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部、莲华部、金刚部三部之总密咒以及手印作加持,以誓言、法、事业、大手印四手印印持。[6]瑜伽部修行与本尊身、口、意三密相应,熟悉本尊坛城与功德净土,逐渐与本尊合一,成为本尊化身。
(四)内密三乘分成:大瑜伽(Mahāyoga)、阿努瑜伽(anuyoga)、阿底瑜伽(ādiyoga)。大瑜伽为生起次第,阿努瑜伽为圆满次第,阿底瑜伽为大圆满法。龙钦饶降巴尊者说:“大瑜伽续主修法,玛哈生次风方便,阿努明点圆次慧,阿底一切无二智,诸法本来平等性,了知此理而实修。”[7]大瑜伽,主要涉及呼吸、生起次第及善巧方便。无比瑜伽,主要涉及明点、圆满次第及般若。无上瑜伽,涉及一切事物、无二无别及根本智。一般宁玛派从生起次第到达圆满次第修行,最后才进入大圆满法修炼。龙钦饶降巴尊者说:“密乘为大乘不共道,分外内两支,具甚深无上法门,为生起次第及圆满次第之融合,能依次第清净妄心。”[8]宁玛派的续部总括为《经·幻·心》三部,此外,还有秘密流传的《宁提》法门。以下笔者一一介绍内密三乘。(在第一章第六节还会再提到修行部分。)
1、摩诃瑜伽(大瑜伽)
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宗派藏》中说:“所谓大瑜伽乘是以内心之事业:大慧为主,无取、舍之身,语事业或五妙欲由方便所行。”[9]此乘将一切法证悟为现空无别之神变,它比瑜伽续部要优胜。故称大瑜伽部。此外,在《大圆满心性休息》中说:“大瑜伽为方便父续,主要修持本尊坛城生起次第方便,五大之清净风以及明空无念之智慧,从而获得共同殊胜之悉地。”[10]此能清净五大种(地、水、火、风、空)内之风息,为气脉内明点的修炼打基础。另外在《四法宝鬘》中说:“于生起次第,万法皆现于一坛城。自身成本尊,语为咒音,意则放收本觉。如是作,一切虚幻相即转为佛土。[11]《幻变经》属于摩诃瑜伽的教授,有幻变十八部,其内容相当于生起次第,依身、语、意、功德、事业五类共划分为五大续部。修炼生起次第前要接受宝瓶灌顶。大瑜伽修行最终拥有本尊身、口、意三密相应,禅定幻化,具有初步天界光明能量。在《大幻化网》中,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接续修炼或混合修行,目前宁玛派常用混合修行。
2、阿努瑜伽
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四法宝鬘》中说:“于圆满次第,凭脉、气、点瑜伽修习,行者进入不思议净光明界,此中万法均为真实空性,由是心气即受驾御而致用。”[12]宁玛派学者郭若扎西说:“所谓阿努瑜伽乘,即随类瑜伽部即证悟一切法为心性界及智能无二之功用,以智能悲悯之道为主,故称随类瑜伽。”[13]第八乘依靠气、脉、明点,光明空性双运的修炼,达大乐、气住中脉的稳定程度。龙钦饶降巴尊者说:“以绝地火(拙火)之智慧火光,焚烧如来藏之界。《空行海续》中云:脐部燃绝火,焚烧诸关节,烧毁眼等后,颚中降明点,行于诸交界,经纬线璎珞,穿过行诸脉,七万一千二。通过修圆满次第,前面修生起次第以及诸法如幻之少许贪执也能够断除,远离所谓此法彼法的一切所缘思维,从而净除法身之障,圆满不可思议之等持智慧资粮。”“通过断除生起次第之贪执而证悟本尊为法性,依靠殊胜方便生起明、乐、无念之觉受,历经诸道从而使一切心境均现为法性,证悟自性俱生智慧,最终彻底明见实相等。”[14]宁玛派《集经》属于阿努瑜伽的教授,其内容相当于圆满次第,《集经》有根本经《遍集明了续》、解释经《集密意经》。修炼圆满次第前,一般要先接受秘密灌顶,之后再接受智慧灌顶。秘密灌顶去语与气之不净;智慧灌顶,去意(包括所知障)及明点之不净。阿努瑜伽修行具有光明幻化能量,不执着本尊,自心是佛心,最终不受欲界、色界干扰,成就者可选择到诸佛不同净土。
3、阿底瑜伽(大圆满)
龙钦饶降巴尊者说:“无上极密大圆满,能令行者直入本来具足之境界,万法以此境界为基,此境界复无变易,一切功德于此自然呈现,如日月星辰之现于晴空,此境不假外求,以法尔故,亦不须整治,盖乃自然而然之道。[15]大圆满是宁玛派九乘之顶,大圆满法正行修持自然智慧可达究竟解脱,龙钦饶降巴尊者又说:“菩萨乘用二谛寻思伺察法性性空虚空,而大圆满阿底瑜伽之大乐则是超越寻思推求之菩提心;因为瑜伽乘求生密严刹土,不能住于无舍无取,而大圆满阿底瑜伽之大乐则为无取无舍之菩提心;大瑜伽求证金刚持位,所以用方便与胜慧为趣入门,而大圆满阿底瑜伽之大乐则是超越勤修之菩提心;阿努瑜伽乘求证无别,所以用界智为入门,而大圆满阿底瑜伽之大乐则是超越因果之菩提心。”[16]所以阿底瑜伽比其它八乘更为殊胜。晋美林巴尊者于《龙钦心髓三瑜伽大吉祥口诀总义》中写道:“大圆满(阿底瑜伽、无上瑜伽)为上士设,无比(阿努)瑜伽为中士,大瑜伽为下士立,渐生坛城大瑜伽,有如一切密续根,无比瑜伽刹那成,有如一切密续道,离心识相大圆满,则是一切密续果。”[17]这里强调了上师依照不同的智慧根器,传授不同的修炼方式。阿底瑜伽修行最终可神变非凡,幻化、创造佛菩萨净土佛国,宇宙逍遥游。化身、报身千千万万,与法界光明合一。修大圆满法前,一般要接受上师的句义灌顶,去身、语、意及气、脉、明点一切之不净。有关大圆满法相关介绍请参考本文以下章节。
--------------------------------------------------------------------------------
[1] 法尊法师.《法尊法师论文集》.台北:大千出版社,2002年.第88~89页.
[2] 三十七道品包括:四念住(身念住、受念住、心念住、法念住)、四正勤(已生恶念令断、未生恶念不生、未生善念令生、已生善念令增长)、四神足(欲神足、勤神足、心念神足、智慧观察思维神足)、五根(信、勤、念、定、慧)、五力(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七觉支(念觉支、择法觉支、勤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3] 班班多杰.《藏传佛教智慧境界》.台北:大千出版社,2002年.第56页.
[4] 龙钦饶降巴.《七宝藏论·宗派藏》(班班多杰译).四川:德格印经院,木刻版第104、114页.
[5] 敦珠法王、义成仁波切等 .《九乘次第论集》.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56页.
[6] 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566页.
[7] 同上,第566~567页.
[8] 龙钦饶降巴.《四法宝鬘》(谈锡永导读).台北:全佛文化,1999年.第133页.
[9] 龙钦饶降巴.《七宝藏论·宗派藏》(班班多杰译).四川:德格印经院,木刻版第104~105页.
[10] 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567页.
[11] 龙钦饶降巴.《四法宝鬘》(谈锡永导读).台北:全佛文化,1999年.第140页.
[12] 同上,第141页.
[13] 郭若扎西.《郭扎佛教史》.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0年藏文版.第82页.
[14] 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589、591、592页.
[15] 龙钦饶降巴.《四法宝鬘》(谈锡永导读).台北:全佛文化,1999年.第144页.
[16] 龙钦饶降巴.《七宝藏论·宗派藏》(班班多杰译).四川:德格印经院,木刻版第117、118、119页.
[17] 敦珠法王、义成仁波切等.《九乘次第论集》.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63~64页.
《第一章 第一节 藏传佛教宁玛派及九乘修行介绍A》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