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永嘉禅宗集》达照法师讲解▪P3

  ..续本文上一页沿途的风景都清晰地反应出来,能圆满遍知觉;我们的生命之流是被污染了的,非常肮脏,还有惊涛骇浪,各种烦恼翻滚个不停,所以什么风景也看不明白,这叫“无明”。

  源头虽然都一样,我们却没有佛的受用、庄严和德行,所以就要通过修行来清理我们的生命之流,把内心产生的烦恼慢慢地消除掉,把过去的习气修改过来。就像治理污染,让河流恢复本有的清澈一样,河流只要一干净,功德马上就显示出来了。比如二三十年前,很多的河水都很干净,可以用它洗衣服、洗菜、洗澡……干什么都行。现在呢?基本都污染掉了,不但不能用了,还会污染空气和其它河流。所以并不是说没有污染的水里要有什么金银珠宝才算好,没有污染本身就是好的,我们的法身就是被烦恼污染了,只要能觉悟,通过修行把污染去除掉,并不要再来添加什么东西,清净的生命本身就能显现出圆满庄严的世界,这就是相好严特非有无。

  相好严特非有无,是指佛的圆满报身。这就像大家都不注意环境保护的时候,我们就会生活在一个垃圾堆积起来的城市里面,果报就很差;大家都注意卫生的时候,我们就能生活在一个清净庄严的世界里了。

  其实心灵世界经过清理,恢复了生命最初的真相,也就是完全清净平等、没有任何杂染的本来面目的时候,就不止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而是无量百千万亿的相好,做什么都是最好的。比如河水清澈了以后,拿它作什么都好,洗衣服能洗干净,煮饭也行,游泳也行,做什么都能做好;可是一旦被污染了就做什么都不行。

  无量的相好,就是指做什么都能做得最好,非常庄严,谁都喜欢,佛菩萨就有这种万德庄严。严特是指非常特殊的、殊胜的庄严,也就是清净、智慧和慈悲,和我们没有修行的人完全不一样。

  凡夫有时也会打扮得很庄严,但却很执着、迷惑,所以就不会有这样的相好严特。佛证得的是人无我、法无我的这种究竟圆满的境界,所以能具备无量无边的功德。什么是功德?“功”是内在的,谁也看不见,我们盘腿坐着一动不动,不见得是在用功,而那些天天干活、忙得没有时间坐下来的,功用得可能更好。所以用不用功不能拿表面的现象判断,但只要我们真的用上功了,外在的行为上、德行上就会显示出来,显示出来就叫“德”。

  孔子说:“察其言,观其行。”看这个人有没有德行,不能只听他如何说,还要看他如何做。如果一个嘴巴上很讲用功,却表现得非常自私,凡事只为自己、不为别人考虑的人,他就不是真用功,或者说刚开始用功,还没有力量,还显示不出德行来。只要真正用功了,那随时随地都能显示出德行来。

  佛就能做到万德庄严,无论是被别人侵害时,或者普利众生时,佛都能显示出非常圆满的德行,也就是智慧和慈悲。这是凡夫所不具备的、不可思议的,称为严特,非常特别,与众不同,也很难形容。非有无,这三个字是告诉我们,这个相好严特的圆满报身和一切相一样,都是“非有非无”。有不是增加起来的有,无不是说什么都没有,而是我们原本如此,现在虽然显示不出来,但只要通过修行改正了自己的缺点,就会有了。所以有无都不用去执着,当下即是,这叫非有无。

  我们常常会觉得现在是修因,将来才能证果。比如佛经里的方便法说,拿花去供佛,来生就很漂亮,因为花很庄严,所以感得的身体就会很庄严;我们去拜药师琉璃光佛的时候,来生皮肤就会很光滑、润泽,脸上也不会有痣,别人看到都会生欢喜心……因果上是确实如此的,但并不是说我们布施了以后,就像做买卖一样给自己创造了一个好的果报出来,佛法的利益不是这样来计算的。

  其实我们之所以很难看,是因为有一颗吝啬的贪心,把自己的心情揪挤在一起放不开的缘故;当我们愿意去布施时,就有了一份爱心,原来揪挤得很紧的心就放松了,甚至消失了,那我们的心情就舒坦了,脸上就自然漂亮起来。

  所以漂亮是我们本来就有的,从来也没有失去,只是因为贪心让它显示不出来了而已,那你说这个漂亮到底是有还是无呢?所以是非有无,说它有吧,还显示不出来,说它无呢,它本来就有,从来也没有失去过。佛的圆满报身就是如此。

  慧明普照微尘剎是指佛的千百亿化身,也就是佛的智慧光明。刹就是国土、世界,微尘是极多的意思,智慧的光明能够普遍地照耀无量无边的世界,为无边的众生点燃生命的光明。这就是佛的无数化身,一直在随缘地救度无边的众生,就像阳光一样,并不会选择好恶,而是普遍地令所有国土都充满光明。

  其实我们大家也有“法身”、“化身”和“报身”,但都是染污的、不清净、不圆满的。比如我们的“法身”就是思想、认识,思想是无相的,所以境界高低谁也看不见,但都跳不出善恶的范围,不是善的,就是恶的。比如人生观、世界观等等各种观念、认识、看法,不但确实存在,而且还会直接影响我们的身体和感受。身体和感受就是我们的“报身”。

  思想如果是恶的,比如杀心非常严重,身体肯定就短命、多病,常常会感到莫名的恐惧,醒着的时候不害怕,可是梦里就会出现恐怖的梦境;如果思想很善,比如很慈爱的人,很珍惜其它众生的生命,那自己的身体也会很健康安稳,不会生畏惧;善恶不太分明的思想,比如贪吃的人,肠胃就容易生病,贪色的人往往会伤身,有节制的人身体就不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了。所以身体的受用跟思想有直接的关系,这在哲学上就叫做“意识的主观能动性”。

  佛教史上有位著名的苏曼殊,是民国年间佛教界的一个才子,据说才华可以和弘一大师相比。他年轻时就从印度留学回来了,可以讲梵文、日文,而且音乐、诗词、书法、绘画样样精通,非常厉害,可是三十多岁就去世了,后来有人分析就是思想过分压抑所导致的。

  因为苏曼殊的母亲是日本人,从小就没有见过父亲,在过去那个社会里,这是非常受人歧视的,所以他常常感觉很苦闷,也无处发泄,就染上了一个不良嗜好——暴食。有一次,他乘轮船到日本去,随身带了三麻袋吃的东西,别人还以为他是做生意的,结果他坐在麻袋上面就一直不停地吃,船还没到日本三麻袋东西就全吃完了。有这样的心理和习惯,身体当然就不可能好了,胃痛得厉害不说,最后还短命而亡。

  所以身体的疾病和思想是很有关系的,我们如果不注意心理、思想的健康,身体就会受影响。比如有的人喜欢打游戏,一天到晚都在打,停下来手就痒痒。这样下去用不了多少时间,身体就会有反应,颈椎骨、腰椎、眼睛、头脑,全都会出问题,会感觉恶心、腰酸背痛、头晕眼花的,难受了就去吃药、治疗,边治还边玩,那怎么可能治好呢?

  思想是“法身”,身体是“报身”,身体根据思想的要求,去完成各种社会和家庭角色、生起的各种作用就是“化身”。比如我们学习时就是学生,回家了可能就是父亲或者母亲,在单位里就是员工……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展现,但是无论你怎么展现,都离不开思想和身体,所以法身和报身圆满了,化身才会圆满。

  凡夫虽然都是佛,但都是在无明大梦里沉睡的佛,天真佛性都被无明覆盖住了,法身就变成了我执,思想意识变得很自私、狭隘。有这样一个不圆满的“法身”,报得的身体也不可能圆满,因此整个生命现象都是颠倒、错乱的。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没有一个人的生活会非常完美,这都是思想不完美造成的,就不能和佛一样展现出圆满、智慧、自在的行为。所以我们只有皈依佛宝,摆脱掉我执,才有从迷梦中清醒的可能。

  二、皈依法宝

  稽首湛然真妙觉,真妙觉是指法的最究竟处,也就是无相的妙法。佛陀证得的境界又叫做妙觉,就是觉悟到了极妙之处。仅次于妙觉境界的叫等觉,等觉是十地菩萨的境界,对所有生命,哪怕是地狱众生的心态也能了如指掌。而佛陀的妙觉境界呢,就是对所有的一切宇宙人生的真相都了解到了极至,觉悟到了极点了。

  湛然是清澈、透明的意思,指佛法内在的本意。佛法所说的这个“法”是安住在法界里的,包括色法和心法两部分。我们看到的有相的物质,桌椅板凳、动物、植物等等,这在佛教里统称为色法;看不见的意识、思维、知识等等统称为心法。这一切法其实都是没有生灭、没有动摇之相的,这叫湛然。

  佛陀是很有智慧的,接引众生时从来不破坏世间法,而是随顺众生的根基来教化我们,所以佛才说佛法有正法、像法、末法的迁流变化过程。同时,佛也不停地强调,佛法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永恒不变的真理。前者是接引、教化众生的方便;后者开权显实,阐明佛法的本意,两种说法并不矛盾。

  有人说“正法五百年,像法五百年,末法是一万年,我们现在都是末法”。这种观点至少是不全面的,因为佛法是安住在法界中湛然不动、遍满一切处的,这是法的本意。我们想要学法,就在法界当中去学,学到后跟佛法相应了,我们就和不生灭相应了,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够安住在法里面,这就是正法。如果跟法不相应,那我们即使在佛身边也见不到佛法,还是和世间法相应,只能去生生死死地轮回,那不是末法又是什么呢?

  所以正法、像法、末法乃至灭法都在我们的心中,末法时代也有正法,要这样去看事情。我们现在都还没有开悟,被无明一蒙蔽,思想就有了问题,会觉得人世间都有生灭,有时间空间的概念,有好有坏等等,这种认识就不是湛然,就是非常局限、障碍的凡夫见,没有认识到法的本意。

  具体地说,当我们大家对三宝有绝对的恭敬心,破除了人我执、法我执,生起正觉的时候,就和佛的正法相应了,那我们现在就是正法;如果我们只是内心对三宝有信心,自己修行也很认真,但却只是喜欢世间善法,只想得人天福报,对破除我执、法执没有信心,并没有和佛法相应,只是相似,那就是像法;如果我们只是外表跟着做做佛事,却没有法喜,对三宝也没有什么信心…

《《永嘉禅宗集》达照法师讲解》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