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旬。成結界地。諸惡災祥永不能入。
⊙支提。此雲可供養處。脫阇。此翻爲幢。二十八大惡星。不必即指二十八宿。大集經中。明言二十八宿。皆是菩薩示現。爲護世間。不應名爲惡星也。
醜叁、結勸
是故如來宣示此咒。于未來世。保護初學諸修行者。入叁摩地。身心泰然。得大安隱。更無一切諸魔鬼神。及無始來冤橫宿殃。舊業陳債。來相惱害。汝及衆中諸有學人。及未來世諸修行者。依我壇場。如法持戒。所受戒主。逢清淨僧。于此咒心。不生疑悔。是善男子。于此父母所生之身。不得心通。十方如來便爲妄語。
⊙欲求感應。須具四法。一須依我壇場。二須如法持戒。叁須師僧清淨。四須不生疑悔。四法有缺。而謂如來妄語。其可乎哉。
壬叁、護法述願二。初八部衆。二菩薩衆。癸、今初
說是語已。會中無量百千金剛。一時佛前合掌頂禮。而白佛言。如佛所說。我當誠心保護如是修菩提者。爾時梵王。並天帝釋。四天大王。亦于佛前同時頂禮。而白佛言。審有如是修學善人。我當盡心至誠保護。令其一生所作如願。複有無量藥叉大將。諸羅刹王。富單那王。鸠槃茶王。毗舍遮王。頻那夜迦。諸大鬼王。及諸鬼帥。亦于佛前合掌頂禮。我亦誓願護持是人。令菩提心速得圓滿。複有無量日月天子。風師。雨師。雲師。雷師。並電伯等。年歲巡官。諸星眷屬。亦于會中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亦保護是修行人。安立道場。得無所畏。複有無量山神。海神。一切土神。水陸空行。萬物精只。並風神王。無色界天。于如來前。同時稽首而白佛言。我亦保護是修行人。得成菩提。永無魔事。
⊙八部外護。不出二世間主。金剛梵釋四王鬼帥等。即是衆生世間。日月天子乃至風神王等。即是器世間王。無色界天。亦屬衆生世間。但權教中。尚無聽法之事。況能護法。今是圓極法門。故能令彼稱性發願也。
癸二、菩薩衆
爾時八萬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剛藏王菩薩。在大會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如我等輩所修功業。久成菩提。不取涅槃。常隨此咒。救護末世修叁摩提正修行者。世尊。如是修心求正定人。若在道場。及余經行。乃至散心遊戲聚落。我等徒衆。常當隨從侍衛此人。縱令魔王大自在天求其方便。終不可得。諸小鬼神。去此善人十由旬外。除彼發心樂修禅者。世尊。如是惡魔。若魔眷屬。欲求侵擾是善人者。我以寶杵殒碎其首。猶如微塵。恒令此人所作如願。
⊙此爲內護。即是正覺世間主也。久成菩提。則叁覺已圓。更無余惑。不取涅槃。則同流九界。不複更滅。諸大菩薩果後行因。大悲大願。類皆若此。寶杵殒碎魔首者。摧邪顯正。法應爾故。或慈或威。如父母故。一折一攝。皆拔苦故。性惡法門。善巧用故。從第四卷請入華屋至此。是第二大科。示不生滅爲本修因妙叁觀門竟。
乙叁、明正助行所成伏斷圓叁德位叁。初申請。二贊許。叁正說。丙、今初
阿難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輩愚鈍。好爲多聞。于諸漏心。未求出離。蒙佛慈誨。得正熏修。身心快然。獲大饒益。世尊。如是修證佛叁摩提。未到涅槃。雲何名爲幹慧之地。四十四心。至何漸次。得修行目。詣何方所。名入地中。雲何名爲等覺菩薩。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大衆一心。伫佛慈音。瞪瞢瞻仰。
⊙修證佛叁摩提者。從始至終。皆以佛知佛見而爲修行。所謂名字佛叁摩提。乃至究竟佛叁摩提也。涅槃者。究竟圓極之果。幹慧者。最初觀行之因。四十四心。即指信住行向及四加行。至何漸次得修行目。問在四十四心之後。答在幹慧地前。正顯此叁漸次。乃是始終能曆之行。不局初心也。余可知。
丙二、贊許
爾時世尊贊阿難言。善哉善哉。汝等乃能普爲大衆。及諸末世一切衆生。修叁摩提。求大乘者。從于凡夫。終大涅槃。懸示無上正修行路。汝今谛聽。當爲汝說。阿難大衆。合掌刳心。默然受教。
⊙刳心者。剖去九界情見。虛受佛界因果也。
丙叁、正說二。初總明叁德。二別示迷悟。丁初、中二。初明理絕名相。二明因妄立真。戊、今初
佛言。阿難當知。妙性圓明。離諸名相。本來無有世界衆生。
⊙妙性者。第一義谛之體。法身德也。圓明者。照窮法界之相。般若德也。離諸名相者。不可以一切名而名目之。不可以一切相而表示之。無障無礙之用。解脫德也。本來無有世界者。即是十界依正當體元不可得。蓋既無同居方便實報叁土之相。則寂光之相亦複不可得也。本來無有衆生者。即是十界假名當體元不可得。蓋既無九法界之名。則佛界之名亦複不可得也。然此妙性。正是直指現前介爾心性本自如斯。非指最初以爲本來。而謂在昔元無。于今妄有也。蓋現前一念介爾之心。本自不可思議。法爾恒然。故稱妙性。本自豎窮橫遍。了了常知。故稱圓明。本自具足十界依正諸法。而十界依正諸法均不可以名狀此心。故稱離諸名相。本來無有世界衆生也。倘不能直下薦取。歸諸空劫以前。則迷頭認影。辜負圓音甚矣。又複應知。約于心法。點示叁德既爾。約諸佛法及衆生法。點示叁德。無不皆然。以一一佛法。一一衆生法。無不皆是妙性圓明。無不皆自離諸名相故也。思之思之。
戊二、明因妄立真
因妄有生。因生有滅。生滅名妄。滅妄名真。是稱如來無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轉依號。
⊙因妄有生。非謂實有所生。意顯只因迷妄。所以非生妄謂有生耳。由其非生妄見有生。所以非滅妄見有滅。是故生滅二俱名妄。了知二妄俱不可得。性本寂滅。強名爲真。是稱如來無上菩提及大涅槃二種轉依之名號也。蓋衆生迷此現前一念之性。著相計名。是謂轉菩提依煩惱。轉涅槃依生死。如水成冰。如來達此現前一念之性。妙性圓明。離諸名相。是謂轉煩惱依菩提。轉生死依涅槃。如冰成水。但轉其名。元無實性。故雲二轉依號也。無轉而論轉。則有名字轉乃至究竟轉之不同。初開圓解。知一切法本不生滅。爲名字轉。幹慧地爲觀行轉。十信位爲相似轉。十住行向。四種加行。十地等覺。爲分證轉。妙覺極果爲究竟轉。九界衆生。轉菩提依煩惱。轉涅槃依生死。則有十二類生差別。佛界衆生。轉煩惱依菩提。轉生死依涅槃。則有五十七位不同。菩提是能照之叁智。涅槃是所照之叁德。又菩提屬智。即般若德。涅槃屬斷。即解脫德。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轉無可轉。當體法界即法身德。始終皆是叁德秘藏。不縱不橫。不可思議。故曰總明叁德也。
丁二、別示迷悟二。初明迷真起妄。成十二類生顛倒法。二明滅妄名真。立六十聖位轉依號。戊初、中二。初敘意總明。二約相別示。己、今初
阿難。汝今欲修真叁摩地。直詣如來大涅槃者。先當識此衆生世界二顛倒因。顛倒不生。斯則如來真叁摩地。
⊙真叁摩地。即是大佛頂首楞嚴王叁昧。全性起修。全修在性。故言真也。直詣如來大涅槃者。直心正念真如。始從名字。乃至究竟。全以佛覺用爲己心。中間永無諸委曲相也。衆生二字。約惑業邊。即是十界假名。對菩提言。世界二字。約果報邊。即是十界五陰實法。所謂十二類生。對涅槃言。乃指衆生世間。非單指器世間也。以舉正報。必能該依報故。夫離卻衆生。無十二類。離十二類。別無衆生。而皆在迷情顛倒之中。離菩提智。無涅槃理。離涅槃理。無菩提智。而總由妙悟不生之體。蓋顛倒理即不生。衆生于無生中妄見有生。達此不生道理。便成名字不生。便是名字真叁摩地。乃至究竟不生。斯則究竟真叁摩地也。
己二、約相別示二。初明衆生顛倒。二明世界顛倒。庚、今初
阿難。雲何名爲衆生顛倒。阿難。由性明心。性明圓故。因明發性。性妄見生。從畢竟無。成究竟有。此有所有。非因所因。住所住相。了無根本。本此無住。建立世界及諸衆生。迷本圓明。是生虛妄。妄性無體。非有所依。將欲複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非真求複。宛成非相。非生非住非心非法。展轉發生。生力發明。熏以成業。同業相感。因有感業相滅相生。由是故有衆生顛倒。
⊙此具明九界衆生顛倒因也。若約第一義谛。離名絕相。則十界俱非十界。若約隨緣染淨。假名假相。則十界皆號衆生。但九界違背真性。名爲顛倒衆生。惟佛妙合本理。可名不顛倒衆生耳。文有叁節。初從由性明心至及諸衆生。是總明九界顛倒之因。猶初卷中所謂一切衆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等也。二從迷本圓明至宛成非相。是別明叁乘魔外顛倒之因。猶初卷中所謂諸修行人不能得成無上菩提等也。叁從非生非住至故有衆生顛倒。是結明九界顛倒之相。猶初卷中所謂皆由不知二種根本等也。初中由性明心二句。即四卷中所謂性覺必明也。因明發性一句。即所謂妄爲明覺也。性妄見生一句。即所謂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也。從畢竟無二句。即所謂無同異中熾然成異也。非因所因一句。即所謂迷本無因也。言祗由本性真明之心。其性本明圓故。然但有性德。未有修德。故因而明發于性。性中之妄見忽生。遂從畢竟無中。妄成究竟有相。然而此有所有。當體虛妄。如空中華。如夢中物。實非因于所因。即今住所住相。亦複了無根本。不過本此無住。建立世界及諸衆生耳。此明衆生顛倒而兼及世界者。正顯世界與衆生。祗因一迷。更無二法故也。次文意謂迷于本性圓明之體。是生虛妄。是故妄性本無自體。亦非更有所依。彼權乘菩薩及二乘人。將欲舍妄複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矣。況魔外等以非真而求複。不宛然益成非相乎。第叁意顯生住心法。本無自性。由諸衆生及叁乘魔外等。于此非生非住非心非法。而妄見有生有住有心有法。從此虛妄展轉發生。生力發明。熏以成業。同業相感。有滅有生。而九界衆生顛倒。從此非有妄成有矣。夫非生而妄見有生。乃至非法而妄見有法。此即是惑也。生力發明。即由惑以起業也。…
《大佛頂楞嚴經文句卷第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