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无寻无伺三摩地。复次善男子,若有寻求奢摩他毗钵舍那,是名有寻有伺三摩地。若有伺察奢摩他毗钵舍那,是名无寻唯伺三摩地。若缘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是名无寻无伺三摩地。[16]
请参考第二章第二节及附录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见解以及相关佛经。
五、菩提无作意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何缘最初名极喜地?乃至何缘说名佛地?”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成就大义得未曾得出世间心生大欢喜,是故最初名极喜地。远离一切微细犯戒,是故第二名离垢地。由彼所得三摩地及闻持陀罗尼,能为无量智光依止,是故第三名发光地。由彼所得菩提分法,烧诸烦恼智如火焰,是故第四名焰慧地。由即于彼菩提分法方便修习,最极艰难方得自在,是故第五名极难胜地。现前观察诸行流转,又于无相多修作意方现在前,是故第六名现前地。能远证入无缺无间无相作意,与清净地共相邻接,是故第七名远行地。由于无相得无功用,于诸相中不为现行烦恼所动是故第八名不动地。于一切种说法自在,获得无罪广大智慧,是故第九名善慧地。麁重之身广如虚空,法身圆满譬如大云皆能遍覆,是故第十名法云地。永断最极微细烦恼及所知障无着无碍,于一切种所知境界现正等觉,故第十一说名佛地。[17]
请参考第二章第九节、二节及附录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见解以及相关佛经。
六、无分别智
“静虑三种者,一者无分别寂静极寂静无罪故对治烦恼众苦乐住静虑,二者引发功德静虑,三者引发饶益有情静虑。慧三种者,一者缘世俗谛慧,二者缘胜义谛慧。三者缘饶益有情慧。”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波罗蜜多说名波罗蜜多?”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五因缘故。一者无染着故,二者无顾恋故,三者无罪过故,四者无分别故,五者正回向故。”[18]
请参考第二章第一节及附录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见解以及相关佛经。
七、大悲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是一切波罗蜜多,何因何果有何义利?”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如是一切波罗蜜多大悲为因,微妙可爱诸果异熟,饶益一切有情为果,圆满无上广大菩提,为大义利。”[19]
请参考第二章第九节及附录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见解以及相关佛经。
八、无自性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菩萨以何等波罗蜜多,取一切法无自性性?”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以般若波罗蜜多,能取诸法无自性性。世尊,若般若波罗蜜多,能取诸法无自性性,何故不取有自性性?”“善男子,我终不说以无自性性取无自性性,然无自性性离诸文字,自内所证不可舍于言说文字,而能宣说,是故我说般若波罗蜜多,能取诸法无自性性。”[20]
请参考第二章第六节及附录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见解以及相关佛经。
--------------------------------------------------------------------------------
[1]《妙法莲华经》卷第四,五百弟子受记品第八,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九册,第35页.
[2]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十,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一,般若译.《大正藏》第十册,第325页下.另同文也见于1、《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八十九,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二,唐实叉难陀译.《大正藏》第十册,第600页上.2、《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六十,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一,实叉难陀译.《大正藏》第九册,第138页.
[3]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三十二,如来出现品第三十七之三,般若译.《大正藏》第十册,第877页.
[4]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五十二,如来出现品第三十七之三,《大正藏》第十册,第277页.
[5] 同上,第277页.
[6]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四十五,入法界品第三十四之二,东晋佛驮跋陀罗译,《大正藏》第十四册,第683页.
[7] 《解深密经》卷第二,诏译一切法相品第四,大唐玄奘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693页.
[8] 《解深密经》卷第五,如来成所作事品第八,大唐玄奘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710页.
[9] 《解深密经》卷第四,地波罗蜜多品第七,大唐玄奘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706页.
[10] 同上,第706页.
[11] 《解深密经》卷第三,分别瑜伽品第六,大唐玄奘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701页.
[12] 《解深密经》卷第五,如来成所作事品第八,大唐玄奘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708页.
[13] 同上,第710页.
[14] 《解深密经》卷第五,如来成所作事品第八,大唐玄奘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710页.
[15] 《解深密经》卷第三,分别瑜伽品第六,大唐玄奘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700页.
[16] 同上,第699页.
[17] 《解深密经》卷第四,地波罗蜜多品第七,大唐玄奘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704页.
[18] 《解深密经》卷第四,地波罗蜜多品第七,大唐玄奘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705页.
[19] 同上,第707页.
[20] 同上,第707页.
《附录三(第六章 其它北传佛经与大圆满法关系)1》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