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人生的真正价值(衍真法师)▪P2

  ..续本文上一页二者鬼神所作得病。三者业报得病。

  《慈悲三昧水忏》中说,唐朝懿宗时期,有一位悟达国师,修行很好。懿宗待之甚厚,供养他沉香法座。不久膝盖上忽然生了一个人面疮,眼睛眉毛嘴巴牙齿都俱备。甚至喂它食物,它也开口吞啖,与人无异。所有高明医生都束手无策。法师终日痛苦不堪言。

  所幸的是,法师年轻时,曾在京城遇到一位患恶疾的老僧。老僧病重,众人都不敢靠近。唯有法师时时前往照顾。分手之际,老僧告之曰:“你以后有难,可往西蜀彭州茶陇山来找我。以两棵松树为标志”。这一回悟达国师患了人面疮,就想起了这件事。于是就来到了茶陇山。当时天色已晚,正彷徨四顾之时,看见两棵松树于烟云之间。走过去就看见了金碧辉煌的崇楼广殿。那位老僧就站在门前,很欢喜地接待了他。国师诉说了自己的苦痛。老僧说:“不要紧,岩石下有泉水,明晨用它来洗,就会痊愈。”

  第二天黎明,一位童子带他到泉边。正要掬水洗的时候,人面疮大声呼叫说“暂缓!法师,你博古通今,曾经读过西汉史书中的《袁盎晁错传》吗?”悟达国师回答:“曾经读过”。人面疮又说:“既然读过,难道不知道袁盎杀晁错的事吗?你就是袁盎,我就是晁错。七国之乱时,你上奏汉景帝,将判乱之因归之于我,致使我被腰斩于东市。此冤难道不深吗?所以累生累世想要报复于你。但你十世为高僧,持戒精严,我没得到机会。这回你受皇帝供养,过分奢侈,起了名利之心,于德行有损,所以能够报仇了。但是,今日承蒙迦诺迦尊者用三昧法水来洗涤,我能得超度,所以,从今以后就不再与你为冤了!”悟达国师听了,方悟病因,连忙掬水洗疮。其痛彻入骨髓,昏死过去。苏醒过来以后,发现人面疮已不见。再寻找寺宇楼阁、老僧和童子,都不可复见。

  悟达国师当时感其殊异,深思积世之冤,若非遇到圣人,何由得释。于是述为忏悔之法,朝夕礼诵,这就是后来传播天下的《慈悲三昧水忏》。

  这则“人面疮”公案,我们大家都要细细参研,必定会各有心得。

  营员提问:

  法师您好,如何才能抛弃妄想,让内心得到绝对的平静?昨天明奘师父讲到,来参加夏令营就要把什么都放下,但是我很难做到。特别是当夏令营结束后,我们离开这里,又要重新面对学习、生活、女朋友、男朋友等等,所以我想问,如何才能做到内心的绝对平静?谢谢!

  衍真法师回答:真正用功修行,这么短短七天远远不够。不论在寺里或是回到社会,大家每天都要坚持用功,才能渐渐让心平静下来。这就是“自净其意”的过程。所以,发长远心,持之以恒是最重要的。

  九江市区有一座能仁寺,是南北朝梁武帝时建的寺院。建寺之初,祖师在大殿屋檐下,放了一块两尺五寸厚的花岗岩石块。下雨的时候,屋檐上的雨水就会滴在石块上。经过这么百千年,今天,我们能看见石块中间有一个很深的石洞,它已经被雨水滴穿了。

  祖师安置这么一块“雨滴石”的用意,就是为了告诉修行人,用功是一个滴水穿石的过程,要持之以恒才能成就。大家来参加夏令营,念佛、念经、打坐禅修。有的人短期内好象感受不到效果。但持之以恒,内心就会平静、自在。如一滴水两滴水滴在石头上,你去检查的话,看不出什么痕迹,但十年、百年、千年就水滴石穿了。实际上每一滴水都留下了痕迹,每一滴水都功不唐捐,只是你看不到而已。所以,我们每念一声佛、每诵一部经、每坐一支香,都是产生了效用的。时间久了,就能成就定慧。

  营员提问:

  法师您好,我想问三个小问题,如何学佛,是否熟读经典就是学佛?和尚的价值在哪里呢?当释迦牟尼佛真正觉悟时,他受到敬仰,但是他的妻子怎么办?

  衍真法师开示: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是学佛的总纲。熟读经典是学佛的一项重要内容,另外我们还要身体力行去实践“戒定慧”这三无漏学,坚持不懈地用功,才能得到成就。

  和尚是舍俗出家的修行人。因为他们每天行持戒定慧,住持佛法,有殊胜功德,是众生的良福田。同时,他们也是我们在家修行者的典范和指导者。当然不是说所有人在这一生都要出家修行。在家修行也可以。上个月,有一批法官和律师到庙里来,他们问“法师啊,您说修行那么好,如果全世界的人都出家修行,那这个世界怎么办?”我就问他们:“你们做什么工作啊?”他们回答说:“法官和律师,做司法工作。”我就问:“那大家怎么不担心全世界的人都当法官和律师呢?如果所有人都当法官和律师,没人种地生产粮食,没人织布,没人当医生了,那世界怎么办呢?”所以,并非所有人都要当法官和律师,但所有人都应该知法守法,不能当法盲和违法。同样的,并非所有人都必须在今生出家,但所有人都应该学习和修持佛法,用佛法的道理和行持来平息内心的烦恼。当然要谈修行的话,出家更为殊胜,更具足顺缘。

  说到第三个问题,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后,回来度化了他原来的妻子耶输陀罗和儿子罗睺罗,他们都出家修行证得了阿罗汉果。

  我们和自己的亲眷,都在轮回的苦海里头出头没,就象大家一同溺水一样。在自己没学会游泳之前,不可能真正地救助他人。所以出家修行,成了道,就能回过头来帮助六亲眷属脱离苦海。不光是今生的亲眷,生生世世的亲眷都能被度化。

  

《人生的真正价值(衍真法师)》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