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现相品第二,《大正藏》第十册.
[164] (北齐)那连提耶舍译.《大宝积经》卷第六十五,菩萨见实会第十六之五,紧那罗授记品第十一,《大正藏》第十一册.
[165] (唐)玄奘译.《佛说佛地经》,《大正藏》第十六册.
[166] (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释习相应品卷第三十七,圣者龙树造,《大正藏》第二十五册.
[167] (西晋)竺法护译.《佛说须真天子经》卷第四,《大正藏》第十四册.
[168] (北凉)昙无谶译,《大智度论》释信谤品第四十一之余,大智度论释叹净品第四十二,《大正藏》第二十五册.
[169] 月官菩萨《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广释》(林崇安译).高雄:谛听文化,2001年.
[170] (元)释智译.《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大正藏》第二十册.
[171] (唐)菩提流志译.《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卷上,《大正藏》第十二册.
[172] (东汉)支娄迦谶译.《佛说阿阇世王经》,《大正藏》第十五册.
[173] (西晋)竺法护译,《佛说魔逆经》,《大正藏》第十三册.
[174] (西晋)竺法护译,《佛说如幻三昧经》卷下,《大正藏》第十二册上.
[175] (北魏)毗目智仙、般若流支译.《圣善住意天子所问经》卷下,《大正藏》第十二册.
[176] (梁)僧伽婆罗译.《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大正藏》第八册.
[177] (梁)僧伽婆罗等译.《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大正藏》第十二册.
[178] (宋)求那跋陀罗译.《央掘魔罗经》卷第四,《大正藏》第二册.
[179] (西晋)竺法护译.《佛说文殊师利净律经》,《大正藏》第十四册.
[180] (姚秦)鸠摩罗什译.《思益梵天所问经》,《大正藏》第15册.
[181] (姚秦)鸠摩罗什译.《维摩诘所说经》观众生品第七,《大正藏》第十四册.
[182] (唐)不空译.《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佛剎功德庄严经》卷中,《大正藏》十一册.
[183] (西晋)竺法护译.《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卷上,《大正藏》第十一册.
[184] (梁)曼陀罗仙译.《大宝积经·文殊师利说般若会第四十六之二》卷第一百一十六,《大正藏》第十一册.
[185] (西晋)竺法护译.《文殊支利普超三昧经》正士品第一,《大正藏》第十五册.
[186] (东汉)支娄迦谶译.《阿閦佛国经》,《大正藏》第十一册.
[187] 弘学.《密宗指要》.四川:巴蜀书社,2006年.
[188] 《首楞严三昧经》卷下称为龙种上如来,净土称为平等世界;姚秦竺佛念译《菩萨璎珞经》卷四称为大身如来,净土称为空寂世界;《菩萨处胎经》文殊身变化品第六十七称为升仙尊佛,净土称为无碍世界。
[189] 许得存.《大圆满法及其与禅宗思想的关系提要》.2001年两岸禅学研讨会论文集.
[190] (元)宗宝编.《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大正藏》第四十八册.
[191] 班班多杰.《禅宗在藏传佛教前弘期的传播和对后弘期的影响》,北京:《历史研究》杂志,2008年6月.316期第62页.《顿悟真宗金刚般若修行达彼岸法门要诀》此文本汉文有两种版本,一本篇幅较长,一本篇幅较短,均载黄永武主编:《敦煌宝藏》[伯]124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年,第24~125页;《敦煌宝藏》[伯]134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6年,第299~300页。藏译本见陈践、王尧编:《敦煌本古藏文文书汇编》,第299页~251页。本文采用的是篇幅较长的版本。以下引文均在其中,故不再注明页数。从藏文译文看,两种版本的汉文本尚不足藏译文的一半篇幅,说明汉文本不是足本。
[192] (唐)实叉难陀译.《大乘入楞伽经》卷第三,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三,卷第五,无常品第三之余,大周实叉难陀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603页上.实叉难陀重视意译,强调简约顺畅。
[193] 无著菩萨造玄奘译.《摄大乘论本》卷上,所知依分第二,《大正藏》第31册.
[194] (唐)般剌蜜帝译.《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五,《大正藏》第19册.
[195] (元)金总持等译,《佛说法乘义决定经》,《大正藏》第17册.
[196] 谈锡永、邵颂雄.《如来藏二谛见—不败尊者说如来藏》(谈锡永、邵颂雄译).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年.
[197] 谈锡永.《四重缘起深般若》.台北:全佛文化出版社,2005年.
[198] 印顺.《如来藏之研究》.台湾新竹:正闻出版社,1981年.
[199] 萧平实.《真实如来藏》.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5年.
[200] (北魏)菩提流支译.《佛说不增不减经》,《大正藏》第十六册.
[201] (姚秦)鸠摩罗什等译.《禅法要解》卷上,《大正藏》第十五册.
[202] (唐)玄奘译.《解深密经》卷第五,如来成所作事品第八,《大正藏》第十六册.
[203] (唐)佛陀多罗译.《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大正藏》第17册.
[204] 天亲菩萨造,北魏菩提流支译,《十地经论》,《大正藏》第二十六册.
[205] 尕藏加.《雪域的宗教》(上册).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
[206] 夏嘉玲.《15天不吃不喝不拉 印度研究DNA》. 台湾联合报引用法新社阿美达巴德10日电, 2010年5月11日,A16版。
[207] 王春华.《藏密瑜伽的奥秘与传奇》.西藏人民出版社,2001年.
[208] 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之书》(郑振煌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209] 求那跋驮罗译.《杂阿含经》卷十八,《大正藏》第二册.
[210] 《杂阿含经》,《大正藏》第二册,第70页下.佛陀说:“诸比丘!云何修无常想?修习多修习,能断一切欲爱、色爱、无色爱、掉、慢、无明。若比丘于空露地、若林树间,善正思惟,观察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如是思惟,断一切欲爱、色爱、无色爱、掉、慢、无明。所以者何?无常想者,能建立无我想,圣弟子住无我想,心离我慢,顺得涅槃。”
[211] (东晋)僧伽提婆译.《中阿含经》,《大正藏》,第一册.
[212] 世亲造.(唐)玄奘译.《阿毗达磨俱舍论》,《大藏经》第二十九册.
[213] 《中部·圣求经》,《汉译南传大藏经》中部经典一,高雄:元亨寺妙林出版社,1993年.相应于《中阿含经‧罗摩经》,在《大正藏》第一册.
[214] 《小部·大品》第十二章《二种随观经》,《汉译南传大藏经》小部经典二,高雄:元亨寺妙林出版社,1993年.
[215] 郭良鋆,《佛教涅槃论》,《南亚研究》,1994年,第四期.
[216] 参见(后秦)昙摩耶舍、昙摩崛多译.《舍利弗阿毗昙论》卷十六,《大正藏》第二十八册,第633页上中.“何谓第一义空?第一谓涅槃。如比丘,思惟涅槃空、知空、解空、受空,以何义空?以我空,我所亦空,常空、不变易空,如是不放逸观,得定心住正住,是名第一义空。如是六空,是名空定。何谓无相定?除空定,若余定,以圣涅槃为境界,是名无相定。复次无相定,行有相,涅槃无相。行有三相:生住灭。涅槃无三相:不生不住不灭。如是行有相,涅槃无相,涅槃是寂灭,是舍宅,是救护,是灯明,是依止,是不终没,是归趣,是无燋热,是无忧恼,是无忧悲苦恼及余诸行。
[217] (元)金总持等译.《佛说法乘义决定经》卷二,《大正藏》第十七册。
[218] 牟宗三.《佛性与般若》(修订版),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9年.
[219] 班班多杰.《藏传佛教思想史纲》.上海:三联书局,1992年.苯教将《般若十万颂》改为《康勤》,《般若两万五千颂》改为《康穹》,《瑜伽师地论》的《抉择分》改为《苯经》,《五部大陀罗尼》改为《白黑等龙经》等。
[220] 顿珠拉杰.《西藏本教简史》.西藏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7年.
[221] 宁艳娟.《雍仲苯教大师》.台北:橡实文化出版社,2009年.
[222] 贡珠·云丹嘉措.《蒋扬钦哲旺波传》(张炜明译).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
[223] 周锡银、望潮.《藏族原始宗教》.四川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
[224] 巴珠(巴楚)仁波切.《普贤上师言教》(佐钦寺熙日森佛学院译).西藏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6版.
[225] Longchen Rabjam,The Precious Treasury of the Way of biding,translated under the direction of H.E. Chagdud Tulku Rinpoche by Richard Barron (Chokyi Nyima) andedited by Padma Translation Committee,Junction City:Padma Publishing,1998
[226] Patrul Rinpoche, The Heart Treasure of the Enlightened Ones, with commentary by Dilgo Khyentse, translated by The Padmakara Translation Group, Boston:Shambhala,1992
[227] Patrul Rinpoche, The Words of My Perfect Teacher, translated by The Padmakara Translation Group, Boston:Shambhala,1998
[228] Reynolds,John Myrdhin,Bonpo Dzogchen Teachings according to LOPON TENZIN NAMDAK,Vajra Publications,Kathmandu,Nepal,2006.
[229] ANNE CAROLYN KLEIN,GESHE TENZIN WANGYAL RINPOCHE,Unbounded Wholeness-Dzogchen,Bon,and the Logic of the Nonconceptual,Oxford University Press,Inc.2006
《参考文献》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