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楞严经文句卷第七▪P5

  ..续本文上一页旬。成结界地。诸恶灾祥永不能入。

  ⊙支提。此云可供养处。脱阇。此翻为幢。二十八大恶星。不必即指二十八宿。大集经中。明言二十八宿。皆是菩萨示现。为护世间。不应名为恶星也。

  丑三、结劝

  是故如来宣示此咒。于未来世。保护初学诸修行者。入三摩地。身心泰然。得大安隐。更无一切诸魔鬼神。及无始来冤横宿殃。旧业陈债。来相恼害。汝及众中诸有学人。及未来世诸修行者。依我坛场。如法持戒。所受戒主。逢清净僧。于此咒心。不生疑悔。是善男子。于此父母所生之身。不得心通。十方如来便为妄语。

  ⊙欲求感应。须具四法。一须依我坛场。二须如法持戒。三须师僧清净。四须不生疑悔。四法有缺。而谓如来妄语。其可乎哉。

  壬三、护法述愿二。初八部众。二菩萨众。癸、今初

  说是语已。会中无量百千金刚。一时佛前合掌顶礼。而白佛言。如佛所说。我当诚心保护如是修菩提者。尔时梵王。并天帝释。四天大王。亦于佛前同时顶礼。而白佛言。审有如是修学善人。我当尽心至诚保护。令其一生所作如愿。复有无量药叉大将。诸罗刹王。富单那王。鸠槃茶王。毗舍遮王。频那夜迦。诸大鬼王。及诸鬼帅。亦于佛前合掌顶礼。我亦誓愿护持是人。令菩提心速得圆满。复有无量日月天子。风师。雨师。云师。雷师。并电伯等。年岁巡官。诸星眷属。亦于会中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亦保护是修行人。安立道场。得无所畏。复有无量山神。海神。一切土神。水陆空行。万物精只。并风神王。无色界天。于如来前。同时稽首而白佛言。我亦保护是修行人。得成菩提。永无魔事。

  ⊙八部外护。不出二世间主。金刚梵释四王鬼帅等。即是众生世间。日月天子乃至风神王等。即是器世间王。无色界天。亦属众生世间。但权教中。尚无听法之事。况能护法。今是圆极法门。故能令彼称性发愿也。

  癸二、菩萨众

  尔时八万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刚藏王菩萨。在大会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如我等辈所修功业。久成菩提。不取涅槃。常随此咒。救护末世修三摩提正修行者。世尊。如是修心求正定人。若在道场。及余经行。乃至散心游戏聚落。我等徒众。常当随从侍卫此人。纵令魔王大自在天求其方便。终不可得。诸小鬼神。去此善人十由旬外。除彼发心乐修禅者。世尊。如是恶魔。若魔眷属。欲求侵扰是善人者。我以宝杵殒碎其首。犹如微尘。恒令此人所作如愿。

  ⊙此为内护。即是正觉世间主也。久成菩提。则三觉已圆。更无余惑。不取涅槃。则同流九界。不复更灭。诸大菩萨果后行因。大悲大愿。类皆若此。宝杵殒碎魔首者。摧邪显正。法应尔故。或慈或威。如父母故。一折一摄。皆拔苦故。性恶法门。善巧用故。从第四卷请入华屋至此。是第二大科。示不生灭为本修因妙三观门竟。

  乙三、明正助行所成伏断圆三德位三。初申请。二赞许。三正说。丙、今初

  阿难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辈愚钝。好为多闻。于诸漏心。未求出离。蒙佛慈诲。得正熏修。身心快然。获大饶益。世尊。如是修证佛三摩提。未到涅槃。云何名为干慧之地。四十四心。至何渐次。得修行目。诣何方所。名入地中。云何名为等觉菩萨。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大众一心。伫佛慈音。瞪瞢瞻仰。

  ⊙修证佛三摩提者。从始至终。皆以佛知佛见而为修行。所谓名字佛三摩提。乃至究竟佛三摩提也。涅槃者。究竟圆极之果。干慧者。最初观行之因。四十四心。即指信住行向及四加行。至何渐次得修行目。问在四十四心之后。答在干慧地前。正显此三渐次。乃是始终能历之行。不局初心也。余可知。

  丙二、赞许

  尔时世尊赞阿难言。善哉善哉。汝等乃能普为大众。及诸末世一切众生。修三摩提。求大乘者。从于凡夫。终大涅槃。悬示无上正修行路。汝今谛听。当为汝说。阿难大众。合掌刳心。默然受教。

  ⊙刳心者。剖去九界情见。虚受佛界因果也。

  丙三、正说二。初总明三德。二别示迷悟。丁初、中二。初明理绝名相。二明因妄立真。戊、今初

  佛言。阿难当知。妙性圆明。离诸名相。本来无有世界众生。

  ⊙妙性者。第一义谛之体。法身德也。圆明者。照穷法界之相。般若德也。离诸名相者。不可以一切名而名目之。不可以一切相而表示之。无障无碍之用。解脱德也。本来无有世界者。即是十界依正当体元不可得。盖既无同居方便实报三土之相。则寂光之相亦复不可得也。本来无有众生者。即是十界假名当体元不可得。盖既无九法界之名。则佛界之名亦复不可得也。然此妙性。正是直指现前介尔心性本自如斯。非指最初以为本来。而谓在昔元无。于今妄有也。盖现前一念介尔之心。本自不可思议。法尔恒然。故称妙性。本自竖穷横遍。了了常知。故称圆明。本自具足十界依正诸法。而十界依正诸法均不可以名状此心。故称离诸名相。本来无有世界众生也。倘不能直下荐取。归诸空劫以前。则迷头认影。辜负圆音甚矣。又复应知。约于心法。点示三德既尔。约诸佛法及众生法。点示三德。无不皆然。以一一佛法。一一众生法。无不皆是妙性圆明。无不皆自离诸名相故也。思之思之。

  戊二、明因妄立真

  因妄有生。因生有灭。生灭名妄。灭妄名真。是称如来无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转依号。

  ⊙因妄有生。非谓实有所生。意显只因迷妄。所以非生妄谓有生耳。由其非生妄见有生。所以非灭妄见有灭。是故生灭二俱名妄。了知二妄俱不可得。性本寂灭。强名为真。是称如来无上菩提及大涅槃二种转依之名号也。盖众生迷此现前一念之性。著相计名。是谓转菩提依烦恼。转涅槃依生死。如水成冰。如来达此现前一念之性。妙性圆明。离诸名相。是谓转烦恼依菩提。转生死依涅槃。如冰成水。但转其名。元无实性。故云二转依号也。无转而论转。则有名字转乃至究竟转之不同。初开圆解。知一切法本不生灭。为名字转。干慧地为观行转。十信位为相似转。十住行向。四种加行。十地等觉。为分证转。妙觉极果为究竟转。九界众生。转菩提依烦恼。转涅槃依生死。则有十二类生差别。佛界众生。转烦恼依菩提。转生死依涅槃。则有五十七位不同。菩提是能照之三智。涅槃是所照之三德。又菩提属智。即般若德。涅槃属断。即解脱德。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转无可转。当体法界即法身德。始终皆是三德秘藏。不纵不横。不可思议。故曰总明三德也。

  丁二、别示迷悟二。初明迷真起妄。成十二类生颠倒法。二明灭妄名真。立六十圣位转依号。戊初、中二。初叙意总明。二约相别示。己、今初

  阿难。汝今欲修真三摩地。直诣如来大涅槃者。先当识此众生世界二颠倒因。颠倒不生。斯则如来真三摩地。

  ⊙真三摩地。即是大佛顶首楞严王三昧。全性起修。全修在性。故言真也。直诣如来大涅槃者。直心正念真如。始从名字。乃至究竟。全以佛觉用为己心。中间永无诸委曲相也。众生二字。约惑业边。即是十界假名。对菩提言。世界二字。约果报边。即是十界五阴实法。所谓十二类生。对涅槃言。乃指众生世间。非单指器世间也。以举正报。必能该依报故。夫离却众生。无十二类。离十二类。别无众生。而皆在迷情颠倒之中。离菩提智。无涅槃理。离涅槃理。无菩提智。而总由妙悟不生之体。盖颠倒理即不生。众生于无生中妄见有生。达此不生道理。便成名字不生。便是名字真三摩地。乃至究竟不生。斯则究竟真三摩地也。

  己二、约相别示二。初明众生颠倒。二明世界颠倒。庚、今初

  阿难。云何名为众生颠倒。阿难。由性明心。性明圆故。因明发性。性妄见生。从毕竟无。成究竟有。此有所有。非因所因。住所住相。了无根本。本此无住。建立世界及诸众生。迷本圆明。是生虚妄。妄性无体。非有所依。将欲复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非真求复。宛成非相。非生非住非心非法。展转发生。生力发明。熏以成业。同业相感。因有感业相灭相生。由是故有众生颠倒。

  ⊙此具明九界众生颠倒因也。若约第一义谛。离名绝相。则十界俱非十界。若约随缘染净。假名假相。则十界皆号众生。但九界违背真性。名为颠倒众生。惟佛妙合本理。可名不颠倒众生耳。文有三节。初从由性明心至及诸众生。是总明九界颠倒之因。犹初卷中所谓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等也。二从迷本圆明至宛成非相。是别明三乘魔外颠倒之因。犹初卷中所谓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等也。三从非生非住至故有众生颠倒。是结明九界颠倒之相。犹初卷中所谓皆由不知二种根本等也。初中由性明心二句。即四卷中所谓性觉必明也。因明发性一句。即所谓妄为明觉也。性妄见生一句。即所谓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也。从毕竟无二句。即所谓无同异中炽然成异也。非因所因一句。即所谓迷本无因也。言祗由本性真明之心。其性本明圆故。然但有性德。未有修德。故因而明发于性。性中之妄见忽生。遂从毕竟无中。妄成究竟有相。然而此有所有。当体虚妄。如空中华。如梦中物。实非因于所因。即今住所住相。亦复了无根本。不过本此无住。建立世界及诸众生耳。此明众生颠倒而兼及世界者。正显世界与众生。祗因一迷。更无二法故也。次文意谓迷于本性圆明之体。是生虚妄。是故妄性本无自体。亦非更有所依。彼权乘菩萨及二乘人。将欲舍妄复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矣。况魔外等以非真而求复。不宛然益成非相乎。第三意显生住心法。本无自性。由诸众生及三乘魔外等。于此非生非住非心非法。而妄见有生有住有心有法。从此虚妄展转发生。生力发明。熏以成业。同业相感。有灭有生。而九界众生颠倒。从此非有妄成有矣。夫非生而妄见有生。乃至非法而妄见有法。此即是惑也。生力发明。即由惑以起业也。…

《大佛顶楞严经文句卷第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