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印的修身
索南才让(许得存)
一、气、脉、明点
气、脉、明点是密教修身的要诀,为契合大手印的极则。气、脉的修炼方法是金刚诵和宝瓶气,明点的方法多种多样,正确掌握气、脉、明点,有利于更好地修身。关于它们的性质、特点、功能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密教经典多有介绍,尤其在无上瑜伽部各经续中阐释颇详。
气,外摄于大种之风,内行于各脉道之气息,是生命的功能。密教认为,气有一百零八种,主气有十种、八种、六种、五种之说。根据密教母续类经典,从气的性质分为地气、水气、火气、风气、虚空气和识气等六种。从它的流行方法分识气和业气;从其功用分为命气、下泄气、上行气、平住气、通行气、龙气、龟气、蜥蜴气、天授气、胜弓气等十种,其中的前五种是根本气,每一种气各有六大特点。
命气,又叫持命气,是元气,白色,对水气,住心脉轮,主持生命和寿数,从两鼻孔进入缓缓下行,流动之时成就寂业。
下泄气,又叫下行气,用来调整精液和经血、尿液、粪便的排泄。黄色,对地气,住二下门,从两鼻孔进入后重重地直行,流行之时,能成就浮业。
上行气,红色,对火气,住喉轮,专司咽吞饮食、发出声音、鲜明容颜、增长体力和发动记忆,推动气的作用,强烈从鼻孔入出。
平住气,绿色,对风气,住脐轮,用来帮助感苦觉乐,消化饮食,燃起猛厉火等,通过左鼻孔出入,流行之时,能成就猛厉业。
遍行气,蓝色,对虚空气,住上下身及三百六十个骨节中,专司屈伸俯仰,启闭口目,保证全身血液流通。
在脐轮六十四脉叶的一根本脉内有四百五十种气,长行气三十七,叫刻气或小棍气;顶轮一脉内流行的气,叫做时辰气;喉轮一 脉内流动的气,叫做往生气或识转气;心轮一脉内流动的气,叫做刻分气。脐脉轮内,一昼夜气流劝二万一千次。顶轮、喉轮、心轮之气流同样次数。
龙气、龟气、蜥蜴气、天授气、胜弓气,别称五天女气,或五根气,是五支分气。或者,把行气、全行气、正行气、极行气、定行气作为人体五支气。
持命气是一切生死涅槃的基础,从密教方面说,住短“阿”自性,语言、气息、时刻、刻、择期等都从短“阿”生起,甚至一切元辅音字母的发音都生于此。从字母讲,“阿”字是发音的根本;从智慧讲,“阿”字是在殊胜不变大乐上说的。因此,诸法的基础气是持命气,也是“阿”,从中产生一切生死涅槃诸法。成就金刚身时,首先成就持命气。从中放出的下泄气,是地界和五字中的“勒”(li)字形相;上行气是火界和“梨”(ri)字形相;平行气是风界和“哦”(ai)字相;遍行气是水界和“呜”(u)字相。五支分气也有相对应的界和字相。
如果从胚胎学讲,胎中从金刚身形成至十月间,十气逐渐增长,各功能日益健全。胎儿形成之时,持命气“阿”相形成,从第二个月起,下泄气等十气逐渐圆满。
总之,外宇宙五大和内宇宙五大是一种对应关系,内行气和外风一样,外分十二个月,内气有十二种转趋;外每宫各有五刻,内各有五轮;外一年有二万一千六百时辰,内为一昼夜的气息;外行要业,从脐轮开始经过左右二脉道,顺鼻孔排出,又通过右鼻孔流行,日气(右气)的功能散尽,慢慢流行,名叫毒气,它是方便自性,又是语金刚的体性,每昼夜右气行一万零四百六十二次;左鼻孔流行月气是智慧自性,也是金刚身本性,每昼夜行一万零四百六十二次。中间平等行的六百七十五气,在外宇宙象罗睺罗一样有力,叫做智慧气,其本性方便智慧无二,是意金刚体性。不分别心体的乐明者,是大智慧气,在自证上,气的一切动摇全部寂静。
脉是气所循行的轨道,中医叫经络。人体脉总有七万二千,其中主要脉一百二十,其中又有二十四要脉,左脉、中脉和右脉是三条主干脉。《吉祥胜乐源续王》说:“随行身之脉,七万二千条,诸脉及近脉,全都依彼等。一百二十脉,是说为主脉,脉处及诸境,要脉二十四。其中有三脉,遍布而所依”。⑴在人体的海底轮、生殖轮、脐轮、心轮、喉轮和眉间轮等六轮中,心间*轮有八脉,喉间受用轮有十六脉,顶上大乐轮有三十二脉,脐间变化轮有六十四脉,生殖护乐轮有三十二脉,海底轮有八脉。眉间轮是心的中心点;喉轮是空的中心点,心轮为气大种,脐轮为火大种,生殖轮为水大种,海底轮为地大种。从海底轮至眉间轮,莲花座花叶分别是四、六、十、十二、十六、二,共五十,每叶有一字母,叶数是按照各轮的脉数和地位定的。在身体的颈椎至脊尾之间有三十二脉,其中颈脊椎七脉,背椎十二脉,腰椎五脉,臂椎五脉,脊尾椎四脉,分别和喉轮、心轮、脐轮、生殖轮、海底轮相结合。
密典认为,脉源自海底轮,形似蛋状,四周由薄膜包裹,全身脉都由此发出。心脉轮之东的左侧脉为地界,南支脉为水界,西支脉为火界,北猛厉火脉为风界。东支脉中有南仓脉,南支脉有西南香脉,西支脉有西北味脉,北支脉发出东北触脉,四供脉即是心间八脉。
心间八脉与心间初次形成的八脉不同,心间八脉各有流出界气的意八脉,流红界的语八脉,流白界的身八脉,共二十四脉,是二十四处之脉。二十四处中,额部、顶部、右耳、后颈窝、左耳、眉间、双眼、两肩膀为意处;两腋、两乳、脐、鼻端、嘴、喉、心、二果为语处;相顶(生殖器)、肛门、两大腿、两胫、脚手背、四拇指、双膝、十六指为身处。二十四脉各有身、语、意三脉,共三类七十二脉;七十二脉各有一千脉,共七万两千脉。
左脉,又叫月脉,灰白色,性凉。它由睾丸起,在海底轮与中脉结合。
右脉,又叫日脉,性热,火红色,帮助消化食物。
气由左脉流则成静定,由右脉流则不和谐。日出时,气由左脉流通经昼;日落时,由右脉流通极夜。从医学上讲,从脐下起,左脉偏右,决定男女性别,司尿液、经血;右脉偏左,司大便,帮助消化。左右二脉指示时间,中脉则吸吞时间。
噶举派认为,中脉居身体中央,证达能执所执无二,方便智慧无别,一切智慧之脉是一切所依之慧;一切识脉是一切所依之识,两者相同。一般认为,佛的能作因叫做如来藏,是一切慧脉的中脉,轮回脉是命脉,两者一体。命脉依脊椎骨,犹如身体的主体,中脉、左脉、右脉依附于它而住。由于各派所基于的经典不同,修持不尽相同。
明点,梵文作“底勒迦"(tilika),意思是精液、精髓,或标记,是大乐的心藏和种子。其外形是“唵、阿、吽”(om,a,hum)三字。佛教认为,从身体各毛孔所现的如来、明妃和菩萨等都是由此三字变现的。
明点的分类较多,第三世GMB活佛让雄多杰分为离戏论明点、迷妄无明明点、咒语明点、气明点、物质明点。离戏论明点者,是无始以来,无毁而住的自心三身本性;红白心被三气所乱,出现能执所执的迷妄,叫做迷妄无明明点;从分别四名变化安立者,叫咒语明点;在依他起对治束气者,叫气明点;把系缚红白界的方便叫物质明点,或实体明点。从佛家医学讲,汇集五精的红白明点合住于心脉轮的空管中,白界的一部分,在住中脉的同时住顶轮,从中产生身体的一切白界(精液);红界(经血)的一部分住脐轮,成为身体红界的源泉,也是脐轮火和暖位的根基。
同样,五精的浊界也有清浊之分,其中的清界(精液)专司增长体力和美容;浊界通过根门排出。最初从七清七浊发出十二清和二十四浊。十二清界,指与五支分气相关的五明点,与五脉气相关的五明点和依日月罗睺星三气而生的三明点。因为,它是日气的有法,看成是一日明点,依屎、尿、精液三脉的三明点,是除下泄月气的有法,作为一月明点。
身体的一切粗上气住脐时,产生第四位明点;气住心轮时,生睡眠明点;气住喉轮时,生梦境明点;气住额部时,生醒起明点。下身气住脐时,生醒起明点;当气行抵秘密处脉时,生梦境明点;气行抵宝轮(一般指男性生殖器)时,生睡眠明点;当气、界平等行抵生殖轮顶端时,生四位明点。四位,指睡眠位、梦位、普通位(庸位)、定位(等持位)。气、脉、明点圆满时生起四位。噶举派特别重视睡眠和醒起二位。玛尔巴初传此法时,以确定身法现象,正知所缘境;确定心法现象,了解所修义的体性。睡眠位,为护持善加行,必须了解心与喉的要点;醒起位,为修猛厉火,了解脐、业印及等入,这时心所依明点住四位。噶举派的这种修法和时轮所说的于额、脐生醒起位,于喉、生殖轮生梦境位,于心、宝轮生睡眠位,于脐、秘密处顶端生四位,有明点等基本相同。宗喀巴认为,入睡时,心和宝轮集重气,睡眠阶段没有梦,能延长睡眠时间。继后气从心轮和宝轮开始略微减轻,上下流至喉轮和秘密处,出现梦境。之后,气从喉轮和秘密处分开流至眉间和脐轮,梦即刻觉醒。
修通气、脉、明点,需要较长时间的苦行。当修得身寂时,修力促使气入住中脉,三次融合,正视金刚身,其目的是为了认识气入中脉的十门,解开心轮脉结。十门,指中脉的上下端,六脉轮的中间、额气六轮及喉、心之间的火轮。由于各人或各派所基于的理论和依据的经典不同,修行的重点也不同。鲁俄巴、那饶巴重修脐轮;金刚铃强调心修。《时轮》认为,修身时先应正视中脉上端;龙树则先重修中脉上端,次观修心。概括起来有两种,一种是意修脐轮;另一种是意修心。噶举派的大手印法重视脐修,因为脐是生起脐火的地方。
二、大手印圆满次第修持法
大手印圆满次第法是由《胜乐根本续》提出来的,吸收了其他经续的方法作为补充。重点修气、脉、明点,以证大手印见。首先,修三十七尊本尊的曼荼罗轮,口诵咒等作为供养,意想在佛父额头、喉部、心间、脐处和两腿分别置有佛母的本咒、心、修本尊心咒、沙(av),哈(av),呈现白、红、…
《大手印的修身》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