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格言宝藏论释(下)▪P12

  ..续本文上一页间蠢人不考虑四季的时令便在冬天将种子撒播到贫瘠的土地上,希望能得到丰收,这也只是白白浪费功夫,终无所获。所以,人不能盲目地立一些无法达成的过高志向,要考虑到自己的能力,若一味地蛮干傻做,就只能导致徒劳无功的结局。

   一些修行人明明知道自己未得证悟,不具神通,却假冒成就之圣者的行为,一切行持无所执著,任意妄为诸如“疯狂之禁行”般的行为,回头还美其名曰:“是最高境界的修持。”他们欲以此“方便”广收徒众,求取名闻利养,结果所求不得反使自己堕入险坑。好比吃东西,色香味美的佳肴人见人爱,但并非人人都能享用。有的人肠胃欠佳,食用山珍海味难以消化,故只能食用些清淡易于消化之食。贪食的患者,宁肯眼泪流,不愿嘴受穷,如是这样定会令疾病加重。所以明理之人对于吃下后会导致自己不适或不能消化的美食,无论多香也不敢多享用,他们不愿以一顿美餐的代价换取一大堆的麻烦和痛苦。同样,有些一辈子也难以成办的事情就不能勉强或赌气去做,最好是默默地发愿,等待因缘成熟时再做。

   若无精进贪乐者,今生来世无成就,

   若无精勤耕耘者,肥田中亦不得收。

   若是不肯精进且又贪图安逸福乐的人,其今生或来世都不可能得到成就。如果不下工夫精勤去耕耘,这样的人无论拥有多么肥沃的土地也不会得到任何收获。

   无论是成办世间事还是佛法之事,唯一不可缺少的就是精进。若缺少精进,光贪图眼前的安乐,这类人不要说今生于佛法上有什么成就,且连一般的世间法也会一事无成。从资粮道起修的大乘菩萨须经三大阿僧祗劫精勤不懈地修持六度万行,功德圆满方能证得究竟佛果,所以佛子乃至未得菩提之前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密宗虽有一生成佛的殊胜法门,但那也是上等精进的人才能做到的,绝对不可能有天天睡懒觉耽逸贪乐而即生成佛之人,学佛是很重大的事情,应该持之以恒地精进努力。佛陀教导说,精进方能到达大乐的彼岸,具体方法为思维佛法的奥妙,进取不觉疲倦,行、住、坐、卧乃至气息的出入等任何时分刹那都不废止。如是精纯专一,修行不懈,耳目鼻口手俱为佛道而用,体道味真,方能在履道济众的坎坷之路上,展示勇猛精进的大无畏精神。无数劫前,有一切度王如来出世说法,当时听众中有两位比丘,一名精进辩,另一位名德乐正,前者以精进获得不退转之菩萨果位,后者贪乐逸睡终无所获。

   由此,修行人当以精进为重。正士楷模如法尊法师,他每天早晨四点起床,摇铃打鼓做功课直到七八点钟,用过早餐,便开始了整个上午的讲经等法事活动;中午处理事务;下午着手翻译《菩提道次第论》、《密宗道次第论》等巨著,同时还要翻阅佛经教典;晚上十点又开始做晚课以及一些不共的修持,一切圆满就绪后才是一天中短暂的休息时间。他就是这样几十年如一日地长远精进。所以,我们应珍惜时间,不令空耗,于当日该做的事必须保质保量地完成,不能懒惰,也不能拖拉,否则“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便永无事成之日了。比如农夫,若不精勤地耕种、浇灌,就算得到最肥沃的土地,于此良田中也得不到庄稼的丰收;精进的农夫在田野里付出辛劳,日出而作,日暮而息,最终能获得硕果。

   非处过越柔弱者,则彼众人会使唤,

   如同棉花常作垫,谁人树枝当为垫?

   不应理之处若人过分柔弱,那么他常常会被人使唤;如同柔软的棉花,人们常常用其作坐垫,而又有谁会将树枝拿来当坐垫呢?

   众生的心性,多以痴妄自我闭塞,骄傲自大,常要胜过他人,官爵、王位等一切名闻欲妙都要占为己有,故贪婪嫉妒在心内,嗔怒怨恨在外表,如是私欲从来不知停止,故而癫狂烂醉般地长住昏暗痛苦的轮回中。他们苟活于人间之时,难免亡国、家破、危害自身、灭绝宗族等灾难;命终之后又有三恶趣的痛苦在等待。这些都是由于不能忍受耻辱,心怀不仁所致。故佛陀教化世人以修忍辱来对治嗔恚烦恼,恶来善往,以德报怨,时时奉行仁慈之事。若有众生对自己恶骂棍打,强夺财宝、妻儿、王位乃至危及生命,皆应以诸佛忍辱的福德,灭除愤恨,慈悲怜悯一切众生,并救护之。

   既然如此,也许有人会疑问:“软弱之人常被众人使唤岂非也是一种忍辱,又有什么不应理呢?”在此作者非指忍辱不应理,而是特指某些缺少辨析智慧的人不取舍善恶,本性懦弱的缘故于非理处过分的软弱。作为佛弟子平常在金刚上师、三宝、父母等面前应该恭敬,温和调柔,哪怕别人看来过于软弱也完全应该。但若在任何人面前都过于软弱,则常常会被视作奴仆一样受人使唤。麦彭仁波切讲过:“于此宽阔大地上,谁应成谁之奴仆?”意即做人应坚强勇敢,敢于言论、敢于维护自己的尊严,人人平等,凭什么要做你的奴仆!所以应该坚强的时候,就不应该脆弱,如果过于脆弱,人人都会使唤、欺负你,甚至骑在你的脖子上,将你踏在脚下。“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即是此理,这种善并非是指佛所倡导的那种大慈悲之善,而是意志软弱之人所特有的本性。比如一位佛门弟子,若其过分的软弱,就会变成一味听话的草包,谁都能差遣使唤他,甚至外道邪众使唤他行持非法之事也会言听计从,不敢违背。或于佛法遭劫难时,此等懦夫也不敢声张正义,被恶人使唤而成为毁损三宝的帮凶……这些非理处的过分软弱便是罪恶之源,堕落之因。

   过分软弱的人就象棉花一样,棉花太过柔软,所以常被用来做垫子,人们压着它也毫无反抗的意思。树枝则不然,它比较坚硬,不肯轻易就犯,对于人们的屁股它从来不会客气,大有一种宁折不弯的气势,因此也很少有人将它用来做垫子。同样,过分脆弱的人常受别人的欺负,在事业或修行的道路上一遇到违缘便缩首待毙,任凭摆布,终无所成。而坚强勇敢的人则柔中带刚,刚中有柔,分寸得法,能成诸事,故常受人恭敬。

   劣事或永不成事,让做即做为愚者,

   犹如谁信买毒药,谁人能说一切施。

   极为恶劣的事情或是永远也不可能成功的事情,别人叫做就去做的人肯定是个愚者。犹如毒药,谁会生信去购买,又如布施,谁人能说布施一切。

   佛经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即是教导佛弟子舍弃一切恶业,奉行一切善业,同时还要善于调伏自己的心。世间终极的善法亦莫过于佛法,故一个善良的人应以此作准绳。若劣者指使一位善士行持杀生、偷盗、邪淫等恶业,持善法者明知所做为劣事却仍然奉行的话,那么他定是个愚者无疑。另外,对于永远也不可能成功的事情,别人让做就去做的人也是不知取舍的蠢家伙。对此,前文已明示“将来不可能成事,即使再妙亦勿为”。因此,智者对劣事或永远不能成功的事情定会毫不犹豫地舍弃。比如修学外道教法,令身感受无益苦行,或损他以利己等,如是劣事必种恶因而结苦果,同时也是永远不能成功之事,即依外道邪法不能得到究竟的解脱,所以这些行为全是蠢人之举。

   譬如:某人携带各类毒药摆放于人声鼎沸的集市,大声地叫卖:“来买毒药!上等的毒药,品种繁多,有益于身体健康。”然而有谁会买来吃呢?许多人闻其声便生厌恶,眉头紧锁,鄙夷地远离他们。就算有人去购买,也肯定是个大笨蛋,八成活得不耐烦想自寻短见。所以,有智慧的人绝不会相信卖毒人的卑劣言词。

   再如布施,于凡夫位中,有谁敢说自己是可布施一切的人?“一切施”是将自己所有的财物、妻子、儿女、手足、血肉乃至生家性命都毫无保留地布施。这种布施除了登地以上的菩萨外,凡夫人是难以办到的。因为一地菩萨入定时已圆满现见法界实相本面,出定时以大悲心与智慧如梦如幻地修持,于方便修积资粮时亦无分别执著,故在布施自身血肉时,没有丝毫的痛苦,常以悲愿力代受众生诸苦,施予众生安乐,其布施乃为出世波罗蜜多三轮体空的境界。而凡夫异生仍有很强的执著,比之真实菩萨乃是万分不及一,有自知之明者岂敢口出狂言“能施一切”?

   积财而不享用者,此乃积攒自焚薪,

   蜜蜂酿蜜自不食,他人取之自丧命。

   只知积累钱财而不懂得享用的人,那即是在积攒柴薪为自焚作准备。蜜蜂辛勤地酿造佳蜜自己也舍不得食用,而在蜜被人取走的同时,它自己也必定会丧命。

   贪婪又悭吝的人往往视钱如命,他们将一生的辛劳都花在永无休止的积累财产上。有了财产,他们自己舍不得享用,也舍不得令妻儿亲友享用,更不会布施给无关紧要的外人。此类人即如《药师经》中所云:“不识善恶,唯怀贪吝,不知惠施及施果报,愚痴少智,无有信心,多蓄珍财,勤劳守护,见乞者来,心生不喜……积集资财,然于自身尚不能用,况当供给父母妻子奴婢仆使及来乞者,彼诸有情从此命终生饿鬼中或旁生趣。”所以勤苦积财而不知享用的人所作所为皆无实益,仅仅是积累令自己堕落的罪业,而且他们在积累财产的同时也正是在积累焚烧自己的柴薪。如果某人正忙碌于堆积大量的柴薪,别人问及:“你为何积累这么多柴火?”答言:“烧毁我的身体。”那么人人都会嗤笑他那种愚痴疯狂的行为,且深生叹息。同样,舍不得享用的富者,其积累的财产也必定会在今生和来世“焚毁”自己。他们在世时紧护财产,犹如一毛不拔的铁公鸡,昼夜谨慎,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就恐惧紧张不已,身心俱被悭吝的烈火焚烧,痛苦不堪;命终之时双眼一闭,两腿一蹬,悭贪之业就将他引向恶趣。据香港某家杂志报导:国外有一乞讨为生的人,衣衫褴褛,常于寺庙、大街小巷行乞,死的时候,警察在其身上搜出一个存折,款额之巨相当于二亿元人民币。

   又如蜜蜂,唯受积财苦,丝毫不得享财乐。蜜蜂整日穿梭于花丛中,风雨兼程,辛勤地劳作,回到蜂巢便将采得的花蜜精心酿制…

《格言宝藏论释(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