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善女人傳卷上(彭際清)▪P2

  ..續本文上一頁。後有僧舉似南泉。南泉曰。苦哉浮杯。被這老婆摧折一上。婆聞而笑曰。王老師猶少機關在。僧澄一過婆。問如何是南泉猶少機關在。婆乃哭曰。可悲可痛。澄一罔措。婆曰。會麼。澄一合掌而立。婆曰。伎死禅和。如麻似粟。澄一舉似趙州。趙州曰。我若見這老婆。問教口啞。澄一曰。未審和尚怎生問他。趙州便打。澄一曰。爲甚卻打某甲。趙州曰。似這伎死漢。不打何待。連下數棒。婆聞而笑曰。趙州合吃婆棒。或以告趙州。趙州哭曰。可悲可痛。婆聞合掌歎曰。趙州眼光。爍破四天下。趙州遣僧往問。如何是趙州眼。婆乃豎起拳頭。僧回以告趙州。趙州作偈曰。當機觌面提。觌面當機疾。報汝淩行婆。哭聲何得失。婆答偈曰。哭聲師已哓。已曉複誰知。當時摩竭國。幾喪目前機(傳燈錄)。

  李行婆者

  不詳其裏居。嘗參潭州曠禅師。師問憶得在绛州時事麼。婆曰。非師不委。師曰。多虛少實在。婆曰。有甚諱處。師曰。念你是女人。放汝拄杖。婆曰。某甲終不見尊宿過。師曰。老僧過在甚處。婆曰。和尚無過。婆豈有過。師曰。無過的人作麼生。婆乃豎拳曰。與麼總成顛倒。師曰。實無諱處(傳燈錄)。

  臺山婆者

  不知何許人也。一僧遊五臺。路與婆遇。問臺山路向甚處去。婆曰。蓦直去。僧便去。婆曰。好個師僧。又恁麼去。後有僧舉似趙州。趙州曰。待我去勘過。明日。趙州便去。問臺山路向甚處去。婆曰。蓦直去。趙州便去。婆曰。好個師僧。又恁麼去。趙州歸院。謂僧曰。臺山婆子。爲汝勘破了也。又一婆遣人送錢趙州。請轉藏經。趙州受施。卻下禅床轉一匝。乃曰。傳語婆。轉藏經已竟。其人回舉似婆。婆曰。比來請轉全藏。如何只轉半藏。又一婆與趙州遇于塗。趙州問甚處去。曰。偷趙州筍去。曰。忽遇趙州作麼生。婆便與一掌。趙州休去。又一婆入趙州法堂。方齋次。婆曰。這一堂師僧。總是婆生得的。惟有大的孩兒。忤逆不孝。趙州才顧視。婆便出去。趙州行田間。遇一婆插田。曰。忽遇猛虎作麼生。婆曰。無一法可當情。趙州曰。嗏。婆亦曰。嗏。趙州曰。猶有這個在。又一婆向晚入院。趙州曰。作麼。婆曰。寄宿。趙州曰。這裏是什麼所在。婆呵呵大笑而去(傳燈錄)。

  何轸妻劉氏

  荊州人。少斷酒肉。常持金剛經。自誓佛前。願年止四十五。預知死日。太和四年。年四十五矣。悉舍資裝供僧。遍別親故。至歲除日。請僧授八關齋戒。沐浴更衣。趺坐一室。高聲誦經。已而悄然。及明。兒女排室入。則化去矣。頂熱可灼手。轸以僧禮葬之北郭焉(酉陽雜俎)。

  姚婆

  上黨人。與範婆善。範婆勸令念阿彌陀佛。姚婆從之。遂屏息家緣。一心念佛。臨終見阿彌陀佛降臨空中。二菩薩侍左右。姚婆白佛。不遇範婆。安得見佛。請佛少住。與渠作別。及範婆至。佛猶俨然。姚婆遂立化(淨土文)。

  溫靜文妻

  並州人。久病臥床。靜文教念阿彌陀佛。妻從之。默誦佛名。二年不絕。一日告靜文言。吾已見佛。後月定去。前殁之叁日。蓮華現前。大如日輪。及期。具食獻父母雲。今幸得生淨土。願父母與夫。專念阿彌陀佛。便當相見。言訖而終(淨土文)。

  燒庵婆者

  不知何許人也。供一庵主。垂二十年。常令一女子送飯。一日。令女子近前一拶。曰。正恁麼時如何。僧曰。枯木倚寒岩。叁冬無暖氣。女子告婆。婆曰。我二十年來只供得一俗漢。遂遣僧出。燒其庵(傳燈錄)。

  陳道婆

  溫州人。嘗遍叩諸名宿。後于山淨和尚語下發明。有偈曰。高坡平頂上。盡是采樵翁。人人盡懷刀斧意。不見山華映水紅(傳燈燈)。

  鍾離夫人任氏

  宋知開封府會稽鍾離瑾之母也。平生笃志淨業。刻旃檀爲彌陀佛像。常頂戴行道。年九十八。起居如常時。一日忽戒瑾曰。人人有個彌陀。奈何抛去。處處無非極樂。不解歸來。予將行矣。汝其念之。翼日晨起。焚香持佛名。頃之。合掌而化。瑾自是感奮。亦專修淨土。臨終。自言夫人報我。往生期至。趺跏坐逝(佛祖統紀)。

  越國夫人王氏

  哲宗從父荊王之妻也。專修淨土。晝夜無間。導諸妾婢。並志西歸。中有一婢獨懈慢。夫人曰。不可以爾一人壞我規矩。擯之。婢悚悔。遂發憤精進。久之弗倦。一日。謂同事曰。吾其行矣。夜聞異香滿室。無疾而逝。越宿。同事者告夫人言。夜夢化去之婢。令致謝夫人。幸蒙訓責。得生西方。感德無量。夫人曰。彼能入我夢。乃可信爾。其夕。夫人夢婢致謝如前。夫人曰。西方可至乎。婢曰。可。遂導夫人行。頃之。見一大池。中有蓮華。大小間錯。或榮或悴。夫人問其故。婢曰。世間修西方者。才發一念。此中便生一華。勤惰不同。榮悴亦異。精進者榮。怠廢者悴。若曆久不息。念熟觀成。形消神謝。決生其中。中有一人。朝服而坐。寶冠璎珞。莊嚴其身。夫人問曰。何人也。婢曰。楊傑也。又一人朝服而坐。其華頗悴。夫人又問何人。曰。馬圩也。時傑已化去。而圩尚存。兩人俱修淨土。而傑行解具足。悲智雙圓。尤弗可及矣。夫人曰。我當生何處。婢導之行可數裏。望見一華臺。金碧晃耀。光明洞然。婢曰。此夫人生處。乃金臺上品上生也。既覺。悲喜交至。其年遇生日起晨。秉爐爇香。望觀音閣而立。諸眷屬方趣前爲壽。視之則已化去矣。宣和中直閣黃策傳其事。爲越國夫人往生記(樂邦文類)。

  陳媪

  錢塘人。從靈芝律師受菩薩戒。專心念佛。日課千拜。經案間迸出舍利。臨終。見佛來迎。顧語旁人。言未竟。已寂然而化(佛祖統紀)。

  袁媪

  錢唐人。從靈芝受菩薩戒。即斷葷酒。笃修淨業。家人皆化之。如是二十年。一日示疾。請圓淨律師說法。俄見佛菩薩衆。現前接引。端坐而化(佛祖統紀)。

  陳媪

  長蘆赜禅師之母也。師嘗作蓮華勝會錄。普勸缁白求生西方。其住廣平普會寺。迎母居方丈東室。朝夕持佛名。已而有疾。集衆唱佛。盡二日。忽合掌瞻像。泊然而化。前一日。師夢母謂曰。吾見尼師十余。來相召。師曰。此往生之祥也。言已。坐滅。面如珂玉。既卒之明日。頂微溫。面白。如夢所見然(佛祖統紀)。

  于媪

  錢唐秦氏女也。其夫販魚爲業。有子遭官事破家。媪愁苦。欲沈身于江。遇靜住寺照師勸之曰。夙世業緣。總宜順受。枉自沈江。不如念佛。媪猛省。即然一指佛前。誓長齋。日稱佛名。十年不怠。見一切人。皆稱爲佛子。一日。請僧誦觀無量壽佛經。而己持珠誦佛名。至觀像章。寂然而化(佛祖統紀)。

  王氏

  合肥馬永逸之妻也。永逸世修淨業。事載居士傳。王氏亦持佛名。行天竺十念法。又嘗持破地獄偈。偈出華嚴經雲。若人欲了知。叁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惟心造。一夕。夢地獄主者來謝雲。幸蒙持偈功德。獄中衆生。出生善道者多矣。其後寢疾。持佛名不絕口。既逝。諸親屬及其侍女。皆夢王氏報雲。吾已得生淨土矣(樂邦文類)。

  空室道人

  名智通。龍圖範珣之女也。幼而聰慧。長歸丞相蘇頌之孫悌。未幾。厭棄塵累。還家求祝發。父難之。遂獨處焚修。閱法界觀有省。作二偈。一曰。浩浩塵中體一如。縱橫交互印毗盧。全波是水波非水。全水成波水自殊。次曰。物我元無異。森羅鏡像同。明明超主伴。了了徹真空。一體含多法。交參帝網中。重重無盡處。動靜悉圓通。其後父母俱亡。兄涓領分寗尉。道人偕行。聞黃龍死心名。往谒之。死心一見。知其所得。便問常啼菩薩賣卻心肝。教誰學般若。道人曰。你若無心我也休。又問。一雨所滋。根荄有異。無陰陽地上。生個甚麼。道人曰。和尚惜取眉毛好。死心打曰。這婦女亂作次第。道人禮拜。死心然之。政和間。居金陵。嘗設浴于保甯寺。揭榜于門曰。一物也無。洗個甚麼。纖塵若有。起自何來。道取一句子元。方可大家入浴。盡道水能洗垢。焉知水亦是塵。直饒水垢頓除。到此亦須洗卻。晚爲尼。住蘇州之西竺。道風甚著。俄示疾。書偈。趺坐而終。有明心錄行世(五燈會元)。

  俞道婆者

  金陵人也。市油糍爲業。嘗參琅玡起禅師。師以臨濟無位真人話示之。一日聞丐者唱蓮華樂雲。不因柳毅傳書信。何緣得到洞庭湖。忽大悟。以糍盤投地。夫旁睨曰。你顛邪。婆曰。非汝境界。複往見琅玡。琅玡問那個是無位真人。婆應聲曰。有一無位真人。六臂叁頭努力嗔。一劈華山分兩路。萬年流水不知春。自是機鋒迅捷。叢林憚之。圓悟勤禅師開堂蔣山。方至法座前。婆從衆中躍出。以身一拶。便歸衆。圓悟雲。見怪不怪。其怪自壞。悟次日至其家。婆不出。厲聲曰。這般黃口小兒。也道出來開堂說法。圓悟曰。婆子少賣弄。我識得你了也。婆大笑。出相見。凡有僧至。則曰兒兒。僧擬議。即掩門。佛燈珣禅師往勘之。婆見師。即曰兒兒。佛燈曰。爺在甚處。婆轉身拜露柱。佛燈即與踏倒。曰將謂有多少奇特。便出。婆蹶起曰。兒兒來。惜你則個。佛燈不顧而去。安首座自德山至。婆問甚處來。曰德山。婆曰。德山泰乃老婆兒子。安曰。婆是甚人兒子。婆曰。被上座一問。直得立地放尿。婆嘗頌馬祖示疾因緣雲。日面月面。虛空閃電。雖然截斷天下衲僧舌頭。分明只道得一半(五燈會元)。

  覺庵道人祖氏

  建甯人。幼不肯字人。深信祖道。一日聞圓悟示衆語。了然明白。自呈所見。圓悟雲。更須飏卻所見。始得自由。道人呈偈曰。露柱抽橫骨。虛空弄爪牙。直饒圓會得。猶是眼中沙(五燈會元)。

  明室道人

  名本明。不詳其氏族。自契機圓悟。遍參名宿。皆蒙印可。紹興十年二月望。手書叁偈。寄呈草堂清微。偈曰。不識煩惱是菩提。若隨煩惱是愚癡。起滅之時須要會。鹞過新羅人不知。又一偈曰。不識煩惱是菩提。淨華生淤泥。人來問我若何爲。吃粥吃飯了洗缽盂。又一偈曰。莫管它。莫管它。終日癡憨弄海沙。要識本來真面目。便是祖師一木義。道不得的叉下死。道得…

《善女人傳卷上(彭際清)》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