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赵州禅师语录》壁观卷中(341-360)▪P2

  ..续本文上一页师。肃宗云:“朝恩亦解佛法。”朝恩启国师云:“何谓无明,无明从何而起?”国师长息,叹云:“衰相现前,奴才也解问佛法。”朝恩大怒。国师云:“此即无明,无明即从此起。”朝恩有省,遂礼拜。赵州用处,可谓与国师一般也。

  (353)

  问:“从上至今不忘的人如何?”师云:“不可得系心,常思念十方一切佛。”

  人之思虑,有记忆,有忘失。常用者自难忘,不用者自易失。若论隔阴之迷,虽宿命通亦难“从上至今”一切都不忘却。然有一物,竖三际、通古今从不忘失,这便是“我”,谁会把自己的这个“我”忘得了呢?赵州古佛,自然不会在这个“我”上计较,而言“不可得系心,常思念十方一切佛。”净土宗言念佛,当念到“念而无念,无念而念”的火候。赵州虽禅师,亦以此功行示人。“不忘”为“系心”,当去;“常思念”恰又为“系心”,当“不忘”。人若能于可与不可之间找到和谐处,那就“大道通长安”了。

  (354)

  问:“如何是忠言?”师云:“吃铁棒。”

  又是一位问“忠言”的,而“吃铁棒”是“忠言”么?如此答话,真是“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了。

  (355)

  问:“如何是佛向上事?”师便抚掌大笑。

  笑里也有佛法?佛者自在解脱也,得自在解脱,焉能不开怀大笑。“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是李太白之笑。自在行者自在,说自在者,未必自在。

  (356)

  问:“一灯燃百千灯,一灯未审从什么处发?”师便趯出一只履。又云:“若是作家,即不与么问。”

  好个问话,欲彻法源底也。禅宗讲传灯,故有“一灯燃百千灯”之说。但最初始之“一灯”,又从何处而发呢?若以义理来明,虽万劫亦难尽。赵州“趯出一只履”,是答他了也,但答处何在?要见便见,若思虑,则万劫不见。事何以得明,因觉照得明。觉照未动之时,宇宙一片混沌。觉照之光指向何处,该处即得明白。觉照即灯也,且道从什么处发?见到赵州“一只履”么?赵州似意犹未尽,又云:“若是作家,即不与么问。”若是作家——会者,还问个什么!

  (357)

  问:“归根得旨、随照失宗时如何?”师云:“老僧不答这话。”云:“请和尚答话。”师云:“合与么。”

  《信心铭》“归根得旨,随照失宗”之句,不知难倒多少人。即是“归根得旨”,则能“照”,为何反“随照失宗”呢?有灯则有照,有照会失灯么?此语之后,尚有“须臾返照,胜却前空”之句。故此“照”当凝而不动,寂而不流,若“照”随流而去,则“失宗”矣。此功行之极致也,不可忽。那僧来问,赵州云:“老僧不答这话”,非不答,而已答了也。

  僧问马祖:“离四句,绝百非,请师直指西来意。”马祖云:“我今劳倦,不能为汝说得,问取智藏。”其僧乃问智藏,智藏云:“汝何不问和尚?”僧云:“和尚令某甲来问上座。”智藏云:“我今日头痛,不能为汝说得,问取海兄去。”僧又去问怀海(百丈),怀海云:“我到这里却不会。”僧乃举似马祖,马祖云:“藏头白,海头黑。”此事不在言句上,于此知马祖、智藏、百丈、赵州用处么?那僧却是机伶,直而不屈,仍云:“请和尚答话。”故赵州赞云:“合与么。”若是那僧问“为什么不答话?”则鼻孔失矣。

  (358)

  问:“如何是不思处?”师云:“快道快道!”

  灯录中,多见宗师“速道速道”之语,是以霹雳不及掩耳之势,不容学人拟议分别也。参学之人若能在这里会取,自然识得其中消息。须知“言语道断,心行处灭”,非此手段,决难进入其中。若钝刀,焉能当下斩断葛藤。

  (359)

  问:“夜升兜率,昼降阎浮,其中为什么摩尼不现?”师云:“道什么?”僧再问,师云:“毘婆尸佛早留心,直至如今不得妙。”

  佛经中介绍弥勒菩萨“夜升兜率,昼降阎浮”的故事甚多。初,弥勒与释迦同在底沙佛处修行,释迦以极精进故,超九大劫而先成佛。弥勒则于兜率天宫侯补,时节因缘至时,方降阎浮提——娑婆世界成佛。毘婆尸佛者,过去七佛之一也;释迦者,现在佛也;弥勒者,未来佛也。此公案从过去、未来佛中,已点出“如今”之妙。但因文句曲折,使人难以领会。

  “摩尼为什么不现?”因弥勒为未来佛,自当未来方现。但赵州却不如此答他,而云:“道什么?”此本分草料也。那僧不会,故再问。赵州云:“毘婆尸佛早留心,直至如今不得妙。”于过去佛时便已留心,为何如今不得妙?“留心”则“不得妙”;然不留心,亦不得妙。除此二途,如何得妙去?

  (360)

  问:“非思量处如何?”师云:“速道速道!”

  人人皆可品味一下这个“非思量处”,只是能进入之人极少。须知此亦非熟眠或昏厥,而是清楚和明白的。此即沩山所云:“以思无思之妙,返思灵焰之无穷”也。

  麻谷问临济:“十二面观音,那个是正面?”临济下禅床,擒住云:“十二面观音甚处去也?速道速道!”

  临济上堂云:“赤肉团上,有一无位真人,常从汝等诸人面门出入,未证据者看看!”时有僧出问:“如何是无位真人?”临济下禅床,把住云:“道!道!”其僧拟议。临济托开云:“无位真人是什么乾屎橛?”此情此境,如经战阵,讨得性命者鲜矣!

  

《《赵州禅师语录》壁观卷中(341-360)》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