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后有僧举似南泉。南泉曰。苦哉浮杯。被这老婆摧折一上。婆闻而笑曰。王老师犹少机关在。僧澄一过婆。问如何是南泉犹少机关在。婆乃哭曰。可悲可痛。澄一罔措。婆曰。会么。澄一合掌而立。婆曰。伎死禅和。如麻似粟。澄一举似赵州。赵州曰。我若见这老婆。问教口哑。澄一曰。未审和尚怎生问他。赵州便打。澄一曰。为甚却打某甲。赵州曰。似这伎死汉。不打何待。连下数棒。婆闻而笑曰。赵州合吃婆棒。或以告赵州。赵州哭曰。可悲可痛。婆闻合掌叹曰。赵州眼光。烁破四天下。赵州遣僧往问。如何是赵州眼。婆乃竖起拳头。僧回以告赵州。赵州作偈曰。当机觌面提。觌面当机疾。报汝凌行婆。哭声何得失。婆答偈曰。哭声师已哓。已晓复谁知。当时摩竭国。几丧目前机(传灯录)。
李行婆者
不详其里居。尝参潭州旷禅师。师问忆得在绛州时事么。婆曰。非师不委。师曰。多虚少实在。婆曰。有甚讳处。师曰。念你是女人。放汝拄杖。婆曰。某甲终不见尊宿过。师曰。老僧过在甚处。婆曰。和尚无过。婆岂有过。师曰。无过的人作么生。婆乃竖拳曰。与么总成颠倒。师曰。实无讳处(传灯录)。
台山婆者
不知何许人也。一僧游五台。路与婆遇。问台山路向甚处去。婆曰。蓦直去。僧便去。婆曰。好个师僧。又恁么去。后有僧举似赵州。赵州曰。待我去勘过。明日。赵州便去。问台山路向甚处去。婆曰。蓦直去。赵州便去。婆曰。好个师僧。又恁么去。赵州归院。谓僧曰。台山婆子。为汝勘破了也。又一婆遣人送钱赵州。请转藏经。赵州受施。却下禅床转一匝。乃曰。传语婆。转藏经已竟。其人回举似婆。婆曰。比来请转全藏。如何只转半藏。又一婆与赵州遇于涂。赵州问甚处去。曰。偷赵州笋去。曰。忽遇赵州作么生。婆便与一掌。赵州休去。又一婆入赵州法堂。方斋次。婆曰。这一堂师僧。总是婆生得的。惟有大的孩儿。忤逆不孝。赵州才顾视。婆便出去。赵州行田间。遇一婆插田。曰。忽遇猛虎作么生。婆曰。无一法可当情。赵州曰。嗏。婆亦曰。嗏。赵州曰。犹有这个在。又一婆向晚入院。赵州曰。作么。婆曰。寄宿。赵州曰。这里是什么所在。婆呵呵大笑而去(传灯录)。
何轸妻刘氏
荆州人。少断酒肉。常持金刚经。自誓佛前。愿年止四十五。预知死日。太和四年。年四十五矣。悉舍资装供僧。遍别亲故。至岁除日。请僧授八关斋戒。沐浴更衣。趺坐一室。高声诵经。已而悄然。及明。儿女排室入。则化去矣。顶热可灼手。轸以僧礼葬之北郭焉(酉阳杂俎)。
姚婆
上党人。与范婆善。范婆劝令念阿弥陀佛。姚婆从之。遂屏息家缘。一心念佛。临终见阿弥陀佛降临空中。二菩萨侍左右。姚婆白佛。不遇范婆。安得见佛。请佛少住。与渠作别。及范婆至。佛犹俨然。姚婆遂立化(净土文)。
温静文妻
并州人。久病卧床。静文教念阿弥陀佛。妻从之。默诵佛名。二年不绝。一日告静文言。吾已见佛。后月定去。前殁之三日。莲华现前。大如日轮。及期。具食献父母云。今幸得生净土。愿父母与夫。专念阿弥陀佛。便当相见。言讫而终(净土文)。
烧庵婆者
不知何许人也。供一庵主。垂二十年。常令一女子送饭。一日。令女子近前一拶。曰。正恁么时如何。僧曰。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气。女子告婆。婆曰。我二十年来只供得一俗汉。遂遣僧出。烧其庵(传灯录)。
陈道婆
温州人。尝遍叩诸名宿。后于山净和尚语下发明。有偈曰。高坡平顶上。尽是采樵翁。人人尽怀刀斧意。不见山华映水红(传灯灯)。
钟离夫人任氏
宋知开封府会稽钟离瑾之母也。平生笃志净业。刻旃檀为弥陀佛像。常顶戴行道。年九十八。起居如常时。一日忽戒瑾曰。人人有个弥陀。奈何抛去。处处无非极乐。不解归来。予将行矣。汝其念之。翼日晨起。焚香持佛名。顷之。合掌而化。瑾自是感奋。亦专修净土。临终。自言夫人报我。往生期至。趺跏坐逝(佛祖统纪)。
越国夫人王氏
哲宗从父荆王之妻也。专修净土。昼夜无间。导诸妾婢。并志西归。中有一婢独懈慢。夫人曰。不可以尔一人坏我规矩。摈之。婢悚悔。遂发愤精进。久之弗倦。一日。谓同事曰。吾其行矣。夜闻异香满室。无疾而逝。越宿。同事者告夫人言。夜梦化去之婢。令致谢夫人。幸蒙训责。得生西方。感德无量。夫人曰。彼能入我梦。乃可信尔。其夕。夫人梦婢致谢如前。夫人曰。西方可至乎。婢曰。可。遂导夫人行。顷之。见一大池。中有莲华。大小间错。或荣或悴。夫人问其故。婢曰。世间修西方者。才发一念。此中便生一华。勤惰不同。荣悴亦异。精进者荣。怠废者悴。若历久不息。念熟观成。形消神谢。决生其中。中有一人。朝服而坐。宝冠璎珞。庄严其身。夫人问曰。何人也。婢曰。杨杰也。又一人朝服而坐。其华颇悴。夫人又问何人。曰。马圩也。时杰已化去。而圩尚存。两人俱修净土。而杰行解具足。悲智双圆。尤弗可及矣。夫人曰。我当生何处。婢导之行可数里。望见一华台。金碧晃耀。光明洞然。婢曰。此夫人生处。乃金台上品上生也。既觉。悲喜交至。其年遇生日起晨。秉炉爇香。望观音阁而立。诸眷属方趣前为寿。视之则已化去矣。宣和中直阁黄策传其事。为越国夫人往生记(乐邦文类)。
陈媪
钱塘人。从灵芝律师受菩萨戒。专心念佛。日课千拜。经案间迸出舍利。临终。见佛来迎。顾语旁人。言未竟。已寂然而化(佛祖统纪)。
袁媪
钱唐人。从灵芝受菩萨戒。即断荤酒。笃修净业。家人皆化之。如是二十年。一日示疾。请圆净律师说法。俄见佛菩萨众。现前接引。端坐而化(佛祖统纪)。
陈媪
长芦赜禅师之母也。师尝作莲华胜会录。普劝缁白求生西方。其住广平普会寺。迎母居方丈东室。朝夕持佛名。已而有疾。集众唱佛。尽二日。忽合掌瞻像。泊然而化。前一日。师梦母谓曰。吾见尼师十余。来相召。师曰。此往生之祥也。言已。坐灭。面如珂玉。既卒之明日。顶微温。面白。如梦所见然(佛祖统纪)。
于媪
钱唐秦氏女也。其夫贩鱼为业。有子遭官事破家。媪愁苦。欲沉身于江。遇静住寺照师劝之曰。夙世业缘。总宜顺受。枉自沉江。不如念佛。媪猛省。即然一指佛前。誓长斋。日称佛名。十年不怠。见一切人。皆称为佛子。一日。请僧诵观无量寿佛经。而己持珠诵佛名。至观像章。寂然而化(佛祖统纪)。
王氏
合肥马永逸之妻也。永逸世修净业。事载居士传。王氏亦持佛名。行天竺十念法。又尝持破地狱偈。偈出华严经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惟心造。一夕。梦地狱主者来谢云。幸蒙持偈功德。狱中众生。出生善道者多矣。其后寝疾。持佛名不绝口。既逝。诸亲属及其侍女。皆梦王氏报云。吾已得生净土矣(乐邦文类)。
空室道人
名智通。龙图范珣之女也。幼而聪慧。长归丞相苏颂之孙悌。未几。厌弃尘累。还家求祝发。父难之。遂独处焚修。阅法界观有省。作二偈。一曰。浩浩尘中体一如。纵横交互印毗卢。全波是水波非水。全水成波水自殊。次曰。物我元无异。森罗镜像同。明明超主伴。了了彻真空。一体含多法。交参帝网中。重重无尽处。动静悉圆通。其后父母俱亡。兄涓领分寗尉。道人偕行。闻黄龙死心名。往谒之。死心一见。知其所得。便问常啼菩萨卖却心肝。教谁学般若。道人曰。你若无心我也休。又问。一雨所滋。根荄有异。无阴阳地上。生个甚么。道人曰。和尚惜取眉毛好。死心打曰。这妇女乱作次第。道人礼拜。死心然之。政和间。居金陵。尝设浴于保宁寺。揭榜于门曰。一物也无。洗个甚么。纤尘若有。起自何来。道取一句子元。方可大家入浴。尽道水能洗垢。焉知水亦是尘。直饶水垢顿除。到此亦须洗却。晚为尼。住苏州之西竺。道风甚著。俄示疾。书偈。趺坐而终。有明心录行世(五灯会元)。
俞道婆者
金陵人也。市油糍为业。尝参琅玡起禅师。师以临济无位真人话示之。一日闻丐者唱莲华乐云。不因柳毅传书信。何缘得到洞庭湖。忽大悟。以糍盘投地。夫旁睨曰。你颠邪。婆曰。非汝境界。复往见琅玡。琅玡问那个是无位真人。婆应声曰。有一无位真人。六臂三头努力嗔。一劈华山分两路。万年流水不知春。自是机锋迅捷。丛林惮之。圆悟勤禅师开堂蒋山。方至法座前。婆从众中跃出。以身一拶。便归众。圆悟云。见怪不怪。其怪自坏。悟次日至其家。婆不出。厉声曰。这般黄口小儿。也道出来开堂说法。圆悟曰。婆子少卖弄。我识得你了也。婆大笑。出相见。凡有僧至。则曰儿儿。僧拟议。即掩门。佛灯珣禅师往勘之。婆见师。即曰儿儿。佛灯曰。爷在甚处。婆转身拜露柱。佛灯即与踏倒。曰将谓有多少奇特。便出。婆蹶起曰。儿儿来。惜你则个。佛灯不顾而去。安首座自德山至。婆问甚处来。曰德山。婆曰。德山泰乃老婆儿子。安曰。婆是甚人儿子。婆曰。被上座一问。直得立地放尿。婆尝颂马祖示疾因缘云。日面月面。虚空闪电。虽然截断天下衲僧舌头。分明只道得一半(五灯会元)。
觉庵道人祖氏
建宁人。幼不肯字人。深信祖道。一日闻圆悟示众语。了然明白。自呈所见。圆悟云。更须飏却所见。始得自由。道人呈偈曰。露柱抽横骨。虚空弄爪牙。直饶圆会得。犹是眼中沙(五灯会元)。
明室道人
名本明。不详其氏族。自契机圆悟。遍参名宿。皆蒙印可。绍兴十年二月望。手书三偈。寄呈草堂清微。偈曰。不识烦恼是菩提。若随烦恼是愚痴。起灭之时须要会。鹞过新罗人不知。又一偈曰。不识烦恼是菩提。净华生淤泥。人来问我若何为。吃粥吃饭了洗钵盂。又一偈曰。莫管它。莫管它。终日痴憨弄海沙。要识本来真面目。便是祖师一木义。道不得的叉下死。道得…
《善女人传卷上(彭际清)》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