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印的修身
索南才讓(許得存)
一、氣、脈、明點
氣、脈、明點是密教修身的要訣,爲契合大手印的極則。氣、脈的修煉方法是金剛誦和寶瓶氣,明點的方法多種多樣,正確掌握氣、脈、明點,有利于更好地修身。關于它們的性質、特點、功能以及相互之間的關系,密教經典多有介紹,尤其在無上瑜伽部各經續中闡釋頗詳。
氣,外攝于大種之風,內行于各脈道之氣息,是生命的功能。密教認爲,氣有一百零八種,主氣有十種、八種、六種、五種之說。根據密教母續類經典,從氣的性質分爲地氣、水氣、火氣、風氣、虛空氣和識氣等六種。從它的流行方法分識氣和業氣;從其功用分爲命氣、下泄氣、上行氣、平住氣、通行氣、龍氣、龜氣、蜥蜴氣、天授氣、勝弓氣等十種,其中的前五種是根本氣,每一種氣各有六大特點。
命氣,又叫持命氣,是元氣,白色,對水氣,住心脈輪,主持生命和壽數,從兩鼻孔進入緩緩下行,流動之時成就寂業。
下泄氣,又叫下行氣,用來調整精液和經血、尿液、糞便的排泄。黃色,對地氣,住二下門,從兩鼻孔進入後重重地直行,流行之時,能成就浮業。
上行氣,紅色,對火氣,住喉輪,專司咽吞飲食、發出聲音、鮮明容顔、增長體力和發動記憶,推動氣的作用,強烈從鼻孔入出。
平住氣,綠色,對風氣,住臍輪,用來幫助感苦覺樂,消化飲食,燃起猛厲火等,通過左鼻孔出入,流行之時,能成就猛厲業。
遍行氣,藍色,對虛空氣,住上下身及叁百六十個骨節中,專司屈伸俯仰,啓閉口目,保證全身血液流通。
在臍輪六十四脈葉的一根本脈內有四百五十種氣,長行氣叁十七,叫刻氣或小棍氣;頂輪一脈內流行的氣,叫做時辰氣;喉輪一 脈內流動的氣,叫做往生氣或識轉氣;心輪一脈內流動的氣,叫做刻分氣。臍脈輪內,一晝夜氣流勸二萬一千次。頂輪、喉輪、心輪之氣流同樣次數。
龍氣、龜氣、蜥蜴氣、天授氣、勝弓氣,別稱五天女氣,或五根氣,是五支分氣。或者,把行氣、全行氣、正行氣、極行氣、定行氣作爲人體五支氣。
持命氣是一切生死涅槃的基礎,從密教方面說,住短“阿”自性,語言、氣息、時刻、刻、擇期等都從短“阿”生起,甚至一切元輔音字母的發音都生于此。從字母講,“阿”字是發音的根本;從智慧講,“阿”字是在殊勝不變大樂上說的。因此,諸法的基礎氣是持命氣,也是“阿”,從中産生一切生死涅槃諸法。成就金剛身時,首先成就持命氣。從中放出的下泄氣,是地界和五字中的“勒”(li)字形相;上行氣是火界和“梨”(ri)字形相;平行氣是風界和“哦”(ai)字相;遍行氣是水界和“嗚”(u)字相。五支分氣也有相對應的界和字相。
如果從胚胎學講,胎中從金剛身形成至十月間,十氣逐漸增長,各功能日益健全。胎兒形成之時,持命氣“阿”相形成,從第二個月起,下泄氣等十氣逐漸圓滿。
總之,外宇宙五大和內宇宙五大是一種對應關系,內行氣和外風一樣,外分十二個月,內氣有十二種轉趨;外每宮各有五刻,內各有五輪;外一年有二萬一千六百時辰,內爲一晝夜的氣息;外行要業,從臍輪開始經過左右二脈道,順鼻孔排出,又通過右鼻孔流行,日氣(右氣)的功能散盡,慢慢流行,名叫毒氣,它是方便自性,又是語金剛的體性,每晝夜右氣行一萬零四百六十二次;左鼻孔流行月氣是智慧自性,也是金剛身本性,每晝夜行一萬零四百六十二次。中間平等行的六百七十五氣,在外宇宙象羅睺羅一樣有力,叫做智慧氣,其本性方便智慧無二,是意金剛體性。不分別心體的樂明者,是大智慧氣,在自證上,氣的一切動搖全部寂靜。
脈是氣所循行的軌道,中醫叫經絡。人體脈總有七萬二千,其中主要脈一百二十,其中又有二十四要脈,左脈、中脈和右脈是叁條主幹脈。《吉祥勝樂源續王》說:“隨行身之脈,七萬二千條,諸脈及近脈,全都依彼等。一百二十脈,是說爲主脈,脈處及諸境,要脈二十四。其中有叁脈,遍布而所依”。⑴在人體的海底輪、生殖輪、臍輪、心輪、喉輪和眉間輪等六輪中,心間*輪有八脈,喉間受用輪有十六脈,頂上大樂輪有叁十二脈,臍間變化輪有六十四脈,生殖護樂輪有叁十二脈,海底輪有八脈。眉間輪是心的中心點;喉輪是空的中心點,心輪爲氣大種,臍輪爲火大種,生殖輪爲水大種,海底輪爲地大種。從海底輪至眉間輪,蓮花座花葉分別是四、六、十、十二、十六、二,共五十,每葉有一字母,葉數是按照各輪的脈數和地位定的。在身體的頸椎至脊尾之間有叁十二脈,其中頸脊椎七脈,背椎十二脈,腰椎五脈,臂椎五脈,脊尾椎四脈,分別和喉輪、心輪、臍輪、生殖輪、海底輪相結合。
密典認爲,脈源自海底輪,形似蛋狀,四周由薄膜包裹,全身脈都由此發出。心脈輪之東的左側脈爲地界,南支脈爲水界,西支脈爲火界,北猛厲火脈爲風界。東支脈中有南倉脈,南支脈有西南香脈,西支脈有西北味脈,北支脈發出東北觸脈,四供脈即是心間八脈。
心間八脈與心間初次形成的八脈不同,心間八脈各有流出界氣的意八脈,流紅界的語八脈,流白界的身八脈,共二十四脈,是二十四處之脈。二十四處中,額部、頂部、右耳、後頸窩、左耳、眉間、雙眼、兩肩膀爲意處;兩腋、兩乳、臍、鼻端、嘴、喉、心、二果爲語處;相頂(生殖器)、肛門、兩大腿、兩胫、腳手背、四拇指、雙膝、十六指爲身處。二十四脈各有身、語、意叁脈,共叁類七十二脈;七十二脈各有一千脈,共七萬兩千脈。
左脈,又叫月脈,灰白色,性涼。它由睾丸起,在海底輪與中脈結合。
右脈,又叫日脈,性熱,火紅色,幫助消化食物。
氣由左脈流則成靜定,由右脈流則不和諧。日出時,氣由左脈流通經晝;日落時,由右脈流通極夜。從醫學上講,從臍下起,左脈偏右,決定男女性別,司尿液、經血;右脈偏左,司大便,幫助消化。左右二脈指示時間,中脈則吸吞時間。
噶舉派認爲,中脈居身體中央,證達能執所執無二,方便智慧無別,一切智慧之脈是一切所依之慧;一切識脈是一切所依之識,兩者相同。一般認爲,佛的能作因叫做如來藏,是一切慧脈的中脈,輪回脈是命脈,兩者一體。命脈依脊椎骨,猶如身體的主體,中脈、左脈、右脈依附于它而住。由于各派所基于的經典不同,修持不盡相同。
明點,梵文作“底勒迦"(tilika),意思是精液、精髓,或標記,是大樂的心藏和種子。其外形是“唵、阿、吽”(om,a,hum)叁字。佛教認爲,從身體各毛孔所現的如來、明妃和菩薩等都是由此叁字變現的。
明點的分類較多,第叁世GMB活佛讓雄多傑分爲離戲論明點、迷妄無明明點、咒語明點、氣明點、物質明點。離戲論明點者,是無始以來,無毀而住的自心叁身本性;紅白心被叁氣所亂,出現能執所執的迷妄,叫做迷妄無明明點;從分別四名變化安立者,叫咒語明點;在依他起對治束氣者,叫氣明點;把系縛紅白界的方便叫物質明點,或實體明點。從佛家醫學講,彙集五精的紅白明點合住于心脈輪的空管中,白界的一部分,在住中脈的同時住頂輪,從中産生身體的一切白界(精液);紅界(經血)的一部分住臍輪,成爲身體紅界的源泉,也是臍輪火和暖位的根基。
同樣,五精的濁界也有清濁之分,其中的清界(精液)專司增長體力和美容;濁界通過根門排出。最初從七清七濁發出十二清和二十四濁。十二清界,指與五支分氣相關的五明點,與五脈氣相關的五明點和依日月羅睺星叁氣而生的叁明點。因爲,它是日氣的有法,看成是一日明點,依屎、尿、精液叁脈的叁明點,是除下泄月氣的有法,作爲一月明點。
身體的一切粗上氣住臍時,産生第四位明點;氣住心輪時,生睡眠明點;氣住喉輪時,生夢境明點;氣住額部時,生醒起明點。下身氣住臍時,生醒起明點;當氣行抵秘密處脈時,生夢境明點;氣行抵寶輪(一般指男性生殖器)時,生睡眠明點;當氣、界平等行抵生殖輪頂端時,生四位明點。四位,指睡眠位、夢位、普通位(庸位)、定位(等持位)。氣、脈、明點圓滿時生起四位。噶舉派特別重視睡眠和醒起二位。瑪爾巴初傳此法時,以確定身法現象,正知所緣境;確定心法現象,了解所修義的體性。睡眠位,爲護持善加行,必須了解心與喉的要點;醒起位,爲修猛厲火,了解臍、業印及等入,這時心所依明點住四位。噶舉派的這種修法和時輪所說的于額、臍生醒起位,于喉、生殖輪生夢境位,于心、寶輪生睡眠位,于臍、秘密處頂端生四位,有明點等基本相同。宗喀巴認爲,入睡時,心和寶輪集重氣,睡眠階段沒有夢,能延長睡眠時間。繼後氣從心輪和寶輪開始略微減輕,上下流至喉輪和秘密處,出現夢境。之後,氣從喉輪和秘密處分開流至眉間和臍輪,夢即刻覺醒。
修通氣、脈、明點,需要較長時間的苦行。當修得身寂時,修力促使氣入住中脈,叁次融合,正視金剛身,其目的是爲了認識氣入中脈的十門,解開心輪脈結。十門,指中脈的上下端,六脈輪的中間、額氣六輪及喉、心之間的火輪。由于各人或各派所基于的理論和依據的經典不同,修行的重點也不同。魯俄巴、那饒巴重修臍輪;金剛鈴強調心修。《時輪》認爲,修身時先應正視中脈上端;龍樹則先重修中脈上端,次觀修心。概括起來有兩種,一種是意修臍輪;另一種是意修心。噶舉派的大手印法重視臍修,因爲臍是生起臍火的地方。
二、大手印圓滿次第修持法
大手印圓滿次第法是由《勝樂根本續》提出來的,吸收了其他經續的方法作爲補充。重點修氣、脈、明點,以證大手印見。首先,修叁十七尊本尊的曼荼羅輪,口誦咒等作爲供養,意想在佛父額頭、喉部、心間、臍處和兩腿分別置有佛母的本咒、心、修本尊心咒、沙(av),哈(av),呈現白、紅、…
《大手印的修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