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也说过:大菩萨需要精通五明,获得佛果也需精通工巧等明。但从一个初业修行人的角度看,这些是不必要的,因为临死之时除正法外对己无益。这一切对我们修习禅定都是障碍,皆为散乱静虑之因,所以应该放下一切所知,观修大圆满心性是我忠心的教言。末法时代要真正精通大圆满,需要精通闻思,但不能只沉缅于理论中,应该多加实修。众生分别念非常多,为了对治各种根机众生的分别念,所以应该对各法门均有所了解,根据自己的智慧抉择哪一法门对治自己分别念较有力,便为主学修此法门。
住家之时致力严饰屋,寂静山间寻求圆满福,
琐事令自人生虚耗因,断尽诸事即是吾忠告。
出家人已离红尘俗家,若安住在寺庙兰若中,仍然如同俗人专心致志于装饰自己的房屋,以各种装饰材料严饰,使住房如同宫殿一般,这无有任何意义。在寂静山林中修行时希望生活条件优越,能获得世间的圆满安乐,为了这些生活琐事会虚耗自己宝贵的人生,失去修行之机缘。《莲苑歌舞》中说过:到寂静处不是为求安乐,为求安乐则意乐不清净。所以断除一切与修法无关之生活琐事,专心闻思修持妙法是我忠心的教言。
虽以精进博学净行等,某种功德纵然已超越,
贪执何法自心受缚故,不堕边执即是吾忠告。
虽然有些人通过精进,博学经论获得了智慧,具有清净的戒行,某种功德已经超越了常人,比如因明学得很好,在世间推理等智慧已超过众人,但自己若因为功德超胜而生起贪执,则自心会受到束缚。比如清净戒律者,认为在众人当中我的戒律持守最清净,这种执着会障碍自己的解脱。法王如意宝在尼泊尔时所写的《金刚橛赞颂》中曾说:不论你是铁的还是金的锁链,都会琐住人;同样,好的执着与坏的执着都是究竟解脱的障碍,会使自心受到束缚。所以,不论你有无量的学问,还是无有丝毫功德,都不应该去执着。修行人不应该堕入边执,这是我忠心的教言。
种种伏胜令受雷雹等,虽思能调难度之事业,
焚烧他续自入恶趣因,当居卑处即是吾忠告。
修学密法者大都知道伏胜法,在伏藏品中有很多种伏胜仪轨,如对怨恨的敌人,将其一小块衣服或指甲埋藏于地下,则此人则会出现很多不吉祥。还有通过打雷而使他人丧命,以及降冰雹摧毁庄稼等。如果随意使用种种伏胜法,认为是行持密宗调伏难以度化者之殊胜事业,但不了知必须具有无伪大悲心,且不能将被降伏者摄受为内道弟子或使其往生净土。自己不具此能力,而行持降伏法,便会因此而焚烧他众相续,使自己堕入恶趣。所以我们应时时居于卑位,如南传比丘之威仪,不假装高僧大德行为,这是我忠心的教言。
典籍教言以及记录等,虽聚种种所需深义书,
若无修持临死书无利,当观心性即是吾忠告。
释迦牟尼佛与大成就者们的佛经论典,高僧大德的精辟教言,以及我们听闻佛法时的记录等,虽然聚集了如是种种修学佛法所需要之甚深意义的书,但自己如果没有实际修持,在临死之际这些法本对你也无有利益。如般若经论,你听闻后没有修持,则不会证悟大空性,经书对你也未起任何作用。《入行论》亦云:“法应躬谨行,徒说岂获益?唯闻疗病方,疾患云何愈?。”所以,我们应首先将经论之意义了知,然后通过修持而去实证其义,临死时或遇到违缘之时,才会起到作用。修行人应当观察心的本性,这是我忠心的教言。
一缘修时讨论与觉受,著作论典唱诵道歌等,
虽是力显而增分别因,当护离心即是吾忠告。
此颂劝诫我们修习远离一切分别念的大圆满心性。修习禅定时,有时不执着任何法相一缘安住,此时会有各种各样的觉受和验相,有时感觉本尊现前赐予加持,有时会想与他人讨论法义,一些修法仪轨也会自然显现,有时会想著作论典、唱颂金刚道歌等,这些实际上是觉性的一种力显。在《实相宝藏论》中云:“形象是觉性中的一种觉受和验相。”此时不能执着,否则是增上分别念之因。在修持大圆满自知自明的境界时,应该对上师指示心的本体认清,当护持此心远离一切执着的心性,是我忠心的教言。
心生分别之时直视要,已得定解之时安住要,
修行安住无修是为要,修习无散即是吾忠告。
此颂宣说大圆满最深之修法。当内心生起不论是贪心还是嗔心等分别念时,应直视分别念的本体,将一切分别都消融于法性中,这是一种殊胜窍诀要点。通过智慧观察本性,已获得真实的定解后,在此定解上安住为要。修行正行安住于无所缘执的无修为秘要。修习时护持内心不散乱,使内心不离大圆满自知自明的觉性,在此境界中入定,而且无有出定入定之分别,即为智慧与方便双运的光明觉性,如是修持是我忠心的教言。
空性之中行持诸因果,证悟无作护持三律仪,
无缘大悲精进为利众,二资双运即是吾忠告。
真实证悟法界本性之瑜伽士,在因果取舍方面会非常认真,莲华生大士说:“是故见比虚空高,取舍因果较粉细。”菩提萨埵大论师也如实说过:如果口中言说证悟了空性,但对因果取舍不详细,则其所证悟令人生疑惑,恐怕并非真实证悟。《定解宝灯论》中说:以现证空性之功德,会对无欺的缘起因果生起决定不变之信解,严格取舍业因果。证悟无有任何勤作的法界无作本性之成就者,他们对于三律仪(别解脱戒、菩萨戒和密乘戒)会护持如眼,非常重视。法王如意宝也常强调:外之行为如南传比丘之威仪,内证大密金刚乘法义。证悟空性与生起大悲是同时的,具有无缘大悲,则会精进地利益众生,同时无误取舍因果,积累善法,如是修持智慧与方便二资双运,是我忠心的教言。
依止胜师亦闻深教授,有阅甚深经续观内心,
呜呼虽知无修自欺自,为我如我者说卅忠告。
虽然我依止了很多如佛一样非常殊胜的上师,听闻了如大圆满等甚深教授与窍诀,也曾经阅读过甚深的经续论典,与观察内心的修行方法。呜呼!虽然我懂得很多佛法道理及许多修法,但没有好好去修行,自己欺骗了自己(此为尊者谦虚之语),因此为了我自己与同我一样之人宣说了此三十忠告。
由厌离心造此之功德,愿诸有情解脱得大乐,
三世诸佛菩萨圣者后,吾等随行愿成彼长子。
结尾回向功德。由厌离之心而并非他人劝请造了此论,所获之功德愿一切有情解脱三有痛苦,获得究竟大乐;在三世诸佛菩萨圣者之后,愿吾等随行其足迹并成为诸佛之长子!
此三十忠告论,由厌离心稍所触故,慈诚罗珠(即无垢光尊者)所造也。
《三十忠告论要义简疏》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