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格言宝藏论释(上)▪P48

  ..续本文上一页山头夷为平地,同时背来的石头也堆积成一座座小山。最后经过建筑工人的堆砌,以及艺术家们的精心雕刻和绘画……一座庄严肃穆、金碧辉煌的大型坛城终于落成开光了。这座坛城在整个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又一次内地供养了一尊重达十吨的释迦牟尼佛卧像,当时由一辆加长的大型卡车送到学院。在高原缺氧、又无装卸机械的藏地,这样的巨型佛像如何才能卸下来呢?目击者不由自主地担忧起来。奇迹出现了,当日就在众多僧人的共同努力下单凭人力便将巨像顺利地卸下,前后仅花了几十分钟的时间,后又迁入一座庄严的佛殿供奉。

   又如弘扬佛法,只靠一两个人的力量则难以使佛法兴盛于世。若很多人共发殊胜菩提心担负如来家业,从各方面协助合作,定能实现普渡众生的壮举,那么佛国盛世也就指日可待了。曾经有一只幼狮于山上玩耍,累极了便躺在草丛中酣然大睡。时值夏季,蚂蚁家族丁头异常兴旺。当它们发现这庞然大物时,欲“猎”作美食。于是召集千千万万只小蚂蚁兵分数路进攻“敌城”,它们从幼狮的耳朵、鼻孔等处进入“敌军”腹地,最后竟杀死了这兽中骄子。所以,就个体而言能力是有限的,但若万众一心,则不论世间事还是出世间事都能轻而易举地成办。

   胆怯不肯勤奋者,虽有强力亦衰败,

   犹如大象力虽大,牧童役彼使作仆。

   胆小怯懦又不肯勤奋努力的人,虽然具有强大的能力也终将遭到衰败。犹如大象虽然力大无穷,但牧童却能役使它当作奴仆来用。

   有的人凭着前世的福报而成为有财势、有地位的人,如小王子、小贵族或转世活佛等。但若他胆小怯懦,不勤奋求上进而于原地踏步或是后退,那么总有一天会被衰败的阴影所笼罩。社会上的高官,若能忠于职守奋发向上,而且妥善处理事务,那就必定能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崇,他的地位也可得长久。如若无勇无谋又懒惰成性,这样谁会重用他呢?这种人即使身为帝王,其地位和事业必定也会受到威胁乃至彻底的衰损。比如唐明皇李隆基,他是一位很有能力的国王,初时将国家治理得井然有序而坐享太平盛世多年。后来夺媳为妻,册封贵妃而变得荒淫无度,不理朝政,整日沉迷于后宫的嬉乐,常时畅游于香云霭霭、繁花艳艳的颐园。最终导致安禄山叛乱,堂堂帝王却无计可施,吓得他离开京城仓皇逃命去了。

   又如一些法师,虽得到了“堪布”的殊荣,但若满足现状不再精勤修学,于弘法利生方面也未担负起责任。长此下去,他的闻思修等功德便会一落千丈,以致不再受人恭敬。其名声和地位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人淡忘。此类法师真的需要打上引号,徒有虚名罢了。同样,某些人虽然被认定为活佛,但若不给自身多“装藏”些佛法知识,整日游手好闲、虚度光阴,逐渐也会沦为平常之人。

   再如大象,身似山丘,力大无比,但它的愚痴却也与其身体等量。曾有一位牧童欲驯服大象,他于棍子一端系上长绳,绳上绑扎香蕉,如渔翁垂钓之势,手持棍棒于大象眼前直晃。大象贪吃香蕉便随着牧童东奔西窜,然后牧童让乡邻将砍伐好的树木绑在大象身后,自己则手持香蕉在前面引路,大象只顾追逐香蕉因而受牧童摆布时常充当苦力。在印度和尼泊尔一带大象繁衍极盛,但大都被人们驱役充当劳力。

   在此须作一个申明,本论运用多种比喻,形式不拘一格,有时说大象有能力,有时又说没有能力;有时讲狐狸聪明能干,有时又讽刺它愚痴无智等等。也许有人会觉得前后矛盾,其实不然,因为整个世界上,比喻和所比喻之事物无法真正相同。与正面某个事物相似可以比喻;从另一角度类同于某反面事物,则自然也可做另一个比喻,《量理宝藏论》中讲:世界上真正相同的事物是没有的。故比喻仅是在一方面相似而已,所以只能从某个角度上说“相同”。

   充满自信精进者,强者亦能被胜伏,

   海螺躯体虽渺小,而能啖食摩羯鱼。

   精进而又充满自信的人,势强力大者也有可能被他战胜压伏。虽然海螺的躯体极其渺小,却能啖食强大的摩羯鱼。

   古人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不管做什么事情,若能坚定信念,具足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精神,那么在遭受权势高强或具大神力之人的危害时也能化险为夷,甚至将之制伏。无量阿僧祗劫前,在一个叫婆楼施舍的大城市中住着一位富甲寰宇的婆罗门,膝下有一子名大施。其子自小聪明,勤奋好学,能忆诵十八部俗务典要之书,晓知天文地理,精通百般技艺。成年后,为救拔民间疾苦而广行布施,很快就将父母收藏的家产耗尽了。为了继续救济贫苦的众生,他只身前往大海求取如意宝,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三位贤善的龙王处求得了三种不同的如意宝。他返回之时,依靠宝珠的神力而能腾云驾雾,不多时便飞出了大海之外。

   度过海中危难后,大施小睡休息了一会儿。此时,恶龙聚众商议:“三颗宝珠乃是镇海之宝,我等怎能眼睁睁地看着被人取走而视若无睹呢?”于是它们运用神力悄悄取走了宝珠。大施醒后不见了宝珠,焦急万分,略一思忖便认定是恶龙所为。他发誓:拿不到如意宝珠绝不空手返家,我要竭尽全力来排干海水,为实现志愿,死而无悔。于是他用一只死龟甲壳盛海水以排之。一海神前来相劝:“海水又宽又深,有三百六十万里,即使天下所有百姓都来排水也不能使它减少,何况你势单力薄,又怎能如愿呢?”大施回答:“只要信心坚定,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我求这宝珠为使一切众生受益乃至究竟成佛。只要我坚持不懈,为什么不能成功?”说完一心一意继续排水。首陀会天神知道后感其誓愿,欲助他一臂之力,于是告诸天神共同前往大施所在之地。在众天神的大力帮助下,大施每排一次,海水便减退四十里,如是两次、三次……恶龙们惶恐不安,纷纷来到他面前跪拜求情:“停下快停下,求您不要再排了,我们愿将宝珠双手奉还于您。”大施将宝珠带回国后,以清净的愿心令天下民众衣食无缺,接着又教化大家勤修十善之德,节制行为、语言、意念,不妄自作恶。所以一个勇敢又精进的人无论成办世法,还是修持出世法都能圆满所愿。

   学修佛法若不精进,不具备大无畏的精神就失去了向上的动力。懦弱者别说大的危难,即使感冒头痛也可能承受不了,哭天喊地仿佛天要塌下来似的。解脱大道上还有重多磨难等待着每一位行者,若缺少勇敢和精进又怎能超凡入圣呢?一般意志脆弱的学佛人往往遇到违缘就退失信心,万念俱灰。由此信心和精进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比如海螺的躯体虽极其微小,在弱肉强食的海洋世界里,它却有着独特的生活方式非但不被强者所食,反而能啖食身体庞大的摩羯鱼。据说摩羯鱼体大如山,有翻江倒海的能力,一张口便如无底的黑洞,船只商主、大小鱼类无一不被它吸卷入腹。但它非常懒惰,总喜欢呆在一个地方睡大觉,那时充满精进和自信的小海螺们便纷纷向它发动攻击,吸附在它身上畅所欲为地啖食其肉。

   大者无须自傲慢,劣者傲慢有何用?

   真宝不用语夸赞,假宝再夸亦谁买?

   有才能的人用不着傲慢,而渺小的劣者傲慢又有什么用呢?好比真宝石不须要用语言夸赞,假宝石无论怎样夸口也没有人购买。

   有真才实学又具足功德的人是极其伟大的,去到任何一个地方,无论做什么事都能显露出自己的锋芒,也就自然能得重用受尊崇。这样的人无须用傲慢武装自己,毛遂自荐也成为多余。比如一位高僧大德,虽从不自我宣扬,但与其有缘份又如饥似渴求取善法的弟子却如潮水般涌来。他反倒谦虚地说:“我也是凡夫,并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好,所学也有限。你们是见过大世面的人,我们应互相学习才是。”尽管如此,他的美名却不胫而走,响彻寰宇。假使是属于“隐士”型的瑜伽士,他们于人迹罕至的密林深山中潜心修道,虽然不为人知,但是非人和他身边的旁生也会有意或无意地亲近他从而受益。

   反之,一些愚痴卑劣、不学无术的人又有什么傲慢的资本呢?他们品行恶劣,学问、功德都不具足,却妄自尊大,还黔驴技穷似地搔首弄姿,以便引人注目,但往往只会召来人们的嘲讽。他们所作的一切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宛如一个饥饿的乞丐装出富翁般的傲慢。曾有一位家境败落的富家子弟,虽然已经到了穷愁潦倒的地步,身无分文,却仍然装出一副阔少爷的气派。他不学无术,四处闲荡,一日从父亲的莫逆之交处讨得一千元钱,然后到一家高级餐馆点了几样喜欢的菜。身上的香烟不大好,他又吩咐拿来一听最喜欢抽的英国加立克牌高级香烟,独自一人慢慢享用。最后从口袋里掏出那张面额为一千元的台币全部给了老板。当老板找钱给他时,他却摆摆手,慷慨地说:“不用找,多余的算作小费。”俨然是一位腰缠万贯阔佬的打头,其实他所有的花费不过三百元。

   不管哪一类型的傲慢,都只能使人厌恶,自己生起傲慢的同时,也就为自己带来了不欲的罪业和由此而产生的痛苦,所以傲慢于己于他皆无益。真正的宝物如黄金、钻石等珠宝不需要用华丽的言辞来吹捧其贵重性,它们的价值也是一定的明码实价,不管将它放置何处都会有人去询问和购买。而假的珠宝,无论主人怎样标榜鼓吹,就算讲得闭月羞花也不能抬高它的身价,在慧眼识宝的人面前它无力以假乱真,无人问津将成定局。

   圣者财富能长久,劣者发财速衰失,

   太阳时常放光芒,月过望日便薄蚀。

   圣者拥有的财富能得以长久,恶劣者即使发了财也会在短暂的时间内衰失。如同太阳恒时放射光芒,而月亮过了十五的望日便开始一天天薄蚀。

   这里的圣者不一定是指登地以上的大菩萨,凡是具有一定智慧、知道善恶取舍、人格高尚的人都可称为圣者。麦彭仁波切于《中观庄严论释》中讲:“圣者视财如牛粪,丝毫不生贪执心,唯一希求智慧故,尤为看重佛法宝…

《格言宝藏论释(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修心八颂略释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