蕅益大师的九华山胜缘
林克智
智旭(1599-1655)大师,字蕅益,是明末清初高僧,后人尊为净土宗九祖。大师一生“淹贯内外典籍,着作等身,严净毗尼,极阐净土。”大师与九华山,尤与地藏大士有深因缘,故乐于述之,俾此殊胜因素以广传闻,亦九华名山与净土学人之幸也。
益大师简传
蕅益大师,净土宗九祖。自号八不道人,又号西有沙门。俗姓钟,吴县(今属江苏)人。父歧仲公,曾持念《大悲咒》十载以祈子,后其母金氏梦菩萨抱儿授之,遂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生大师。师少好儒学,12岁读儒书,尝撰文数千言以辟释老。师年17,得阅莲池大师《自知录》及《竹窗随笔》,始悟昔谤佛之非,遂将所着数十篇《辟佛论》付之一炬。师年20之冬,其父亡故,因荐亡读《地藏经》,而萌念佛出世之志。
24岁从憨山大师门人雪岭法师剃度,命名智旭。次年,受比丘戒于云栖。26岁,于莲池大师西方净土。其后,大师多次闭关专持《往生咒》,又曾专念阿弥陀佛,以往生西方净土为愿。由于师之广学专弘,身体力行,终使莲风人扇于世。33岁秋,大师入灵峰过冬,为作请藏因缘。35岁,造西湖寺,述《占察行法》。37岁,讲《占察经》于武水智月庵,又造《盂兰盆新疏》。38岁,三月蔼地藏菩萨道场,住九华之华严庵。遁迹九华,礼地藏菩萨塔,撰《九华地藏塔前愿文》。抱病于山,忘形骸,断世故,腐滓以为馔,糠秕以为粮。次年夏秋之际,居九子别峰,述《梵网合注》,赞礼地藏菩萨忏愿仪。随后虽曾游历诸方,但以住灵峰从事着述为主。清顺治十一年(1654)夏,大师卧病灵峰,于十二月启建净社,作《发愿文》及《求生净土偈》。翌年正月,年57而寂,世称灵峰蕅益大师,塔于灵峰大殿之右。
大师着作达60余种,凡164卷,综禅教律而会归净土,由其弟子成时编为《释论》和《宗论》两大类。大师撰述的专弘净土着作有:《阿弥陀经要解》,后人会性法师编集《蕅益大师净土集》及大师选定,由成时法师编就的《净土十要》等;大师为弘扬净土法门而选入《灵峰宗论》的着作有《阿弥陀佛赞》、《佛说阿弥陀经塔赞》、《答卓左车弥陀疏钞三十二问》、《示念佛法门》、《念佛三昧说》、《示念佛三昧》、《持名念佛历九品净四土说》、《参究念佛论》、《念佛即禅观论》、《灵峰寺净业缘起》、《礼净土忏文》、《结坛念佛回向文》、《大病中启建净社愿文》等,并有赞颂净土的《刻净土忏序》、《刻宝王三昧念佛直指序》、《修净土忏并放生社序》、《观泉开土化万人毕生念佛同生净土序》、《惠应寺放生莲社序》、《庐山香炉峰重结莲社序》等。综观大师之一生,从儒入佛,始习禅,继而研教、究律,知禅者佛心,教者佛语,律者佛行,三者统一而不可分割。三学之归趣,则不外念佛一门,并以念佛为禅、教、律之归结。乃倡禅、教、律三学一源之说。
益大师与地藏菩萨之深缘
大师与地藏菩萨深有缘分,故师一生尽力弘扬、赞叹地藏菩萨。早在明万历四十六年冬天,师20岁时,因丧父“闻地藏昔因,知道从孝积,既怀丧父之哀,复切延慈之想。”故于后来大师之母病笃,有“四肱不救,痛切肺肝”之举。其时大师知菩萨之本愿,遂发出世之心。今将大师与菩萨之胜缘,恭录如下:
崇祯四年冬,温陵徐雨海居士向大师说《占察》妙典,大师倩人特往去栖请得经本,展读之后悲欣交集,撰读持《回向偈》;
崇祯六年(1633)冬,大师述《占察行法》;
崇祯八年夏,于武水智月庵讲演《占察经》,述救苦鬼道众生有关《盂兰盆新疏》;
崇祯九年遁迹九华山,礼地藏菩萨塔,撰《九华地藏塔前愿文》;
崇祯十年,居九子别峰,撰《赞礼地藏菩萨忏愿仪》;
顺治一年(1644)大师居灵峰,退作但三归依人,勤礼《千佛》、《万佛》及《占察行法》,于次年元旦获清净轮相。
顺治七年,大师结夏北天目灵峰,究心毗尼,念末世欲得净戒,舍“占察轮相”之法,更无别途。六月,述《占察经疏》。
大师有关地藏菩萨之作计有:《占察经玄义》一卷、《占察经义疏》二卷、《占察善恶业报经行法》一卷、《赞礼地藏菩萨忏愿仪》一卷。
此外尚有《九华地藏塔前愿文》、《补总持灭定业真言疏》、《甲申七月三十日愿文》、《化持地藏菩萨名号缘起》、《赞礼地藏菩萨忏愿仪后自序》、《为警心居士持地藏本愿经兼劝人序》、《化持灭定业真言一世界数庄严地藏圣像疏》、《化铁地藏疏》、《刻占察行法助缘疏》、《九华芙蓉阁建华严期疏》、《九华山营建众僧塔疏》、《复九华常住书》。
又定嗣注经目有《十轮经解》、《地藏本愿经疏》等但未及成书。
大师以地藏菩萨为楷模,一心敬礼、弘扬地藏法门的主要原因,我们观大师所作之文,即可明了无余。
清净戒根速满菩提之愿
蕅益大师在九华山地藏塔前,发下一个清净的菩提大愿。大师之愿文——《九华地藏塔前愿文》,一直保留至今,为许多同修所敬仰、效法。该文先叙说:
“夙造深殃,于兹末世,虽受戒品,轻犯多端。虽习禅思,粗惑不断。读诵大乘,仅开义解。称念名号,未入三摩。外睹魔党纵横,痛心疾首。内见烦恼纷动,愧地惭天。复由恶业,备受病苦。痛娑婆之弊恶,叹沉溺之无端。由是扶病入山,求哀大士,矢菩提于永动,付身命于浮云。”
因此大师敬燃臂香炷,供养忉利胜会地藏菩萨摩诃萨,另三炷香祈求:
“一炷悔三业重失,生来杀业淫机,谤三宝罪,口过恶念,乃对旧岁染疾后,种种不尽如法,如是等,愿尽消除。”
“一炷为求四愿,律仪清净,断惑证真,长康无病,广作福事。”
“一炷为决疑网,若先礼忏,求净律仪。若先习禅,断除烦惑。若先阅藏,以开慧解。若先立行,以广福缘。唯愿救世真士,大智开士,一切知见者,于诸众生得不忘念者,必垂哀鉴,开我迷云。”
并发如下大心:
“我复于大慈悲父前,沥血铭心,作如是愿: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先自取泥洹。倘夙因缘牵入恶道,愿菩萨弘慈常觉悟我,使我念念忆菩提心,令菩提心相续不断。若夙障稍轻,愿大士威神,令我早成念佛三昧,决定得生阿弥陀佛世界,乘本愿力,无边刹海,化度有情,尽未来际,无有疲厌。”
从大师所发之愿中,我们可看出他的真诚之心,不愧为后代之师。
神咒能灭定业拔三障苦施三德乐
蕅益大师在《补总持灭定业真言疏》中,广明地藏菩萨愿力不可思议,谓持《灭定业真言》可消除业障,灭除定业。大师说:
“敬礼慈尊地藏王,神咒善能灭定业。普救无边五浊苦,绍隆三宝种不断。智旭与法界众生,迷本净心,已造定业。无明所覆,不自觉知,故于今日,同婴苦报,远隔正法,遭遇魔邪,倒说大乘,文件诬毁了义,逐后世微绩,忘教主典型。设宣实道,反被讥诃。虽解真乘,仍亏智断。汉同修之落落,嗟外护之冥冥。果岂他尤,因原自造。唯扪心内悔,悲仰求哀,恭念地藏士,无上医王。灭业真言,无边神力,定能拔三障苦,施三德乐。是以专心持诵,速望冥加。”
大师又于《化持灭定业真言一世界数庄严地藏圣像疏》中予以肯定:“释迦佛谓定业不可救,所以寒造罪之心。地藏菩萨说《灭定业真言》,所以慰穷途之客。”
旧障除灭,新殃不造。大师更“愿一切比丘,增长福慧,成就圣根,断世爱网,摧我见山。一切沙弥,志慕大僧,克臻净行,增修戒慧,弃舍幻缘,期许誓同先哲,举止不类时流。一切檀护,明识是非,了达邪正,以愿作众生之眼,将身为净法之城。又愿各信净土玄猷,共勖乐邦妙行,具诸戒品,读诵大乘,深信因果,解第一义,常为人说法藏远因,弥陀现果,令诸有情,咸脱苦轮,毕获安乐。又愿智旭与诸知识,互为主伴,恒转*轮。誓灭三涂定业,妙畅安养真诠。”可知大师慈悲度生之切。
普劝持念圣号诵经礼忏
持念地藏菩萨圣号,功德不可思议,《地藏菩萨本愿经》广明。故大师在《赞礼地藏菩萨忏愿仪后自序》中,普劝持念地藏菩萨圣号。大师谓念地藏菩萨名,胜持其余大菩萨。其文曰:“大法久湮,人多谬解。执大谤小,举世皆然。然地狱众苦,已随其后,暗哑余报,复更难穷。故地藏慈尊大集会中,现声闻相,世尊广叹胜德,且较云:追于弥勒、妙吉祥、观自在、普贤伽沙等大菩萨所,百劫至心归依,称念礼供,求诸所愿,不如一食顷,归依称念礼供地藏菩萨,以久修坚固大愿大悲,勇猛精进,过诸菩萨故也。”
大师更作《化持地藏菩萨名号缘起》,说欲戒根清静,当忏悔持名,并说:“持名一法,自其浅近言之,愚夫愚妇,孰不能矢口。自其深远言之,不达法身平等,杂乱垢心,不得名为闻矣。故知以二观为指南,能修二观,方为闻菩萨名,以闻名为方便,真实持名,便是圆摄二观,故名闻障净,障净戒得,戒得定慧发生,定慧而一实证入矣。明心见性,是真僧宝,真传佛法。吾辈生末叶,闻此真法,宜如何努力以自勉也。”文中所说的二观,大师引《占察善恶业报经》说:“虽学信解,修唯心识观、真如实观,而善根业薄,未能进趋,诸恶烦恼,不得渐伏,其心疑怯怖畏,及种种障碍,应一切时处,常勤诵念我之名字。若得一心,善根增长,其意猛利,当观我及诸佛法身,与已自身,体性平等,无二无别,不生不灭,常乐我净,功德圆满,是可归依。又观自身心相,无常、苦、无我、不净,如幻如化,是可厌离。如是观者,速得增长净信之心,所有诸障,渐渐捐灭。此人名为学习闻我名者。若离乱垢心,诵我名字,不名为闻,以不能生决定信解,但获世间善报,不得广大深妙利益。”大师解释说:“山此观之,戒不清净,二观决不易修。二观不修,一实何由证契。而欲戒根清净,舍忏悔、持名,岂更有方便哉!”故可知…
《蕅益大师的九华山胜缘》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