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格言寶藏論釋(上)▪P48

  ..續本文上一頁山頭夷爲平地,同時背來的石頭也堆積成一座座小山。最後經過建築工人的堆砌,以及藝術家們的精心雕刻和繪畫……一座莊嚴肅穆、金碧輝煌的大型壇城終于落成開光了。這座壇城在整個世界上也是絕無僅有的。又一次內地供養了一尊重達十噸的釋迦牟尼佛臥像,當時由一輛加長的大型卡車送到學院。在高原缺氧、又無裝卸機械的藏地,這樣的巨型佛像如何才能卸下來呢?目擊者不由自主地擔憂起來。奇迹出現了,當日就在衆多僧人的共同努力下單憑人力便將巨像順利地卸下,前後僅花了幾十分鍾的時間,後又遷入一座莊嚴的佛殿供奉。

   又如弘揚佛法,只靠一兩個人的力量則難以使佛法興盛于世。若很多人共發殊勝菩提心擔負如來家業,從各方面協助合作,定能實現普渡衆生的壯舉,那麼佛國盛世也就指日可待了。曾經有一只幼獅于山上玩耍,累極了便躺在草叢中酣然大睡。時值夏季,螞蟻家族丁頭異常興旺。當它們發現這龐然大物時,欲“獵”作美食。于是召集千千萬萬只小螞蟻兵分數路進攻“敵城”,它們從幼獅的耳朵、鼻孔等處進入“敵軍”腹地,最後竟殺死了這獸中驕子。所以,就個體而言能力是有限的,但若萬衆一心,則不論世間事還是出世間事都能輕而易舉地成辦。

   膽怯不肯勤奮者,雖有強力亦衰敗,

   猶如大象力雖大,牧童役彼使作仆。

   膽小怯懦又不肯勤奮努力的人,雖然具有強大的能力也終將遭到衰敗。猶如大象雖然力大無窮,但牧童卻能役使它當作奴仆來用。

   有的人憑著前世的福報而成爲有財勢、有地位的人,如小王子、小貴族或轉世活佛等。但若他膽小怯懦,不勤奮求上進而于原地踏步或是後退,那麼總有一天會被衰敗的陰影所籠罩。社會上的高官,若能忠于職守奮發向上,而且妥善處理事務,那就必定能得到人們的信賴和尊崇,他的地位也可得長久。如若無勇無謀又懶惰成性,這樣誰會重用他呢?這種人即使身爲帝王,其地位和事業必定也會受到威脅乃至徹底的衰損。比如唐明皇李隆基,他是一位很有能力的國王,初時將國家治理得井然有序而坐享太平盛世多年。後來奪媳爲妻,冊封貴妃而變得荒淫無度,不理朝政,整日沈迷于後宮的嬉樂,常時暢遊于香雲霭霭、繁花豔豔的頤園。最終導致安祿山叛亂,堂堂帝王卻無計可施,嚇得他離開京城倉皇逃命去了。

   又如一些法師,雖得到了“堪布”的殊榮,但若滿足現狀不再精勤修學,于弘法利生方面也未擔負起責任。長此下去,他的聞思修等功德便會一落千丈,以致不再受人恭敬。其名聲和地位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被人淡忘。此類法師真的需要打上引號,徒有虛名罷了。同樣,某些人雖然被認定爲活佛,但若不給自身多“裝藏”些佛法知識,整日遊手好閑、虛度光陰,逐漸也會淪爲平常之人。

   再如大象,身似山丘,力大無比,但它的愚癡卻也與其身體等量。曾有一位牧童欲馴服大象,他于棍子一端系上長繩,繩上綁紮香蕉,如漁翁垂釣之勢,手持棍棒于大象眼前直晃。大象貪吃香蕉便隨著牧童東奔西竄,然後牧童讓鄉鄰將砍伐好的樹木綁在大象身後,自己則手持香蕉在前面引路,大象只顧追逐香蕉因而受牧童擺布時常充當苦力。在印度和尼泊爾一帶大象繁衍極盛,但大都被人們驅役充當勞力。

   在此須作一個申明,本論運用多種比喻,形式不拘一格,有時說大象有能力,有時又說沒有能力;有時講狐狸聰明能幹,有時又諷刺它愚癡無智等等。也許有人會覺得前後矛盾,其實不然,因爲整個世界上,比喻和所比喻之事物無法真正相同。與正面某個事物相似可以比喻;從另一角度類同于某反面事物,則自然也可做另一個比喻,《量理寶藏論》中講:世界上真正相同的事物是沒有的。故比喻僅是在一方面相似而已,所以只能從某個角度上說“相同”。

   充滿自信精進者,強者亦能被勝伏,

   海螺軀體雖渺小,而能啖食摩羯魚。

   精進而又充滿自信的人,勢強力大者也有可能被他戰勝壓伏。雖然海螺的軀體極其渺小,卻能啖食強大的摩羯魚。

   古人言:“精誠所至,金石爲開。”不管做什麼事情,若能堅定信念,具足勇往直前、百折不撓的精神,那麼在遭受權勢高強或具大神力之人的危害時也能化險爲夷,甚至將之製伏。無量阿僧祗劫前,在一個叫婆樓施舍的大城市中住著一位富甲寰宇的婆羅門,膝下有一子名大施。其子自小聰明,勤奮好學,能憶誦十八部俗務典要之書,曉知天文地理,精通百般技藝。成年後,爲救拔民間疾苦而廣行布施,很快就將父母收藏的家産耗盡了。爲了繼續救濟貧苦的衆生,他只身前往大海求取如意寶,曆盡千辛萬苦,終于從叁位賢善的龍王處求得了叁種不同的如意寶。他返回之時,依靠寶珠的神力而能騰雲駕霧,不多時便飛出了大海之外。

   度過海中危難後,大施小睡休息了一會兒。此時,惡龍聚衆商議:“叁顆寶珠乃是鎮海之寶,我等怎能眼睜睜地看著被人取走而視若無睹呢?”于是它們運用神力悄悄取走了寶珠。大施醒後不見了寶珠,焦急萬分,略一思忖便認定是惡龍所爲。他發誓:拿不到如意寶珠絕不空手返家,我要竭盡全力來排幹海水,爲實現志願,死而無悔。于是他用一只死龜甲殼盛海水以排之。一海神前來相勸:“海水又寬又深,有叁百六十萬裏,即使天下所有百姓都來排水也不能使它減少,何況你勢單力薄,又怎能如願呢?”大施回答:“只要信心堅定,就沒有辦不成的事。我求這寶珠爲使一切衆生受益乃至究竟成佛。只要我堅持不懈,爲什麼不能成功?”說完一心一意繼續排水。首陀會天神知道後感其誓願,欲助他一臂之力,于是告諸天神共同前往大施所在之地。在衆天神的大力幫助下,大施每排一次,海水便減退四十裏,如是兩次、叁次……惡龍們惶恐不安,紛紛來到他面前跪拜求情:“停下快停下,求您不要再排了,我們願將寶珠雙手奉還于您。”大施將寶珠帶回國後,以清淨的願心令天下民衆衣食無缺,接著又教化大家勤修十善之德,節製行爲、語言、意念,不妄自作惡。所以一個勇敢又精進的人無論成辦世法,還是修持出世法都能圓滿所願。

   學修佛法若不精進,不具備大無畏的精神就失去了向上的動力。懦弱者別說大的危難,即使感冒頭痛也可能承受不了,哭天喊地仿佛天要塌下來似的。解脫大道上還有重多磨難等待著每一位行者,若缺少勇敢和精進又怎能超凡入聖呢?一般意志脆弱的學佛人往往遇到違緣就退失信心,萬念俱灰。由此信心和精進的重要性可見一斑。比如海螺的軀體雖極其微小,在弱肉強食的海洋世界裏,它卻有著獨特的生活方式非但不被強者所食,反而能啖食身體龐大的摩羯魚。據說摩羯魚體大如山,有翻江倒海的能力,一張口便如無底的黑洞,船只商主、大小魚類無一不被它吸卷入腹。但它非常懶惰,總喜歡呆在一個地方睡大覺,那時充滿精進和自信的小海螺們便紛紛向它發動攻擊,吸附在它身上暢所欲爲地啖食其肉。

   大者無須自傲慢,劣者傲慢有何用?

   真寶不用語誇贊,假寶再誇亦誰買?

   有才能的人用不著傲慢,而渺小的劣者傲慢又有什麼用呢?好比真寶石不須要用語言誇贊,假寶石無論怎樣誇口也沒有人購買。

   有真才實學又具足功德的人是極其偉大的,去到任何一個地方,無論做什麼事都能顯露出自己的鋒芒,也就自然能得重用受尊崇。這樣的人無須用傲慢武裝自己,毛遂自薦也成爲多余。比如一位高僧大德,雖從不自我宣揚,但與其有緣份又如饑似渴求取善法的弟子卻如潮水般湧來。他反倒謙虛地說:“我也是凡夫,並沒有你們想象的那麼好,所學也有限。你們是見過大世面的人,我們應互相學習才是。”盡管如此,他的美名卻不胫而走,響徹寰宇。假使是屬于“隱士”型的瑜伽士,他們于人迹罕至的密林深山中潛心修道,雖然不爲人知,但是非人和他身邊的旁生也會有意或無意地親近他從而受益。

   反之,一些愚癡卑劣、不學無術的人又有什麼傲慢的資本呢?他們品行惡劣,學問、功德都不具足,卻妄自尊大,還黔驢技窮似地搔首弄姿,以便引人注目,但往往只會召來人們的嘲諷。他們所作的一切都顯得那麼蒼白無力,宛如一個饑餓的乞丐裝出富翁般的傲慢。曾有一位家境敗落的富家子弟,雖然已經到了窮愁潦倒的地步,身無分文,卻仍然裝出一副闊少爺的氣派。他不學無術,四處閑蕩,一日從父親的莫逆之交處討得一千元錢,然後到一家高級餐館點了幾樣喜歡的菜。身上的香煙不大好,他又吩咐拿來一聽最喜歡抽的英國加立克牌高級香煙,獨自一人慢慢享用。最後從口袋裏掏出那張面額爲一千元的臺幣全部給了老板。當老板找錢給他時,他卻擺擺手,慷慨地說:“不用找,多余的算作小費。”俨然是一位腰纏萬貫闊佬的打頭,其實他所有的花費不過叁百元。

   不管哪一類型的傲慢,都只能使人厭惡,自己生起傲慢的同時,也就爲自己帶來了不欲的罪業和由此而産生的痛苦,所以傲慢于己于他皆無益。真正的寶物如黃金、鑽石等珠寶不需要用華麗的言辭來吹捧其貴重性,它們的價值也是一定的明碼實價,不管將它放置何處都會有人去詢問和購買。而假的珠寶,無論主人怎樣標榜鼓吹,就算講得閉月羞花也不能擡高它的身價,在慧眼識寶的人面前它無力以假亂真,無人問津將成定局。

   聖者財富能長久,劣者發財速衰失,

   太陽時常放光芒,月過望日便薄蝕。

   聖者擁有的財富能得以長久,惡劣者即使發了財也會在短暫的時間內衰失。如同太陽恒時放射光芒,而月亮過了十五的望日便開始一天天薄蝕。

   這裏的聖者不一定是指登地以上的大菩薩,凡是具有一定智慧、知道善惡取舍、人格高尚的人都可稱爲聖者。麥彭仁波切于《中觀莊嚴論釋》中講:“聖者視財如牛糞,絲毫不生貪執心,唯一希求智慧故,尤爲看重佛法寶…

《格言寶藏論釋(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修心八頌略釋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