常欢喜,总统赞叹,总统王鼎昌。我听很多宗教告诉我,有一天王总统邀请这些宗教,每个宗教的领导人吃早餐。在早餐的时候他就跟大家说,你们各个宗教,新加坡是有组织,有个宗教联谊会,五十年了,五十年都没有真正团结起来,只是每年大家在一起吃一餐饭,所以宗教联谊会有名无实。他说从外地来了个净空法师,把你们都团结起来了,你们都应当向他学习。这是我们宗教朋友告诉我的。王总统夫妻两个都不错,都是好人,我跟他们也熟,很不幸两个都是癌症过世的。所以由近而远。我现在在澳洲,我们把我居住这个城市图文巴,这个城市不大,我去的时候只有八万人,现在大概有十万人。先让这个都市居民变成一家人,都市,你宗教先变成一家人,用宗教再去影响居民。现在那边宗教变成一家人了,非常和睦。基督教的朋友,牧师来告诉我:从前我们的心量比较窄小,没有打开,现在我们知道要打开,我们要包容、要欢迎别的宗教,不再像以前那么对立。以前是对立的,现在不对立,现在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我们住在这个地方,首先我们的邻居要照顾到,然后慢慢就能产生影响。我们教学楼现在在整修,修好之后我们要发请帖,我们这个山顶花园每一家送个请帖。告诉他,我们这个教学楼是个图书馆,是个活动中心,欢迎大家到这来读书,欢迎大家来参观。先从小,我们这个小小区,小小区里头有任何活动,可以用这个场所,慢慢再向外扩大。一定先要做出来,大家才相信,这就是依教修行供养。《甄解》这几句话说得好,慢慢再扩大,能影响全世界。
「开导群生。如《维摩经》曰:虽知诸佛国及众生空,而常修净土,教化众生。是名开导群生」。这几句话意思很深,现在时间到了,我们留着下一堂课再学习。
《净土大经科注 第八十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