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空如来藏,谓无上佛法,不相舍离相,不增减一法,如来无为身,自性本来净,客尘虚妄染,本来自性空。[37]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自性、无自性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六节及附录一。
十二、无住
以不生故常,以不灭故恒,离二故清凉,法性住不变,证灭故寂静,一切觉故遍,不住不分别,离烦恼不着,无智障离阂,柔软离麁涩,无色不可见,离相不可取,以自性故净,离染故无垢。[38]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无住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二节及附录一。
十三、轮涅无二
最上胜妙法,不取有涅槃,非三乘所知,唯是佛境界。[39]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轮涅无二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十六节。
汝等谛听,如来秘密神通之力。一切世间天、人及阿修罗,皆谓:“今释迦牟尼佛,出释氏宫,去伽耶城不远,坐于道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善男子!我实成佛已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我成佛已来,复过于此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自从是来,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说法教化,亦于余处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导利众生。“诸善男子!于是中间,我说燃灯佛等,又复言其入于涅槃,如是皆以方便分别。[40]
请参考第二章第五节及附录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见解以及相关佛经。
--------------------------------------------------------------------------------
[①]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一,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13页下.
[②]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一,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840页上.
[③] 同上,第816页上.
[④]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三,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28页中.
[⑤] 同上,第831页下.
[⑥]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四,无量烦恼所缠品第六,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38页下,第839页上.
[⑦] 同上,第840页上.
[⑧]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一,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14页上.
[⑨]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三,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32页下.
[⑩]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二,佛宝品第二,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23页上.
[11] 同上,第823页下.
[12] 同上,第827页上.
[13]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三,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32页中.
[14]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四,自然不休息佛业品第十,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46页上.
[15]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二,僧宝品第四,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24页中.
[16]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三,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30页下.
[17] 同上,第831页下.
[18] 同上,第833页中.
[19]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二,僧宝品第四,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24页下.
[20]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三,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28页上.
[21] 同上,第829页中.
[22] 同上,第829页下.
[23] 同上,第835页中.
[24]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四,无量烦恼所缠品第六,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38页下、839页上.
[25]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三,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28页中.
[26]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四,无量烦恼所缠品第六,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38页中.
[27]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四,身转清净成菩提品第八,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43页中.
[28]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三,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28页下.
[29]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三,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30页上.
[30] 同上,第831页上.
[31] 同上,第836页下.
[32]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四,无量烦恼所缠品第六,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38页下.
[33]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三,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33页下.
[34]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一、卷第四,如来功德品第九,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17页中、844页中.
[35]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二,佛宝品第二,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22页下.
[36]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四,身转清净成菩提品第八,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42页下.
[37] 同上,第840页上.
[38] 同上,第842页下.
[39] 同上,第843页下.
[40] 《妙法莲华经》卷第五,如来寿量品第十六,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九册,第42页中.
《附录三(第六章 其它北传佛经与大圆满法关系)3》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