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级、功能、用途、作用及其概念、意义和内涵等作了具体的界定,并予以深入细致的研究和符合逻辑的诠释,为西藏佛塔按佛教理论予以规范化定型提供了较为科学的理论依据。此后建造的西藏佛塔基本遵循了他们制定的建塔尺度和建塔准则。以藏传佛教基本原理为依据,西藏佛塔可分为身、语、意三种。身之塔代表佛陀、菩提萨埵或高僧活佛的化身;语之塔代表佛陀的教诲;意之塔代表佛教最基本的精神思想和佛陀所持有的空寂明净。据藏传佛教经典记载,佛祖释迦牟尼涅槃后,他的遗体火化,弟子们将其舍利分成8份,分别建塔供养。西藏佛塔就是仿照古印度8大舍利灵塔建造的,因而出现了8种类型的佛塔。藏传佛教典籍中,通常把这8种类型的佛塔分别称“莲聚塔”,藏语“八邦曲丹”,是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诞生后在大地上行走七步,步步生出莲花的故事而仿照古印度迦毗罗卫兰毗尼园(今印度奥德省接近尼泊尔边境)的佛塔建造的;“菩提塔”,藏语“香曲曲丹”,是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获得大彻大悟,得道成佛而仿照摩揭院尼连畔的玛格达佛塔建造的;“转*轮塔”,藏语“扎西果莽曲丹”,是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初转*轮(第一次讲经),宣讲“四谛”要义而仿照波罗奈城鹿野苑的佛塔建造的;“神变塔”,藏语“乔赤曲丹”,是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降伏外道魔怪的种种奇迹而仿照舍卫国宰祗陀园的斯拉瓦斯蒂佛塔建造的;“神降塔”,藏语“拉帕曲丹”,是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踏着金银琉璃化作的宝梯自天而降的奇迹而仿照桑迦尸国曲女城桑卡斯亚的佛塔建造的;“息诤塔”,藏语“严敦曲丹”,是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平息佛教僧侣内部的争论而仿照王舍城拉杰格里的佛塔建造的;“殊胜塔”,藏语“南嘉曲丹”,是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在广严城测算自己寿数,他的弟子和信徒们祝愿释迦牟尼佛长寿而仿照毗耶离城的佛塔建造的;“涅槃塔”,藏语“娘堆曲丹”,是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向众生显示万物无常入于涅槃状而仿照拘尸那迦的佛塔建造的。这8种类型的佛塔代表了佛祖释迦牟尼一生从诞生到涅槃的8大成就,或者说佛陀8个不同的精神境界。藏传佛教信仰者常以建造八灵塔来纪念佛陀一生为拯救万物有灵而建树的无量功德。我国西藏佛塔,乃至内地佛塔、西域佛塔和云南傣族佛塔均起源于佛陀涅槃后在印度及尼泊尔各地建造的8大灵塔。佛陀一生的8大功德是最初形成佛塔建筑艺术的实质性内涵,亦是世界各地的佛塔赖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具有一定的佛教现实性。建造八灵塔朝拜礼佛,是当时西藏佛教信仰者的共同心愿,亦成为一种时尚。因此,按直线排列的八灵塔,在西藏乃至全藏区比比皆是,数不胜数。
西藏佛塔多采用“八灵塔”中的殊胜塔和菩提塔等形式,举世瞩目的布达拉宫五世达赖灵塔就是按菩提塔模式建造的。除上述“八灵塔”外,西藏佛塔中还有声闻塔、梵天塔、独觉塔、通卓塔、贡当塔、时轮塔、莲花合瓣塔、噶当觉顿塔等名目繁多、造型迥异的佛塔,但它们的基本形制均未超出“八灵塔”形制的范围。西藏佛塔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塔型,那就是佛陀结跏趺坐姿被喻为佛塔形状,佛塔结构各部位相应代表佛陀身体各部位。这种喻体与喻意的表现手法比较特殊,充分体现了“塔即是佛,佛即是塔,修塔如修佛,礼塔如礼佛,佛塔一体”的佛教信仰观。西藏佛塔建造者按照佛教关于世界形成的结构原理,以及佛教对宇宙学说的解释,在寺院四隅往往建造代表佛教四大方位的佛塔。如东胜身洲塔、南赡部洲塔、西牛货洲塔、北俱卢洲塔等。西藏佛塔绝大多数是以瓶形覆钵式塔的面目出现,常以独塔傲立,但也有八塔和群塔等。覆钵式瓶形塔和噶当觉顿式佛塔是西藏常见的佛塔类型。西藏夏鲁寺门楼第三层布顿塔是为纪念一世布顿大师而建的,此塔造型与噶当觉顿式佛塔风格迥然不同,这种塔兴建于藏传佛教“后弘期”早期,流行于萨迦派后期,特别是为格鲁派所沿用,成为15世纪中叶西藏常见塔型之一。覆钟式佛塔如桑耶寺黑塔;圆形佛塔如桑耶寺红塔,甘肃肃南马蹄寺和敦煌莫高窟壁画均能看到上述诸类佛塔的踪影。覆钵式佛塔在西藏流行多年,而且成为高僧活佛圆寂后的主要灵塔形制,达赖、班禅灵塔就是以覆钵式塔作模型的。藏式佛塔中也有过门塔,像青海塔尔寺过门塔就是其中之典范。从建筑材质来看,西藏佛塔又有石塔、土塔、木塔(檀香木、旋檀木、红木、樟木等雕刻之塔)、铜塔(黄、红铜铸造的塔)、金塔、银制镏金塔、银塔、象牙镂雕塔、玉塔、陶塔、泥塔、砖雕塔等。一般佛殿外建造的佛塔大多为石塔、砖塔、土塔、泥塔等。殿内建造的大多为金属塔、珐琅塔、珍珠塔、玛瑙塔、木质塔、玉塔、骨塔、陶塔等。佛殿内建塔是西藏佛塔所特有的一种建塔形式,如布达拉宫历辈达赖肉身灵塔、扎什伦布寺历辈班禅灵塔、哲蚌寺措饮大殿形制较古的药师银塔、萨迦寺佛殿历代法王和本钦的灵塔、聂塘度母堂噶当铜塔等。西藏许多地方还将巨大的石块雕琢成佛塔形状,上面雕刻梵文六字真言或佛像等,供奉在清洁高显之地或寺院和嘛呢堆旁,在冈底斯山区域就有这种用石块雕琢的佛塔,虔诚的信徒们绕塔朝拜,祈求来世。
西藏佛塔无论名目多么繁多,造型多么不同,但均源自为纪念佛陀功德而建的“八灵塔”形制,其建塔意义和目的均未超出“八灵塔”,所涵盖的意义和内容,是八灵塔形制的异变,属同源异流。如果说有所突破,那也是对“八灵塔”内涵意义的扩延,乃是对藏传佛教义理及其佛陀精神和佛塔象征体系的新的感悟。有所改造,有所发展,有所创新也是合乎事物发展之客观规律。 [责任编辑 德吉卓玛]
注释:
①载《西藏研究》1992年第1期,第145页。
②《桑耶寺简志》,西藏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4页。
[作者简介]索南才让,副编审,现任青海民族出版社藏文编辑室主任、青海民族出版社副总编辑。
《论西藏佛塔的起源及其结构和类型》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