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郭耀华谈科学与宗教▪P5

  ..续本文上一页感觉经验范围以外的移动图像和事件,包括神秘的原型、遥远的地方和过去很久的时间。16(注:超常感应或称超感知觉ESP)

  (2)真空扭力波与扭场或称挠场(torsion field, axion field)(自旋场以光速10亿倍光速传递讯息)(注:李嗣涔教授认为扭场就是中国常讲的气场,水晶气场)

  (A)挠场(torsion field)又称自旋场(spin field)或扭场(axion field)。是物体自转扭曲时空结构所产生的场,这种场在过去三十年来已经俄国科学界为主的大量实验所证实。它有如下的性质:(1)与引力场相似,挠场不会被任何自然物质所屏蔽,在自然物质中传播不会损失能量,它的作用只会改变物质的自旋状态;(2)挠场的传播速度至少为光速的10亿倍;(3)挠场会产生轴相的加速;(4)挠场源被移走以后,在该地仍保留着空间自旋结构,也就是挠场有残留效应。

   1950年代中到1970年代末,苏联(今俄国)柯易列夫教授为天文望远镜设计了一种新型的侦测器,发现即使用金属遮住望远镜,也能侦测到星球的信号,表示星球所发射的电磁场中有一些信息是无法被金属遮蔽的。由于星光传递到地球需要一段时间,他还发现如果把天文望远镜指向不是星球可见的位置,而是现在真正的位置,则侦测器会测到非常强烈的信号,表示星球发射出一种比光速还要快几十亿倍的信号。这个现象在1980及1990年代经俄国科学院及乌克兰科学院证实,并用星体旋转所产生的挠场来解释所观测到的现象。(注:柯易列夫教授在1940年代就提出时间和旋转有关)

   在60到80年代当然还发现有很多异常的物理现象与自旋有关,比如俄国的巴里咸夫斯基(Baryshevsky)发现中子通过自旋极化(自旋排向同一方向)的靶时,会有进动(粒子自旋会绕某一轴旋转)发生,导致进动的场要比标靶原子核的磁场大几千倍。美国阿岗实验室的克里奇(Krusch)发现自旋极化的质子散射横截面,与自旋的方向有关。法国的路易勒(Lhuiller)发现氦3的热导现象与原子核的自旋有关。这些现象很难用现有的量子力学理论来解释,但是可以放进挠场的架构做统一解释。

   1980年代起俄国的科学家就开始制造挠场发射器,采用旋转的物体或旋转的磁铁来做发射源。乌克兰材料研究所发现,这种发射器发射的场可以改变任何物质内部的自旋结构,而与通灵者对物质所能产生的改变类似,第一次把挠场与人体潜能连接在一起。而这些研究当年是由苏联科学与技术国家委员会下的“非传统技术中心”所支持。

   1993年俄国物理学家希波夫(Shipov)提出一套真空方程式,来讨论物理真空的种种性质。据称所有已知的基本物理方程式像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杨——密尔斯方程”、“海森堡方程”等均可以由这十个真空方程式导出完整的几何型式。我本身不熟悉希波夫方程式,不过他的结论却令我感到无比的震憾,因为这些结论与我们所熟知人体潜能或信息场有相当的相似性。他的方程式显示除了传统的电磁场及万有引力场是长距离的作用力场外,还存在第三个长距离的作用力场,就是挠场。(注:挠场的强度中有许多项并没有万有引力G或普兰克常数h的乘积,因此它的强度并不弱)

   再提一次:挠场拥有极不寻常的特性:第一、挠场速度的极限不小于光速的109倍;第二、挠场在四度时空的传递不受光锥限制,也就是它不但能传向未来,也能传向过去;第三、挠场能传递信息但不传递能量;第四、挠场并不一定遵行重迭原理。

   由于粒子自旋沿着旋转轴有朝上或朝下两种可能性,因此挠场也有左旋及右旋两种。一个非过渡金属原子中的电子如果为偶数个,其电子整体的自旋通常为零,不会产生磁场,但是其电子及原子核自旋所伴随的挠场而合成整个原子的挠场却不一定为零,因此挠场不一定伴随磁场,但是磁场一定会伴随着挠场。一般分子中不同原子的挠场又会合成分子的挠场,固体中所有原子挠场的合成会形成固体的挠场。大部分状况下,原子与原子间的挠场相位没有一定的关系,大量原子的挠场会互相抵销,不会产生宏观的挠场。但是有些材料像石英(水晶),由于晶格分子团(SiO4)形成特殊的螺旋构造,很像挠场的旋涡结构,有可能不同分子团的小挠场同调相吸,形成巨观的旋涡挠场而发射出去,造成千百年来水晶有“气”的传说。

   而挠场与超越四度时空信息场的关系又是如何?如果挠场的速度不小于光速的109倍,则可以用来解释量子力学里很难理解的双光子纠缠(entanglement)现象,也可以用来理解信息场内似乎没有空间距离的现象,虽然109倍光速仍不够快,横越我们十万光年的银河系仍要花八个多小时(笔者注:李嗣涔校长计算有误,应为52分钟33秒6,且这里未考虑曲线空间移动不同于直线移动,另百万光年才是八个多小时)。如果挠场不但能传向未来,也能传向过去,则可以理解信息场的师父可以瞬间看到我们的过去,也能看到我们的未来。17(另笔者注:人体内水分子中的氢原子,H+(氢离子)共振自旋形成的扭场或挠场是人体传递讯号的基础,这个看法台湾蔡肇祺老师,李嗣涔教授都有类似提法,且水中氧原子有其它重大功用。此外未来是有变动性的)

  (B)另一种宇宙全息观念——物理真空扭力场(挠场)或量子真空

   物质和真空之间的相互作用还在更广泛的领域里被发现。例如人们注意到,在一定的条件下,真空能与围绕原子核旋转的电子相互作用。当电子从一种能态向另一种能态“跃迁”时,这些效应就出现了:它们所发射的光子显示出所谓的“兰姆位移”(频率稍微离开它的正常值)。真空能也对两片紧挨在一起的金属板产生辐射压力。在板与板之间,真空场的某些波长是不会出现的,因而相对于外部的场来说降低了它的能量密度,这就产生了一种压力(叫做卡西米尔效应),它推动板向内使之靠近。(笔者注:真空显示能量干涉作用,这与黑暗物质也有关)

   量子真空显然不是一种空的空间,它是宇宙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究竟有多么重要我们只能猜测,但甚至保守的猜测也会承认,其重要性大大超过经典理论中的真空的重要性。经典理论已经接受了这样的观点:基本粒子的行为受到真空的影响,但是它们并不追溯宏观世界的物质—能量的相互作用。然而,在科学日益扩大的边界上,当前的研究认为,真空与宏观水平上物体可观察到的世界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我们理解实在的本质来说是有用的。

   俄罗斯物理学家和生物物理学家小组的工作在这里有特殊的意义。A.阿基莫夫,G.I.希波夫,V.N.宾吉及其合作者们提出了一个“物理真空”的尖端理论。在他们的理论中,真空是延伸在整个宇宙中的一种真实的物理性质:它记录和传输粒子和其它物体的踪迹。如果它被广泛的实验所证实(这已经开始),那么这一理论将使今后多年的物理学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注:这与前面李嗣涔教授看法类似,欧文·拉兹洛也引用希波夫的真空理论)

  尽管在概念上和数学解释上是抽象的,但俄罗斯人的“物理真空的扭力场理论”是简单的和基本的。实际上,理论声称,从粒子到星系的所有物体都在真空中造成涡旋。由粒子和其它物质物体所造成的这种涡旋是信息携带者,几乎瞬时地把物理事件联结起来。这些“扭力波”(torsion-wave)的群速度属于109C级——是光速的10亿倍。因为不仅物理物体,而且我们大脑中的神经元,都产生和接受扭力波,所以不只是粒子“知道”彼此的存在,而且人类也知道彼此的存在:我们的大脑也是基于真空的“扭力场传输-接受者”。这对讨论过的心灵感应、遥视和其它异地身体效应作了一种物理学上的解释。基于真空的信号传输-接受理论,使宇宙比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所描述的更加相互关联得多。信号从空间中的一点到另一点传输得越快,最后它们联接起来的粒子就越多。尽管在空间相互分离的事件之间仍没有绝对同时的相互关联(这会要求信号以无限的速度传输),但是当信号传播的速度大于光速时,它们就打开了把空间中的任何一点与宇宙的过去和未来联结起来的相互作用锥。这可以帮助解释宇宙的结构为什么如此均匀,即使在不可能通过以有限的光速传播信息来相互联系的广大区域中。18(笔者注1:欧文·拉兹洛将这个场定义为“ψ”场,正是有形界与无形界波动意识能量沟通管道)(笔者注2:地球人尚未熟悉真空中黑暗物质的波动能量效应,目前对反物质能量理解不够深,而宗教修行界面临同样情况)(笔者注3:过去世影像仍可探寻,但实体已消亡转换至下一时空,但未来仍在心念能量变动中,命运仍可创新,仍有机会改造,未来的光影〈有时在梦中,有时在冥想禅定祈祷中出现等等〉,不论是模糊还是清晰皆可变动。)

  四、1980年代后新宗教或新思潮的科学观

  1.台湾天帝教对灵魂(和子体)与肉体(电子体)的看法:

   根据天帝教教义:新境界一书第四十八页(新版60页、64页)所提和子体内涵:

  (1)氢为人生精中之渣末,而支配性灵之活动。(触觉、嗅觉)

  (2)氧为运转周身水泽之原素,保持人身之温度而延长和子之生命。(味觉、辨觉)

  (3)电质指人生生理上之运动及知觉,并有视觉(明通)与听觉(聪通)之功能,即人生生活之基本条件,具 爱怨反应。

  (4)X原素具有神明与果决,导引以上三种原素而指挥神经,为诸元之本体,超凡入圣之门,即佛所谓意法、末那与阿赖耶识,具执着痴性。

  (笔者注:更改教义新境界64页:氢为…

《郭耀华谈科学与宗教》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